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淋 证

淋证是指因饮食劳倦、起居不慎、湿热毒邪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为 “淋闷”,并有 “甚则淋”、“其病淋” 等的记载。《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淋秘”,并指出淋秘为“热在下焦”。《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 描述了淋证的症状: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隋代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 对淋证的病机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其发病机理作了高度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金元时期《丹溪心法·淋》 强调淋证主要由热邪所致: “淋有五,皆属乎热。” 明代《景岳全书·淋浊》 在认同 “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的同时,提出 “久服寒凉”,“淋久不止”有“中气下陷和命门不固之证”,并提出治疗时“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温补命门”。关于淋证的临床分类,中医著作亦早有论述。汉末《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隋《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 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并以 “诸淋” 统之。唐《备急千金要方·淋闭》提出 “五淋” 之名。《外台秘要·淋并大小便难病》 具体指出五淋的内容: “论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 现代临床仍沿用五淋之名,但有以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为五淋者,亦有以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为五淋者。西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乳糜尿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学术思想】

颜正华教授认为,在淋证的诊疗中,辨清类别至关重要。如起病急,症见发热,小便热赤,尿时热痛,小便频急症状明显,每日小便可达数十次,每次尿量少者为热淋;如小便排出砂石,或尿道中积有砂石,致排尿时尿流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砂石阻塞于尿道中者为石淋; 如小腹胀满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者为气淋; 如尿中带血或有血块,并有尿路疼痛者为血淋; 如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或滑腻如脂膏者为膏淋; 如久淋,小便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加重者为劳淋。

() 辨证要点

颜正华教授强调,在区别各种淋证的同时,还需辨虚实。一般而言,初起或在急性发作阶段,因膀胱湿热、砂石积聚、气滞不利所致,尿路疼痛较甚者,多为实证;病情较久,尿路疼痛轻微,见有肾气不足、脾气虚弱之证,遇劳即发者,多属虚证。实则清利、虚则补益是治疗淋证的基本原则。实证有膀胱湿热者,治宜清热利湿;有热邪灼伤血络者,治宜凉血止血; 有砂石结聚者,治宜通淋排石; 有气滞不利者,治宜利气疏导。虚证以脾虚为主者,治宜健脾益气; 以肾虚为主者,治宜补虚益肾。

() 辨治法则

各类淋证的辨治法则如下:

1.热淋

热淋以小便频急短涩、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为主症,或有发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常用方剂: 八正散加减。常用药物: 木通、车前草 ()、萹蓄、瞿麦、栀子、大黄、滑石、生地、蒲公英、赤小豆、紫花地丁等。若大便秘结、腹胀者,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伴见寒热往来、口苦、呕恶者,合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 若小腹胀满,加乌药、川楝子行气止痛; 若头身疼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加柴胡、金银花、连翘等宣透热邪。

2.石淋

石淋以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痛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委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以清热利尿,通淋排石。常用方剂: 石韦散加减。常用药物: 石韦、萹蓄、海金沙、通草、木通、滑石、生甘草、车前草 () 等。

3.气淋

气淋实证表现为小便涩痛,淋沥不已,小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多沉弦,治以利气疏导,常用沉香散。虚证表现为尿时涩滞,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白不华,舌质淡,脉虚细无力,治以补中益气。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加减。常用药物: 党参、太子参、山药、白术、茯苓、黄精、黄芪、砂仁、豨莶草、陈皮等。

4.血淋

血淋实证表现为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加剧,或见心烦,舌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常用方剂:小蓟饮子加减。常用药物: 大蓟、小蓟、紫草、玄参、赤芍、丹参、丹皮、蒲黄、藕节、槐花、滑石、通草等。若热重出血多者,加黄芩、白茅根,重用生地;若血多痛甚者,另服参三七、琥珀粉,以化瘀通淋止血。虚证表现为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明显,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补虚止血。常用方剂:知柏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 知母、黄柏、泽泻、茯苓、地黄、山茱萸、延胡索、怀牛膝、赤芍、白芍等。阴血不足加旱莲草、阿胶、小蓟、地榆等补虚止血。

