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培育孩子
《科学培育孩子——怎样做个尽职尽责的家长》——阶段篇二
第二章 小学阶段是科学培育孩子成败的关键
在小学的6年里,孩子要学习的都是人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告别童年,长成少年。在这6年里,孩子要接受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虽然学校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家庭教育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效果,也决定着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取向。
孩子从上小学起,思维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强,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对家庭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很听父母的话。这使家庭教育的难度较学前阶段有所增加,但较中学阶段又要容易得多。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全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更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抓好了,孩子上中学以后,父母才能省心、省力;否则,就会整天要为他的“升学”、“就业”忧心,还要后悔当初没能尽责。
孩子做个好学生不容易,父母做个好家长更不容易。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父母就得先做一个出类拔萃的家长。管孩子的“诀窍”就在于“抓早”“抓小”。小学阶段是“抓早”“抓小”的极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一定把握住孩子小学这个阶段,多下点功夫,把孩子各方面的素质抓上去。
第一节 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健康成长
家长要培育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让孩子能够健康地长大。只有孩子身体健康,他才能正常完成学习任务,为长大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家长要特别重视小学生的生理发育与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现在,小学生的年龄大约是6岁至12岁,正处于长身体时期,身高、体重随年龄逐年增长,身高一般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一般每年增加2—3.5千克。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就令人担忧了。
小学生的心脏和血管在不断增大和增长,血管总容积与心脏容积的比例大于成人。同时,新陈代谢很快,血液循环量较大,所以他们的心脏必须加速跳动,才能使血液循环加速进行。因此,不宜让小学生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和过分紧张而繁重的劳动。
小学生骨骼比较柔软,骨骼硬化还没有发育完全。小学生随着骨骼不断发育,活动范围不断增大,活动量逐渐增加。
随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也在发展。脑的重量逐步接近成人的脑重量,7岁儿童为1280克,9岁儿童为1350克;12岁儿童为1400克,达到成人水平。
二、家长要切实保障孩子身体健康
有规律的生活能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其它器官、系统有规律地,协调地工作。有规律的生活还能使孩子处理事情有条不紊,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此,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使其生物钟科学运行。很多小学生刚入学时学习不错,后来越来越吃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长期缺觉。有孩子即将入小学学习的家长,千万要记取这些教训,别让你本来聪明的宝宝,上学后变成了笨孩子。
时甲
生活内容
6:  15  ~7:00
起床,洗漱,整理床铺,与爸爸妈妈到花园慢跑
早餐
7:30”1l:45
上课
11:45一13:00
午餐,休息,到校园里看看黑板报,打打球
13:00—  16:30
上课
16:30—17:舀0
回家,与邻居小朋友玩耍,或看动画片
17:60—1    0
做功课,整理书包
18:90-    O
晚餐,餐后洗碗
看    书,戈看电视,或与爸爸妈妈聊天
20:00—20:30
与爸爸妈妈在健身器上一比高低,每天要打分
20:30
洗澡
21:00
与爸爸妈妈道晚安,上床
备注:星期五或星期六晚上可以推迟半小时、1小时睡觉,第二天
多睡半小时—1小时。双休日增加娱乐活动时间,每天上午、下午
各1个半小时。
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很快,又要担负很重的学习任务,缺乏营养是不行的。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高,原因正在于饮食不科学,营养不均衡。按专家的意见,孩子每天的食物结构应按如下比例安排:
食物品种
占总量的百分比
食物量
主粮(米、面)
36%
200-300克
杂粮(豆类)
4%
50-100克
蔬菜
25%
300-400克
水果
5%
50-100克
奶及奶制品
20%
200-300毫升
动物类(肉、鱼、蛋)
10%
100-200克
油、脂肪、糖
适量
不超过8克
上表的牛奶可以用豆浆代替,粮食应粗、细搭配,蔬菜应以绿色为主,食量应因人和年龄有增减,但要保持主、副食的比例。一日三餐热量分配应当是: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孩子不宜吃或不宜多吃以下食物:菠菜,含有大量草酸,多吃会导致儿童骨骼、牙齿发育不良;果冻,本身没什么营养价值,多吃、常吃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有时还会因为不慎吸入了气管,造成意外;咸鱼,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亚硝酸盐,进入体内会转化为致癌物;泡泡糖,代谢物对人体有害;糖精,大量食用会引起血液、心脏、肺、末梢神经疾病;豆类,含有一种能致甲状腺肿的因子,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宜多食;人参,儿童食用会导致早熟;罐头,其中的食品添加剂易造成慢性中毒;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方便面,含有对人体不利的色素和防腐剂等,易造成儿童营养不良;葵花子,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儿童吃多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可乐饮料,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儿童不易多喝;动物脂肪,多吃不仅会造成肥胖,还会影响钙的吸收;烤羊肉串等火烤、烟熏食品,会使致癌物质在体内积蓄,到了成年时发病;巧克力,食用过多,会使中枢神经异常兴奋且影响食欲;猪肝,儿童常吃或多吃,成年后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另外,儿童不可随便乱吃补品,否则会诱发儿童性早熟。
虽然,在学校里有体育课等运动机会,但对于一个7至12岁的孩子来说,还是很不够的。所以每天放学后,不要马上让孩子做功课,要先运动、放松一下。有些孩子因为怕苦、怕累,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这会影响他的身体长高。孩子生长发育阶段的运动不可过猛、过难或负荷过重,以免损伤稚嫩的身体。在家锻炼的控制方法是,每天1小时为宜,运动强度以微出汗或心率每分钟140次为好,不要大汗淋漓;运动过后要稍作休息,再继续学习或进行其他活动。如能让孩子和其他小伙伴一起锻炼,或是爸爸妈妈陪着孩子锻炼,不但能使孩子很愿意坚持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与伙伴的相容性,增加父子、母子亲情。
家长应当注意:一是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有资料介绍,儿童白血病三分之一缘于装修。孩子正在发育期,较大人更易发病。二是孩子的文具、用具、玩具要慎重选择。目前不少学生用品,如书包、铅笔盒、尺子、笔,还有涂改液,都是用一些有毒的材料加工而成,长期使用会引起孩子头痛、恶心等症状,甚至有致癌的危险。三是家中最好不养宠物,使用杀虫剂也要特别谨慎小心。
三、家长应及时抓好孩子疾病的防治
(一)近视眼的防治。
现在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近视的原因,一是遗传,二是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或光线不好、坐姿不端正,造成了眼睛的晶状体调节能力减低。
保护视力的措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适合身高的桌子、椅子,充足的采光照明(光线应从左上方射来,并且不直射在孩子的眼睛上)。要训练孩子坐姿端正,眼睛和书本、练习本保持一尺距离;看书、写字每40—50分钟休息10分钟,尽量到室外活动,看看远距离的蓝天、绿叶。孩子学习两小时做一次眼保健操,使眼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眼睛得到休息。让孩子注意用眼卫生,不在光线暗处、行进的车上或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用电脑、打电子游戏机,一次时间不可超过1小时。
发现孩子近视,要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如果孩子患了高度近视,就会严重影响将来的专业选择。
(二)龋齿的防治。
孩子乳牙换恒牙一般从6岁开始,到12岁左右恒牙应生出28颗。现在,果冻、菠萝派、膨化食品等合孩子口味的食品越来越多,对孩子牙齿的“冲击力”和“杀伤力”非常大。龋齿发生的原因:一是不注意口腔卫生;二是有些地区饮水中含氟量低;三是孩子营养不良、体弱多病。千万别小看龋齿,不仅会因牙痛影响学习,还会影响食欲,甚至引发一些大病。
龋齿的预防方法:在孩子换牙期间可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D和钙片,同时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增强口腔的咀嚼能力。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甜食(包括饮料),尤其是黏性甜食。要让孩子注意口腔卫生,养成睡前与睡后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饮水中含氟量低的地区可以选用含氟牙膏。定期检查牙齿,及早发现、治疗牙病。
(三)慢性鼻炎等病的治疗。
慢性鼻炎、副鼻窦炎、扁桃腺炎等疾病,一般都是孩子感冒后留下来的。孩子并不因此发烧、影响食欲,更不妨碍他们玩,很容易被家长忽略。可这些小毛病不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还是埋在孩子身上的“定时炸弹”,会在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降低时,引发肺炎、心肌炎、肾炎等严重疾病。家长千万不要顾不上带孩子去看病,也不要因为慢性病治疗时间长就失去耐心。
(四)肥胖症的防治。
经济发展后,城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成倍增加,小学生中已达18%。儿童期肥胖症已被视为成人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的前驱症状。
促使儿童减肥的正确做法是:让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热量供应过多,但不宜实行“节食疗法”,即过分限制儿童的饮食。让孩子多吃天然食品,少吃热量高的快餐和油炸食品。鼓励而不是强迫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研究证明,每天进行4、5次,每次只有10分钟的运动,同每天只进行1次,每次40—50分钟的运动,效果是一样的。还有,如果儿童觉得被父母所忽视并由此产生了孤独感,也会引起他们过量饮食。超重儿童往往自尊心降低而形成自我否定,而自我肯定有助于减肥。
(五)脊椎病及矮小病的防治。
小学阶段,孩子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善,很容易发生脊柱弯曲异常,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体态和体力,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姿势不正的原因:一是习惯不良,歪头、弯腰、扭着身子看书和写字,弓着背走路;二是设施不合适,课桌椅不合适,因身材高或光线暗而不得不弯腰驼背;三是健康不佳,躯干肌肉力量不足;四是负重过大或长时间一侧负重,如单肩背书包、单手提物。
小学阶段也是补救孩子身材偏低、偏矮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的身高与同龄人平均身高相差在±2个标准差之内,还属正常身材。低于2个标准差以上,就是身材偏低、偏矮了。如果是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缺乏微量元素等因素造成的,可采取以下措施补救:保证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分泌在睡眠时达到高峰,是保证身高自然增长的重要条件;适当补充钙和锌,并进行体育锻炼。要注意的是,补救措施有一定的时间性,必须在青春前期,即女孩有月经、男孩有遗精之前进行。
