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章 言行示范 选择家教优势
 
  

第十章  言行示范 选择家教优势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德才兼备。要能如愿,必须按照儿童成长规律,分析了解自己孩子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从具体情况出发,抓住特点,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配合幼儿园,和其它家庭成员一道,耐心细致,言传身教才能做到。

学前教育是要使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为将来成为德才兼备、具有创造精神的新一代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讲,就是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对社会、对集体、对别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抓住敏感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造的强烈愿望,发展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情操,发展美感。

第一节 扬长避短 搞好独生子女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国家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到2004年我国有独生子女8000多万人。所以当前家教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因为是独生,家庭教育中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对孩子“众星捧月”似的关爱,可能产生“四二一溺爱综合症”;长者慈爱难于约束孩子,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和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由于孩子在家庭中,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家庭成员关系颠倒,任性骄横,走出家门,也不懂得尊重别人;没有兄弟姐妹,平时没有伴玩,使孩子感到孤独,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在家里,父母和长者代劳本应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使他们形成依赖思想,缺少劳动自觉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还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安排太多的学习,成天逼孩子认字、习画、弹琴……。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这些不利因素,容易造成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不良的品德行为。但是,我们应当认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某些弱点,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后天必然的,而是后天教养不当形成的。要认识独生子女家教中的问题,也应该看到:他们一般先天条件比较好,在物质上家庭倾其所有,比多子女的条件较为优裕;精神上得到父母和长辈的关注和钟爱;父母对独生子女抱有更高的期望,要求标准更高,精力更集中,花费的时间和力量更多。我们要看到这些有利因素,面对实际,从学前教育开始,精心研究,有的放矢,言行示范,搞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早期教育。

教育独生子女,首要的是淡化“独生”概念。家长要在言行中消除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改变孩子在家中的支配权力,让他回到受教育的地位。其次,是改变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的习惯。有选择、有重点地为孩子提供所需的东西,提供一切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了,会强化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各种毛病;第三,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要以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兴趣为基础,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做到,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目标或期望过高,则欲速不达,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形成自卑情绪;第四、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增长不断调整要求和教育方法,不要老把孩子当作“婴儿”,一切包办、一切满足,如果老不让他“长大”,他就老长不大,妨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从而使他害怕外界环境,会造成能力缺乏、感情不健全的后果;第五、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决策能力。凡事要让孩子多动脑子,不要急于提供现成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只有具备了当机立断、不怕挫折的品格时,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競争的需要,应付将来多变的社会生活;第六、创造儿童群体环境。独生子女的求友愿望比任何一代孩子都强烈,玩耍是孩子学习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除幼儿园外,平时大人要带孩子出去,让孩子和门栋、社区的同龄孩子在一起玩,大人出席同学、亲朋的聚会,只要有小孩参加的,要尽可能带他们去,保证独生子女与同辈人交往的充分机会;第七、和孩子平等交谈,倾听孩子说话。孩子渴求平等,站着时不要居高临下地跟孩子说话,一定要蹲下和孩子在同高的视线上交谈;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孩子渴求父母倾听,妈妈的倾听,可以培养男孩子的幽默感,会使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第八、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待孩子。父母要心悦诚服地承认孩子的优缺点,过度的表扬,只会降低真诚赞誉的价值;不切实际的批评则会削弱再批评的效果;第九、父母间或长辈间要避免为讨孩子欢心而引起的競争,如果不这样,孩子将会以操纵大人的方法控制父母或其它长辈;第九、父母教育孩子要一致和一贯,不能各搞一套、朝令夕改;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不然孩子无所适从,影响教育效果。

以上原则对于非独生子女的教育也是适用的。

第二节  掌握好管理教育孩子的“度”

孩子出生以后,从一无所知到学会生活获得知识、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技能,要走很长的路,毫无疑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管理和教育的。那么在学前期应当如何管理?怎样掌握管教的尺度哩?

一、    掌握好照顾和自理的度。

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要按孩子成长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同时使他们在身心两个方而都能受到锻炼,从而使他们的自理能力达到与其年龄相当的水平,为逐步走向自立创造基础条件。这就是我们关心和照顾孩子的“度”。过分的照顾,总觉得孩子小,事事包办代替,他就老长不大,其结果会养成孩子懒惰、怕苦、无能、意志薄弱,处处依靠大人,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过分的疼爱,迁就纵容,让孩子成为家里的“小皇帝”,会使孩子养成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民间“有骄儿不孝”、“逆境成才”的说法,这是经验之谈,值得我们深思。

