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最被低估的诗人,跟李白不相上下,到了宋朝,终于封神

公元755年,初冬,长安城内已飘起小雪。

一位身穿朝廷八品官员中年人,仔细地检查了遍仓库内的兵甲器杖,便合上了门,挂了锁。

抬头看了眼天空,手伸入怀里摸了摸今天刚发的薪水,那张沧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笑容,紧了紧衣带便抬起脚步踏上了回家的路。文字识别

“等回家后让一定让妻子买点肉给孩子补补,剩下的钱买些粗粮足可以撑过这个月。现在自己已经谋得了官职,往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一定不能让妻女们在受苦了”。

想起家中已经断粮数日,妻子与孩子还在饥饿中盼望着他的归去,脚下的步伐又加快了几分。

终于看到家了,中年人心中生出些许不安。耳边似乎也传来隐隐的啼哭之声,让中年人的心蓦然一紧,便向家中跑去。

到了家门口时他用手在心口上按了按,颤抖了说了句: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便推开大门,只见妻子怀中抱着儿子正在那啼哭,对他的到来丝毫未察觉。中年人颤抖地伸出了手晃了晃妻子怀中的孩子,又用手探了探孩子的鼻息后便失魂落魄地跌坐在一侧。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恨自己无能,也恨朝廷的腐败,想想那些豪门大户院内酒肉香气弥漫,而众多穷苦之人却因寒冷饥饿而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节选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那一年杜甫43岁。

公元712年,大唐的开元盛世缓缓拉开帷幕,也正是这年春天,杜甫降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豪门家庭中。

杜甫自幼聪慧,父亲对他也是寄予厚望,在他年幼之时就带他拜访一些社会名流,诸如岐王李范,殿中监崔涤及李龟年等人,幼年时期的丰富阅历使其在后期写下名垂后世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家庭的熏陶再加上他自小天资聪颖,很快便名噪一时。

年仅七岁,就会作诗,风格豪迈,开口便是咏凤凰。九岁就练成一手好书法,到了十四五岁时,他在文坛已小有名气,能毫不逊色地和年长的文人们吟诗作对。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杜甫《壮游》节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岁的杜甫决定要通过云游四海来增长见识丰富见闻。于是年轻的杜甫从此告别亲人,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游历的生活。

几年的游历让他见识了许多事物,眼界也宽广了许多,更觉得考取功名就如探囊取物,自信满满的杜甫在公元736年回到洛阳,参加人生中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只顾游览山河,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的杜甫理所当然的落了榜。

失败没有击垮杜甫反而给他更大的动力,他认为失败的原因是阅历不够。他很快收拾好心情,继续踏上未完成的旅途,一路游历到齐、赵大地,观画题诗: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画鹰》

他便是那雄鹰,要击碎世间的庸恶。

当再次登顶泰山之时看到那岱宗雄峰,写下了雄伟磅礴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他便要登峰造极,俯视芸芸众生。

这段日子,是杜甫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衣食无忧,前途有盼,人生有期,还结交了“挚爱”好友李白,一起游山玩水,恣意快活。

也许是前半生过的太过快活,命运对他的后半生开始分外苛刻,让他的官途走得格外坎坷。

天宝六载(747年),经过一番“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后,已过而立之年的杜甫决定考取功名,建功立业。

于是,35岁的杜甫应诏来到长安,为了能一举高中,他做足了准备。

天意弄人!就在他想获取功名为国为民做点事时,偏偏阴差阳错,苍天却不再给他机会了,因为他遇见了“权相”李林甫。

时任宰相的李林甫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想录取参加考试的所有士子。就向皇帝报告:

“因为您的治国有方,所有有才华的人全都在朝为官,为您效力了,民间已经没有可用的能人啦。”

唐玄宗相信了李林甫的鬼话,决定对这次科考之中所有参考的士子都不予录取。

这就是史载极有名的"野无遗贤"的一次科考闹剧,杜甫自然也落了选。

杜甫本以为此次科考必能一鸣惊人,却没想到败的如此荒唐。

他不甘心!既然科举之路行不通,那就换一条路。心有不甘的杜甫转走显贵之门。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就是他困居长安时为权臣所写,以求提携,可惜写得再多,也没人理他。

杜甫越是不甘,现实对他越残酷。

就这样他待在长安将近十年光阴,虽再次参加科举却始终没有考中过,也没有得到他人的赏识。

他的父亲也在这期间过世,家道开始中落。不得已,为了维持日计,杜甫在长安过着半幕客、半等待的贫困生活。

转眼间,杜甫已年过40,日渐绝望中,他终于等来了机会。这一年,唐玄宗举办了三场盛典,杜甫便接连写了三首赋献给玄宗,玄宗看了,还不错,就让他等着被分配官职。

本以为终守得云开见月明,结果这一等又过了四年,直到公元755年才被朝廷封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个八品小官,主要是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钥匙。为了维持生计,他接受了。可就在他上任一个多月后他的幼子却因饥饿而死。

同年十一月,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隔年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在马嵬坡痛心赐死了杨玉环。

很快,太子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这时,杜甫此时已和妻子搬到了穷乡僻壤处避难,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却很安全。

