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腰椎调整手法
一、腰椎神经的分布及其病症:(如图9-1)
 
 
 
L1
结肠炎、便秘、痛疾、腹泻、肠破裂、下腹部疼痛、腰痛、腰软无法之力、不眠症、拇指痛、子宫、大肠、胃、左右肝、小肠、间膜造血功能、甲状腺、侧头蝶形骨痛、频脉血小板、肺气肿、桡骨神经痛(卵巢、子宫、膀胱、阴茎、大小肠脱垂)

L2
阑尾炎、便秘、痉挛痛、呼吸困难、皮肤炎、静脉曲张、小肠脱垂、欲求不满、大小便失禁、脾、爱之表现、肩甲痛、右锁、迷走神经(子宫、卵巢、卵管、阴茎、精管)野牛型突背、脑中枢、骨多孔症、知觉障碍、脑室脉胳 、脾俞

L3
膀胱病、月经不调、小产、膝痛无力、左肺痛、右小肠、末梢神经异常、胸锁神经、蜗牛管障碍(重听)、无月经、延髓(子宫、卵巢、卵管、前列腺、膀胱、阴茎)子宫壁异常、支气管衰弱、心脏大动脉并衰弱、血液CO2异常、白血球异常</P<p>

   
L4 坐骨神经痛、股脚痛、膀胱炎、排尿痛、月经不调、痔疮、泻肚、斜颈、便秘、左肝、右胆、记意丧失、横膈膜、冷感症、胆汁机能减退、消化性溃疡、更年期障碍(子宫、膀胱、前列腺、S状结肠、直肠、肛门)皮肤肿、疣赘、早发老化   
L5 腿脚部血液循环不良、腿麻、脚趾麻、踝关节炎、小便不利、坐骨痛、生长停止、下肢肿胀、左胆、右肝、口角糜烂、齿槽漏、舌斑、体细胞萎缩、反弓之紧张(子宫、膀胱、前列腺、精巢、S状结肠、直肠)蛋白尿、性腺萎缩、早发老化、人格变化 
二、腰椎的特性和病源
(一)腰椎的X光底片测绘诊判法:
说明:
1、沿着椎体L1的后面向下画一延长线。
2、沿着椎体L5的后面向上画一延长线。
3、这两条延长线必交于一点a,以a点画一条水平线。
4、由底椎前端找一个点B,画一条垂直于椎体L-5后面的延长线,再向上画,于是a点的水平延长线和b点的垂直延长线就相交于c点,构成了一个30度的角度称为腰底角。
如果腰底角大于30度,表示  椎后翘,椎间板突出。
如果腰底角小于30度,表示腰椎曲线太直(straight)了。
如果角a大于35度,表示腰椎太弯了。
如果角a小于35度,表示腰椎太直了。</P<p>
(二)腰椎的特性和病源:
1、腰椎是承受体重最多的地方,所以腰椎的椎间板承受的压力也愈大。髓核经过橙是板裂缝渗出引起的背痛或神经根病变,是腰椎病变特性之一。
2、人活到60岁以上,椎间板内的髓核就会消失。
3、60岁以上的病人所患‘椎间盘突出症’约为髓核经起的病症的两倍。
4、经常受压迫或刺激的腰椎神经是L4,L5,S1和S2。
5、椎间板移位,压迫到硬膜的机会很大,会造成从背部到踝部的任何区域的反射痛。
6、L5-S1之间的椎间板突出时,可牵连到L5的神经根和S1的神经根。
7、临床上的经验记录有70%以上的疼痛来自椎间板和小面关节。
8、两条腿长度不等,不一定会疼痛,百分之七的人口中,两腿长度相差1.2公分,所以不必视为病源。
9、腰椎第四椎的椎间板病变时,病人的身体会偏向一侧,造成侧偏。
10、直立肌(Erector muscle)痉挛引起的腰痛病人,有前弯的姿态。
11、脊髓如果止于腰椎第一椎(L1)处,L1以下就永远不会有脊髓病变。
12、T12-L1和L1-L2的椎间板突出会引起鼠蹊痛。
L4-L5的椎间板突出会引起背痛。
L5-S1的椎间板突出会引起腿痛。
13、急性腰痛,不适于实施矫正手法,应多使用舒缓手法。
14、麻醉会使肌肉过度放松,由此会导致不易锁定(Locking)。
 
4、如此重复做5~6次即可。
(三)肋骨4到肋骨7,及肋骨7到肋骨12(Rib 4-Rib7及Rib 7-Rib)的‘平手’矫正手法:(如图8-7)