5.膏淋

实证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沉淀如絮状,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以清热利湿,分清别浊; 常用方剂: 萆薢分清饮加减。常用药物: 石菖蒲、益智仁、萆薢、知母、黄柏、怀牛膝、薏苡仁等。常加土茯苓等增强清热利湿之力; 若小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 小便夹血者,加小蓟、蒲黄、白茅根。虚证表现为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小便涩痛反见减轻,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酸膝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肾失固涩者,常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加减。常用药物:党参、生甘草、黄芪、升麻、柴胡、白术、茯苓、木香、陈皮、太子参、萆薢、五味子、山茱萸、怀山药、怀牛膝等。

6.劳淋

劳淋以小便赤涩不甚、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加重、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为主症;治以健脾益肾。常用方剂: 无比山药丸加减。若脾虚气陷,症见小腹坠胀、小便点滴者,合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举陷;若肾阴亏虚,症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选知柏地黄丸加减,以滋阴降火; 若肾阳虚衰,症见面色少华、畏寒怯冷、四肢发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用肾气丸合右归丸加减。常用药物: 地黄、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杜仲、肉桂、附子等。

【医案举隅】

医案一

庞某,女,32岁。初诊时间: 2000228日。

主诉: 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痛1周。

现病史: 尿频,尿急,尿不尽,溲时灼痛,量少色黄,大便调,口干喜饮,纳可,眠安。现经行第4天,量可,色红,有血块,无痛经,腰酸,呕吐,平时白带色黄有味。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为急性膀胱炎。既往有胆囊息肉、附件炎等病史。

辨证: 湿热下注,蕴结膀胱。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处方: 党参15g,当归6g,炒白芍10g,土茯苓30g,鱼腥草(后下) 30g,蒲公英15g,野菊花12g,香附10g,丹参15g,白茅根30g,瞿麦12g,车前子 (包煎) 12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时间: 2000315日。

药后尿频、尿急、尿不尽感消失,灼痛明显缓解。大便调,口干喜饮,纳可,眠安。舌红,苔薄白,脉弦细。继服14剂,诸症均释,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 本案西医诊断为 “急性膀胱炎”,证属中医 “热淋” 范畴。热淋的主要病机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颜正华教授以清热利湿通淋为基本治则,考虑到患者正值月经期,不可过用苦寒淡渗之品,以免耗气伤血而造成月经不调,故在清热利湿通淋的基础上酌情加入了调补气血之品。方中土茯苓、鱼腥草、蒲公英、野菊花、白茅根、瞿麦、车前子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白芍、丹参凉血活血,缓急止痛;党参、当归、香附调补气血。诸药合用,既能祛邪,又能扶正,具有祛邪而不伤正之效。

医案二

卢某,男,45岁。初诊时间: 2000113日。

主诉: 尿道坠胀、腰酸痛反复发作两年。

现病史: 19982月诊断为 “急性肾盂肾炎”,此后反复发作。近因劳累后又出现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坠胀,腰部酸痛,经治疗好转。现尿频、尿急、尿少色黄,尿道灼热疼痛、坠胀,腰部酸痛、下肢浮肿,大便调、日一行,纳可,眠安。脉弦细,舌暗红,苔白薄腻。

辨证: 肾虚停饮,湿热下注。

治法: 清热利湿,补肾逐饮。

处方: 生熟地各15g,淮山药15g,山萸肉10g,丹皮10g,茯苓皮30g,赤小豆30g,泽泻12g,白茅根30g,坤草30g,鱼腥草(后下) 30g,土茯苓30g,炒黄柏6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时间: 2000124日。

药后症状有所改善,昨日又因 “劳累” 左侧腹胀、抽搐,牵及腰部; 尿道坠胀; 尿频,尿急,尿时有灼热感但无疼痛; 心烦、心悸,易急,全身乏力,自汗出,大便调,纳可,眠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减。

