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用货币
人类的终极财富(下)
      人们可能就会产生一个困惑,既然商业银行无法制造出货币,那么它放贷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理解信用货币的关键切入口,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不像古代钱庄借银子出去,非要自己首先有银子可借出去,现代商业银行不同于古代钱庄,放贷并不需要自己事前有钱,放贷只需要提取一笔数额相当于“存款准备金率×放贷金额”的风险准备。银行事前只需要有1的准备金,就可以释放出“1/存款准备金率”倍数的贷款。比如说,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规定是14%,商业银行最大可释放贷款金额出相当于准备金100/14=7.14倍,很显然,商业银行放贷不需要自己有钱为前提,因为即便这点准备金,是提取为风险准备金,没有用这部分钱去放贷。那么,商业银行放贷的钱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我反复回答,放贷不需要钱,放贷就是资产负债表扩张,一方面在资产负债表增记一笔贷款人的存款(体现为商业银行欠下贷款人一笔债务),在借方增记一笔贷款(体现为银行贷贷款人的债权), 放贷只是在会计分录上记了一笔账,而不需要钱。
         贷款人要把这笔钱转走怎么办,转走的也不是“钱”而是记一笔会计分录。很多人脑子里面总是把银行设想成古代的钱庄,用的是银子做钱,钱庄放贷就必须自己有一堆银子,而后拿出一部分放贷,贷款人搬走一堆银子。现代商业银行不同于古代的钱庄,现代的“钱”是一个数字,一笔记账,没有物理存在,转来转去都没有“物理钱”的搬迁,不需要先有钱再放贷。既然如此,商业银行也就不需要造钱以后才能放贷,因为钱是放贷以后才产生出来的,现有放贷,而后才有了社会的存款。钱是一种有价值含量的资产,商业银行无法凭空单方面制造出资产,自然就没法造钱。
         造币者既然不是商业银行,就肯定是贷款人了。对了,是贷款人在造钱。我们观察一笔借贷业务,一边商业银行,一边是贷款人。商业银行释放的贷款是以贷款申请人的资产抵押或者其他信用保证为基础的,那么信用货币的价值含量就不来自于商业银行,而是来自于贷款人提供的信用保证,这种信用保证,就是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和价值来源,商业银行只是这种信用是不是真实可靠的审查、鉴别、把关人,是这种信用保证的担保人。
       事实上借贷业务并没有创造出什么新价值,只是把贷款人的“信用”变成了贷款人的存款(对银行而言是负债),同时贷款人欠下银行一笔债务,银行和贷款人只是进行了一笔产权置换。所以现代信用货币,相当于是以贷款人的信用为价值保证,以银行担保人,向社会释放出的一种类似于“公共债券”性质的东西。只是这种债券不记名,有商业银行和央行两级担保,可以流通,可以作为支付工具,可以作为价值储存工具,我们把这种公共债券称之为“钱”。持币者手里的钱相当于持了一直债权,如果贷款人没有信用,这种债权的购买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丧失。
          作为造币者的贷款人的信用保证——贷款人按期清偿贷款本息的资产质押或者能力预期,就是现代信用货币的价值来源。如何确保这种价值不变薄,就是“借债还钱”,如果贷款人没有还钱的能力,就释放出一笔没有信用含量的劣币,这种劣币体现为银行坏账,银行就必须及时核销这笔坏账,办法是银行迫使贷款人破产清偿债务,不足部分银行自己贴钱补上,这样就核销了坏账,就补上这笔坏账的信用含量,否则它就会稀释社会上每个钱的支付力,造成通胀。
         由此可见,人类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货币金钱吗?是信用,失去信用的人类,将彻底被财富抛弃,永远不配拥有货币金钱(该文属于原创经济理解和看法,若专业语言用词和百度有差异,请大家支持创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货币银行理论逻辑 孙国峰
新货币银行理论逻辑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现代纸币与金银货币的区别
《金融学基础1》连载——第12章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