1、医师右手采用‘平手’(如图8-7),若合用,如图7-17胸椎T4到 的矫正手法,则可以矫正肋骨4到肋骨7的错位。
2、若医师右手采用‘平手’(如图8-7),若合用,如图7-23胸椎T7到 的矫正手法,则可以矫正肋骨7到肋骨12的错位。
(四)肋骨4到肋骨7(Rib 4-Rib 7)的矫正手法:(如图8-8)
1、病人伏卧。
2、医师面向病人立于床旁。
3、左手豆状骨压在错位的肋骨靠近脊椎之处,顺着肋骨的方向施压;右手的豆状骨则压在错位椎体对侧的横突上,做垂直的施压。
4、在病人吐气完毕时,双手同时施压,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注:左手豆状骨施力的方向,最好顺着肋骨的方向。
(五)肋骨10到肋骨12(Rib 10-Rib 12)的矫正手法:(如图8-9)
1、病人伏卧。
2、医师面向病人立于床旁。左手抓住病人左侧髂骨的前缘(Asis);右手的手掌根顶住错位的肋骨。
3、医师的左手逐渐向上向内拉,形成旋转运动,此时右手手掌根稳稳的“顶住”(against)错位肋骨的内端(即肋骨关节靠近脊椎的‘肋端’(cost-transversejoint)。当旋转运动到达极限,及病人吐气完毕时,右手向下顺着肋骨的方向突然发力,可感觉到“卡”的一声,即完成矫正。
 
第九章:腰椎
一、腰椎神经的分布及其病症:(如图9-1)
 
L1 结肠炎、便秘、痛疾、腹泻、肠破裂、下腹部疼痛、腰痛、腰软无法之力、不眠症、拇指痛、子宫、大肠、胃、左右肝、小肠、间膜造血功能、甲状腺、侧头蝶形骨痛、频脉血小板、肺气肿、桡骨神经痛(卵巢、子宫、膀胱、阴茎、大小肠脱垂)   
L2 阑尾炎、便秘、痉挛痛、呼吸困难、皮肤炎、静脉曲张、小肠脱垂、欲求不满、大小便失禁、脾、爱之表现、肩甲痛、右锁、迷走神经(子宫、卵巢、卵管、阴茎、精管)野牛型突背、脑中枢、骨多孔症、知觉障碍、脑室脉胳 、脾俞   
L3 膀胱病、月经不调、小产、膝痛无力、左肺痛、右小肠、末梢神经异常、胸锁神经、蜗牛管障碍(重听)、无月经、延髓(子宫、卵巢、卵管、前列腺、膀胱、阴茎)子宫壁异常、支气管衰弱、心脏大动脉并衰弱、血液CO2异常、白血球异常   
L4 坐骨神经痛、股脚痛、膀胱炎、排尿痛、月经不调、痔疮、泻肚、斜颈、便秘、左肝、右胆、记意丧失、横膈膜、冷感症、胆汁机能减退、消化性溃疡、更年期障碍(子宫、膀胱、前列腺、S状结肠、直肠、肛门)皮肤肿、疣赘、早发老化   
L5 腿脚部血液循环不良、腿麻、脚趾麻、踝关节炎、小便不利、坐骨痛、生长停止、下肢肿胀、左胆、右肝、口角糜烂、齿槽漏、舌斑、体细胞萎缩、反弓之紧张(子宫、膀胱、前列腺、精巢、S状结肠、直肠)蛋白尿、性腺萎缩、早发老化、人格变化 
二、腰椎的特性和病源
(一)腰椎的X光底片测绘诊判法:
说明:
1、沿着椎体L1的后面向下画一延长线。</P<p>
2、沿着椎体L5的后面向上画一延长线。
3、这两条延长线必交于一点a,以a点画一条水平线。
4、由底椎前端找一个点B,画一条垂直于椎体L-5后面的延长线,再向上画,于是a点的水平延长线和b点的垂直延长线就相交于c点,构成了一个30度的角度称为腰底角。
如果腰底角大于30度,表示  椎后翘,椎间板突出。
如果腰底角小于30度,表示腰椎曲线太直(straight)了。
如果角a大于35度,表示腰椎太弯了。
如果角a小于35度,表示腰椎太直了。
(二)腰椎的特性和病源:
1、腰椎是承受体重最多的地方,所以腰椎的椎间板承受的压力也愈大。髓核经过橙是板裂缝渗出引起的背痛或神经根病变,是腰椎病变特性之一。
2、人活到60岁以上,椎间板内的髓核就会消失。
3、60岁以上的病人所患‘椎间盘突出症’约为髓核经起的病症的两倍。
4、经常受压迫或刺激的腰椎神经是L4,L5,S1和S2。
