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的味道—— 也说扶风一口香

再次回到冬季的故乡,既熟悉又陌生,天一直雾蒙蒙的,有时候我都有海市蜃楼的错觉。阔别故土十多年,当年一人离开,去年拖家带口五人归。听着乡音,看着白光光的马路、光秃秃的树木,感受属于故乡特有的冬日气息,我欣喜不已。那天,玲姐特意让建中哥接了我们一家去他们家。中午在外面酒店吃的饭,晚上玲姐说,我们吃个臊子面(扶风一口香的别称)吧。我说不了吧,臊子面太麻烦了。姐说:“不麻烦,待客嘛,就要吃臊子面,我们有多少年没见了?”算一算,我们已经有十九年未见了。时光真是不敢细想,仿佛还在昨日,白发却已上了头。

因为前一天就说好我们要过来,姐已经提前做好了臊子肉。姐给我看她做好的臊子肉,肥瘦相间,颜色透亮,看着就有食欲。接下来就是一步步准备材料:煎鸡蛋,一定要煎成薄薄的一层,切片可以漂在汤上面;黄花菜要撕成细丝,可以半漂在汤上;还有炸豆腐干,切成细丝。这三个几乎是扶风一口香的必备原料(我们叫漂汤)。还有木耳,土豆,西红柿等一起炒的杂烩菜,做汤底。最后,葱花,是必不可少的绿色点缀。做扶风一口香的汤,还需要好的陈醋。汤香的前提,是要用热油过一下陈醋,激发出醋的香味,又可以去掉它那一点刺激的口感,让醋酸的柔和而香。姐熟练的一步步准备着,我们一边聊着天。我竟然生出了小时候走亲戚的错觉。

那时候每年过了年,从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今天你家待客,明天我家待客……,这样所有的亲戚家过一遍。那一个个清冷的早晨,我穿上新鞋子(衣服也许是姐姐们穿过的旧的,但我一定会有新鞋子),带上礼物,基本上就是两把挂面或者再加点其他的。早上的第一顿饭,一定是扶风一口香,我们也叫浇汤面或者臊子面。其实那时候,并没有感觉出它的特别来,只是觉得它就是待客专用饭。

                                      图片来自网络

扶风一口香有三个特点:臊子肉和油花一定要满满一层;汤一定要是滚烫的;面一定要很稀。用家乡的话简称: 汪, 煎(滚烫之意), 稀。之所以叫一口香,就是每碗里面条很少,一口就差不多吃完了。另外当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客人吃了面条,汤要回收,重新倒进滚烫的锅里,重复使用。我们叫流水的宴席,所以有时候也趣称扶风一口香为“哈水面”。待到家里哥哥姐姐们进城读书后,都说这种吃法不卫生。我们家的一口香,就逐渐改成了连汤尽(就是每个人吃自己的面条,汤也喝了,不回收)。再加上我后来学医,更是不能接受吃回收的汤。但是偶尔还是会想起小时候,不那么讲究,总是吃的很欢快,也很香。我从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在异地生活,就有异地的饭菜和吃法,扶风一口香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只是后来听说,逐渐有了扶风一口香的饭店。做成像旋转寿司那样的,汤不回收,可以放心的吃。

姐做好了面条,招呼我们上桌吃饭。但是她因为要给我们不断的换汤,就一直在厨房里忙碌着。我们每个人一直用着自己的碗,姐把新的一碗面端上来,我们用公筷,把里面的面条和菜肉捞到自己的碗里,姐再把汤倒回锅里,重新上新的一碗。臊子肉、汤底和漂汤是不断添加的,这样汤和面条就一直有味,又干净卫生。保留了扶风一口香的精髓,又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那天我吃了好多碗,先生也吃了很多,连孩子们都吃的特别多。而且他们都很喜欢。我告诉孩子们,这就是妈妈家乡的特色饭。心里想着,也许要认真的教一下孩子们,把扶风一口香的技术传承给她们。这样等我老了,想吃扶风一口香的时候,她们还可以做给我吃。

如今朋友们、甚至自己家人聚会,大都选择在外面吃饭,很是方便,也吃的挺好。但在家里请客,却是不一样的感觉。离家这么多年,也在不同的朋友家吃了那么多的饭。只有玲姐的这顿扶风一口香,让我第一次产生了走亲戚的感觉,那种熟悉和亲切,是其他的饭所不曾有的。也许这就是一口香给我的特有记忆,它是待客专用饭啊。所谓“君是故乡人,应知故乡事”,可能只有故乡人才知道一口香待客的特殊意义。

我想我们的胃应该是有记忆的。小时候不觉得珍贵、甚至不喜欢的味道,但只要经历了,它就有了烙印。记得小时候,我是特别讨厌吃芹菜的,但母亲特别喜欢给面条里放点芹菜。有一天,大姨夫来我家做客,自行车后面压着一把芹菜。我那一天看着大姨夫都不喜欢。果然那天中午,母亲的面条里面放了芹菜叶子。但是多年后的某一天,我突然那么的想吃带芹菜叶子的面汤。循着记忆做出来,竟然觉得很好吃。

我想我们突然怀念的,那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或者一种食物,它更是一份记忆,一份关于家乡的记忆。它也许被琐事纷呈混杂、遮盖、蒙尘,但它从未被遗忘。拂去灰尘,这份记忆仍然让我们热泪盈眶。

安 写於2020年10月10日悉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扶风文苑:走南闯北,还是家乡的臊子面最好吃
最“西北”的一碗面,为什么是它?
大秦帝国的美食,一起来做陕西哨子面,二种不同口味哦
离不开的 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为什么要叫口水面,为什么讲究只让吃面不喝汤?
【趣说故乡扶风的臊子面! ​】/ 文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