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一下老子人法地之说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特别说明:本文为360图书馆古典命理原创作品!本文另一标题为:《老子说人法地,人如何法地?》。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的字面意思其实很好理解,即人效法大地或人以大地为法之义。虽然人法地表面的意思很简单,但里面蕴含的内容却极其丰富,包含着复杂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人们的成长做人做事等方面都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即从人生哲学方面来阐述一下人法地,说说人要学习大地的哪些方面。

人们要学习大地,必须先了解大地遵循的一些规律及大地的存在状态,其中大地遵循的规律主要包括大地的运动规律及大地遵循的自然法则,因此人要学习大地,就要从大地自身的存在状态及所遵循的规律中去感悟和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达到用之于人的目的。

首先看一下从大地的运动规律中能学习到什么。大家都知道地球绕太阳旋转,同时地球也自转,如果从北极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为左旋。邵雍说过:

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数往也;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旋也,皆未生之卦也,故云知来也。

如果规定左旋为顺,那么地球顺天而行显然可以看作顺,但地球绕太阳旋转时是迎着阳光而行的,因此,相对于阳光来说,地球显然又是逆行。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月建左旋、日缠右旋的原因。根据以上分析,从地球的运动方向来看,显然地球的运动相对于太阳来说为顺,相对于阳光来说为逆,这就是地球运动的顺逆之道。说完了地球的运动方向,再看地球的运动状态。现在大家基本都知道地球公转、自转的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快有慢,是有周期性变化的,而快慢即缓急,这就是地球运动的缓急之道。明白了地球的运动规律,人们从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就清晰了,即人要明顺逆、识缓急。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要保持平常心,戒骄戒躁;逆境时不要气馁,要有一颗坚忍不拔之心,不言弃不放弃。在人们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或为做好一件事,有时会不注意休息,该缓时不缓。这种疲劳工作其实欲速则不达,不但过度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和精力,而且有时在过度疲劳时很容易出错。因此人们在工作时,要分缓急,该缓则缓,该急则急,一张一弛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其次分析一下从大地存在状态中能学到什么。大家都知道地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为土石坚硬,海洋为水轻柔,一刚一柔成大地。同时大地的形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年初始至终,大地的外表一直在变化中,时而绿意盎然,时而白雪飘飘,时而风雨雷霆,时而晴空万里,这就是大地的变化之道。明白了地球的存在状态,人们从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就清晰了,即人要分刚柔、懂变化。做人要刚柔并济,同时还要把握刚柔变化的时机,知道什么时候用刚,什么时候用柔,什么时候刚柔并用。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阳刚阴柔是易之本,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最后再看一下从自然规律中能学到什么。大家都知道万物生长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说明万物成长时有节度,该生则生,该藏则藏;生是为了收,藏是为了来年更好的长,不追求一味的生,也不会长久的藏,节而止之是谓有度,有节有度就是万物在生长发展过程中遵循的规律。天地节而四时成,万物生长收藏正说明了大地的节度之道。同时在大地上生长的是万物,鸟兽鱼虫,花草飞潜,各样的物种都在地球上生存,但大地对这些生物只有给与而从不索取,这就是仁爱;这些生物中有善有恶,但大地对所有生物不舍弃不放弃,一视同仁,包容生物的一切,这就是情义;仁爱和情义就是大地的仁义之道。明白了大地遵循的自然规律,人们从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就逐渐清晰了,即人要有节度、有仁义。做人做事都要有节有度,无节不成器,无度则不及。仁义为天地之大德,仁义是立德之本,也是做人之本,是人所以为人的根本。仁义之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有其心,必生其德,有其德必容万物,所谓的厚德载物就是如此了。

明顺逆、识缓急、分刚柔、懂变化、有节度、有仁义即人们从大地中应该学习的做人道理。其实从大地中学的道理还有很多,这仅仅是作者总结的有代表性的几种道理。不但人法天这句话中蕴含了人生哲理,国学中的许多话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因此,现在人们学国学,读过学,不但要理解其字面意思,更要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从而才能从中汲取用之于人的规律和道理,达到学而有用、为用的目的。由于受篇幅所限,文章中有许多地方并没有展开,也缺乏辨证,有不尽言的地方,希望读者理解。

(注:本文为360图书馆古典命理原创作品,抄袭者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地”、“天”、“道”是什么?
被错解的(道德经)
老子的哲学对矛盾相对统一规律的表述
《道商经》第一篇原版译文敬请品鉴
悦读 · 道德经 40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看懂这篇就约等于看懂了整部道德经
《道德经》中的“无为”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