处方: 生熟地各15g,淮山药15g,丹皮10g,丹参15g,炒知柏各10g,白茅根30g,茯苓皮30g,赤小豆30g,鱼腥草(后下) 30g,坤草30g,泽泻12g,麦冬6g,土茯苓30g,生黄芪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时间: 2000217日。

药后症状已消,近因工作忙碌而再次发作。现尿频、尿急、尿少色黄,尿时灼热疼痛,尿道坠胀,腰部酸痛,下肢浮肿,大便调、日一行,纳可,眠安。脉弦细,舌暗红,苔白薄腻。

处方: 生熟地各15g,淮山药15g,丹皮10g,丹参15g,炒知柏各10g,白茅根30g,茯苓皮30g,赤小豆30g,鱼腥草(后下) 30g,坤草30g,泽泻12g,麦冬6g,生黄芪15g14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诸症基本消失。

按语: 颜正华教授认为,本证乃“肾虚而膀胱湿热”,属热淋范畴。热淋的主要病机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 腰为肾之府,湿热之邪侵犯于肾,则腰部酸痛; 膀胱气化失常,则尿少; 水湿横溢肌肤而致水肿。颜正华教授以清热利湿、补肾逐饮为基本治则。方中茯苓皮、赤小豆、泽泻、白茅根、坤草、鱼腥草、土茯苓、炒黄柏等清热利湿消肿。因有肾虚的表现,且考虑到清热利湿消肿之药多苦寒淡渗,易于耗气伤津,故酌情加入生地、熟地、淮山药、山萸肉等调补气阴之品,以防“邪去而正亏”之变。诸药合用,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二诊时,病情得到控制,考虑劳累后发作乃虚不胜邪,故原方基础上加入生黄芪以扶正。

医案三

蔡某,女,50岁。初诊时间: 2000410日。

主诉: 尿道灼热刺痛,尿急,淋沥不尽反复发作10年。

现病史: 尿道灼热刺痛,尿急,色浊味重,淋沥不尽,腰痛,食少纳呆,腹胀,下肢浮肿、夜间加重,嗜睡,头沉,便干,三日一行。末次月经:44日,量可色暗,无痛经,经行5天,周期30天。舌红,苔微黄腻,脉沉。

辨证: 湿热下注。

治法: 清热利湿。

处方: 黄柏10g,鱼腥草 (后下) 30g,土茯苓30g,滑石 (包煎) 18g,木通6g,车前子 (包煎) 15g,白茅根30g,瞿麦15g,蒲公英20g,全瓜蒌30g,冬葵子15g,生甘草5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时间: 2000417日。

药后症状有所改善。现尿痛、淋沥不尽; 腹胀; 便干,三日一行。舌红,苔黄腻,舌下青紫。

处方: 香附10g,坤草30g,鱼腥草(后下) 30g,土茯苓30g,滑石(包煎) 18g,木通6g,车前子 (包煎) 15g,白茅根30g,瞿麦15g,蒲公英20g,全瓜蒌30g,生甘草5g,野菊花15g,生军6g,冬葵子15g7剂,水煎服,日1剂。

药后诸症显著缓解。

按语: 本案证属中医 “热淋” 范畴。湿热之邪侵犯于肾,则腰部酸痛; 水湿横溢肌肤而致下肢水肿; 热甚波及大肠,则大便秘结; 湿邪困阻脾胃而致清阳不升,则嗜睡、头沉。故颜正华教授在治疗本案的时候,以 “清热利湿” 为治疗的基本原则,方中黄柏、鱼腥草、土茯苓、滑石、木通、车前子、白茅根、瞿麦、蒲公英清热利湿解毒。又因患者便干,三日一行,故加入全瓜蒌、冬葵子等润肠通便。诸药合用,精巧有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正华诊疗淋证经验介绍
【治疗肾综、慢肾、肾衰的中医秘方】
现代名中医儿科绝技
尿血的中医辩证论治
《名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经验汇萃》
桂枝茯苓丸新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