5、椎间板移位,压迫到硬膜的机会很大,会造成从背部到踝部的任何区域的反射痛。
6、L5-S1之间的椎间板突出时,可牵连到L5的神经根和S1的神经根。
7、临床上的经验记录有70%以上的疼痛来自椎间板和小面关节。

8、两条腿长度不等,不一定会疼痛,百分之七的人口中,两腿长度相差1.2公分,所以不必视为病源。
9、腰椎第四椎的椎间板病变时,病人的身体会偏向一侧,造成侧偏。
10、直立肌(Erector muscle)痉挛引起的腰痛病人,有前弯的姿态。
11、脊髓如果止于腰椎第一椎(L1)处,L1以下就永远不会有脊髓病变。
12、T12-L1和L1-L2的椎间板突出会引起鼠蹊痛。
L4-L5的椎间板突出会引起背痛。
L5-S1的椎间板突出会引起腿痛。
13、急性腰痛,不适于实施矫正手法,应多使用舒缓手法。
14、麻醉会使肌肉过度放松,由此会导致不易锁定(Locking)。
三、腰椎的检查:
(一)检查腰椎肌肉的僵硬和紧张:(如图9-2)
1、病人侧卧,头下放一枕头,被检查的一侧在上。
2、医师拉病人下面的手,使病人上胸稍微向上翻仰。
3、屈病人的膝和臀,并用医师的腹部顶牢病人的膝部。
4、医师用腹部操作病人的膝部,向医师的左方(后伸)和向右方(前弯)的动作。医师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在各棘突之间隙内,即可触知肌肉的紧张和运动的情形。
5、一边检查完毕,即可检查另一边。
(二)检查腰椎(关节)的活动情形之一:(如图9-3)
(同上述的步骤与动作,亦可检查关节活动情形)。
(三)检查腰椎的活动情形之二:(如图9-4)
1、病人伏卧,双臂弯曲前臂重叠,将病人的前额放在重叠的前臂上。
2、医师一手的前臂置于病人重叠的前臂之下,向上抬起病人的上半身。
3、在此同时,医师另一手的拇指按压在腰椎的棘突上。当病人的上部身体被向上抬起时,拇指即可触知腰椎关节的活动情形。
(四)检查腰椎的活动情形之三:(如图9-5)
病人伏卧,医师以一手的前臂放在病人的腿下,另手的拇指按压在腰椎的棘突间。当双腿被抬高时,医师的另一双按压腰椎的手,其拇指即可触知各腰椎的活动情形。
四、腰椎的舒缓:
急性的腰痛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舒缓,每一个舒缓动作可做30秒至60秒,且右重复两、三次。
舒缓亦是做矫正前必做的手法。
(一)向下直压棘突舒缓法:(如图9-6)
1、病人伏卧。
2、医师右手的豆状骨在棘突上,其左手则压在右手背上。在双手的合力下压棘突约30~60秒。
3、前后椎体的棘突都要压几次,以达到区域舒缓的目的。
(二)左右横推棘突舒缓法:(如图9-7)
1、病人伏卧。
2、医师立于床侧,面向病人左右双手的拇指重叠,顶在棘突的旁向外侧推动棘突约30秒至60秒。
3、前后椎体的棘突都要推几次,以达到区域舒缓的目的。
(三)牵拉非痛侧的腿舒缓法:(如图9-8)
1、病人仰卧。
2、医师以腰带用8字型在患者的脚踝上方,双手牵拉患者不痛的腿。
注意:1)如果增加——停止。
如果痛减少——继续拉。
如果痛无改变——加强拉力。
2)先拉双腿,如无效则拉单腿(不痛的腿)。
(四)横拉直立肌(Erector muscles)舒缓法:(如图9-9)
1、病人侧卧,上腿弯曲,将脚背放在下腿的膝腘上。
2、医师的膝部压在患者的膝部,使直立肌产生压力。
3、医师双手的手指从腰椎的下方向上压抓,(擦上油,以免伤及皮肤),向上重复压抓约20次。在此同时,医师以其膝部控制病人的膝部,使病人中层部的直立肌松松紧紧,更增加舒缓的效果。
(五)抬腿压腰舒缓法:(如图9-10)</P<p>
1、病人伏卧。
2、医师的左手豆状骨放在受限椎体的棘突上,右手握在患者膝的上部。
