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驱逐舰英杰列传·美国篇》No.2:巴厘巴板的奇迹|舰艇|巡洋舰|扫雷艇|美军|潜艇

■1922年底停靠在圣迭戈军港内的平甲板驱逐舰群,多为克莱门森级,建造数量多达156艘。



(温馨提示:本文约5300字,配图18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帝国的版图急剧扩大,仅仅数月时间里太阳旗就插遍了包括菲律宾、马来亚、缅甸和荷属东印度在内的广阔地区,日军攻城掠地、连战连捷,盟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日本人的胜利可与欧洲战场上德军闪电战的辉煌相提并论。当然,日军的入侵行动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失手落败的时候,比如对威克岛的首次登陆就铩羽而归。1942年1月下旬,在进攻巴厘巴板的行动中,日军再次遭遇挫折,一支由4艘老式驱逐舰组成的美军舰队避开了日军优势兵力的防守,成功突入锚地,重创日军运输船队后全身而退,在盟军屡遭败绩的局势下,这次胜利堪称奇迹,而率领舰队创造奇迹的战舰就是“约翰·D·福特”号驱逐舰。

平甲板驱逐舰

1915年,美国海军总委员会对新一代驱逐舰进行技术论证,驱逐舰部队希望回归早期的小舰型,通过缩小轮廓提高鱼雷攻击时的生存性,但是美国海军的潜在对手日本和德国都相距遥远,预计主要作战将在远离港口的远海发生,因此续航力和适航性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决定了新型驱逐舰必须走大型化路线。在这一方针下设计的考德威尔级排水量达1125吨,装备4门102毫米舰炮和4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采用三轴推进,航速30节,其最大的变化是放弃了传统的艏楼船型,改为平甲板船型,以确保舰体强度和舰内空间。


■一战时期涂有迷彩的“考德威尔”号驱逐舰。考德威尔级是平甲板驱逐舰最初舰型,共建造6艘。

随着美德关系持续恶化,美国于1917年4月对德宣战。由于德国海军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美国海军迫切需要大量驱逐舰加以应对,为了迅速批量建造,在考德威尔级基础上改进设计了维克斯级,沿用平甲板船型,提高了动力输出,改为双轴推进,航速增至35节,主要武备保持不变,加强了反潜能力。美国海军陆续订购了多达111艘维克斯级,并首次开启“暴兵”模式,动员民间船厂瓜分订单。


■维克斯级驱逐舰首舰“维克斯”号,同级舰多达111艘,而平甲板驱逐舰的第二型。

维克斯级虽然满足了美国海军的急需,但续航力仅有3600海里/15节,而军方希望能达到4000海里/15节以上。针对航程缺陷,美国海军继续改进,设计了克莱门森级,其基本构造、内部布局和主要武备都与维克斯级一脉相承,燃料搭载量增加了100吨,续航力增加到4800海里/15节,甲板结构做了加强,以便日后装载127毫米舰炮。与维克斯级一样,克莱门森级也存在转弯半径大和防空武器薄弱的问题。在一战结束前,美国海军订购了161艘克莱门森级,最终完成了156艘,这个建造记录直到二战时期才被弗莱彻级所超越。上述三级驱逐舰均采用平甲板船型,因此被统称为“平甲板驱逐舰”。


大部分克莱门森级是在一战结束后才建成服役的,“约翰·D·福特”号就是如此,于1919年11月11日在费城的威廉·克兰普父子船厂开工,1920年9月2日下水,同年12月30日竣工,整个工期仅为一年零19天,以约翰·唐纳森·福特海军少将命名,他曾参加过美国内战和美西战争。“福特”号排水量1190吨,舰长95.83米,舰宽9.68米,吃水2.82米,安装4台锅炉和2部蒸汽轮机,输出功率26500马力,航速35节。“福特”号的武备包括4门102毫米单装舰炮,分别位于舰首、舰尾和中部两舷,4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置在后部舰体两侧,每舷2座,此外还有1门76毫米高射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舰员编制101人。