(六)注意孩子青春前期的到来。
孩子到了11—12岁就进入了青春前期,是他们身体发育的第二次加快期。男女生之间开始有了鲜明的性别意识。
1.特别注意孩子这个年龄段的营养补充。这个阶段的孩子要适当补一点钙、铁、锌。有些食物,比如谷类含有植酸,菠菜含有草酸,会降低钙的吸收,不要与补钙食品同时食用;含钙高而植酸也高的食物,如扁豆,可先将菜略煮一下。适当的烹调对吸收钙大有好处,比如用糖醋烧排骨、用文火炖骨头汤、煮黄豆等。缺铁非但会引起贫血,还会影响心理和智力的发育,使学习能力下降,行为改变,抗感染能力下降。从植物性食物中吸取非血红素铁时,不要与糠麸、浓茶、咖啡等一起食用,因为它们含有磷酸盐、植酸、多酚、茶碱、咖啡因等,会阻碍人体对非血红素铁的吸收。锌可以参与骨发育以及雄激素、前列腺素和胰岛素的合成。动物性食物中的瘦肉、肝、蛋黄、牡蛎、蛤贝、海鱼等,植物性食物中的海带、紫菜、大豆和花生中,都含锌较多。
2.特别注意帮助孩子消除由性发育带来的困惑。女孩子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岁左右,早的可在9岁,晚的要到18岁。由于卵巢刚刚发育,有时没有卵子排出,月经也就没有规律。所以,有的孩子半个月来一次,有的则要隔2、3个月,出血量也有多有少,大多在1年左右就会变规律。如果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或血量多、血期长,则可能有病理变化,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女孩10岁左右时,妈妈就应关心孩子的变化,在适当时候,用不经意的方式,提及有关生理知识;用欣喜的口吻告诉孩子,如果来了月经,证明一个人开始成熟,而且人将越来越美丽,以帮助孩子提前消除对生理变化的惊恐或焦虑。当孩子来月经后,妈妈要教会孩子正确选用卫生巾;洗脚的毛巾和洗操的毛巾分开;洗澡只能用淋浴,不可以盆浴;要避免受寒,保证足够的睡眠;只参加轻微体育锻炼,体育课有剧烈的运动时,要敢向老师请假;等等。月经期间,孩子还可能会有些不舒适的感觉,父母还要注意适当调节孩子的情绪。
男孩子第一次遗精一般在14岁左右,早的在11岁,晚的可在18岁。因此,在小学阶段发生第一次遗精的人数是比较少的。当爸爸的,在男孩到一定年龄时,要寻找适当机会传授有关生理知识,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生理现象;精液主要成分为水,其中含有很少量的蛋白质、糖类和无机盐,由于每次射出的精液并不多,所以对健康无碍;遗精证明一个人的成熟,男孩开始向男子汉转变,今后要更坚强、更勇敢、更有责任心,胸怀也更广博一些。
3.注意正确识别性早熟。
如果女孩8岁前乳房隆起(可有触痛),以后有第二性征出现, 9岁前阴道出血(开始时大多是不规则的),以后逐渐形成有规律的月经,可判断为女孩性早熟。男孩10岁前睾丸增大,阴茎增粗(可能有搏起),不久出现阴毛,身高增长加快,出现第二性征,直至出现遗精,可判断为男孩性早熟。性早熟孩子身高、体重超过同龄人,生长发育停止期提早,长骨骨骺愈合提前,因此最后身高可能低于一般成人。发现孩子性早熟,应到医院去治疗。
(七)警惕“现代病”侵袭孩子。
1.手机,儿童不宜。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完成的一项研究证明,使用GSM手机的10岁至11岁儿童,反应能力大大降低。芬兰科学家对一组10至14岁儿童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瑞典科学家研究发现,5至10岁期间使用过手机或者无绳电话的人,20至29岁时得大脑肿瘤的危险增加。
2.儿童铅中毒问题严重。铅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同时伴有烦躁不安、倦怠、懒动、嗜睡等。较大的儿童还会出现智力障碍,或举止由聪敏转为呆滞,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低下等。由于铅中毒具有累积性,凡是血铅检测结果不为零者,都应该接受驱铅治疗。
含铅油漆、制陶釉彩、含铅水晶盘及玻璃器皿、含铅汽油、汽车铅酸电池、香烟、部分国产或进口酒、水果罐头、庭院蔬菜、骨粉及杀虫剂等都可能是儿童铅中毒的罪魁祸首。
预防铅中毒的办法有:不吃含铅食品,多吃动物肝类、豆制品、海产品等;若父母从事的是与铅接触的工作,最好回家前能洗澡、换衣服;少用色彩鲜艳的陶瓷碗盛汤或酸性饮料;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啃咬玩具或指甲,不在大街上停留过久,不吃路边烧烤,不吃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等等。
第二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
儿童的心理随年龄增长不断发生变化。要科学培育孩子,让他们在小学阶段继续健康成长,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从六七岁至十二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儿童由于入学受到正规、系统的教育,心理状况产生了质的变化。一般特点是;
(一)学习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
入学前,孩子们也认字、计算、唱歌、画画,但那不是一种社会义务。入学以后,他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与大人们的工作一样,具有社会意义;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每个孩子都会为背上书包成为一个小学生而感到自豪。这时,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非常希望大人们尊重他,不愿意大人再把他看成是不懂事的小朋友。
刚入学的儿童上学很积极,并不是有了多么正确的学习目的,而是因为他们很容易被新鲜的环境所吸引。美丽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室、同年龄的伙伴,都对刚刚入学的孩子有很大的诱惑力。儿童正确的学习动机,要用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以前,儿童的学习往往只是为了追求好的分数,一些考试分数总是不高的孩子,就因为经常受到批评,内心感受到一种压力,并由此产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甚至厌倦心理。学习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玩的时间明显减少,有些孩子会怀念幼儿园的生活,甚至不愿长大。他们对“玩”更感兴趣,很容易被学习以外的事物所吸引。
低年级儿童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老师说的话对他们很有权威,他们常常用“老师说的……”作为论据和判别是非的标准。到了中年级,儿童对老师的态度会逐渐发生变化,从无条件的绝对信任变为有选择有评价的信任。低年级儿童对待作业的态度常常不很认真,当然更谈不上能主动去复习、预习功课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比如,在课堂上,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但坚持两三分钟就不行了,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由于儿童的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算错数,或者把方位搞错了。
总之,儿童进入学校,把学习作为主导活动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方法都有一个养成过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家长总要面对一个如何帮他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谁能帮孩子早一点把这几个问题解决得好一些,谁的孩子心理发展就会显出优势,并为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各种心理过程将得到迅速发展。
儿童入学前的学习不会有意识、有系统地进行,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学到的东西都很有限。入学以后,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的学习过程中,儿童心理会向有意性、自觉性的方向发展。刚入学时,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并不感兴趣,而对学习的外部活动,如举手发言特别来劲,总是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当老师叫他们站起来回答时,有的却说不出来了,但还是会因此感到高兴。到了二年级,情况就变了,从原先对举手感兴趣变成了对独立思考问题感兴趣。
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技能、技巧和抽象概括待等思维能力会逐渐发展起来。刚入学的儿童在进行数学计算时,有的还要借助于手指,到中、高年级就能进行复杂的四则运算了。对于时间、空间、方向和相对变化的概念,低年级儿童理解起来很吃力,到了五、六年级不仅理解了,还能运用这些概念去掌握历史、地理知识。在言语发展方面,刚入学的儿童只会口头语言,说起话来大部分不符合语法规则,常常说半句话,前后颠倒,带有“后来……后来……”、“完事吧……完事吧……”的毛病。经过教育与训练,他们才逐步学会说标准的普通话,说话的准确性、完整性也提高了。小学生掌握书面语言是通过识字、阅读、写作的学习来实现的。低年级的儿童不能用内部语言来思考问题,到了中、高年级以后,才能运用内部语言进行智力活动。内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说明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发展起来了。
所以,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家长抓孩子学习时,功夫不能只下在他学好各门功课上,不能只注重分数,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更不能忽略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集体主义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初步形成。
儿童入学后,通过参加集体生活,会逐渐理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懂得爱护集体荣誉,并且在集体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同时,由于学校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儿童会逐渐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科学、爱劳动的优秀品德,养成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对人有礼貌的道德风尚。但是,他们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是比较肤浅、比较片面的,常常把“守纪律”、“谨慎”视为“胆小”;把“鲁莽”、“冒险”和违犯纪律的行为看作“勇敢”,当成“英雄”行为。在道德行为的发展上,他们的特点是模仿性很强。最近,电视上播了什么节目,就会出现模仿其中人物的举动。
“成人才能成才”,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智力上,而在不良非智力因素上。那些思想品德好的孩子,正是因为能有效排除各种不良非智力因素的干扰,才在学习上取得了成功。家长在关心孩子健康成长时,一定不能忽略了孩子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养成,一定要坚持“德育第一”的原则。现实生活中,每个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如何根据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实施教育,是家长必须不断摸探索的问题。
二、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常见心理疾病
(一)多动症。
多动症是由轻微大脑功能失调引起的心理障碍性疾病,又称学习技能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患儿的好动既没有目的又不分场合,完全受制于冲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容易走神,好做小动作;常常情绪不稳,性情急躁,不大合群,与同学相处困难;自控能力差,老师讲课时他会随便插话或突然大喊大叫;受到批评时虽然很羞愧,但身子仍在扭动,两手还在做小动作;阅读、书写和计算困难,经常把加号写成减号,丢字、错字严重,还常把字写颠倒。
儿童发生多动症或注意障碍的原因,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是遗传方面的原因,持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儿童几乎总是在他们刚会运动就表现出差异。第二种是妊娠和分娩方面的原因。据调查,大部分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受到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儿童,表现为活动过度和注意力涣散。第三种是家庭和其他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比如:过于严格的纪律要求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长时间看电视也会导致儿童多动。