3、医师的左手施以持续的压力在棘突上,右手向上抬拉痛腿,直到病人感到很痛即停。
4、如此重复做7~8次。
(六)压肩推臀舒缓法:(如图9-11)
1、病人侧卧,不痛的一侧在下,脸朝外,上腿弯曲,把脚背放在小腿的膝腘部。
2、医师的右手向自己的方向轻轻的压拉患者的上肩,使上身产生旋转到极限,即固定住肩部。
3、医师的左手按在病人的臀部向外推,在此同时,病人的下腿要伸直,悬于床外。
4、医师固定病人的上肩,推动患者的臀部逐渐到极限。
5、如此,重复做7~8次即可。
上述六种腰部缓法,以第(六)种——“压肩推臀舒缓法”最为有效。
(七)腰部软组织损伤处理二十式:
1、项底提腰式:(如图9-12)
病人坐在高凳上,使身体尽量前屈,医师站在病人背后,双手抱紧病人的腹部,并以膝顶住病人的底椎,在病人吐气快完毕时,医师用双手用力往上提。
对腰部急性扭伤,小面关节紊乱有效。
2、按膝提腰式:(如图9-13)
病人仰卧在床上,医师面对病人,弯腰下去,双手抱在疼痛处的附近。助手按住病人的双腿,医师向上向后做提拉的动作,连做5~6次。
对腰部急性扭伤及小面关节紊乱有效。
3、压腰拉肩式:(如图9-14)
病人伏卧。医师站在其侧,一手按在腰部痛处,一手抓住病人的肩部,双手同时徐徐加强用力,连做5~6次。
对胸肋关节错位,肋间神经痛(俗称贫气),腰背肌劳损,胸腰扭伤等有效。
4、屈膝摇臀式:(如图9-15)
病人仰卧,双腿弯曲。医师站其侧,一手之前肘压在双膝的上方,手指抓紧膝的外侧;另一手则握住患者的足踝,左右旋转摇动骨盆和腰 关节8~10次。</P< p>
对腰底关节疼痛,底髂关节扭伤,黎状肌拉伤也有效。
5、推肩拉膝式:(如图9-16)
病人仰卧,右侧腿屈膝。医师立于对侧(即病人的左侧)。医师的右手推病人的左肩;而左手拉右膝,反方向一推一拉,使腰椎有扭转的感觉。
6、拉膝推踝式:(如图9-17)
病人仰卧,医师立于其旁,将病人的腿抬起伸直。医师的一手在膝部向上、向前推,使病人的腿尽量向前到极限。
对椎间板突出,腰  神经根粘连,坐骨神经痛有效。
7、拉膝压脚掌:(如图9-18)
病人仰卧,医师立其侧,将病人的腿抬起并伸直。医师的一手在膝疗向后拉,另一手在病人的脚前掌向下压,双手同时动作,并使患脚做前后的晃动,约做10~12次。
对坐骨神经粘连,腿部前侧肌肉痉挛有效。
8、推臀拉腿式:(如图9-19)
病人侧卧,医师立其后,医师的一手掌根部抵住腰的痛处;另一手握住病人的踝部向后拉,双手在极限上稍微加重些力量。
对椎间板突出,腿部前侧肌肉痉挛有效。
9、夹踝拉膝式:(如图9-20a及9-20b)
1)病人仰卧,医师立于患侧。
2)医师将患侧的脚踝夹在腋下,双手抱住患侧膝的上部。
3)向前弯曲并推压患腿使其靠近患者的腹部(如图9-20a)。
4)嘱病人猛力伸直(蹬)其腿,在病人伸直其腿快到极限时,医师及时用其腋下夹住病人的脚踝,用双手抱紧病人膝之上部,顺着蹬腿的方向,突然猛拉。(如图9-20b)
10、拉腿打筋式:(如图9-21)
病人侧卧,下腿弯曲,上腿伸直,医师面向病人,一手握住上腿的脚踝部;一手用软槌敲打病人的臀部、大腿部、小腿部。双手一边敲打一边拉,拉到极限放松后再来一遍,共做5~6遍即可。
对一般有的射疼痛的腰痛有效,本人特别介绍。
11、夹腿晃臀式:(如图9-22)</P<p>
病人伏卧,两腿伸直,医师面向患者,跪在患者膝部附近,将病人的右腿夹在医师右腿的小腿上,造成患者右侧悬空。
医师摇晃病人的臀部,松弛腰臀的肌肉和腰底的错位。
12、抱膝前后晃:(如图9-23)
病人仰卧,使其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并其双手抱住其膝部。
