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犯错就躲起来?正向利用孩子的“羞耻感”,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家长会要求自己的孩子考试要进全班前十名,如果没有进前十名的话,就会受到父母的批评。只要考试一失利,孩子总是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不想见父母,也不见朋友。

幼儿园里,经常调皮捣蛋的孩子都会被老师拉到讲台上面罚站,把头埋得低低的,也不敢看人,但是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习惯了,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就觉得被老师罚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为什么孩子一犯错就喜欢躲起来、被罚站就会把头埋的低低的呢?这是因为我们大人都善于用孩子的羞耻感来束缚孩子的言行。

羞耻感的定义

羞耻感,也叫作羞耻心,是一种自我意识、自我谴责的道德情感,有一定的道德标准,是产生自尊感的前提,它和愤怒、内疚有着很大的关系,分为有害羞耻感和健康羞耻感。

通常来说,孩子到了三岁的时候就会出现萌芽状态的羞耻感,而且与难为情、胆怯等情绪交织在一起,但它不是由于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而产生的,而是由成人的直接刺激,也就是大人的责备和生气而产生的。

羞耻感对孩子教育的意义

很明显,我们这里的羞耻感指的是健康的羞耻感。

首先,有羞耻感的孩子,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约束,约束自己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对待别人;

而没有羞耻感的孩子,并不会把学习当做职责,不会自己思考怎么做人,甚至他们都喜欢胡作非为。

其次,有羞耻感的孩子善于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羞耻感:暴露自己》一书中,迈克尔教授提到:父母在教孩子的基本礼貌时,常常会使用微不可察的羞辱方式。父母会温和地表示反对,告诉孩子应该如何正确行事。

在这个过程中,羞耻是用来向孩子传授分享、表达感谢和问候他人的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他们觉得痛苦,但同时也会让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健康的羞耻感可以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变得更好,更优秀。

正确利用正向羞耻感教育孩子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真正需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直面羞耻,而不是一旦犯错了就躲起来,逃避这种羞耻感。健康的羞耻感聚焦于单独的特性或行为而不是整个人。健康的羞耻感不是对人做出毫无价值、不可救药的盖棺定论,而是留出一定的空间,促使人做出更好的改变。

我们的祖先利用羞耻和唾弃来鼓励改变,健康的羞耻感总是为进步就下了足够的空间,而不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没用,成长无望。

  • 第一,父母要培养好孩子的是非对错观念

如果孩子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那么父母也很难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存在的错误,无法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人惟知所贵,然后能知耻,不知吾之所当贵,而谓之有耻焉者,吾恐其所谓耻者非所当耻矣'这是《陆九渊集》里的一段话。虽然当今社会文化已经趋向于多元化,孩子的身心都处于发展阶段,但如果不能正确树立是非观和道德观,父母的教育目的也是无法达成的。

就像一个孩子,作业里面有一道题不会做,于是他就去抄了同桌的答案。父母如果简单的一句'你不可以这样做。'孩子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可以,你需要客观地跟孩子解释,抄答案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别人找出来的方法,不是你的,下次在遇到这种题你也是不会做的。

父母要先给孩子'立规矩、明是非',孩子才会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

  • 第二, 羞耻感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难堪

父母要明确一点,自己之所以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他的行为的不认可,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而不是向自己的孩子表达愤怒、生气的情绪。

就比如说过年的时候,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孩子的不是,让孩子觉得无地自容,很多家长都喜欢这样拿孩子的错误让孩子难堪。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下错误之后,都选择大声责怪孩子,责怪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却不是告诉他们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具体错在哪里,它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好的后果。

  • 第三,父母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孩子发展情况

当今社会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中国家长爱模仿美国的家庭教育,几乎美国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要去模仿。就比如说,依据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智力、能力,在什么阶段学习什么、掌握什么,都是不一样的。

可是很多家长都普遍认为如果只是按照学校的计划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孩子的学习范围要不断地扩大,于是就给孩子制定了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家长在制定的目标的时候并没有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所以指定下来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大,孩子们往往都实现不了。

如果孩子无法达成目标,孩子就会焦虑、自责,并且责怪自己怎么又没有完成目标。再加上家长的不理解,之前的目标没完成,再接着修订的目标,孩子还是完成不了,结果一次一次的重新开始,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一开始的时候,孩子还会因为完不成目标而觉得羞愧、自责,但是时间久了、失败得多了,孩子就没有了这种羞耻感,再加上父母长期的责怪、批评,更加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畏难心理。

所以,家长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根据孩子发展阶段的特点来提是非常重要的。

  • 第四,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

父母总喜欢对孩子做出一些命令式的要求,比如说晚上九点半之前就要上床睡觉;做事情的时候不要一心二用等等。但是真的是父母自己在面对这些'规矩'的时候,又往往是做不到的,熬夜追剧、一边工作一边玩手机甚至是吃饭的时候一边看看剧。

种种行为都在孩子眼中留下不好的行为示范,孩子便会认为我的爸爸妈妈都可以这样做,我怎么就不可以呢?

久而久之,也就无法学会自我约束,变得不听管教甚至是胡作非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父母要在孩子的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不要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形象,这毕竟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影响深远。

  • 第五,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孩子犯错之后,都会选择批评,但是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批评技巧,尽量保证做到对事不对人,更不随意地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标签效应',也就是说,一旦父母强行给孩子贴上某个标签,孩子反而越容易朝着标签的方向发展。

就像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例子一样,很多在小时候被别人说是'坏孩子'的人,长大之后往往都变成了真正的坏孩子。

正确批评孩子就不会涉及到评价孩子本身的问题,也能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而不是沉浸在'妈妈说我是坏孩子''爸爸说我不乖'之中。

  • 第六,通过培养孩子自尊心来培养孩子的羞耻感

羞耻感是自尊心的一种表征形式,有自尊心的孩子肯定也就会有羞耻感,培养孩子的自尊心重要的是坚持正面的教育,尊重自己的孩子。

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来培养孩子的羞耻感,但是要记得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父母可以营造出'无能情境',让孩子体验到挫败,利用他们的自尊心产生羞耻感,变得更加谦虚、更加努力;

而各方面表现一般的孩子,父母则要引导他们向优秀的人看齐,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将这种羞耻感内化为进步的动力;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人们身上的一种特性,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每个人从出生到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都会自然地形成这种羞耻感。健康的羞耻感是孩子适应社会生活、学习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羞耻感的民族,在当今家庭教育中,正确利用孩子的羞耻感,进行正向引导,能让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我是奶瓶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叙事:不能去秋游
不要再打你的孩子!
孩子犯错后,父母须咋做
9岁男童因被批评上吊自杀
第五章:快乐教育的禁区
犹太人教育孩子(三、合理惩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