二、掌握好管理和放手的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三岁前的孩子虽然尚无永久记忆,但他们观察仔细,大人的言行都会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岁至六岁,他们的思维更是活跃,见什么学什么,不分好坏。如果我们对孩子疏于管教或进行了错误的教养,使他们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会使孩子养成不良行为和习惯。因此,我们要掌握好管理和放手的度。在孩子的各项活动中,凡是内容健康、没有安全问题,不影响其它人的活动的,都要鼓励孩子参加;要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活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不要过分保护,将孩子封闭在家中,使孩子感到寂寞、单调,容易形成孤僻、胆小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待人处事的智慧和勇气。不要放手不管,也不要过分保护,什么都管,使孩子老长不大。采取正确的教养态度,让孩子享有健康快乐的童年,这就是管理和放手的度。

三、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度

孩子都喜欢表扬。大人在他们的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会使他们思想上受到良性感应,增强自信心,提高积极性。但是,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表现,大人也不过问,孩子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以后还会照着做,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影响日后的发展。那么什么是表扬和批评的度哩?表扬要有重点、分等级,确实好的给予表扬,一般的点头认可;什么都是自己的孩子好,什么都表扬,就失去了表扬的意义,起不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孩子犯了错,不是十分必要,不要当场处理,给他留点面子;当他哭闹撒赖时,不能迁就,否则以后更难制止,等他停下来后,严肃指出错误所在,帮助分析原因,定出改正措施。而且要不断地问,直到孩子改正为止。表扬能起激励和导向作用,批评能纠正错误,明确前进方向,又不损害积极性,这就是批评和表扬的度。

四、掌握好游戏和学习的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通过玩耍来认识世界的。孩子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来到人间必须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和游戏的度是学前期家教带方向性的问题,其有效办法就是寓教于乐。孩子的各种游戏都是贴近生活的,也都要包含有知识。孩子的游戏方式和内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学习内容也是由在成长中经验的积累和思维形式的改变而逐步深化的。家长心理要有一个谱,通过家庭密切接触、潜移默化,配合幼儿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初步的生活规则、说话、计数和幼儿文体活动能力,学会与人交往,为小学教育打好基础。发现有智力超常才能的,要请家教进行特殊培养。根据儿童成长规律,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同时寓教于乐,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掌握初步的知识和能力,这就是我们应掌握的游戏和学习的度。

掌握了孩子管理和教育的度,就能抓住儿童早期教育的宝贵时光,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同时,可以使儿童按照成长规律得到全面发展,将来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人。

第三节  充分利用家教优势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它在子女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家庭教育是有生具来的教育。婴幼儿和父母长辈朝夕相处,家庭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是伴随深厚的父母和长辈的关爱,以细微的方式进行的,是其它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这种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奠基的作用。

其次,孩子在家庭中,从小到大会连续不断地受到父母的教育。每一个家庭,为维系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协调亲情关系,家长对子女的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易于发现孩子的偏差,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实行因材施教;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的逐步提高和及时纠偏,有利于他们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教育活动渗透在全部家庭生活中。家教没有严密的、正规的、系统的计划和固定的形式与教材;而是寓教于乐、施教于常,主要通过游戏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孩子耳濡目染而潜移默化。因此,家长要注意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同时要尽量消除或减少家庭生活中对子女的消极影响。

我们看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和情感联系,是各种人际关系中所特有的,父母对子女长期持续的关心、爱护、照料和期望,是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付出,在一般和成功的家教中,与之相对应的是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父母健康和喜怒哀乐的关切,是一种情感的反馈。由此构成的情感联系和交流,有利于子女情感的升华,逐步养成同情感、责任感、道德感、荣誉感、幸福感和理智感。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子女有强烈的感染作用,言行举止、心领神会,深信不疑,从而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乏理智、感情用事,或爱之过度,放任自流,或要求过严,操之过急,都是应当避免的。

第四节  言传身教 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孩子是一张白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否成人成才,全靠家长给他什么教育和环境。因此教育孩子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充满激情的年代,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的父亲母亲又经历着社会转型期,充满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过去学习的知识需要更新,许多不懂的东西需要从头学起。只有调整好心态,奋起直追,才能赶上时代,也才能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因此,家长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是教好孩子的首要问题。要按照公民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要求,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上,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做到,不要孩子做的,家长一定不要做。要满怀深情,以高度的责任感按照儿童成长规律,搞好孩子早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行为,才能树立好的榜样收到好的效果哩?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们的论述,提出下面几点:

一、不要望子成才心切,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违反孩子的成长规律。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从而扼杀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要求,致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并不快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个人的期望值都很高,从学前期开始就忽视游戏,对学习抓得很紧,孩子很累很累。家人的期望,变成了孩子头上沉重的负担。失去了童年,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许多不幸。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长期的压力,会在孩子身上产生不良后果,甚至酿成各种悲剧,值得大家深思!

