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过五十,关于猝死(北大拔山讲座)

“猝死”并不罕见,媒体上、新闻里我们会看到、听到很多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此类事件,我们身边也不乏类似的不幸。2023年10月以来,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就有两个我们自己身边的亲同学离世。猝死这一话题顿时又成了各个同学群中讨论关注的热点。

2023年岁末,拔山讲坛请来了几位我们北大医学部的专家校友,以论坛讨论的形式,就心源性和神经源性猝死,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探讨病因和应对。希望能够通过专家们的分享为我们解除疑惑,缓解焦虑,从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一些现象来判断预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尽可能地避免猝死的发生,健康快乐地生活。

嘉宾介绍

       演讲嘉宾介绍       

 范大立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专业的范大立同学在爱因斯坦医学院神经科获得博士学位。他现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临床课学教授,是美国心脏病学会的成员,也是超声心动协会的会员。

邸丽博士是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她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毕业,曾在Mayo Clinic Neuromuscular Research Lab 做Visiting Fellow,她主持过国自然课题,是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肌肉与遗传专业分会常务委员。

任艺虹

任艺虹博士原是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和教授。她1989年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后于解放军医学院获得医学硕士和博士的学位,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工作了30余年。曾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等。

 张萍

张萍博士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曾获 “人民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中国杰出起搏贡献奖”,和“21世纪中国心电贡献奖” 等荣誉,是近十个专业杂志的编委,也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智健康委员会等专业机构担任职务。

特约主持

孟坚同学是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新时代的助力者,曾在1992-2005 年间率先将冠脉和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并亲自参与培训大量中国医生。近年来积极推广心衰辅助治疗和房颤外科治疗技术和产品,同国内临床专家一道提出心血管治疗杂交技术的理念。

猝死 (Sudden Death)的概念

猝死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个临床的表现

在医学法律学上,英文的猝死定义为 sudden and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 --- 突然发生的意外自然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Sudden,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s either witnessed, and within 1 hour of symptom onset or, if unwitnessed, within 24 hours of having been last seen alive and symptom-free.

有现场目击者时,在症状发生一小时内突然的、意外的死亡;如无现场目击者,最后一次被目睹健在后24小时之内的死亡。

  • 症状或死亡发生之前无明显的已经诊断明确的致死性疾病;

  • 不包括暴力、车祸等创伤性死亡;

  • 从症状发生至死亡的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24小时之内,欧洲心血管疾病学会的定义是6小时, 美国心脏协会的定义是1小时。

其实,我们平时说的猝死并没有这些严格的界定,就是指“好好的人突然死了”,这其中还包括一个经常与猝死混为一谈的孪生兄弟 --- 晕厥(Syncope)。

晕厥的定义是暂时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经常伴有摔倒,可以被理解成苏醒过来的猝死。特点是突然发生、能够自主恢复、并且无后遗症。晕厥发生的机理是任何原因造成的一过性全脑血流灌注严重不足。晕厥的发生率非常高,在美国,大约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有过晕厥的历史。

通过现代医学的手段,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可以造成猝死的疾病,而且能够找到并确认患有这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也有很多临床研究的数据,为临床处理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以现代医学手段对高危人群实施更为严密的监测及保护措施,以降低他们的死亡率。

其实在高危人群中,虽然猝死发生率高,但他们在全部猝死案例中所占比例却并不高。相反,因为普通人群基数大,虽然猝死发生率很低,但是绝大部分猝死是发生在正常无明显病史的正常人群中的

猝死病因

预防猝死、抢救猝死都是非常困难的。猝死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和大众健康的难题。

猝死病因:

  • 急性心肌梗塞

  • 致死性心律失常

  • 脑血管意外(颅内出血或巨大栓塞)

  • 巨大肺栓塞

  • 主动脉夹层撕裂或破裂

  • 其他诱因(如消化道大出血等)

1

心源性猝死

在所有猝死病因中,来自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心源性)诱因在成年人猝死事件中占绝大多数,尸检确认高达60-80%。在美国,每年有约35万起医院外发生的心脏突然意外停跳事件,这些停跳事件,即便在及时抢救后的存活率仅为10%。

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的病因

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地区种族,心源性猝死的病因是不同的:

  • 30-80岁,排在首位的病因是急性心肌缺血(心梗),除此之外是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西方国家心肌病占10-15%, 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人群,心肌病比例则占到30%;

  • 30-40岁,特别是夜间猝死,Brugada综合症(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