医师面向病人,一手置于病人背后;另一手置于病人膝前。医师以双手交替推动病人,使病人做前后来回的摇动。
多用于底髂关节或腰底关节疼痛。
13、十字牵拉式:(如图9-24)元
病人坐在床上,双腿伸直蹬在医师的腹部。医师的双手交叉;以左手拉病人的左手;以右手拉病人的右手。医师以双手交互的用力拉病人的手腕部,使病人的腰部做左、右的旋转。
多用于腰部痉挛抽痛,向腿部反射疼痛,腰部前弯困难。
14、抱脸旋腰式:(如图9-25)
病人坐在高凳上,助手的双手按住病人的双膝,以固定其下肢,医师双手自腋下挠过,抱紧病人的上胸。医师向后向下蹲,将患者的椎骨造成牵引。当病人的身体与凳面成一水平时,医师即向不痛的一侧做旋转到极限。哪些这般做2~3次即可。
多用于小面关节错位,腰肌僵硬。
15、揹背晃臀式:(如图9-26)
病人与医师背对背站立,医师的双肘勾住病人的双肘,俯身将病人揹起,使臀部顶住在痛处。先将病人上下的颠几下,再左右的摆几下。然后叫病人弯曲双腿在医师的背上,双腿朝天猛力蹬三下。
16、压腰弹腰式:(如图9-27)
病人伏卧,胸部与骨盆下各置一个枕头。两位助手一人双手拉病人腋下;另一人双手拉病人的足踝部,在两助手同时用力互相牵引之下,医师双手垂直压在患者腰部的痛处,用力下压到极限。持续一会儿即突然放松压力,使病人腰部突然弹回。做二分钟之久。
多用于腰部小面关节错位,腰部肌肉损伤。
17、托背项腰式:(如图9-28a及9-28b)
病人坐在床上,臀下置枕头两个或三个。医师站其侧,一手扶胸部;另一手顶住腰部疼痛之处(参图9-28a),嘱病人后仰,医师的头顶在病人的背后。托腰的手其脏部固定在床上。当病人后仰度愈大,顶腰的力量也就愈大(如图9-28b),顶腰的手掌必须顶在移位椎骨(如L4移位)的下一个椎骨(L5)的上面,切记!
多用于椎骨向前滑脱。
18、握踝晃臀式:(如圆9-29)
病人伏卧,双腿自膝部稍微抬起约35°~45°,医师站在病人脚的方向的床头,双手紧握病人的双踝,向左旋转到极限。然后再向右旋转到极限,如此使病人的腰部和臀部随着医师的双手向左、向右旋转。</P<p>
多用于腰底关节和底髂关节紊乱。
19、骨盆晃摇法:(如图9-30)
1)病人仰卧、屈双膝,置三角垫于病人的底椎下方,使两侧的髂骨与床面隔离。
2)医师的双手拇指置于两侧髂骨的前缘,其余四指托住患者的髂骨侧后方。
3)医师的双拇指逐渐施力,向下压患者的髂骨前缘。
4)医师的双肘压在患者大腿的内侧,当四手指向内抬髂骨的同时,肘也向外、向下压患者的大腿,形成杠杆作用。
5)如此重复做下压、上抬的动作,约做7~8次。
20、大抱腰推式:(如图9-31)
1)病人坐于床沿,双膝处自床下垂,助手按病人的双膝于床沿上。
2)医师立于病人的后背,背住病人的上肩,向后牵引病人的腰部,然后再向不痛侧转到极限,在极限上突然发力,以软组织韧带和肌肉的力量使错位的腰椎归位。
 
腰椎的矫正
(一)腰椎矫正的预备动作:
1、病人的姿式:(如图9-32)
2、医师的姿式:
1)定肩挤腿式:(如图9-33a及9-33b)
a把病人的肩向后推到极限时即固定住,叫做“定肩”。
B医师的大腿,挤在病人的大腿外侧;固定患者大腿在床边上,叫做“挤腿”。
通常多用在推式(push)矫正法。
2)定肩压膝式:(如图9-34a及9-34b)
a把病人肩向后推到极限时固定住叫做“定肩”。
b医师把腿抬起,将膝之内侧压在病人膝的外侧叫做“压膝”。
通常多用在推式(push)或拉式(pull)的矫正法。
3)推肩压腿式:(如图9-35)
a医师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椎体(例如L3和L4)的棘突。右手做向外、向下的动作;左手做向内、向上的动作。