多动症并不可怕,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时大脑功能逐步完善,多数孩子的症状会逐步消除,最后趋于完全正常。但也有少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仍有注意力涣散、感情冲动和性格异常等现象。还有一些孩子会因多动症而长期受歧视、遭冷落,心理受到创伤,因此变得胆怯、自卑、消沉和性格内向;或走上另一极端,变得傲慢无礼,常自我吹嘘,不断用谎言和骗局掩饰过错。患多动症的孩子还会因为冲动和盲目,很容易上当受骗。
孩子在幼儿园里顽皮一点,一般很好理解。如果到了小学还非常调皮,并出现了前面介绍的症状,家长就要注意是不是孩子患了多动症。发现孩子有多动症,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不要训斥孩子,其实他也为无法自我控制而苦恼。
(二)自闭症。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具有一种自我封闭的孤独现象,无论何时都对外界的刺激抱以漠视和忽略的态度。其表现为: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能够学会阅读、写作和数学,有时还能精通其中的一项,而在语言理解和社会判断方面能力较低,不能完成抽象的推理,如果要他找出不同物体的相同特性(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他会很难完成。他们只对感兴趣的东西显示出较强的记忆能力,有的还会养成特殊的爱好,但在计划或执行等功能上存在缺陷,在确认正确的线索方面要比正常儿童慢得多,甚至难以完成。他们在辨认各种面部表情的人物照片方面,与正常儿童的水平差不多,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难正确解释与分享他人的情感表达,困难源于他们不愿在视觉上追随他人的情感表达并做出反应。他们缺乏理解别人心理状态的能力或意愿,很少考虑到别人的兴趣、处境和认识,只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自以为是的特定印象,而对与之生活在一起的别人的心理活动却没有印象,更谈不上对别人的动机进行推测。鉴于社交技能有限,兴趣范围狭隘,他们很容易与比他们小的儿童建立友谊;除了与家庭成员保持良好关系外,很少有同龄朋友,也分不清“一般朋友”和“要好朋友”的区别。他们在面对挑战或挫折时,常会远离群体或独自行动。
对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家长必须格外给予细心、周到的关爱,要有常人没有的耐心、恒心和毅力,坚信只要功夫到,就能打开他心灵的那把“锈锁”。
(三)学习失能障碍。
学习失能儿童是指那些在言语、阅读、写作、数学、社交技能等领域发展失常的儿童,但不包括失明、失聪和弱智儿童。因为学习失能是一种特殊的学习障碍,主要特征是学习行为的特异。
1.发展中的阅读障碍。阅读困难超乎寻常,但不伴有躯体、精神或情绪方面的障碍,听觉、视觉正常,在解决非阅读问题时仍能显示较高的智力。阅读障碍的主要形式有:字母混淆或倒转、字词混淆和倒转、严重的拼写困难,以及与此相伴的书写困难。
2.发展中的书写障碍。书写困难既有可能与阅读困难同时发生,也有可能单独存在。有时表现为书写特别缓慢,有时则表现为写出的字母让人无法辨认。然而,如果换另一只手书写,或者改变书写方向,反而会提高书写水平。
3.发展中的失听症。即辨认他人所说的单词有困难,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理解,甚至曲解他的话语。不过,儿童听力正常,能够准确辨认四周的声音(例如汽车鸣笛声、狗吠声等)。
4.发展中的表述性失语症。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听到的词语,对听到的话语较为关注,会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找出自己和他人话语中的错误;但是,他们的言语能力发展缓慢,有时会出现咬舌、结巴等言语缺陷。
5.发展中的畸形行为。行动笨拙,如同一个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试图用左手写字一样。儿童在学习走路、跑步、系鞋带、用汤匙、跳跃、骑自行车等方面行动缓慢。言语肌和小臂肌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可能伴有言语和书写失能。
汽车紧急刹车所导致的脑部撞击、虐待儿童所导致的大脑外伤、铅中毒所导致的神经系统受损,以及持续高热、糖尿病、气喘、风湿性关节炎等自我免疫功能减弱,以及产前和分娩过程引起的遗传基因变异等,都有可能是造成学习失能的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检查儿童的功课,寻找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空间建构性动作障碍和计数障碍等线索,就会发现儿童学习失能所涉及的具体领域。区分儿童是否具有特异性表现的常用方法是智力测验。
(四)小儿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暂时性的功能障碍。小儿各年龄阶段的精神神经活动特点不同,神经官能症所表现的类型也不同。
1.睡眠障碍。(1)夜惊: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瞪目坐起,躁动不安,而露恐怖表情,有时喊叫,内容与受惊因素有关。一般持续10余分钟,清醒后对夜惊发作完全遗忘或偶有片断记忆。部分患儿发作时伴有梦游症。(2)失眠与睡眠不宁:入睡困难和易惊醒,大多由于白天发生过不愉快的事,引起了忧虑。
2.神经性厌食。初入学儿童较易发病,原因是对入学后的新环境和新任务一时难以适应,或是家长、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要求过严,造成了孩子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
3.遗尿症。多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小儿夜间遗尿多在一定的钟点,有时一夜数次,往往在梦中遗尿。
4.言语障碍。(1)口吃。常发生在三四岁,因精神因素、不良生活条件引起,或在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红热、大脑创伤之后诱发,常见于衰弱或特别易兴奋的儿童。年龄较大儿童会因此不敢参加社会活动,变得孤独、羞怯、踌躇、自卑等。(2)缄默症。患儿并无任何言语障碍而缄默不语,是对受惊、生气、恐惧等精神因素的保护性反应,多见于身体衰弱的儿童。往往在学校里和别人面前不说话,但与家人还有一定的言语来往。
5.局部抽搐症。
常发生于4至6岁儿童,男孩较多见。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是脸部肌肉抽搐,如挤眼、眦牙、做出某种怪相;其次是颈部及四肢抽搐,如头部抖动、点头、喉内咯痰声、扭脖子、摇动手臂、抖动腿等。同一病儿的抽搐均较固定、刻板,但可表现出各种抽搐症状的综合。患儿病前性格往往有易兴奋、易激惹、任性、固执等特点。
6.神经衰弱。症状较成人简单,表现为入睡困难、睡浅、梦多,白天精神不振或性情急躁、易激动;植物神经紊乱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有时伴有眼花、怕声音、前额或胸口发热、手脚麻木等。儿童患病一般记忆力减退不如成人明显,病情轻,易治疗。
7.咬指甲癖。学龄儿童咬指甲,一般出现于神经紧张之际,如家庭或学校生活情况使其情绪不安的时候。父母或同学先有此不良习惯,也能引起儿童效仿。
8.神经质儿童。(1)表现为被动、自信力不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类儿童是个性懦弱;从医学的角度看,这类儿童是患有心理障碍。他们习惯于一切等待父母来安排,生活自理能力差,日久就养成了依赖习惯;在新的环境下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遇到困难时缺乏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成长后缺乏主动性,遇事犹豫不决,缺乏创造性。(2)有反抗行为。过多干涉儿童的正常活动和束缚压制儿童积极主动性的另一种后果,是引起儿童的反抗。特别是一些活动力很强的儿童,如在其心理发育反抗期(3岁、7岁、11岁、14岁),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更易产生。他们对大人的一切管教,均抱反抗对立的态度,反抗的形式各式各样。幼儿一般表现为哭闹、兴奋、叫喊、双脚顿地等。较大儿童有时公开顽抗,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有时以隐蔽方式进行,甚至悄悄出走。
第三节 如何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
入学后,学习就成了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人的智力和其他机能一样,需要在运用中求得发展。学习是提高智力的基本途径,家长在抓孩子学习时,一定要把重心放在有效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上。
人的智力包括感知能力(含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运动觉能力等,特别是观察能力和注意能力)、记忆能力(含识记能力、再认能力和再现能力)、思维能力(含概括与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含再造想象力、创造想象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言语能力,等等。人的智力还有层次之分。确定一个人的智力层次,可从思维品质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广度和深度,特别是独创能力上来鉴别。提高孩子的智力,既包括提升孩子智力的各方面素质,又包括促进孩子智力层次的提升。小学阶段,开发孩子的智力要重点抓好下以方面:
一、继续抓好小学生观察力、注意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儿童的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能力,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同时又是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既要训练孩子注意力的集中,让他做到专心学习,又要让他善于在学习内容变换时,能将注意力迅速转到新的方面去。小学阶段,家长必须在孩子学前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孩子观察力、注意力的培养。
(一)如何继续抓好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对孩子的观察能力的培训,与学前相比要更具计划性、目的性。在观察一个事物前,要先向孩子明确观察的目的,并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告诉孩子看什么,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引导孩子学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如,观察动物,要注意观察它的外形(体态大小、皮毛颜色、头部、身躯、四肢、尾部特征)习性(运动、吃宿、玩耍特点),观察人,要注意观察人的外貌、服饰、性格、语言、动作等。
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必须学会对于复杂的事物或活动的观察,这就要教会孩子或按时间、空间变化,或按先整体后局部、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有步骤、分层次地去观察,同时注意相互之间的关系。观察时要尽可能地让孩子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又看又听又说,最好还能又动手操作。但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过高、过急,要按孩子的年龄渐进式增加难度,给孩子一个不断提高能力的过程。
要重视观察的实践性特征,为孩子多创造一些能有意、主动观察的机会。可以捕捉身边具有特点的东西让孩子仔细观察,比如家里养几盆花、养点小动物,让孩子帮助照料并认真观察它们的生长规律、习性和特点;或是让孩子捉几只虫子拿回家,随意玩耍、细致观察;或是以孩子的玩具、学具,熟悉的人或事,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作为观察对象;还要多带孩子外出参观、旅游;指导孩子有选择地看影视节目;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以扩大孩子的视野。
训练还应结合孩子的日常学习来科学安排。比如,教孩子识字时,将他学过的生字进行“偏旁归类”、“形近归类”、“同音归类”、“同义归类”,让孩子从中寻找记忆特点;选择内容健康、层次分明的图片和孩子一道看,指导孩子“看图说话”或者“看图写话”;让孩子观察一处景物或一个物体,练习写生;鼓励、指导孩子拆看玩具、钟表、收录机等物品,或参照资料自己做小实验,边做边观察;等等。
训练还要注意质量监督和效果检查,不仅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观察的方法是否正确,还要在观察后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要求。对低年级的孩子,家长要在自己讲述后让孩子复述一下;对中年级的孩子,家长要在讲述中与他互相提问,之后让他写出观察日记;对高年级的孩子,家长要自己只做提示性讲解,让他在参观中边看边想,之后完成命题作文。
(二)如何继续抓好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在孩子注意力的培养上,孩子入学前后的最大区别是,入学前并不特别强调他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上;入学后,学习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他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还要在学习时能够根据需要使注意力能迅速从一个学科转移至另一个学科,一件任务转移至另一件任务。
