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堂| 中锋、侧锋、偏锋谈线条(二)

昨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了何为中锋、侧锋、偏锋,那么如何用锋呢?
  

一、要先学会中锋用笔。


书法要求线条要扎实,要“力透纸背” 也就是要有根,这和打太极拳一样,讲究脚下要有根。线条入纸,力在线中,给人的感觉是扎扎实实、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线条如水上浮萍,软而无力,漂浮无根,纠其原因主要是:一、笔力不够;二、速度不够。


怎样才能达到笔够力透纸背呢?必须做到中锋行笔,笔豪向下,如同铁锹挖地,只有这样,线条才能入纸,才会产生力度。


从线条的内部结构说,线条的力度来源于起笔。起笔要有爆发力,爆发力的强弱,决定着线条质量的好坏,表现了功夫的深浅。因此,要认真体会起笔的方法,注重线条力度的训练,学会在瞬间把全身之力通过笔毫表现在线条中。


用公式表示:力量+速度=爆发力。爆发力的产生,在于腕、肩等关节的协调运动,肌肉收缩,把力量瞬间凝聚在笔毫上,着力点高度集中,像闪电一样迅速地画出线条。就像短跑运动员瞬间把力量聚集在脚掌上一样,法令枪响,就如 “开闸泄洪” 突然爆发,一泻千里之气势。


长笔画的爆发力,是在纸上进行运动,笔不离纸,力不离纸,如:横和竖等。


短笔画的爆发力,是从纸面到空中的运动,如在弹簧上弹跳,腾然而起,线条短促而有力,如:左、右顾盼的点等。


二、要控制提按用笔。


提按之法能表现出书写者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掌握了提按技巧,可以说对用笔法就有了一定的把握。提笔与按笔,是使笔锋作上下动作的两种相对的笔法。


,是将笔锋上提,为的是让笔锋敛合,使弯曲的笔锋尽量恢复圆锥状,笔尖与纸面的接触面很小,犹如芭蕾舞女脚尖点地,步态轻盈。提也要力到笔锋,不可如强弩之末。


,是将笔锋下按,笔毫铺开,笔尖与纸面的接触面很大。最能体现用笔的力度,但控制不好,一味下按,往往使线条粗钝,形成墨猪。有人下笔就用笔肚,按笔有余,提笔不足,书写起来僵、结、板,这是对提按笔法缺少体会与实践的结果。  





提笔、按笔是垂直动作,这种动作是与笔画书写的水平动作同步进行的。


在运笔时,由提向按的过渡较容易掌握,而由按向提的过渡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写捺脚、悬针竖、撇等笔画的露锋收笔时,没有掌握这连续反弹转换技巧。技巧要领是先象鱼摆尾一样,向相反方向用手腕摆起笔锋,再用较前稍轻的笔触向前行笔,如此交替进行,笔画必越来越细。若直接收锋,很容易写出散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要时刻进行调锋。

笔锋在书写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果不及时调锋,便会出现偏锋、绞锋、散锋等现象,这样既影响线条的质量又给运笔带来很多困难。


怎样进行调锋呢?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笔锋的不同变化,灵活把握笔锋的提按使转;另一方面,要仔细体会笔锋在行进中所产生的力量感,以表现线条质量为目的进行笔锋调整。要表现迟涩、徐疾、燥润等不同的感觉,就要求我们对笔锋的使转进行不同的把握与调整。

  

但有人写字不知用偏锋,往往写一笔或一字便在砚边调整一下,不知一擒一纵快速反应而调锋。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


又如国画的十八描法,这是以以线条描法的形状命名,如铁线描、琴弦描、高古游丝描,以中锋行笔,要求力度均匀,笔划粗细一致,其效果圆润饱满。至于在行行笔过程过程中笔锋不但有上下起伏及左右摇动的变化,而且行笔节奏也不同,从而形成多变化的线条。如:兰叶描、柳叶描、行云流水描、战笔描等。


书法艺术的笔法,有一从简到繁的过程。任何一根线,它都由起笔、行笔和收笔这三个部分组成,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三个动作是线条成败的关键。


若就线条的笔法运动形式而言,平动、提按、绞转这三种运动形式。


(1)平动包括纸平面上互相垂直方向的运动,运动空间比较单一、简单,即是属于一维空间的运动。


(2)提按相当于垂直纸平面方向的运动,还有在纸平面的平动运行,是把运动空间扩展到二维空间的运动。


(3)绞转可以看作主要是绕纸平面的旋转运动,还有平动和旋转运动,又把运动空间开展至三维空间的运动。


笔画上强调“线”,在笔法上强调平动和绞转。因笔法侧重平动,故线条平实内在。


让作品更具有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线条时粗时细,在强化提按顿挫,实现外在线条丰富变化。提按顿挫加强,实际上都是对“平动”的削弱。

平动和绞转最早源自于篆书的笔法。由于书画同源,国画的线条描法源至篆书。





用“玉箸纵横”来比喻篆书的各种笔法,就是由象筷子一样的线条组合而成的。篆书横笔决不是随便地一下,应在坚持中锋运笔的前提下,要理好起笔,行笔,收笔。篆书除了横竖之外,还有许多不同方向,长短的弧线。


