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事关全市高中!大连3月1日起实施

日前,大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大连市普通高中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大教发〔2022〕1号)》,对全市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教学准备与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答疑、考试与命题、教学研究等提出明确要求。

其中针对“课后辅导答疑”明确:根据学生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次辅导,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给学生以策略建议,因材施教。

辅导答疑不仅要解决学生知识上的问题,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

针对“考试与命题”明确: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坚决避免考试过度、以考代练,确保考试安排符合教学规律。

学校要建立试卷讲评和成绩分析制度,借助信息化等手段做好考试数据分析,加强考试评价,注重试卷讲评课的实效。

全文如下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大连市普通高中

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

(大教发〔2022〕1号)

各区市县教育局,各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市教育局所属各普通高中,各民办普通高中: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教基〔2021〕9号)等精神,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提升课程育人功能,促进普通高中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普通高中学校实际,特制定大连市普通高中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一、教学管理

1.加强教学组织管理。深化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生教材管理、读物管理和省、市关于教辅管理的有关规定。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有科学、完善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有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实施主管校长、教务主任或教学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制,依靠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统筹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 严格执行课程管理。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合理安排普通高中三年各学科课程,在课程的类型、内容、课时、学分和时间进度等方面作出整体设计与统筹安排。特别要开足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等课程,满足学生毕业学分不低于144学分的课程要求。丰富特色校本课程。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终身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办学特色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同时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劳动教育、跨学科综合性等特色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构建与学校特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和学分管理。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优化选课走班教学方案,制订选课走班指南,确保学校课程与学生选择、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有效衔接,力争满足每名学生的选课需求。高一年级起根据学校选修课程开展选课走班,高二年级起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开展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指导实效,健全指导机制。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统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成立学分认定工作组,出台学分认定办法,科学开展学分认定工作,充分发挥学分效用,并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体现。

4.规范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计划内容。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课程资源开发、学科课程建设、学科育人目标、各年级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教学活动时间安排等,以及保证工作计划落实的措施;

教研组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教研组工作目标、学科课程纲要实施、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活动安排等,以及教研组建设的措施;

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预期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教学进度安排等,以及备课组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学科教师结合教研组及备课组的计划,确定教师个人教学目标,并制定自我研修计划。

学校要依照工作计划对教学工作实施动态管理,每月要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学期末,各层面教学主体要针对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科学分析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调整和完善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各项工作计划和总结的文字材料学校要存档。

二、教学准备与设计

5.深研新课标新教材。围绕新课标新教材,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深入理解,确保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价值、表现及其相互联系等;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新教材的基础性、选择性、思想性和发展性,深入研究新教材整体结构、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新教材加工能力,并以此为载体落实基于大单元深度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

6.高质量推行集体备课。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每周要有固定时间,由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安排中心发言人,备课时中心发言人做全面介绍,其他教师补充,参与讨论。备课要关注各学科之间联系,融入课程思政,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师个体把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等形式有机结合,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对教案和学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7.注重优化教学设计。备课后形成的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作业与练习、教学反思等环节。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课堂时间的分配、课堂反馈或师生互动的方式、例题的选择、板书设计的确定等。学校要建立教案和学案检查制度,实行备课组周检查、教研组月检查、教务处季度检查或月抽查制度。严格落实一课一案(包括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实验课等课型),严禁未备课、无教案上课情况发生。

三、课堂教学

8.规范教学行为。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教师按照课程表上课,严禁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课。课上举止文明,穿着得体,教态自然,说普通话,板书工整,教具使用合理,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9.优化教学方法。教师授课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路径和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式,以学定教,善于创新教法,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教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10.加强教学反思。指导教师要增强反思意识,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目标达成等情况,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精准分析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要及时撰写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教学随笔,立足课堂教学,发现、研究和解决核心素养落实等教学问题,要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1.精心布置作业。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设计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体现课时目标的针对性,把握作业与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统筹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在布置预习性、巩固性、拓展性作业的同时,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确保作业设计质量。

12.及时批改作业。教师批改作业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注重作业批改质量,保证作业反馈的时效性。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学校和教研组要建立作业及批改督导、检查制度,以确保作业及批改质量。

五、课后辅导答疑

13.加强辅导答疑。将教师辅导工作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根据学生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次辅导,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给学生以策略建议,因材施教。针对答疑时的共性问题及时梳理整合,集中反馈,提高效率。辅导答疑不仅要解决学生知识上的问题,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学校要对课后辅导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建立课后辅导跟踪反馈制度,及时了解、评价教师的辅导过程及效果。

六、考试与命题

14.提高考试命题能力。学校要持续提升教师命题能力,带领教师加强命题研究,发挥好试题的正确导向作用。命制试题要依据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处理好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试题命制要体现基础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区分度,体现不同测试功能。

15.规范考试组织管理。学校要加强考试组织管理,发挥检测服务教学作用。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坚决避免考试过度、以考代练,确保考试安排符合教学规律。强化考场秩序和诚信考试,严肃考风考纪,保证考试公平公正。学校要出台关于学业成绩认定补充办法,一校一策,对因病因事未能及时参加考试的学生,其成绩按照学校成绩认定补充办法给予合理认定。

16.建立考试分析制度。学校要建立试卷讲评和成绩分析制度,借助信息化等手段做好考试数据分析,加强考试评价,注重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每次大型考试结束后,学校要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和学生交流会,对各年级考试成绩和学情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试卷讲评和成绩分析、学情分析的文字材料交由教务处存档。

17.实施学生多元评价。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优质发展。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作为评价基本要素,重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探索实践增值评价,关注任教班级或学生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程度。

七、教学研究

18.明确教学研究内容。教学研究应聚焦课堂、立足学情,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诸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实际问题,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研究,注重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思想、课程规划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等,加强个性化、特色化教学风格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符合本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19.建立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研究工作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学校要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指明方向,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要建立和完善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申报制度、常规教研活动制度、教学研究检查评比制度、教研成果交流与奖励制度等,健全教学研究体制,建立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实践的常态机制,形成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不同层面研究教学的良好风气。

20.教学研究形式多样化。教学研究形式要灵活多样,备课组、教研组以及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说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和评优课等活动;开展教学专题讲座、主题研讨活动;开展读书心得、论文评选、教学技能展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成果评比、外出培训等活动,鼓励业务拔尖教师写教育论著。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一线,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主管教学副校长不少于40节、教师不少于25节。

本实施意见自2022年3月1日起执行。《关于加强大连市普通高中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大教〔2011〕127号)同时废止。

大连市教育局

2022年1月12日

大观新闻大连新闻传媒1701篇原创内容

本条微信由大观新闻编辑制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观新闻(微信号:Daliandaily)

来源:大连市教育局

编辑:徐琳

美编:秋菊

校对:王涛

责编:李元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减负工作措施
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常规管理方案
中小学开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方案(5篇)
柳河县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
初中考试命题和教学应强化“八个意识”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