二、不要过分关注和保护,包办代替应该由孩子完成的事情。

由于只生一个孩子,“生了男孩怕变坏,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提心吊胆,对孩子百般呵护,不敢让孩子离开半步,从而陷入教育误区,把爱变成了溺爱,反而害了孩子。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包办一切。不但家里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甚至代劳学校打扫卫生等活动;上学的书包、削铅笔、饮水等全由父母包办,老师交待的事全由大人想着,稍有不当,孩子就抱怨“妈妈没给我装好”“爸爸没给收拾好”,一切过错都是爸爸妈妈的,好像自己什么责任也没有。代替,带来了孩子的懒惰与无能,也带来了父母的悲哀和失望。二是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有的家长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便千方百计去满足孩子花钱的欲望。有的孩子随意花钱摆阔,经常出入网吧,花钱请同学代做作业等等。有的父母觉得用钱可以弥补自己不能关心孩子的歉意,却不知道无度地给孩子钱,是害了孩子,而不是爱孩子。三是全方位看管。对孩子寸步不离地“看着”,事无巨细地管着。我们的三个孙女都在美国长大,我们也去带过他们。儿子媳妇按美国人的习惯交待我们:要求孩子自己吃饭,能吃多少算多少,饿了他自然会吃;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从小训练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训练他们的生存和竞争能力。而我们不少父母自己劳累一天,还要看孩子写作业,看孩子吃饭、洗脸、洗脚……看得孩子很烦、自己很累。结果,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十分反感;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十分生气。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溺爱带给孩子的只有懦弱和无能!面对競争激烈的未来世界,等待孩子的只能是失败!那样岂不是事与愿违,害了孩子,也害了我们国家!

三、家长要检点自己的行为,在孩子心中留下好印象。

孩子从小和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在他们的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应该是最安全的保障,父母的形象也应该是最完美的。美国的中小学生,男孩子普遍认为父亲是最敬佩的人,女孩子认为妈妈是最棒的。我国曾有人作过调查,很少有人提到父母是自己最敬佩的人。为什么?原因主要是在孩子心中,父母形象不佳。现在不少的年轻父母,回到家里只想着自己的休闲娱乐,把家庭变成麻将馆、棋牌室,甚至泡舞厅、跑酒店,全然不关心孩子,不顾孩子的学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吃喝玩乐”,直接影响孩子,使他们形成“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进取。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他们的目光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着大人的习惯行为。所以,你若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做什么样的人。其次,是要加强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全面了解父母。孩子只有了解父母,才能真心爱父母,关心父母。亲情是家庭的支柱,而理解正是家庭的基石。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些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的言行却让自己的孩子刻骨铭心,永世不忘。这是因为他们那种正直、朴实、忠厚的为人,不向困难低头、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的行动,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这是人格的力量。优秀的父母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

四、父母要讲求道德情操,让孩子从开始就能受到正确熏陶。

父母职业各有不同,但都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做父母的要讲道德情操,严格要求自己。

(一)、要热爱本职工作,做建功立业,敬业奉献的父母。父母在各行各业平凡的工作中,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用真诚和奋斗无私奉献社会,支撑着温暖的家庭。他们的行动,照亮了孩子生命的航程,使他们懂得什么叫自尊;用自己平凡勤恳的人生,告诉孩子生命的价值在那里,一个人该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对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二)、要做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父母。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贫”。在孩子眼中,父母的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当教师、当警察、还是种田、扫大街……只要尽心尽力去做,精益求精,孩子们都会引以为自豪,引以为榜样。只有看重自己,别人才能看重你,平时在家里谈起自己的工作,要充满自豪和自信,对轻视劳动的错误言论,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批驳。这样孩子们才能以父母为荣。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勤奋好学,自强不息不仅是为了挣钱养家,同时也是教子做人。孩子最先是从父母身上学到敬业奉献、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的。

(三)、关爱子女,家庭和睦,热情活泼,乐于助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和谐得体。不同的父母发出不同的生命信息,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图像。父母的行为好坏,孩子都看得一清二楚。做父母的不能心胸狭窄、处事不公。在家里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都要一样尊敬,不能厚此薄彼。有个学生在《妈妈偏心眼》的作文中写道:“妈妈在姥姥那儿笑脸如花,有什么吃的总让我送去。她还常陪姥姥说话散心。可不知为什么,只要看到奶奶,她的脸就拉得好长,连话也说不上几句。更不用说陪奶奶去外面走走……”这种现象是大有人在的。她们在婆婆面前不叫妈,背后叫“老妈子”,这种行为教坏了孩子,“屋檐底下的水,点点滴现坑”,总有一天也有人叫她们“老妈子”。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人间真爱。“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是从小看来的,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四)、要做有教养、讲公德的父母。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能直接感知的社会行为,每天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引导着他们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这种影响在孩子心中形成的“定型思维”,将是孩子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是有的家长在道德和行为方面,却对孩子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夫妻吵架,互不相让。遇有问题,便大动干戈,互相谩骂,这种行为,刺痛孩子的心灵,埋藏下他们未来生活矛盾的种子,而且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二是公共场所,不守公德。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不拘小节,随地吐痰、擤鼻涕、抢座位、跨越栏杆、摘花草……其行为完全与社会公德相悖。这些不经意的行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小就埋下了目无法纪、危害社会公德和秩序的劣根性。三是邻里相处,不是与人为善,举措失当。常因小事耿耿于怀,指桑骂槐,恶言相对,甚至还去伤害人家……孩子慢慢地便会上行下效,到处欺凌弱小,大耍无赖,养成霸气。四是怀疑一切,不满社会。由于不正之风的影响,有些家长愤世嫉俗,把社会看得一团漆黑,在茶余饭后大谈“走后门”之道;“有钱好办事,无权无钱干瞪眼”;“朝中有人好做官,要想当官找靠山”等等,这些偏激思想,一旦进入孩子的心灵,就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权力欲”和“金钱欲”的种子。家长“怀疑一切”的心理,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便会自食其果,导致家长权威的削弱;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诲常常不当一回事,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