为此,必须在孩子入学前,就对他讲清学习的意义,之后像卡尔·威特的父亲那样,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制造一种气氛,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件严肃的事。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的学习比家里“会客”等事情都重要,对学习的态度就会受到正面影响,从而认真起来,入学后较快适应学习生活的要求。
家长向孩子布置学习任务,要清楚、明了,说话算话;任务量和时间限制都要恰到好处。孩子在意识到必须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时,更容易做到注意力集中。孩子完成任务后,家长要认真检查,兑现奖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孩子提前完成了任务,家长不要随意加码。任务量过重或过轻,都会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不过原因和表现不同罢了。
学习兴趣对于引起和保持孩子的注意力具有重要作用。先用孩子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培养起他“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然后再把这种习惯迁移到他原来不太感兴趣又非学不可的内容上去,往往比硬逼着孩子去学效果好得多。让中、高年级孩子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安排作息时间,决定每天先复习什么功课,后复习什么功课,他们执行起来会更专心。家长可以采用“趣味诱导法”,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趣味化、游戏化,来提高孩子学习的注意力。如把口算练习改为口算竞赛;父母同孩子一起背古诗,比比看谁背得快;把每月的语文知识积累,办成一张用孩子的名字命名的《月报》;等等。
在非学习时间,孩子在专心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家长尽量不要去打扰他,特别是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能专心做一件事是很不容易的,正是父母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随意地支配孩子干这干那,让孩子养成了做事不专心的坏习惯。孩子学习时,如果他非常专心,计时可以适当地延长;如果他已经不太专心了,计时可以适当提前。但不要把事情说破,告诉孩子的都是“时间到,可以休息了”。因为孩子的心理是,专心学习则时间过得很快,他不会觉得长;已经厌烦了,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慢,硬让他坚持效果并不好。
疲劳是注意的主要敌人。要让孩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工作难度大或单调、枯燥,也会让人感到疲劳。让低年级的孩子只做同样功课,他们也很容易疲劳。家长在课外辅导时,要注意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并使孩子的各种感官都能参与活动,以免单调乏味;当然,过于频繁地改变活动内容也不好,反而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易于分散,转移后难以集中起来。
二、继续抓好孩子的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是过去感知和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学生凭借记忆才能掌握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一个人有了强烈兴趣,自然就会入迷,入了迷自然就会勤奋,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事物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出现记忆的心理变化。强迫记忆不仅效果差,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还有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识记,来培养孩子的有意识识记。无意识记是没有预定目的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有预定目的的识记。孩子明确了自己活动的目的任务,会更愿意实现它,也就有了记忆的内动力和自觉性。发展孩子记忆能力,就要帮助孩子先把所学的内容弄懂,再让孩子通过有意识记,把它印在脑子里。
教给孩子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也很重要。最常用的记忆方法是“及时记忆”。
要告诉孩子,想记住所学的知识,就要及时复习。一个知识点,如果孩子能在老师讲课小结时跟着记忆一次,课后做作业前又复习、记忆一次,一周后再将前后所学内容串起来复习、记忆一次,一般以后就不会忘了。让孩子学会独立检查识记效果。在孩子做完练习后,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独立检查,并且亲自给予复查。要告诉孩子,检查的目的是“筛”出那些没有理解、没有记住的知识点,然后用“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方法把它消灭,并作为再次复习的重点,给予强化记忆,避免以后忘记。这样学习,每“筛”一次做一次减法,效率高、质量好。
孩子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而孩子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熟记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还要教孩子把学习材料“化整为零”(章化成段,段化成句),然后按“先易后难”的原则,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记忆,记忆的难度会大大缩小,孩子一般就不会“望而生畏”了。对于有些难于理解和记忆的学习内容,要想法使之趣味化。如果能使孩子学起来情绪高涨,原本感到记忆困难的学习内容,就会变得容易了。
要让孩子每天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上学,放学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复课,就要让他把不愉快的事物完全忘掉。这样,他才能听课效率高,温课质量高。小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同时又很脆弱。对孩子学习的难点,家长要事前有所了解,并在孩子预、复习时给予帮助,尽量帮他减小压力。当孩子记忆困难时,家长千万不要性急,更不要指责他“笨”,或把他与别人相比,说他“不行”;一定要鼓励孩子,告诉他“你能行”,“再努一把力就能成功”。
三、抓好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孩子有效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阶段要特别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关系着小学阶段的孩子能否完成学习任务,更关系着中学阶段各学科,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的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家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配合学校老师去积极引导:
(一)提高孩子掌握“概念”的能力。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用词来标志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了基本的思维形式,概念是这种逻辑思维的“细胞”。小学生接触的概念很广,一是数概念,如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等等;二是自然概念,如空间、时间、气象、矿藏等等;三是生活物质概念,如衣、食、住、行中的概念等;四是社会历史概念,如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等。
提高小学生掌握“概念”的能力,必须让孩子按知识本身的顺序来掌握概念,如:没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就不要让他去掌握乘、除法的概念;没掌握乘、除法的概念,就不要让他去掌握分数的概念。从掌握概念到掌握概念体系,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途径。要让孩子先明确某一概念与其相近概念的区别,再去弄清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把它放在概念体系中去掌握。
掌握概念的过程是:根据学生的年级、原有水平,选择“直观——语言”、“实物——表象——概念”或“表象——语言”等方式进行辅导,让孩子通过观察或回忆,注意主次特征;通过比较分清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通过“变式”从不同方面指出事物的本质特点,给概念做出解释或下定义,对概念归类组成新概念;通过举例、应用、作练习,不断使所学的概念具体化,发展“举一反三”能力,对概念巩固、充实、加深理解。
(二)逐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理解”就是认识或揭露事物的本质。小学生需要理解的知识主要是:教材中所说明的某些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所阐明的某些事物的本质特性和矛盾关系;所说明的某些物体的构造和解答某些问题的逻辑依据;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他们逐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加大难度和抽象度,要从已知到未知,从不确切到确切,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近到远,坚持循序渐进、照顾基础;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让孩子具备提高理解力的必要条件;实践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还要坚持“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精讲精练”。
(三)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的方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形成数概念的能力。通过对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数的组成的认识,逐步展开数概念的定义,提高形成数概念的能力。
2.提高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对点、线、面、体的分析综合,逐步掌握对空间图形进行分解组合的运算。
3.提高命题(判断)能力。即提高对数学运算的判断能力,掌握数学命题结构及分解组合运算。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包括掌握推理方法(直接和间接、归纳和演绎、类比和对比、综合和分析)、推理范围(算术推理、代数推理、几何推理)、推理过程的正确性和推理品质的概括性、自觉性及揭露事物本质的程度。
5.提高运用法则能力。即掌握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运算法则,并善于运用到实际运算中去。
(四)重点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区别智力超常、正常、低常的一种重要指标。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随年龄增大、年级增高而发展的。小学阶段要重点培养孩子以下四种思维品质:
1.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智力活动的速度;能否正确迅速地运算数学题,是对思维敏捷性最好的检验。
小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从三年级开始拉大差距,年级越高差异越大。四、五年级优秀学生完成作业所需时间仅是一般学生的二分之一,是差生的三分之一。
帮助孩子提高思维敏捷性的常用办法有:对孩子提出数学练习的速度要求;与孩子进行数学题的抢答或比赛;在解题中教孩子一些提高解题速度的要领;让他们熟练掌握运算技巧;等等。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具体表现在:思维起点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思维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规律的自觉性高,注意能力善于迁移,能够举一反三。提高思维灵活性的办法,就是通过指导孩子解题,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训练。