  • 10岁以下的婴幼儿的猝死,大多病因是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或原发遗传性心律失常(如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长QT综合症)。

环境因素、情绪因素、生活习惯、是否有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病都会对猝死危险性造成影响:

  •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动脉硬化的病人,在寒冷环境中,在焦虑心态下,在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生理状态下,猝死危险性升高;

  • 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人群猝死危险性增高;

  • 由于雌激素保护作用,更年期前,男性猝死危险性高于女性数倍。女性进入更年期的前十年,发生冠心病的几率大幅度增高;

  • 具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人群,猝死危险性增高;

  • 吸烟:短期内大量集中吸烟,非常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梗发作;

  • 感染后的炎症因子对心肌和血管内膜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如感染新冠之后,不仅仅是心肌炎造成的心源性猝死,冠心病心梗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 适宜的运动有益于健康,不恰当的过度运动则会增加死亡率;

  • 猝死家族史。

在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只要系统性地去做体检,以上这些高危因素是很容易被诊断被识别,并以现代医学的手段及时预警及处理,以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普通人群如何识别、预警

心源性猝死危险性

在所谓的普通人群的猝死病例中,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有潜在的病变而无症状(如轻度的冠状动脉狭窄)或没有被诊断的(年轻人中的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隐性患者。

这类人群本身存在一系列的高危因素,如果还有一些增加猝死危险性的生活习惯,再遇到增加猝死危险性的环境因素,往往就会造成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除此之外,在识别、预警方面,家族史也非常重要。在欧美地区,有猝死家族史的病人,会安排包括基因检测的家系排查。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

虽然预防猝死、抢救猝死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通过了解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以及增加猝死危险性的一些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预防心源性猝死的策略也就清晰了:

把握当下,控制调节已知的、可干预的因素

  • 系统体检,发现自身的潜在病变,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控制、调节;

  •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健康生活;

  • 适当运动;

  • 放松心情,避免焦虑。

心源性猝死的应对

心源性猝死是心脏突然意外停跳(Cardiac Arrest)后复苏失败的结果。在美国,医院外发生的心脏突然意外停跳,即便在及时抢救后的存活率仅为10%。 

影响存活率的三个重要因素:

  • 高质量人工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关键。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之前,患者身边的家人、朋友、甚至路人马上开始的CPR,虽然不能改善最终的存活率,却能增加病人存活的机会;

  • 目击者:与无目击者相比,有目击者的心脏意外停跳,CPR开始得更早,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得更早,有更高的存活率;

  • 发生的地点:欧美等西方国家心脏意外停跳的存活率更高,这一点与这些西方国家的非专业医护人员接受正规CPR训练的普及程度有关。

美国心肺复苏模范地区华盛顿州二百多万人口的King county,医院外心脏停跳的存活率遥遥领先于美国全国的平均值,在2013年曾经达到过令人乍舌的62%!!! 这得益于他们大力普及AED的安装,大力普及对普通民众基本心肺复苏的专业规范的训练和推广,以及对一线急救人员的严格培训考核,以保证高质量体外心肺复苏的实施。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地铁站以及一些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已全面或部分配备了AED,也确实有成功挽回病人生命的案例。

点击下面链接学习心肺复苏CPR

急救科普三维动画 - 心肺复苏CPR

2

神经源性猝死

与心源性猝死相比,神经源性猝死并不常见,分类病因包括

  • 颅内出血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癫痫导致的意外猝死

  • 颅内炎症和肿瘤

  • 晕厥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群,比正常人群的猝死发病率高3倍。每5位打鼾的人之中,就有1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最常见的原因是肥胖。男女发病比率为2:1

  • 神经性原因导致的误吸

常见神经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的预防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颅内动脉瘤的筛查:

  • 头痛:突发的剧烈全头胀痛,呈“炸裂样”,持续数天不能完全缓解,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最具代表性的症状;

  • 脑神经麻痹:一侧眼睑下垂,视物重影,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一侧面部麻木或者疼痛,都需要考虑到存在动脉瘤的可能,可能是未破裂动脉瘤的压迫,也可能是动脉瘤破裂的先兆症状;

  • 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家族性颅内动脉瘤,年龄>30岁且有吸烟或高血压史的一级亲属进行的MRA筛查,检出率为19.1%;