b医师的两肘,同时向外推,及向内拉。
C医师的体重压在患者的腋下及臀部并向内拉患者的臀部。此时医师的腹部紧紧地压在病人的膝部,做向下压的动作。
通常都用在推拉式(push&pull)矫正法。
注:矫正床的高度应该在医师的膝部下面及腓骨的上端为宜。
(二)腰椎的矫正手法:
1、内侧推式(push)矫正手法:(如图9-36)
以L3-L4的腰椎关节,且其痛(患)侧在右为例:</P<p>
1)病人左侧在下侧,躺在床上,面向医师,右腿弯曲,肘右脚放在左膝腘上。
2)医师站在床旁,面向病人。右手触摸L3-L4的棘间韧带,左手抬起病人的上腿向前(头部的方向)弯曲。当紧张的肌肉到达右手的手指时,即将病人的腿放到床外,做为‘由下向上的锁定’(Lumbarlocking from below)。
3)换左手触摸L2-L3的棘间韧带,医师的右手握病人的左臂上拉,使产生旋转,直感到有紧张的肌肉到达左手的手指时即停止旋转,做为‘由上向下的锁定’(Lockingfrom above down to the lumbar region)。
4)医师的左手豆状骨压在L4椎体的横突上;右手稍微向后再推一推病人的右(上)肩,到极限即固定其位置不动。
5)请病人做三次深呼吸后,医师以左手(前臂与床平行,与椎体成垂直)突然发力,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2、向侧拉式(pull)矫正手法:(如图9-37)
 
1)、2)、3)同前项“内侧推式矫正手法”的动作。
4)医师的右手按住病人的右肩固定住。
5)医师左手的中指深深扣住L4的棘突。
6)病人做三次深呼吸。
7)医师的右手向头方向推并固定好;左手中指拉棘突;左肘拉患臀;此时两手产生牵引作用并以腿压患膝,使臀臀旋转到极限。在极限上,左手及左肘同时向内发出拉力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3、内侧推拉式(push &pull)矫正手法:(如图9-38a及9-38b)
以L3-L4的腰椎关节为例,且痛(患)侧在右侧。
1)、2)、3)同前“内侧推式矫正手法”的动作。
4)医师的右前臂经过病人的右腋下;右肘压在病人的右肩上;并把右手拇指顶在L3棘突的上(右)侧。
5)医师左手的拇指和中、食指捏L4的棘突。
6)叫病人做三次深呼吸后,医师的右肘推;左肘拉到极限,右手拇指向下顶,左手中食指向上拉。四个动作同时作出来,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P<p>
如果左手中指力量不足,可用食中指重叠,以加强拉力。(如图9-38b)
4、坐姿旋转矫正手法:(如图9-39)
1)病人跨坐在长凳上,双臂交叉于胸前。右手放在左肩上;左手放在右肩上。
2)医师站在病人后方。左后拉着病人右臂;右手手掌根(或豆状骨)顶住受限椎体的右侧横突上,左右双手同时出力,则形成旋转到极限。
3)将病人上身稍微前倾斜,即由右手突发力,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此法多用于低胸或高腰之处,而且效果很好。
5、膝肩对压矫正手法:(如图9-40)
1)病人仰卧,医师立于健侧,右手固定患者的右肩在床上不动,左手握着患侧的膝,使大腿与臀部成90度。
2)医师的左手逐渐地向内侧旋转患者的大腿,到极限。
3)在极限上突然发力,即完成矫正(THRUST),有时可听到一声或数声的响声。
6、压肩拐肘矫正手法:(如图9-41)
1)病人侧卧,患侧在上,患腿弯曲,脚背放在健腿的膝高处,将患腿的膝部置于床沿以外。
2)医师的左手先将病人的右手向内和向上拉,使患者上身旋转,然后再将左手固定在病人的左肩上稍微向后(即向外)推一推。