3、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反映为善于概括归纳、逻辑抽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开展系统的理性活动。有计划地发展小学生的言语能力,丰富小学生的经验,是提高小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前提和基本途径。指导孩子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指导孩子写好记事类记述文,指导孩子整理打乱了顺序的句子等都是有效提高孩子思维深刻性的具体办法。
4.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独创程度。人类获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维品质具有独创性。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能力,是一种善于在新异事物或困难面前提出解决办法、采取相应对策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的反复锤炼来逐步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能在做数学练习中寻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能较好完成改写、扩写、续写类作文练习,都有助手培养他思维的独创性。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孩子完成这类练习时,如果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家长千万不能性急,不能过多指责,不能在指出孩子“作业”不足时,忘了对他的独创精神给予鼓励。
(五)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
1.借助实物理解。数学是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它也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小学数学的内容都是最基础的东西,如:对数概念的认识,数大小的比较,数的倍数关系,长度、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等等。让孩子借助实物来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抽象的东西就具体化了,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不仅低年级的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题如此,高年级的分数题、统计题、几何图形和体积的计算题也是如此。
2.注重技能训练。学数学离不开四则运算,运算首先要讲究准确性,同时也要讲究速度。要让孩子计算得又对又快,就要重视运算技能训练。一要教会孩子看题,做到“不看错”。最好的办法是训练孩子,养成每题至少读两遍的习惯;让孩子坚持用“笔尖引导法”控制住读题的速度,做到不读错、不读漏一个字;教会孩子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语、数字、字母、符号,并在这些地方放慢笔尖移动速度。特别要注意“谁比谁多还是少”,“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应用题中单位是不是一致”,“竖式运算中的数位对齐”,“小数运算中小数点的位置”,等等,以帮助加深印象。之后,也不要急着去做,再把题认真看一遍,边读边对题型做出初步判断,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二要充分利用小学生仍然擅长“影印记忆”的优势,让他们把一些基本的数字运算关系连同结果一道背记下来,熟练到一见就能写出得数的程度,如低年级的“100以内加减法”,高年级的“凑十、凑百、凑千”的简便计算,一些特殊的乘、除运算,等等,这可以大大加快运算速度和准确度。基本功扎实了,运算就不会错了。
3.重在题型练习。练习应当重在见识题型,会做的题没有必要反复去做。选一本适合自己孩子水平的练习册,把它认真做透,问题就能解决80%。其它练习册,只需拿过来找一找有没有新题型,看看会不会。对孩子来说,应用题检查的是数学学习上的综合能力,通常对需要两步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感到分析起来有困难。家长要按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分类辅导孩子做练习;应当先把教科书上的题目做熟,不要放弃教科书,只做买来的各种练习册;遇到孩子不会做的题,不要直截了当告诉他,要提示相关知识点,先启发孩子自己思考;遇到非讲解不可的题目,要“一题讲透”,直到孩子不仅会做,还能讲清“算理”为止。
4.提高纠错能力。要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还要提高孩子的纠错能力。孩子做练习时不可能不出错,关键是出了错以后要让他找准原因,避免以后再错。孩子错题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类是老师讲题时自己就没听懂,属于完全不会;一类是学的时候好像会了,可是掌握不牢,一到做时就不会了;还有一类是的确会做,是因为马虎做错的。三种类型,三种解决办法。最好能让孩子建立一本《错题集》,因为在卷纸上改的东西,是听老师讲了以后做的,不一定真会了。把做“错了的题”另抄在一个本上重做一次,才能真正检验出现在会没会。其中不会、不熟的题目,不仅要做到真的会了,还要找来类似的题再练几道。另外,要让孩子对一些常识性的数量有个了解,比如:人每小时能行多少米,汽车、火车、飞机的速度大致是多少。对待做错的题目,不要让孩子总是用“马虎了”来开脱,家长更不能也认为孩子“只是爱马虎”。因为,“马虎”的实质还是知识点没掌握牢,不及时把没掌握好的知识点补上,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5.力求一题多解。有些数学题可能有两种以上的解法。孩子在做这种练习时,不要让他满足于用其中一种解法做出了答案,而要让他同时想出其它解法。这样做,可以解一题复习多个知识点,孩子能从比较中提高思维活动的敏捷度。
三、培养小学生的言语能力,帮助孩子有效提高语文成绩
日常生活中语言和言语是通用的。但科学地讲,它们是不同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指个体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过程。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要重视孩子言语能力的提高。
(一)继续发展小学生的口语。
口语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儿童入学后必须学会善于听懂老师的提示和讲述,不但了解它们的意义,而且能抓住主要思想。在说话方面,学会独白言语,会复述课文,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在小组会或班会上发言,等等。为此,家长必须了解这些要求,鼓励孩子抓住各种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1.鼓励孩子课上积极发言,课间和小朋友一块交流。每天放学后,家长去接孩子,在回家的路上,要询问他课上发言和课间与小朋友交流情况,还要诱导孩子把在学校耳闻目睹的事情讲给大人听;详细询问他当天都上了什么功课,老师对课后复习有哪些要求,他在学校的表现和老师有什么评价;等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在校活动情况,又可以培养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
2.每天晚餐后,要安排一个一家人交谈的时间。在交谈时,要有意多给孩子一些谈话的机会;一定要让孩子说完整的话,不要让他说半截话或只用动作、表情来代替要说的话;还要注意纠正孩子用错的词、病句、说话时的坏习惯;遇到孩子不会表达或不知如何改正时,家长要耐心地示范。
3.为孩子创造在外人面前、人多场合说话的机会。节假日带孩子去会客,要让孩子向客人做自我介绍,鼓励孩子完整回答客人问话。外出参观,要让他把所见所感讲给家长听;家长给他讲了参观中见到的景物特征,要让孩子给自己复述一下;如有可能,回来后还要让他向没有同去的家人汇报一天的收获。
4.有计划地加强孩子的看图说话训练。一幅图画可以是一个浓缩的故事,一个活动的场面,一处美丽的景物,上面可能有人、动物和植物。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说出上面的故事、场面、景物或人物,来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图画作教具,教孩子按时间特点或空间位置,把画面上的东西一一叙述出来;也可以启发孩子展开想象,说出画面上没有却可以合理想象出来的内容。
5.在家里想法给孩子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如在家里开联欢会,让孩子担任主持人;和孩子一道玩“我是小老师”的游戏,让孩子模仿老师,把课内学的知识讲给家人或玩偶听;把孩子课文中学的童话故事或神话故事编成小品,和孩子一道来演;喜欢表演的孩子,家长还可以送他到特长班学习,进行专门训练。
(二)如何教孩子掌握书面言语。
儿童真正掌握书面言语是从入学以后开始的。即使在幼儿园学会了认一些字,入学后也还必须按规范严格要求,重新认真进行读、写训练。掌握书面言语包括识字、阅读、写作三个心理过程。
1.识字。识字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学生识字必须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会写、会用。孩子学习生字的进度,只可以比学校的教学进度快,不可以比学校的教学进度慢。家长至少要按学校的教学进度,让孩子记牢学过的每一个生字,万万欠不得账。做巩固训练时,如果采用单调重复、机械练习的方法,效果肯定不好。最好能和孩子一道做识字游戏,比如:让孩子自己用废纸板做生字卡片;再为字形相近或读音相同的字找朋友;或是和孩子一起做“组词接力”游戏;等等。
2.阅读。阅读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既是对小学生识字熟练程度的检验,又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础。
小学生阅读的形式有朗读和默读两种,朗读是默读的准备条件,默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孩子刚入学时只能朗读,到了三、四年级学会默读。家长在训练孩子阅读能力时,既要培养孩子善于准确并富有感情地朗读,又要想办法让孩子尽早学会默读。小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是有一个过程的。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让他读准,不要有错字、漏字、添字;在此基础上,让他按标点、按词组、按句子的语法结构,正确换气、断句。阅读过程中,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是一项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家长在指导孩子预习时,要注意引导孩子自觉做这方面的练习;在检查孩子听课质量时,要注意检查这方面的情况;指导孩子做课外阅读训练时,也要把它作为一个重点。家长可以让孩子当“老师”,请他给您分析课文,概括段意,这样既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训练他的阅读能力。
3、写作。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书面言语活动的高级形式。对小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要求是,一年级能看图说话、看图写话;二年级开始写日记和简单应用文;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之后对写作技巧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写作不仅是孩子学龄期间必须具有的基本学习能力,也是孩子长大后十分有用的工作能力,小学时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三)如何培养、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
1.要让孩子养成平时注意观察的习惯。让孩子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最好能作为写作素材,用日记的形式积累起来。孩子开始一般是不会捕捉生活素材的,这要靠家长来引导,把孩子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事,通过讲解再现给孩子听,分析出能给人以启发的东西来。孩子的学习最初总是从模仿开始的,他听得多了就会学着平时多留意了。
2.让孩子的生活尽可能丰富起来。现在的孩子,从周一到周五都是全天在学校,放学后又要写作业,每天大都重复着相同的作息和生活内容。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坐在书桌前是学习,离开书桌就不是学习。如果孩子每天的生活除了做练习、写卷纸,就没有了别的内容了,那他是不会有作文素材的。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家也要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周六、周日的时间不能都用来上补习班,应当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干些自己喜欢、又对身心发育有益无害的事情。孩子有了属于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才能有多种爱好,下棋、绘画、运动、集邮、阅读、剪报、看演出或影视节目,就能遇到很多没有遇到过的矛盾,产生很多没有出现过的想法,使作文有了可写的东西。另外,家长还要多带他们出去走一走、玩一玩、看一看,给他们一些开阔视野的机会。一些孩子,虽然家住沈阳中心城区,离故宫、省博物馆、科技馆都不远,却到了小学六年级还没有去参观过,岂不是太可怜了,能不怪父母吗?