■“约翰·D·福特”号驱逐舰,摄于1921年底或1922年初。

“福特”号在新英格兰海域完成试航后,于1921年7月迎来了首任舰长查尔斯·鲍纳尔中校,之后开赴加勒比海进行适应性训练。1922年6月20日,“福特”号被分配到亚洲舰队,横渡大西洋,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和印度洋,于8月21日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湾的甲米地海军基地,由此开始了在远东地区近20年的服役生涯。在两次大战之间,“福特”号主要在中国沿海活动,航迹深入长江水域,充当美国在远东推行“炮舰外交”,维护在华利益的工具,曾在1927年3月参与了震惊中外的“南京事件”,炮击南京城,造成中国军民死伤。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福特”号执行撤侨任务,将在华美国侨民撤往菲律宾。二战爆发后,“福特”号在菲律宾和南中国海进行强化训练,并展开中立巡航。


■1938年,“福特”号停泊中国上海期间全舰官兵合影。

反击尖兵

1941年12月8日,当珍珠港遇袭的消息传到菲律宾,“福特”号作为第59驱逐舰分队的一员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12月10日,日军飞机空袭了甲米地基地,“福特”号未受损伤,于当日出港,加入第6特混舰队,在苏禄海和望加锡海峡执行巡逻任务,直至12月23日前往泗水休整。随着菲律宾、英属马来亚相继沦陷,日军兵分多路,发动侵占荷属东印度的攻势,那里的石油资源是日军南进作战的主要目标之一。由美英荷澳四国组成的ABDA联合司令部决定派出舰艇袭扰、牵制日军,试图拖延其进攻步伐,并阻止其对澳大利亚的入侵,但盟军能够动用的兵力非常有限,而且缺乏空中支援。


■1941年12月,菲律宾马尼拉湾甲米地海军基地遭日军轰炸后的惨况。

1942年1月11日,“福特”号从泗水出发前往帝汶岛古邦湾,于18日加入第5特混舰队,在两天后接到了向巴厘巴板出击的命令,对即将到来的日军登陆部队实施打击。巴厘巴板位于婆罗洲东海岸,是一座兴起于19世纪末的石油城,建有完善的石油生产设施和港口,是荷属东印度重要的石油输出地之一,也是令日军垂涎不已的目标。1942年1月初,日军占领婆罗洲东北岸的打拉根,计划以此为跳板继续南进,于1月24日登陆巴厘巴板。陆军坂口支队乘坐16艘运输船沿婆罗洲东海岸南下,由西村祥治少将指挥的第一护卫队担负护航,包括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9艘、扫雷艇4艘、驱潜艇3艘、哨戒艇3艘,同时还能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和支援。


■巴厘巴板海战中日美双方的指挥官:西村祥治少将(左)和格拉斯福德少将(右)。

ABDA司令部对日军的行动做出准确的预判,命令巴厘巴板守军采取防御措施,并于1月20日命令在古邦湾集结的第5特混舰队做好出击准备。由威廉·格拉斯福德少将指挥的第5特混舰队包括“休斯敦”号重巡洋舰、“博伊斯”、“马布黑尔德”号轻巡洋舰和“福特”、“波普”、“帕罗特”、“保罗·琼斯”号驱逐舰组成。当时“休斯敦”号另有任务,格拉斯福德少将以“博伊斯”号为旗舰,率领余下战舰奉令出动,在当日晚些时候驶离古邦湾,驶向巴厘巴板。


■20世纪30年代停靠中国烟台的美军驱逐舰群,最左侧为“黑鹰”号供应舰,自左向右为“皮尔斯伯里”、“波普”、“约翰·D·福特”、“保罗·琼斯”、“皮里”和“帕罗特”号,日后参加巴厘巴板海战的美军驱逐舰均在其中。

