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生因材施教与个性化研究

     河北郑口中学    张山

摘要很早以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实教”的教育理论。现如今在教育领域里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然而这样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百分之百的接受。因此每个人因为个别条件不同,学习方法的不同,对事物的感受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呢?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育理论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思想的形成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实践中创立的,它反映了教育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的要求。学生需要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

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老师的鼓励,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内动力。同时,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等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批评学生,学生心理平衡了,心情愉快了,有利于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了方向。学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有利于他们的不断进取。   

二、实施因材施教产生的误区

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当前因材施教中普遍明显存在着几个误区,以致在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自觉地、积极地把握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

1、认为班级授课所传授的内容是基本的、主要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好,若再因材施教岂不是加重负担。其实在我们数学老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们会认为本来新授课就是传授最基本的知识,如果大多数学生掌握不了,我们是不可能谈什么因材施教的。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所理解的因材施教就是在练习环节把练习题按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让学生练习,从而让学生掌握新授知识。这能谈得上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了吗?

2、把教学活动等同于班级授课,班级授课结束,教学活动也随之结束。众所周知,班级授课面向全体学生,完成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的教学内容。可它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学习困难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课后他们需要辅导,而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他们认为真正有效的教学只能在课堂上体现,课后“炒冷饭”的教学方法不可取。固然这种炒冷饭的方式不怎么被老师们所认同,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消化在课堂上所没能掌握的知识。难道因材施教仅只局限于课堂上吗?

3、在班级授课的同时缺乏因材施教,把因材施教孤立于班级授课形式之外,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老师们认为短短45分钟一堂课,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的,我们常发现,许多老师生怕在课上完不成教学内容就不顾及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而匆忙进入到了下一教学环节。造成部分学生囫囵吞枣,不消化现象日积月累,恶性循环,失去兴趣和信心。

(二)、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主要表现在:

1、在思想认识上,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以外需要个别施教的学生实属少数。如果每个学生都是因材施教的对象,岂不是对班级授课价值和意义的全面否定。

2、在情感心理上,对全体学生亲疏有别,厚此薄彼,不能够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老师往往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满意的学生过分偏护,对不满意的学生疏而远之的情感态度。教师不能与每个学生公平民主地相处,这样就对一部分不受老师喜欢的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阴影,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受到了打击从而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

3、在实际行动上,把时间精力放在极少数“尖子生”、“优等生”身上,对他们寄予厚望,用赞赏的目光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无意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公开课上尤为突出。老师们为了顺利地上好一堂公开课,总是喜欢请班里那几个所谓的优等生回答问题。课固然上的精彩无比,可是整堂课却成了优等生的舞台秀。优等生尽情的展示了自己,感觉还意犹未尽,而其余学生却学的索然无味,云里雾里。

4、在师生关系上,“尖子生”、“优等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差生”对教师则是恨而远之;反之,教师对“尖子生”、“优等生”亲而爱之,对“差生”则是恨而远之。因此,教师与“差生”之间“恨而远之”的双向关系的特征造成了永远无法逾越的感情屏障。

   三、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呢? 

 一、了解学生,层层推进。实施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难题。否则堆积起来的难题像拦路虎一样使学生畏惧不前,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计划,由简易到疑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相同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二、掌握学生心理,尊重鼓励学生。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于成绩差的同学,要用积极的态度对他们进行学习心理疏导,他们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首先分析他们学习的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对症下药,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其次,要尊重、宽容、善待他们。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躁不怒,不说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不向家长告状,尊重、宽容和鼓励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 

三、全面评价学生的进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要正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进步。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一份试卷、一次课堂表现来评价一个学生是非常片面的。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良好表现,学会欣赏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上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取更大成功的愿望。这样会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懂尊重别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尊重学生的同时,老师还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就是要求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优势进行必要合理的教导使之成才。这个优势就需要老师来发现。在一些老师眼中所谓的“差生”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他们或许“差生”的帽衔就不会硬扣在他们头上了。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老师冠名为“笨蛋”其实是他的老师没眼光看不到爱因斯坦的闪光点,不是他的“伯乐”。有一个赴美国参加演出的以《我的梦》为主题的残疾人演出团在他们当中有一个男孩叫舟舟,是一个弱智.表面上看他呆头呆脑的,但他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指挥。看着他在指挥台上的飒爽英姿不得不让人震撼。而真正发现他有指挥天赋的人是他的爸爸,也是他的老师。 所以   老师要有一双慧眼能识“另才”。而这双慧眼就来源于老师对学之中。无论怎样出类拔萃的“千里马”都离不开好的“伯乐”就看自己能不能成为学生的“伯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管理的优化思路探讨
康卫 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艺术性与实效性思考
如何在分层教学的课堂上游刃有余
课堂上,教师应该 面向哪个层次的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