3.让孩子写好日记或小练笔。孩子初学写作应从“记日记”开始,孩子动笔前,家长要有指导,告诉他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分段,如何把一件事说明白;孩子写完后,家长要给予批阅,纠正错别字,纠正他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不当之外,指出结构安排上不够合适的地方,必要时还应当让孩子重写。如果孩子以为日记是个人隐私,不让家长看,家长要说服他,父母在他未成年之前是他的法定监护人,他不能有事瞒着父母。如果孩子仍然坚持,也可以将记日记改为“小练笔”。总之,没有监督和指导的日记,总写成“流水账”的日记,记不记没多大区别。如果孩子每天的作业的确较多,很难抽出时间记日记或写小练笔,家长要摸清一周课程安排的规律,找出作业相对较少一天或利用双休日,安排孩子记日记或做作文练习。只要每周能成功写出一、二篇高质量的作文,并长期坚持不懈,最终一定会大有收获。
4.让孩子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特别是多看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让孩子多关心一点国家大事,在每天晚饭后的休息时间,看看电视新闻节目、看看报纸或是由大人讲给他听。这样,孩子写作文时才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要教孩子学会收集、积累“好词”、“好句”、“名言”、“佳作”,搞好文章摘抄、剪报粘贴。这些既有利于孩子增长知识,又有利于孩子提高写作能力,家长也应早想到、早落实。
5.帮孩子掌握记叙文和简单应用文的写法。记叙文要求掌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个类型;应用文要求掌握“假条”、“留言”、“借条和收条”、“日记”、“书信”的写法。家长在指导孩子练习时,可根据学校教学进度,对各种类型的作文采取重点练习或集中练习的办法,使之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较大起色;也可以根据孩子日常遇到的写作素材,随机灵活安排。但最好能孩子写一篇,家长看一篇,看后指导孩子认真修改,让他写一篇成形一篇,篇篇成为合格作品。不要日记、作文写了不少,篇篇问题不少,老是不见提高。
(四)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培养。
随着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发展,小学生的内部言语(在自己心中说的话)也会得到迅速发展。儿童读、写、说话都要经过头脑内部的思考;在课堂上不能有说出声的自言自语;说话要先举手,并且必须想好了说什么和怎么说才能举手;如果举手后被老师叫起来又不知道说什么,就会受到同学们的哄笑。在这些条件下,他的内部言语被迫发展起来,而且又反过来促进了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发展,以至促进了全部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发展。
在辅导低年级孩子阅读时,家长就要有意训练孩子的默读能力。让他先自己默读几遍,然后再大声朗读,或是把课文的内容讲给自己听。如果孩子朗读中错误较少,或复述完整,就说明默读质量比较高,内部言语能力得到了提高。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经常玩一些“想想再说”的游戏,给他出个题目,让他想想再按要求讲故事或回答问题,做得好就给奖励,做得不好就要受罚——重来一次。孩子一般很愿意和爸爸妈妈做游戏,他在游戏时总要就你出的题目在心里想一想。这个“想一想”的过程就是他内部言语的构思过程。
总之,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最不能欠账的一个学科。如果说,孩子的数学学习有了欠账,还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攻关补上的话,语文有了欠账,补起来可就困难了。别的学科或许可以说,中学、大学要学的内容比小学要学的内容更重要,语文不能这样说。语文还是一门让人受用终生的学科,越是小学学习的东西,越是常用的东西,越要掌握好。家长一定要在孩子一入学时就把住这一关,每天认真检查孩子学过的知识点;尤其在孩子开始学写作文以后,对作文的辅导更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这样,才能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四、抓好孩子想象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一双智慧的翅膀
想象力是智能活动的重要部分,人的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也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任何创造发明。想象也是儿童掌握和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想象扩大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充实了他们的活动内容,丰富了他们的心理生活。儿童天生就具有想象的潜力,家长要通过精心培训,帮孩子的这种潜能开发出来,并让它得到充分发展。
(一)图形联想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很爱画画,他画了一个圆形,家长可以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啊?”他会回答说是汽球、太阳、自行车轮等;对于他答错的地方,千万不要去纠正,而要追问:“为什么呀?”他会说出自己的理由。如果有合理的成份一定要给予肯定;如果不合理,要与孩子探讨,而不是直接否定。否则,就可能会因为家长一时的不慎,扼杀了孩子刚刚萌生的想象力。
(二)故事续编练习。
据说歌德小时候,母亲每天给他讲一个故事,但总保留故事的结尾不讲。第二天,小歌德按要求向母亲复述故事,还要编一个故事结尾,这样才能从母亲那儿再听到一个新故事。当歌德复述故事时,他不可能逐字逐句地机械背诵原文,这里面已加入了他的理解和想象,有所发挥、有所创造,再加上要自己续上一个结尾,对他想象力的锻炼就更大了。也许正是童年时代的这种游戏,孕育了一代文豪。孩子上小学以后,这种续编锻炼可以变成改编练习(改编课文,将古诗改写成白话诗、改写成故事),还可以干脆变成自己编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等。
(三)正方反方辩论。
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家长可以采用召开家庭民主会的方式,列出专题,一家人展开辩论。因为是有意锻炼孩子,可以由他自由选择担任正方或反方。为了确实能达到培养孩子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辩论一定要有准备地进行,事前让孩子假想出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前查阅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应辩的论点、论据,写好答辩提纲。父母担任另一方,也要事前认真做好准备,并且对孩子的论点、论据有所了解,以便在辩论中提出一些能够启发孩子深思的问题。
(四)为诗配画训练。
孩子在学前和小学阶段会背不少古诗,古诗中有很多带有情境的作品,可以让爱画画的孩子配上一幅幅图画。为一个成功的文艺作品改换表现形式,这需要理解原作,也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种练习还可以结合学习成语进行,即有计划地领孩子每天学一、两个成语,之后,每周选出一、二个故事生动的讲给孩子听或让孩子自己查资料去阅读,然后让孩子把故事变成一幅图画,最好还能以诗配画,来展示成语的深刻含义。
(五)设计报刊训练。
小孩子学做小记者,办班报、班刊,是培养、提高孩子想象力的又一个好办法。办一份手抄报,孩子要自己组稿、自己编辑,自己排板,自己抄写,能得到多种能力上的锻炼,其中对想象力的锻炼最大。如果报纸能在班里展出、评比,那效果会更好。如果不能,家长可以把它贴在家中孩子的学习园地里,还可按月出刊,每年订成一册。这样,能增强孩子的成就感,更进一步激发他的创作热情。
(六)编排节目训练。
孩子入学后,每逢年节,班里会召开联欢会,让每个人出节目;有时学校还会组织文艺汇演,各班都要出节目。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而且要自编节目。如果孩子没机会参加学校或班级的这类活动,家长还可以安排在家里进行。逢年过节组织一次家庭联欢会,而且可以让孩子做联欢会的总导演、主持人,同时还要自编节目参加演出。孩子们是很喜欢这类活动的,关键是家长要有兴趣,并愉快地和孩子一道筹备。
(七)假扮老师讲课。
这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检查孩子在校听课质量的一个好办法,也是培养、提高孩子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这可以是家长为他设计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可以让他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讲给玩偶听。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装作对孩子新学的内容不懂,请他做小教员,讲给自己听。孩子在讲解时,不可能照搬老师的语言、动作,而要自己组织语言,配上动作,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就有利于培养、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八)让孩子多看童话、科幻作品。
只要有时间,孩子们是很爱看这类作品的,而且孩子越大积极性越高。这也是学习,家长一定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如果孩子能在看书了解了这类作品后,有兴趣自己动笔写点童话或科幻作品,那就更好了。
(九)搞点小发明、小制作。
孩子们是很爱自己动手的,可是现在这种机会少得可怜。原因很多,但家长绝对有责任。如果让孩子自己动手搞个小发明、小制作,他就得先查资料,再搞设计,之后才能动手做,这里可以得到的锻炼是不言而喻的。学校一般每年会搞一次这类活动,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我们的儿子小时候就很爱琢磨这方面的东西,参加这类活动,还自己订了一个小本子,里面都是自己设计的图纸和说明,这可能就是他最终走上科研工作岗位的原因之一。
第四节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小初过渡”
孩子小学毕业前后,要经历一个“小升初”的适应过程,称之谓“小初过渡”。“小初过渡”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升入初中后的学习和成长;每位家长要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对孩子升入初中后将要面临的变化有所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必要准备。
一、孩子升入初中后各方面将面临显著变化
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要经历的绝不只是一次校园的变迁、老师和同学的更换,而是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带来了学习难度和压力的变化。
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不仅学科增多,而且内容加深了。数学中要增加几何、函数等知识;语文、外语和计算机课的深度要加大;还要开设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新课。初中生要学好这些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随着学科的分化和学习内容的改变,学习形式也有了新的变化。科任课和科任教师的增多,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在学习方面,不仅要认真听课,还要善于听课,会记笔记,会按教学要求深刻理解所学内容;课后不仅能独立地完成作业,还要能够自觉扩大知识面,主动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等等。
再有,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孩子们来说有了更明确的直接目的,那就是毕业时参加“中考”能取得好成绩,让自己有机会为高中阶段的学习,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应当说,“中考”是孩子们的第一次人生大考,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公平”竞争——凭借自己十几年人生经历、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来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这些都使孩子们初中阶段的学习,将面临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压力。
(二)教师对学生管理形式的变化,带来了同学、同伴关系的变化。
到了初中阶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再像小学那样,对学生处处给予很多具体细致的照顾,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中的积极分子来实现对班集体的领导。这使同班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了,他们既是同一活动的参与者,有时又有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他们通过班集体的活动,加深彼此关系,丰富集体生活经验,形成着各自的个性品质。这个新组建的班级,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会对全班同学的学习和个性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也要求每个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孩子升入初中以后,会以同伴作为一起消磨闲暇时光和诉说心里话的对象,同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思想品德。他们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是本班或本校的同学。能否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会对他们以后能否成功适应成人社会产生极大影响。
总之,初中阶段,学校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已超过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三)孩子身心发育的变化,带来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变化。