  • 一些特殊的遗传性疾病,颅内动脉瘤风险增高 3-14倍,需要筛查。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中风)在中国发病率相对较高。虽然很少会造成突然的死亡,但是致残性,以及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的频率很高,所以一级预防尤为重要,临床处理指导规范也很清楚详细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

  • 不可干预因素:年 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 可干预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基本相同,是我们一级预防干预指导调节控制的重点: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心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生活方式等。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免费风险评估主页:http://www.cvdrisk.com.cn

注:

一级预防 = 防患于未然,防止首次发病

二级预防 = 防止再次发病

神经源性紧急情况的应对

  • 颅内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统计,颅内出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出血”,是最常见的中枢性猝死原因。一般的颅内出血并不会造成猝死,只有极个别的位置和极个别原因的出血才会造成猝死:

    •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非常大量的出血。这样的病人基本没有到达医院的机会。

    • 脑干出血:累及生命中枢,包括呼吸中枢,是另一个造成很快死亡的原因,病人很快就会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一般在24至48小时之内死亡。

  • 癫痫造成的意外伤害或死亡:大多数情况下,倒地失去意识、能够被救过来的,通常来说都是癫痫;

    • 重点:允许抽搐,保护呼吸道通畅,守护患者避免二次伤害,记录发作表现(有条件手机录像对后续的诊治非常重要)

  • 急性昏迷的病人:在没有专业的设备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防止误吸导致的死亡:把病人侧卧,让嘴里的分泌物流出来,防止流入呼吸道,同时也防止病人由于意识障碍造成的舌头后坠堵住呼吸道。

问答/讨论

新冠之后,不仅仅是心源性猝死,冠心病心梗的发生率也在增加。那么新冠之后,是运动还是静养,需不需要做详细的心脏检查?  

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人而异。运动能带来的好处是毫无疑问的。新冠之后,也并不要求每一个人都去医院去做心脏评估。但是要学会自我保护,特别是有严重炎性反应的重症感染之后,建议大家2-4周不要做剧烈运动。因为病毒能直接损害心肌,有些人可能这个时候会出现严重心衰,这种情况需要直接到医院来救治。另一种情况,免疫反应可以导致心肌损害往往要延迟两到四周之后,我们一定要度过这样的一个危险期,所以不建议在这个时候做剧烈运动。如果出现了明显的心慌胸闷,甚至有了间歇性胸痛,就需要赶紧到医院来评估。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新冠之后,在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去做这样的一个评估

新冠以后这种炎性反应是不是可康复的?四周之后是不是心肌、包括血管组织、神经传导、电传导都是可康复的?

炎症造成的心肌损伤如果在不严重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功能上是可恢复的。但是从病理生理的微观结构上来看,应该说受损死亡的细胞不会恢复。不过这些受损死亡细胞没有达到足够的数量,是不会引起结构功能的问题,也不会带来恶性心律失常。

我们曾经做的一个小型的初级观察,在去年十二月份,我们对全科所有感染了新冠医生和护士进行了一个不间断的肌钙蛋白和BNP连续的检测,发现只有很少数的年龄偏大的和感染的症状非常严重的人发生了心肌损害。这些人后续连续监测超声,发现在两到四周以后功能会恢复,到现在继续随诊,也没有太大的功能减退。所以对于大多数的人群,从结构和功能上来说新冠的感染是可逆、可恢复的。

不过,如果炎性反应造成了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加重了狭窄,这种情况如果不去干预治疗则是不可逆的。

2023年10月以来,我们同学中就有两位不幸去世,其中一位就是新冠之后得了心肌炎。作为普通人,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得了心肌炎?都应该做些什么呢?

如果出现了明显的心慌,胸闷,甚至有了间歇性胸痛,得没得过新冠,都需要赶紧到医院来评估。

如果新冠后的心肌损伤出现了心肌炎,就应该进入到心肌炎的规范性治疗中去。患者要注意减少运动,在三个月之内不建议做任何运动,一定要静息静养。同时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去复查,检查心脏超声,看心脏有没有重构和功能恢复;查心肌损伤标记物是不是恢复正常水平,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是不是得以控制了。同时,还要评估有没有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及早去干预。到三个月之后能不能做运动,仍然要再次评估,以评估指标来界定危险因素和程度。

在美国很多年轻人得了新冠不止一次,他们不太注意,觉得反正是大感冒,是否应该让他们去做一个比较好的检查心脏方面的检查?