3)医之右腿压住病人的膝部在床沿。
4)医之右肘压在患者左臀部的后侧,逐渐向内施力,产生旋转到极限。
5)在极限上,右肘突然向内向下发力,即会在患者腰部产生“卡”的声音完成矫正。
六、腰椎神经异常与皮神经节的关系及病症:
(一)第1腰椎神经(L1)的异常:主管:输尿管、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肉
1、病症——便秘、结肠炎、痢疾、腹泻、疝气、腰软无力、皮肤患病、性欲减退、阳萎、排尿困难、打哈啾、输尿管。
2、痛徵——
1)皮神经节反射痛区:
L1的椎间板毛病少见,所以神经根受压迫的情况极少,其反射痛区相当痛(如图9-42所示)。
2)局部痛:
在L1的两侧有压痛点。
3)局部反射痛:
下腹部痛、腰痛、鼠蹊部(groin)到膝部(knee)有麻痛感觉。
3、运动受限——
腰部弯曲困难,站立时患腿向上提高(膝部弯曲)较困难。
4、检查方法:病人伏卧,检查病人的T10-L3区中的两侧肌肉有拉紧、僵硬或触痛之感,受限关节则在L1处。
5、舒缓方法——
6、矫正手法——
(二)第2腰椎神经(L2)的异常:主管:卵巢、输卵管、输精管、大腿前侧
1、病症——阑尾炎、便秘、静脉曲张、呼吸困难、生理障碍、膀胱疾患、子宫出血、不孕症、夜尿症、频屁、卵巢、输卵管、输精管。
L1-L2精经异常,则有结肠右曲部份的病症。
2、痛徵——
1)皮神经节反射痛区:
a L2的移位比L1较多,但在临床上的病例仍不常见。
b L2反射区相当痛。
2)局部痛:
在L2的两侧有压痛点。
3)局部反射痛:
a 鼠蹊部(groin)至膝部有麻痛的感觉。
b大腿的外侧面和正前面也有疼痛。
c腰痛或股痛。
3、运动受限——
1)腰肌(psoas)  明无力。
2)L2脊椎动作受限。
3)患腿在走路时大腿内侧的肌肉活动困难。
4、检查方法——
1)病人伏卧,医师在病人的T11-L4区中的两侧肌肉寻找有无拉紧、僵硬、或触痛感之处?而关节受限则在L2之处(如图9-43b)。
2)病人仰卧在髋部做屈曲(hipflexion)动作。医师施以阻抗。若患者无力对抗(如图9-43c),则L2神经根有问题,也可用此法则来测L3神经根的问题。
5、舒缓手法——
6、矫正手法——
(三)第3腰椎神经(L3)的异常:主农牧民:子宫、膀胱、大腿外侧、小腿内侧
1、病症——膀胱、月经不调、小产、膝痛、生理痛、腰部及脚部发冷、膝无力、房间力减退、子宫。
2、痛徵——
1)皮神经节反射区痛:
a L3的椎间板引起的病变较多,但比L4少。
b 皮神经节反射区,偶而因某一动作引起剧痛。
2)局部痛:
常有L3的关节两侧的触痛并有绷紧的肌肉(tight muscle)。
3)局部反射痛:
a 伏卧屈膝即反射痛。
b 伸腿抬高时,膝部的正前区会疼痛。
c 膝部到足部有麻痛。</P<p>
d自大腿到期小腿内侧也会反射痛。
3、运动受限——
1)四头肌(quadriceps)无力,膝伸直动作困难。
2)腰肌(psoas)无力,髋骨屈回动作困难。
3)L3脊椎动作受限。
4、检查方法——
1)膝反射迟滞或完全无反应。
2)背屈动作会使大腿疼痛。
3)慢性病痛,在T12-L5之间可找到紧张、僵硬的肌肉。
4)急性病痛,在L3两侧附近可找到  明的压痛点。
5)病人仰卧,医师一手抬高膝的下部,一手用测试槌,轻敲膝的前下部(如图9-44b所示)。若无反应,则L3有问题。
5、舒缓手法——
6、矫正手法——
(四)第4腰椎神经(L4)的异常:主管:下腰、膝、小腿外侧、坐骨神经
1、病症——频尿、排尿困难、肠炎、膀胱炎、月经不调、前列腺、阴茎、精管、痔疮、大腿萎缩。
2、痛徵——
1)皮神经节反射区痛:
a 坐骨神经痛:自大腿外侧、经踝的上端、延伸到在拇趾,会有麻痛感。
b若L4椎间板自然从韧带内侧突出,会压到L5神经根,同时会影响到L4和L5两条神经,甚至可以影响到单独的S2神经,和单独的S4神经。
2)局部痛:</P< p>
 
 
 
常有L4的关节两侧的触痛(tenderness),并有绷紧的肌肉(tension muscle)。
3)局部反射痛:
a 腰痛、膝腘窝痛。
b 排尿痛、生理痛。
c 底椎(Sacrum)上方的肌肉呈肿胀及剧痛。
3、运动受限——
1)因胫前肌(tibialis anterior)的无力,足的背屈动作受阻。
2)因拇趾伸肌(extensor hallucis)无力,拇趾的背屈动作受阻。
3)患腿外伸困难。
4、检查方法
1)病人仰卧,伸腿抬高(straighe-leg raise)因疼痛受限。
2)反射力无影响。
3)慢性病痛:在L1-L5之间会找到紧张僵硬的肌肉。
4)急性病痛:在L4两侧附近会找到  明的压痛点。
5)病人的脚掌在医师的阻力下做背屈(dorsiflexion)动作(如图9-45b),无力则表示L4神经根异常。
5、舒缓手法——
6、矫正手法——
(五)第5腰椎神经(L5)的异常:主管:膀胱、子宫、直肠及足部
1、病症——腿脚血液循环不良、腿麻、踝关节炎、小便不利、尿毒、尿蛋白、易流泪、易流汗、臀肌萎缩、脚趾麻、直肠、子宫、香港脚。
2、痛徵——</P<p> 
1)皮神经节反射区痛:
a坐骨神经痛:自大腿外侧到踝部,经踝的背部到内侧大拇指。
bL5间板突出,可压近到下列几条神经根,或可能产生复(多)根病变:
a)  压到L5神经根或同时影响L5和S1。
b)  压到S1神经根或同时影响S1和S2。
c)  压到S2神经根。
d)  压到S3神经根。
e)  压到S4神经根。
所以L5椎间板产生的病变最复杂,突出的机会也最多,有时脚背上也会有麻痛出现。
2)局部痛:在L5的关节两侧的触痛最为剧烈。
3)局部反射痛:
a臀痛,小腿肚痛,踝关节痛或痠麻。
b自然外侧,沿到脚内侧的三个足趾有麻痛感。
c身体前倾时会加重疼痛。
3、运动受限——
1)腓骨肌(peronei)无力,脚外翻(eversion)动作困难。
2)臀中肌(gluteus medius)无力,大腿外展(abduction)动作困难。
3)大拇趾伸肌(extensor hallucis)无力,拇趾背屈(extension)动作困难。
4、检查方法——</P< p>
1)病人仰卧,伸腿抬高(Straight-leg raise)因疼痛受限(阳性反应)。
2)足踝反应迟钝或消失。
3)慢性病痛:在L3到底椎(Sacrum)的上半部的肌肉,有呈紧张触痛的情形。
4)急性病痛:在L3的底椎的上半部的肌肉呈现 明的压痛区(tenderness)。
5)病人伏卧或膝部立于椅上,用测试槌敲打足跟的上部(如图9-46b),若无反应,则L5有问题。
5、舒缓手法——
6、矫正手法——
7、两块底骨之中心线、尾椎尖端和底椎的中心线,以及棘突连成一线,是否垂直?借以研制底椎、尾椎,和底骨是否移位?
8、底髂关节(SIJ)是否过宽?
9、底椎是否旋转、歪斜?
10、大转子是否等高?(如图11)
11、整条胸腰椎是否全被白色包围、形成竹节状(Banboo)?以决定是否患僵直性关节炎?(如图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整脊的基本手法
奇效经筋正骨整脊疗法秘传——有缘得者珍之
解密整脊手法的绝密手法
春季養肝自己按一按
神手医师【腰??腿??病】六步手法
颅骨调整手法(苟亚博整脊医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