在美军舰队出击之际,日军也展开行动,登陆舰队于1月21日晚从打拉根起航,沿海岸向南航行,于22日下午进入望加锡海峡,之后转向西南直驱巴厘巴板。在南下途中,日军舰队先后被盟军飞机和潜艇发现,并遭到袭击。1月23日下午,运输船“南阿丸”号遭美军B-10轰炸机攻击,中弹起火弃船。当日深夜,日军舰队抵达巴厘巴板锚地,开始做登陆准备。1月24日0时30分,荷兰海军K XVIII号潜入锚地,发起鱼雷攻击,击沉了“敦贺丸”号运输船,随后在日舰反击下带伤撤退。为了防范潜艇攻击,西村少将调整兵力部署,扩大警戒范围,却使各舰艇之间的空隙加大了,反而为美军随后的水面突击创造了良机。


■1942年驻荷属东印度的荷兰空军美制马丁B-10轰炸机侧视图。

另一方面,第5特混舰队出师不利,“博伊斯”号在途中触礁受损,退出行动,“马布黑尔德”号发生轮机故障,航速锐减,也无法参加战斗,于是突击兵力仅剩由保罗·塔尔博特中校指挥的4艘驱逐舰。在失去己方巡洋舰支援的情况下,第59驱逐舰分队依然坚决地执行攻击命令,义无反顾地向兵力占优的日军发起挑战。

旋风夜袭

1月23日下午,美军舰队驶入望加锡海峡,为了迷惑日军,隐蔽企图,塔尔博特指挥舰队沿西里伯斯岛西海岸航行至曼达尔角附近,在日落后转向西北,横穿海峡,航向直指巴厘巴板。临战前,塔尔博特向各舰舰长做了简洁明晰的战斗部署:“优先鱼雷攻击,优先攻击运输船,尽可能抵近攻击,视目标大小决定射击方式,以免目标机动规避,发现目标后自由攻击,以机枪扫射目标甲板、舰桥,攻击要坚决果敢!”


■1942年1月24日巴厘巴板海战的作战示意图,可见美军驱逐舰的攻击路线。

1月24日4时10分,4艘美军驱逐舰以“福特”、“波普”、“帕罗特”、“保罗·琼斯”号的顺序排成单纵队,保持高速航行,从南面接近巴厘巴板锚地。这些平甲板驱逐舰的舰龄都在20年上下,在连日航行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足见平日保养的到位和轮机兵的优良素质。此时的战场条件对于夜袭行动而言再理想不过了:锚地西面的海岸上,正在燃烧的石油设施将半边夜空映红,如同一张幕布将日军舰船的侧影映衬在视野中,而随风飘散的气味刺鼻的浓烟也遮蔽了日军瞭望哨的锐利目光,使美舰的身影隐藏在夜色中,隐蔽接近目标。美军官兵打起十二分精神警惕周围的情况,炮弹装入炮膛,鱼雷引信装定,甚至分发了近战用的手榴弹,所有人都准备迎接自1898年马尼拉海战以来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首次水面交战。


■战前“约翰·D·福特”号驱逐舰进行鱼雷射击训练的留影。

日军舰艇的稀疏队形帮了大忙,美军编队轻松地穿过警戒线上开阔的间隙,突入锚地。4时16分,“福特”号的瞭望哨率先发现右舷方向有一个舰影,判断为日军驱逐舰,塔尔博特果断下令攻击,4艘驱逐舰于4时25分纷纷射出鱼雷,其中“福特”号发射1枚,遗憾的是美军对于夜间鱼雷攻击训练不足,所有鱼雷均未命中。其实,遭到攻击的日舰是第15号扫雷艇,训练有素的日军也发现了美舰,并辨认出四烟囱舰型,艇长误以为是旗舰“那珂”号(同样是四烟囱),未予理会,但瞭望哨随后报告有多个舰影,才意识到是敌舰,然而,在片刻的迟疑后美舰已经消失在夜幕中,第15号扫雷艇随即发出警报。