(五)、做平等相待、语言亲切的父母。

现在许多家庭的孩子处于一种微妙的地位。一方面是满足一切的“小皇帝”待遇,另一方面又是由父母价值观念决定的各种限制和没完没了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前者为溺爱、后者为拔苗助长,从两个极端违反孩子的天性,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本质上就是不把孩子当独立的人看,不能平等对待他们,这是家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要从思想上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行动上就要尊重孩子,用正常心态要求他们,尤其在语言上要特别注意。家庭语言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要蹲[]下来或抱起孩子跟他说话,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正信息;否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负信息。观察发现,不少家长教育孩子不是循循善诱,而是用否定的语言卡住孩子。这个年代,家长使用最多的不良语言有否定词、限制词、和贬斥词三种。否定孩子的要求、限定孩子的行动,又不耐心说明原因。而准许干什么又没交待,孩子只有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受指责。指令孩子“应该”怎样,必须“如何”,又不说清道理。其结果,孩子常陷入不知所措之中,极大地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更有害的是父母对孩子使用贬斥词汇 “你真笨”、“不成器”、“没有用”……这些负信息强化了孩子的弱点,使孩子形成自卑心里,否定自己,失去信心。大人没有必用骄宠的语言去博得孩子的欢心,但是必须用正确的、亲切的和鼓励的语言指引孩子,使他们满怀信心,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了孩子,我们应该认真检讨,努力学习,认真加以改正。认真加以改正。

第五节  正确处理隔代教育问题

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中,有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尤其是近年来大批年青人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大都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着,隔代教育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因此,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才能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在,隔代教育大体有五种情况:一、是过分疼爱。老人代劳了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一切事情,废弃了孩子在正常环境下本应锻炼掌握的能力;二、是过分关注,事无巨细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产生对成人的不信任感;三、是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使孩子自卑、自闭,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四、是父母外出打工,管教孩子全由老人料理,由于老人精力有限,只好听其自然,管得不多,五、是隔代家长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子女又能密切配合,能帮助老人正确引领孩子游戏和学习,培养孩子浓厚的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这只是隔代教育中的少数。上述五种情况概括了全部隔代教育的情况。总的来说,传统家教方式弊病很多。据资料显示:中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是因为父母离异,把孩子扔给老人教育的。而更普遍的是老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孩子成长的需要。但由于条件限制,许多人还无法避免这种家教方式,特别是留守儿童,全靠老人照料;而两代人不同的生活观念和不同的教育方法,便使得隔代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

家庭教育专家的共识和实践证明: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教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才能使孩子的现有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如果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孩子和老人在一起无疑能得到更细心的照料。有些文化水平高的祖辈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样的隔代教育也没有什么不好,而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的祖辈,要避免对孩子的纵容溺爱,尤其不可以对孩子的生活实行“全方位服务”。事事迁就、包办代替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老人与孩子的父母要多沟通,达成对孩子教育观念、方法的统一。

二、作为老人,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不要固执自己保守陈旧的观念,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三、两代人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教育细则,不仅对孩子有效,对家长教育者也同样有效。

特别要强调的是,年轻的父母不管多么忙,都要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常与家里联系,与老人和孩子通通电话,沟通思想,使孩子感受亲情和关爱。完全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交给老人,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托起朝阳,是全社会的责任。首先是父母和家庭的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有出息的新一代,需要各方面的条件和方式、方法,但最直接、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表率作用。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身体力行,认真学习儿童教育知识,吸取别人的有用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心尽力去做,就一定能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为孩子创造美好前程,为家庭带来幸福,为祖国带来繁荣,为人类带来希望。[第一篇章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丹谈教育:不是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
直击幼儿教育 80/90如何正确教育宝宝
独二代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转变与家教定位
家长,要有爱的能力——《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
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