初中阶段的孩子在生理上又进入了一个迅速生长的时期。身体的突然增长,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并增加了他们在自我意识上的一些新体验。同时,性成熟期开始了,首先是身体外部出现一些生理变化,即第二性征出现,使他们开始意识到性的存在,意识到两性差别,并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接近倾向,感受到了性的兴奋和冲动。
随着这些变化,他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成熟感”,应付各种事件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家庭、社会也会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一步一步走向独立。他们会日益关心家庭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希望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独立性、自主性的成员,在决策中发挥作用。这使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会随之发生微妙变化。如果父母不能意识到这种变化,不主动调整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仍用原来对待小孩子的办法去对待他们,就会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产生矛盾或冲突,甚至伤害彼此间的感情。
二、升学前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做好多方面准备
为了让孩子升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在孩子小学毕业前,家长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们做好必要准备。
(一)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家长要在孩子升初中之前,首先对他讲清三个问题: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升入初中后,他在学习上、生活上要面临哪些变化;初中阶段在一个人成长中有什么重要作用。要让孩子懂得,小学和初中都属于“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是每个孩子必须完成的法定学业。小学阶段的学习只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基础。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但它更为重要,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走向社会时才能成为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有用之才。如果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很好,那初中的学习内容更丰富,爸爸妈妈相信他仍然会是个好学生;如果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够理想,那升学前的复习更重要,升学后要吸取小学阶段的教训,把学习赶上去,这是他最后的机会,等上了高中再想往上赶,就太难了。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都能听懂这些道理,这些道理非讲不可,只是讲的时候要讲究方法和艺术。家长可以讲讲自己当年是怎么急于升入中学的,升入中学后都发生过那些令人难忘的事;也可以讲讲那些有孩子在念中学的家长,在怎样议论孩子升中学后的进步;还可以借同事中谁家的孩子考入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表示出自己对他人的羡慕,和自己对孩子的希望与信心。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迫切想升学的愿望。
最好能选个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到他将要升入的中学去参观一下;同时告诉他,升入初中后,他不再是小孩子了——不再是一个儿童,而是一个少年了。人进入少年时代,就进入了又一个快速成长期,个子会更迅速地增高,力气也会增大,独立生活能力会很快提高,再不用让爸爸、妈妈像原来那样手把手地操心。到了初中会开很多新课,学很多新知识;随着头脑中知识的增多,人的想象力会越来越丰富。中学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时期,又是最富幻想的时代。很多事情老师都会交给学生自己去管,新的生活将要求他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一定要自己能够管住自己,自己能够主动学习。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要求会更高,加入共青团将成为每个好学生的人生追求。不管原来的学习基础如何,升学都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和挑战。还可以为孩子找一个比他大一二岁,现在正在初中读书,在学习、思想、行为诸方面,都能给他以正面影响的伙伴,让他们有机会较为密切地接触,向他介绍一些初中生活的体验。年龄相近的人往往会有共同感受,说话也更让他信服。
总之,务必让孩子在升学之前,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即将进入了生命中一个崭新的阶段,应当比以前更懂事,更自立,从而满怀热情做好升初中的准备。
(二)帮助孩子做好知识准备。
初中学习是小学学习的继续。要想让孩子升入初中后能够学习好,就要让孩子在小学毕业时,能为小学阶段的学习,画上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句号。现在小学升初中取消了考试,这对一部分孩子来说的确减小了学习压力。但一定要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那就是毕业前的松劲情绪。更要防止这些孩子产生一些错误想法和做法,比如:“反正快毕业了,老师对我管不了几天了”于是不再把学校或班级纪律当回事;“反正没有升学考试了,现在多玩点也没什么关系”,于是放松了学习;等等。家长既要督促孩子把小学毕业前的功课学好,又要让孩子抓紧毕业前的宝贵时间,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复习一下。
那么,应当怎么督促和辅导孩子搞好毕业前总复习呢?最好能帮助孩子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小学六年中学过的知识点归一归类,然后有计划地分专题进行复习。要像“筛沙子”一样,把没掌握好的或是遗忘了的地方“筛”出来,然后该补的补、该捡的捡,把不会的地方消灭掉,把遗忘的东西捡起来。
那么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那些呢?
1.语文知识十个方面:
(1)拼音。要督促孩子把小学汉语拼音中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4种声调和拼音规则,系统复习一遍,检查一下孩子能否准确熟练拼读音节,按顺序背诵字母表,默写小写字母,认识大写字母,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孩子们都有不同程度的遗忘,复习很有必要,花费时间并不太多。
(2)汉字。在小学阶段学习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应当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与间架结构;能正确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会据词定音;会用“音序”、“部首”、“笔画”三种方法熟练查字典;能根据字典据词选字义;熟练地用铅笔、钢笔正确写字,并有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应把小学十二册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听写一遍,然后填上拼音,对照课书找出写错的,把它摘下来重考,直至全部掌握。同时,对其中的多音字、形近字,采取填拼音、组词语的办法强化记忆。
(3)词语。应正确读写学过的常用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做到基本会用;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能辨析近义词,会找反义词;对学过的常用词语,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搭配,按要求进行逻辑归类;会正确使用学过的成语;了解常用谚语和歇后语;有效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词语的掌握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复习的难度比前两部分大。最好能用“化整为零”、“积少成多”的办法,并把“近义词”、“反义词”、“容易用错的词”作为重点,做出计划,每天定量复习。同时,抓紧时间多积累一些成词、谚语、歇后语。
(4)句子。应会正确使用常用词语和关联词语造句;掌握几种常见句式的变换(“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改疑问句或反问句,变化叙述句的人称);能区别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会扩句和缩句;能修改常见的病句;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帮助孩子复习句子,可以充分利用做过的练习册和卷纸,把上边做错的地方重做一遍。
(5)语法。要求学生能初步认识词性,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实词,和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虚词;掌握常用基本词组,正确进行搭配和造句。
(6)修辞。认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六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并能做到正确判断;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用于作文之中。
语法、修辞部分,应跟住老师领着进行的复习,家长再做些重点辅导。
(7)古诗、古文。小学课文中约有古诗50首、古文10篇,应做到会背诵、会默写、会翻译、会注解,知道作者名字和生活年代,掌握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8)积累。从三年级起,教材中每单元后面就有了这方面的专门论述,并有了在课外阅读中也要注意“文学积累”的要求。
孩子们对这两部分掌握的差异较前几部分更大一些,已初步显示出语文功底上的不同。古诗、古文的复习,如果把范围限制在课内,很好抓;如果范围扩大,已属于知识、能力“积累”与“训练”,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9)、(10)部分是阅读和作文,都是能力训练,常常让家长感到漫无边际,很不好抓。可以用练习册、试卷上的题目作参考,让孩子做些练习,但一定要一篇一篇认真给孩子做指导。孩子的语文学习,最见功夫之处就是这两部分;特别是作文,功夫不到是不可能写好的。最好能让孩子每天写有标题日记,至少每周写一至两篇周记;以积累素材、锻炼思维。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不同类型,分别选择常见题目,让孩子各写出几篇成型文章,并从中悟出一些体会。
2.数学可以归纳成六个部分:
(1)基础理论。包括:整数、自然数、小数、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分类和性质;数的改写、“四舍五入”、省略尾数;数的“整除”与“除尽”的区别,数的整除特征和常用性质;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基本概念;质数的定理,质数与合数的判断;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分数的种类,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关系及互相转化;分数的基本性质,倒数及其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量、计量和计量单位的意义,测量距离的方法;货币、长度、面积、地积、体积、容积、重量、时间等常用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同一类计量单位之间的化聚。
(2)四则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了解“0”与“1”的运算特点;掌握一些常用的简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整数、小数、分数运算。
(3)实际应用。包括:解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基本概念和用方程解应用题;比、比例、比例尺等基本概念,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求“比值”,解“比与比的应用题”、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掌握常用数学思维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倒推法、假设法、比较法、图解与列表法、消元法、演示法,等等。
(4)几何知识。包括:直线、射线、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扇形的基本特点;角度数的测量;几何图形计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圆的周长、面积和扇形的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5)统计基础知识,会绘制统计表、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计算应用题。
(6)几个特殊专题。包括估值问题、数字问题、周期问题、乘法原理、加法原理、推理问题、统筹问题、容斥问题,等等。这部分属于知识扩展,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掌握。
3.外语的学习,孩子们差异比较大,至少应当从头至尾把学过的课文默写一遍,同时也就把单词、语法、句型复习了。家长可以借助“复读机”等工具,让孩子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听、读、写、译,最后能以默写课文来做学习效果最后的检验。