■这幅画作表现了美军驱逐舰编队攻击巴厘巴板锚地内日军运输船队的场面。

与第15号扫雷艇擦肩而过后,美军舰队继续深入锚地,未见其他日军警戒舰艇,于是塔尔博特下令攻击运输船队。4艘驱逐舰分为三组行动,“福特”号居右,“波普”号居中,“帕特罗”和“保罗·琼斯”号居左,各舰以无线电保持联络。塔尔博特坐镇的“福特”号在与僚舰分离后向西南方航行,插入运输船队列中,于4时35分与第16号扫雷艇相遇,舰长库珀少校命令保持静默,未发生交火。4时40分,“福特”号逼近特设运输船“球磨川丸”号,日本船员发现美舰靠近,急忙起锚试图抢滩搁浅,以免被击沉,同时以轻型火炮拼力反击。“福特”号的102毫米舰炮从近距离频频开火,命中目标10余发,“球磨川丸”号很快燃起熊熊烈火。在交战中,“福特”号舰尾被一枚小口径炮弹命中,造成3人轻伤,这是本次海战中美方唯一的损伤。


■在完成攻击行动后,4艘美军驱逐舰鱼贯撤出战场,背后是被日军运输船燃烧的火光。

在重创“球磨川丸”后,“福特”号犹如狂暴的旋风席卷锚地,向出现在视野内的日军船只全力射击,击伤了“朝日丸”和“藤影丸”号,最后用一枚鱼雷将“吴竹丸”号送下海底,有6名船员和272名日军官兵葬身鱼腹。其他3艘美舰也取得了不俗战果,先后击沉、击毁“须磨浦丸”、“辰神丸”号运输船和第37号哨戒艇,毫发无损地退出了战斗。望着锚地里正在烈焰和海水中垂死挣扎的日军船只,塔尔博特心满意足地下令撤退,全速返航。不可思议的是,在美军横扫锚地之时,在外围警戒的日军舰队主力居然毫无反应。“那珂”号在4时40分接到第15号扫雷艇的警报,西村对此将信将疑,反应迟钝,直到5时12分才命令驱逐舰向北搜索,此时美军舰队已经向南扬长而去!


■1942年7月11日,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右)向塔尔博特中校(左)颁发了海军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巴厘巴板海战中的功绩。

荣誉在身

巴厘巴板海战是一场以少击寡的经典夜袭战例,4艘美军驱逐舰面对占据优势的日军舰队大胆突进,凌厉攻击,以轻微代价取得了击沉击伤数艘运输船的战果,显示了美军驱逐舰部队敢于战斗的精神,也证明了这些一战时期的老式驱逐舰依然具备战斗力,只要在合适的时机加以适当的运用亦能痛击敌手。尽管这场海战的胜利未能扭转巴厘巴板沦陷的结局,但在日军重兵压境的艰难时刻无疑令盟军低迷的士气为之一振。在巴厘巴板海战中有高光表现的“福特”号继续奋战在东印度战场,先后参加了巴厘岛海战和泗水海战,最后于3月4日撤退到澳大利亚。由于在荷属东印度战役中的出色表现,“福特”号被授予美军最高集体荣誉“总统集体嘉奖”。


■1943年12月的“约翰·D·福特”号驱逐舰,已经拆除了两座鱼雷发射管,加装反潜武器,改为三烟囱造型。

1942年6月,“福特”号经夏威夷抵达旧金山,回到阔别20年的故国,之后编入护航部队,在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上执行护航反潜任务,度过了战争的大部分时光,直到1945年7月被改装为杂役船。当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消息传来时,美国海军中包括“福特”号在内尚有76艘平甲板驱逐舰服役,但其中仅有4艘仍作为驱逐舰使用,其余的都改装为各式辅助舰船。随着战争结束,剩余的平甲板驱逐舰迅速退役,“福特”号也在1945年11月2日降下舰旗,将近25年的服役生涯宣告结束,于11月16日出售拆解。值得一提的是,此后美国海军再也没有用“约翰·D·福特”命名任何舰船,似乎将这份荣誉永久保留给这艘平甲板驱逐舰。


■“约翰·D·福特”号的舰旗被保留至今,当年曾飘扬在巴厘巴板战场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爪哇海战:附录<十一>~<十五>
“暗夜第一枪”——“朝潮”号在巴厘岛海域的死斗
美军潜艇单挑三艘驱逐舰,一波鱼雷打得日军取消番号
太平洋转折:中途岛战役
太平洋战争第五部之喋血瓜达尔卡纳尔岛(九)
中途岛海战,美军的12颗炸弹让日军4艘主力航母全军覆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