当他听说肃宗登基,那颗不安的仕途之心再次跳跃了起来。便想抓住机会,投奔新帝,辅佐新帝再创大唐盛世。

他告别了妻子孤身北上投奔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李亨。

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他人生颠沛流离的开始。

在北上途中,杜甫不幸被叛军俘虏,抓回长安。

这一路,他眼瞧着国家从当年的歌舞升平变成如今的哀鸿遍野,忧国忧民的心被彻底激发,一代“诗圣”由此而生,创作了诗歌超千首,一股强烈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也是在这次被俘期间创作出了著名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被叛军抓去当俘虏的无数个夜晚,杜甫除了感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也非常想念在家里等自己回家的妻子,写下了《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公元757年5月,杜甫终于从长安逃了出来,来到唐肃宗身边。

爱才的唐肃宗总算看得起投奔他的杜甫,授予了杜甫"左拾遗"一职,职位虽算不大,但却是皇帝的近官,经常能得到皇帝的召见。

只可惜,刚上任没多久,当朝宰相房琯奉命率兵平叛,却在陈涛斜之战中兵败,而被罢免官职。杜甫上书直谏,结果触怒了唐肃宗,一纸诏书,将杜甫调到华州担任更小的职务,负责祭祀、礼乐等无关紧要的事务。

同年9月,郭子仪收复长安,在宰相张镐向肃宗皇帝劝说下,杜甫于11月得以回到长安复任"左拾遗"。但终因"房琯事件"牵连,次年6月,唐肃宗不想重用杜甫了,再次把他贬到华州任小小的司功参军。

杜甫二到华州后不久便决定辞官回家。在回家的途中,放眼看去尽是"安史之乱"带来的满目荒芜让忧国忧民的杜甫十分感慨,为此创作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今日再读,依旧满目人间疾苦。

杜甫为官报国的梦,等了大半辈子,才刚有点起色,便彻底暗淡下去,再无实现的可能。

不过杜甫一家人也得以再次团聚。当看到妻子身穿打满补丁的衣服,儿子浑身污垢,脚上连双鞋子都没有,屋里坐在床边的两个女儿,衣服又破又旧,补了又补才勉强盖住膝盖之时,这个已经进入暮年的老人再也忍不住地大声痛哭。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北征》节选

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

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带着家人几经周转来到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这家人也有了难得的一段安逸时光。平日在家画纸为棋,一边下棋一边看孩子们磨针钓鱼。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可惜这种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没有了收入生活变得更加窘迫。孩子挨饿多日,哭着喊着要吃饭,连父子之礼都顾不得了。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到了秋风暴雨之际,草堂破败,风雨飘摇,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于是他写了世人熟读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六年安定的生活虽然有些窘迫但还较为温馨,但就这样窘迫的生活也没有持续太多时间。

公元765年,好友严武病逝。失去了友人的接济,杜甫只好离开成都,辗转多地艰难谋生,终于在次年抵达夔州,在友人夔州都督柏茂林的关照下,平静地生活了两年。期间,他创作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登高》等经典诗作,其中《登高》体现了他这个时期明了无常时事的"澄澈"状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公元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便打算回到洛阳生活。在泊舟岳阳楼时,杜甫于是写下悲凉但很有气势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多年的居无定所的生活让这个年迈的老人再无往日的雄心,剩下的只有“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公元770年,年底。杜甫只身去往岳阳,傍晚时分执笔写下了绝笔诗。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节选。

第二天杜甫便在贫病交加中病逝于一叶小舟之上。终年58岁。

转眼之间千年已逝,说起唐朝时的诗人,我们总是想起李白,羡慕这位“诗仙”的至情至性、狂傲不羁,羡慕他的才情万丈与不拘泥于世俗逍遥。

而对于“诗圣”杜甫,是熟悉又陌生的。虽读过不少他的诗,却从未深入了解过他的故事。

所以不知他的千古佳作背后,是怎样一段饱经沧桑的人生,又是一颗多么悲悯赤诚的心。

杜甫的一生就是如此吗?他与这么多优秀的人有过交集,最终却只是一个普通的诗人?

有一个人不同意。

中唐的诗人元稹翻着杜甫的诗集,内心翻江倒海。

一千五百首,这是诗的海洋,诗中的史记。

他激动得不能自抑,他说,我要替这个人写墓志铭,我要让人知道,这世间的诗,还没有超过子美的。

白居易随声应和:他的诗注定要流传千古,他的诗注定要传遍天下。

韩愈将他跟李白并列在一起:如果心中没有热情,去读李白跟杜甫的诗吧,他们的诗焰有万丈那么高。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不同意。

王安石说,如果可以选一个人同游,我愿意是杜甫。

文天祥说,我想说的话,当年那个叫子美的人苦命人已经替我说尽了。

……

诗圣!杜甫!

是的,身边有优秀的诗人,你最终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史之乱”中的诗人们
和《长安三万里》不同,李白下大狱,节度使好友高适其实见死不救
经历安史之乱的诗人们,后来结局如何?
杜甫为诸葛亮写的这首诗,最后14字乃是千古名句,大家都学过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65、乱世之中的杜甫
大诗人杜甫:年少游山玩水,中年仕途不顺,晚年悲惨凄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