总之,孩子需要做的“知识准备”很多,复习一定要及早动手。家长要帮孩子把时间好好安排一下,订一个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订计划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化整为零”,不使孩子每天复习的压力太大; “持之以恒”,要有一抓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打歼灭战”,“筛”出了问题决不放过。这样,经过复习,孩子会感到该会的东西都会了,心理踏实了,对升入初中的学习也就有了信心。
(三)帮助孩子做好能力准备。
孩子的学习状况,正是由他的能力决定的。孩子上初中以后,只有在生活上具有很强的自理能力,行为上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学习上有很强的自立能力,才能适应初中阶段学习要求和管理模式上的变化。
1.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孩子升入初中以后,学校一般都离家远了,很多孩子要自己骑车上学,如何才能保证安全?家长不仅要教会他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教会他正确处理在路上可能发生的意外。初中的孩子一般不再到学校周围的“小饭桌”去吃午饭,有的学校有食堂,有的自己带饭盒,有的校内允许卖盒饭,选择余地大多了,又带来能不能午餐吃得干净卫生、吃得经济实惠的问题,父母必须教会他们正确选择。有的孩子还可能住校,这对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他们必须会自己整理床铺,会保管好自己带去的生活、学习用品,会按天气变化加减衣服。家长会给他们一些零用钱,这又要求他们会保管、会使用,学会不乱花。这些能力都关系着孩子的健康与安全,自然也都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学习。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有过锻炼,到时候家长就可以少操心;反之,就会每天都为他担心。
2.行为自控能力方面。
初中,老师不再像小学那样,处处跟着,事事管着,不在的时间很多。在这种时候,班级纪律全靠同学自我管理和自觉遵守来维持。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学习纪律,学习势必受影响。如果孩子自控能力差,就可能经常有意无意地破坏纪律,或是在别人破坏纪律时抵制不住诱惑成了牺牲品。孩子的功课多了、深了,时间更紧了,很多在校时间、所有课余时间,都要由自己来决定如何支配。在外界诱惑下,孩子自习时和周围同学说话;放学路上跑到“网吧”去玩;结识不良伙伴、参与不当活动的可能性随之加大。人们又把初中阶段是称为“危险时期”,如果孩子缺乏自控能力,轻则影响学习,重则走上歧途。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让孩子具有行为自控能力,知道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能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不能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养成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养成遇到什么事情、自己在外所作所为,都能主动告诉家长的习惯。特别是要让孩子克服“从众心理”,养成遇事先动脑分清是非、不盲从他人的习惯。
3、学习自立能力方面。
升入初中,孩子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在学习上必须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培养孩子学习上的自立能力,要先解决好“我要学”的问题,再在这个基础上,解决“我会学”的问题。
1.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平时的测验或月考后,应当对试卷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应当认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与评价;根据考试成绩,给自己做一个定位,看看自己在同龄人中属于上、中、下那个部分;分析一下自己学科上的优势和劣势,找一找原因;进而再从中找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的经验和教训。
2.学会制订学习规划,确定奋斗目标。一个没有奋斗目标的孩子,只是被升学的大潮席卷随波逐流,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很多机会。教孩子制订一份以十年为期的生涯计划,让孩子自己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孩子就会知道初中、高中、大学这几步怎么走,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有了内动力。
3.学会科学支配时间,合理安排作息。能否科学支配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是决定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知道每天都有哪些时间要用在学习上;学习时应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安排学习内容才能提高效率;遇到计划与实际发生矛盾时,应当如何调整计划;……小学毕业前的总复习,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矛盾比较突出的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一个好机会。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支配时间、科学安排学习的能力。
4.学会自我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这种能力可以体现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预习时,能找准重点、难点、疑点;听课时能对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复习时能找出自己没有学会的地方;做过的试卷、练习发下来后,能通过分析找出做错的原因;发现问题后能认真对待,主动地通过听课、向老师同学咨询,或是自己看书、查资料等求得解决。
三、帮孩子尽快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生活
孩子升入初中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比小学阶段重得多;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将决定孩子能否担负起新的学习任务。为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熟悉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生活。
(一)开学前,要用心做好两件事。
当孩子小学毕业即将走进中学校园时,无论他在小学阶段属于那一类学生,都会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憧憬,内心燃烧着积极向上的激情。这是父母给孩子以鼓励、帮助孩子端正学习动机、调动孩子学习热情的极好时机,
1.和孩子进行一次认真的谈话。谈话要尽量安排得正规、严肃,以引起孩子的重视。父母最好同时参加,时间要充裕,准备要充分。要把孩子视为“大人”,让孩子先讲。父母要认真地听听孩子对新生活的打算,必要时还可以用笔记一记,让孩子感到爸爸妈妈对他上中学非常重视。在孩子讲完后,父母要充分肯定他谈话中的积极成分,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以热情地鼓励;然后,把自己对他的评价和期望,他对新生活应有的正确态度和做法,一一讲给他听。要尽量从孩子成长的需要来谈期望,并在此基础上对他提出要求;要明确表态,父母不仅是他的家长,还是他最可信任的朋友,希望他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第一个找父母倾诉;把孩子升初中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提示性地告诉他,让孩子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对可能遇到的干扰和不良影响有所防范。为了让孩子对这次谈话留下深刻记忆,对升入初中这件大事留个纪念,家长最好准备一件含义深刻的礼品,在谈话后送给孩子。如果家长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和孩子及时作这样一次长谈,也要用心地写一封信(很可能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封信),把自己的期望、祝福告诉孩子。总之,这一课非常重要,机不可失,家长一定要把文章做好。
2.帮孩子订好第一份学习规划。确定目标、拟订规划时,要充分利用孩子对新学校、新生活的好奇心,以热情地鼓励激起他的好胜心,让他自己先提出一个积极的、上进的方案。同样一个奋斗目标、一个学习规划,是父母提出的,他会感到是强加给他的,是一种压力;是他自己提出的,他会感到是自愿的,是一种动力。如果孩子提出的奋斗目标有过高或过低的倾向,家长要因势利导启发他做必要的修改。如果怕提出不同意见会挫伤孩子积极性,也可以用帮他把目标具体化的办法,让目标接近实际。规划中要针对孩子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和措施,具体可行,不泛泛空谈。要让他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上中学后一定要成为一个让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学生。越是原来基础差的孩子,家长越要给他讲清,新生活是一次新机遇,他是有潜力的,只要按制订的计划去做,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上来。
(二)开学后,定期给孩子“上弦”。
孩子的热情容易被鼓动起来,也容易“三分钟热血”,时间一长就降下来;开学后,父母一定要定期为他“上弦”鼓劲,抓好每一个“第一次”。
孩子第一次去学校报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孩子会很兴奋,家长要以同样的态度给予鼓励。妈妈要给孩子穿得干干净净,收拾得利利索索,并尽量打扮得与小学时有所不同,让他有长大了的感觉,以强化他对新生活的心理反应,激发起他新的学习热情。
孩子第一天上学,会带着极大的好奇和兴趣去听课,去对待学校里的每一项活动,去观察、体会新生活与小学有什么不同。父母要早早安排好孩子的早餐,送孩子去学校;但不要再像小学时那样,唠唠叨叨地嘱咐个没完,多用笑容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和鼓励。晚上孩子放学,家长见到孩子时,要热情地询问他一天的学习情况和对新学校的印象,让孩子尽情地去讲,不轻易打断他的描述;要从中捕捉积极因素,用赞同或欣慰的言语,强化孩子的正面感受;也要从中发现对孩子成长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记在心中,以便做出对策。
为让孩子上好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的课,家长要认真督促孩子按“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四步程序学好每天的功课。告诉孩子,初中每天各科知识的预习要比小学时细致、深刻得多,凡是能自学掌握的,都应当在预习时基本掌握了;特别是那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在预习时就要开始记,听课和复习时再去记,才能记得牢。初中生听课必须学会记课堂笔记,家长要事先把记笔记的方法教给孩子;要每天检查孩子的笔记,表扬记得好的地方,纠正记得不足之处,并让他在复习时做必要的补充。一定要让孩子先复习,复习好了再做作业,一定不能在“四步学习”上走了过场,不能让孩子的学习一开始就出现新的欠账。
开学一个月时,家长要对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做一次全面了解。一是去学校拜访一下班主任和各科任课教师,问问孩子在校表现;二是找找和孩子接触较多的同学,问问他们学习感受和对自己孩子的印象;三是让孩子总结一个月来的情况,听听孩子自己的评价。然后,做一个综合分析,和孩子交换一下意见,对他做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对他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指出,对他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可能给予实际帮助,让他把升初中后的良好开端巩固到期中。
期中时,家长要对孩子在校和在家的学习情况再做一次调查、分析,做纵向与横向比较,并找孩子认真谈一谈,让孩子对上半学期的学习状况有个清醒的认识。重点是找出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总结经验与教训,弄清哪些做法要坚持下去,哪些必须纠正,督促孩子做好必要调整。经过一二个月的学习,孩子对初中新的学习环境和内容、老师和同学都有了解,心中的神秘感随之淡化,由于陌生产生的谨慎也就逐渐消失,这时一般都会产生松劲情绪。这次“上弦”会使他刚要松下来的学习劲头重新紧张起来,一定要及时做好。
期末考试前,家长要和孩子一道研究一下总复习问题,检查原来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订好期末复习计划。每学期的期末复习、考试就是对这个学期学习的收口;要想收得好,就要有一个符合孩子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复习计划并认真落实。期末考试后开完家长会,家长还要认真研究孩子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育与辅导,总结经验与教训,然后和孩子一道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份“假期学习计划”,为下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抓住关键的几步给予集中的指导,是孩子升入初中后,家长对孩子最有效、最基本的辅导方法,既可以帮孩子克服学习上的松劲情绪,又能避免孩子出现“交友不当”、“误入网吧”等问题。特别是平时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家长,更不能忽略这样几次必须排上日程的工作,让孩子顺利地把第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完成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好学习】小学阶段最该培养孩子的哪些学习能力,真的很管用
北大学霸:改变小学生一生的11点,等到孩子上初中才明白就晚了!
什么才是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怎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小升初的暑假如何渡过
收藏 | 小学到初中,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及沟通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