圆弧的笔基本原理,和横竖画是基本相同,只是起笔,行笔,收笔要随弧势的变化而变化,基本弧线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左右半圆线。弧线在运过程,要随弧线的运行略有捻笔,以保持笔锋的中锋状态。篆书在直线和弧线的基础上,可以引伸为各种直线与弧线组合变化的线条。


利用提、按、顿、挫等用笔手法以及行笔或畅或涩的时间把握,使线条产生弹性,使力量得以强化。也要注意线条的相互关系:粗线条所占的地位较为重要,是整个字的主笔,力量也较为集中,用墨较重;而细线条处于辅助地位,用墨也轻。


更要讲究笔力。让毛笔既要提得起,又能压得下,使线条形成轻重对比。


从笔法上看,笔法丰富,方圆并用。即使同样的方笔或圆笔,也有虚实不同,切入点不同等因素存在。一般地说,方笔多为露锋,折锋笔法,圆笔则是藏锋,转锋的笔法效果。故古有“折以成方”,“转而成圆”的说法。


线条形成的过程是起笔——行笔——收笔。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很关键。


(一)起笔——起笔要顿


线条有没有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笔,因此,一定要学会起笔,学会利用爆发力,从而写出“力透纸背”的杰作。行笔前要先后退(逆锋入笔)、停顿(为行笔做准备),然后行笔,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线条。


起笔要顿就是要笔锋始终在线条中间运行,这样写出的线条既圆润又厚实,即前人所讲如屋漏痕、锥画沙的效果。中锋用笔首先执笔要稳,行笔要静(是指行笔要神情专注,凝神静气)。出现偏锋及时调整,不然即使是中锋,写出的线条也容易扁薄。所以,中锋用笔在笔法中占重要位置。等到中锋用笔熟练了,也可用侧锋、逆锋等书写,以求线条有所变化。



: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要求下笔角度要斜(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笔锋: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


(二)行笔——行笔要畅



(三)收笔——收笔要留



书法笔画线条要求收笔时要“回锋”,也就是要将笔锋回过来藏到线条之中。在进行国画线条练习时也要注意“藏锋”,但没有必要象书法那样“回锋”。“ 留”就是将笔锋留于线条之中,切不可将线条尾巴随意地拖到线条的外面。在画线条时只要将笔适时停住,不要下意识地拖带即可。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


若运笔方向往笔画两边倒,会造成拖锋或偏锋,即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



收笔有两种方法:

(3-1)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第一步“弹”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因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横笔、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

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

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

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3 —4)。



(3-2)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



第一步“连续弹”

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


第二步“倾”

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


第三步“踢”

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

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 —5)。



学书的过程,就是对笔法把握、熟练的过程,只有把这一关过了,才能达到运笔如指、游刃有余的境界。笔法的把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前人和当代书家好的用笔经验,加上刻苦练习,一定能够掌握笔法技巧。


(四)顺锋、逆锋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地运笔,这种习惯的运笔叫“顺笔”,而从右往左或从下往上的运笔就没有“顺笔”自然,它较别扭,所 以称为“逆锋”。在练习勾线时,要“顺锋”“逆锋”交替进行,千万不要因“逆锋”难就少练习。练习“逆锋”不要为了勾勒的方便而改变画面的方向,如果随意 转动画面的话,就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了。


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


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线条应是有墨有笔的。所以作书时无论蘸墨多少,笔锋在纸上或平动、或提按、或绞转,都应有一定的力度与角度,以使笔下的字中有笔,即点画或具力量感、或具立体感、或具运动感、或具节奏感。


(一)珠圆玉润线条,是利用毛笔的天然敛合力,使提按铺毫产生的内凝力,让墨在流注过程中,有个内堆的感觉,由于没有绞裹,毛笔的摩擦力相对要小,靠毛笔与纸面逆顺的角度来调节笔在纸上的摩擦力。若没有绞裹,摩擦力是有限的,快的时候顺,慢的时候逆。行笔时推着笔走,就是要让线条既流畅又厚重。


(二)朴厚、向外具有张力的、厚重的线,是由毛笔的绞裹绞转而产生的。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绞裹绞转的参与,毛笔除了内凝力以外,还有一个螺旋的、外拓的张力,更有一个与之相反的力在起作用,这种自然的力,就是我们写碑的线,是朴厚、雄强摩擦力的反映。所以,毛笔以这种运动产生的不同力感的线,直接关注并反映线质的状态。


善用中锋者,锋开毫平,万毫齐力,墨到之处,皆有笔在。且行笔实在,笔实墨即沉,墨不会溢出点画之外(即使淡墨晕渗出点画之外,但笔法仍清晰可见),即所谓笔能摄墨者。


有墨无笔 把握不住中锋用笔,必然会出现墨之所到笔锋未到,墨多旁溢,不能见“笔”了。

(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正义书画

ID:zhengyishuhua

我们为您提供:

  • 书画鉴藏

  • 市场分析

  • 维权案例

  • 艺术品推广

商业合作:

电话:010-67089313

Q Q:245645002

微信:gongyan8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法节奏感
书法之笔法
陈春论书法的五种视觉效果
论笔法 文/沃兴华|书画天地
楷书的起笔、运笔、收笔的基本要领
自编书法速成秘籍:书法入门就这几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