心肌炎引起的猝死和年龄没关系。年轻人一旦发生了炎症,免疫反应抵抗更强。但是如果新冠之后没有上面提到的心肌炎的症状,那么就像前面提到的,两到四周内不要做剧烈运动,并不需要到医院去做这些全面的评估。

对于很多中年肥胖,睡觉打呼噜的男同学,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对于肥胖男生的管理,确实很具有挑战性。建议出门时注意保暖,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出门时戴口罩,控制体重,做一下睡眠呼吸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疗OSAS,按时规律体检,检测并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同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戒烟、控制饮酒(远离酗酒)、适当运动。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在我们这个年龄,大多数人的事业仍处于巅峰期,日常仍然少不了应酬烟酒。而我们身体的体能素质已经过了巅峰期,长年累月的高负荷工作的压力又使我们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不管男生女生,我们现在就是处在前文中提到的“本身存在一系列的高危因素,还有一些增加猝死危险性的生活习惯”的人群。为了避免灾难性事件的发生,我们从现在做起还不晚,一定要把握当下,尽可能控制调节上面提到的已知的、可干预的因素。

心源性猝死发生的时候,作为旁观者,是不是有一些措施可以预判,或者是采取一些抢救措施?

绝大部分心源性猝死发生没有先兆。有一些基础疾病的病人,可能会有一些加重的、或反常的、却又与基础病相关的症状,如冠心病的胸闷憋气等。这些可能跟将来发生猝死会有一定的关联。这时,要重视这些症状,及早去就诊。

一旦出现了猝死怎么办?如果发生时病人就在医院,医生护士发现比较早,会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处理。

然而绝大部分猝死是发生在院外的。如果在院外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检查触摸是否有脉搏来区分是心脏停跳还是失去意识。

对于心脏停跳的病人,确认没有脉搏以后,有效的心脏按压是最最主要的,是能够将病人救回来的非常重要的机会。心源性猝死,血液循环停止造成的脑缺氧时间不能超过四分钟。在这四分钟之内,有效处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常规的心脏的检查是应该多长时间做一次?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内容,以便提前预判自己心脏状态?也可以通过这些预判,通过专家的咨询能够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心脏检查的频度与疾病基础、危险因素、以及家庭遗传背景等等都有很大关系。基础的例行检查如果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每年一次体检足够了,不需要额外再增加一些检测。但是,如果中途出现症状了,在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段,或者生活习惯又不太好,还是要尽早就医。

常规体检性质的检查,对于心脏的特殊检查,中美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基本没有。

人到中年,如何应对来自于自身健康方面的焦虑?

焦虑是很多人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生活的管理更重要。控制大量吸烟、饮酒,高糖高油饮食、少熬夜,适当但不要过量的运动,都有助于管理情绪。一旦有病,要适当地休息,要有针对性地治疗。

情绪方面,只要有自我意识,大部分都是能够调整过来的,除非陷入到非常严重的、不能自拔的抑郁状态,这种情况就需要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了。而很大一部分病人又非常抵触药物治疗。在单纯的心理疏导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时,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就会变多,甚至会出现一些癔病、疑病,增加了一些特殊的疾病的风险。所以,如果通过生活方式或情绪管理改善不了焦虑抑郁状态,是需要药物治疗的

从骨科的角度讲,保护关节建议少运动,相反运动又对心血管疾病有好处,我们怎么来掌握?

适量的运动有益,不建议不恰当的、过度的极限运动。

结语

综上所述,预防避免猝死的关键在于放松心态、健康、平和地度过每一天。同时理性认识自我,主动地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一旦出现疾病症状,尊重自然、尽早就医,避免过度焦虑。科学对待疾病,听医生的话,规范治疗,规律体检。愿大家健康快乐,迎接2024年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上集点击下面播放键观看视频

讲座

心内科角度看猝死

神经内科解释猝死

中集点击下面播放键观看视频

讨论/答疑

猝死如何预警、预测?

运动还是静养?

COVID后是否需要做心脏方面的检查?

心源性猝死发生时的预判和抢救

下集点击下面播放键观看视频

讨论/答疑

常规心脏检查的内容及频率

生活管理的重要性

焦虑与心脑血管疾病

烟酒与心脑血管疾病

运动强度对心梗/猝死的影响

幻灯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北大八三同学会):

bashanforum.pekinguniversity@gmail.com

点击名片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跑步为何易猝死?!
心衰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心脏病
对号入座 看你有没有猝死因素
心肌病:一种让人窒息的心脏病,写给每一位有心肌病的人
如何早期发现和防治急性心肌梗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