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宋传奇》程国赋校注 (卷四)原文及译文

【莺莺传】唐 元稹

    《莺莺传》是唐代传奇小说,由元稹编撰。原题《传奇》。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当时人们还称赞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是"善于补过"小说显然是站在张生的立场,美化张生,为他的薄幸行为辩护。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莺莺传】【原文】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従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知者诘之,谢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诘者识之。
    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従母。是岁,浑瑊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托。
    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十余日,廉使杜确将天子命以总戎节,令于军,军由是戢。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复谓张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犹君之生,岂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礼奉见,冀所以报恩也。"命其子,曰欢郎,可十余岁,容甚温美。次命女:"出拜尔兄,尔兄活尔。"久之辞疾,郑怒曰:"张兄保尔之命,不然,尔且掳矣,能复远嫌乎?"久之乃至,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张惊为之礼,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问其年纪,郑曰:"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终于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终席而罢。
    张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崔之婢曰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张生悔之。翼日,婢复至,张生乃羞而谢之,不复云所求矣。婢因谓张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张曰:"余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纨绮间居,曾莫流盼。不为当年,终有所蔽。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婢曰:"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沈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亦微喻其旨,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东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红娘寝于床,生因惊之。红娘骇曰:"郎何以至?"张因绐之曰:"崔氏之笺召我也,尔为我告之。"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必谓获济。及崔至,则端服严容,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诚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与婢仆,又惧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言毕,翻然而逝。张自失者久之,复逾而出,于是绝望。
    数夕,张生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则红娘敛衾携枕而至。抚张曰:"至矣!至矣!睡何为哉?"并枕重衾而去。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然而修谨以俟。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莹,幽辉半床。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従人间至矣。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终夕无一言。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复知。张生赋《会真诗》三十韵,未毕,而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无何,张生将之长安,先以情喻之。崔氏宛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将行之再夕,不可复见,而张生遂西下。
    数月,复游于蒲,会于崔氏者又累月。崔氏甚工刀札,善属文,求索再三,终不可见。往往张生自以文挑,亦不甚睹览。大略崔之出人者,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艳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异时独夜操琴,愁弄凄恻,张窃听之,求之,则终不复鼓矣。以是愈惑之。张生俄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当去之夕,不复自言其情,愁叹于崔氏之侧。崔已阴知将诀矣,恭貌怡声,徐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殁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然而君既不怿,无以奉宁。君常谓我善鼓琴,向时羞颜,所不能及。今且往矣,既君此诚。"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左右皆唏嘘,张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连,趋归郑所,遂不复至。明旦而张行。
    明年,文战不胜,张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崔氏缄报之词,粗载于此。曰: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虽荷殊恩,谁复为容?睹物增怀,但积悲叹耳。伏承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复何言?自去秋已来,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乃至梦寝之间,亦多感咽。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一昨拜辞,倏逾旧岁。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斁。鄙薄之志,无以奉酬。至于终始之盟,则固不忒。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仆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及荐寝席,义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谓终托。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没身永恨,含叹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如或达士略情,舍小従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存没之诚,言尽于此;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所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兼乱丝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心迩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嘉。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张生发其书于所知,由是时人多闻之。
    所善杨巨源好属词,因为赋《崔娘诗》一绝云: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河南元稹,亦续生《会真诗》三十韵。诗曰: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胧。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
    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
    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
    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佣移腕,多娇爱敛躬。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
    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啼粉流宵镜,残灯远暗虫。华光犹苒苒,旭日渐瞳瞳。
    乘鹜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幂幂临塘草,飘飘思渚蓬。
    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海阔诚难渡,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张之友闻之者,莫不耸异之,然而张志亦绝矣。稹特与张厚,因徵其词。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于时坐者皆为深叹。
    后岁余,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适经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求以外兄见。夫语之,而崔终不为出。张怨念之诚,动于颜色,崔知之,潜赋一章词曰:
        自従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
        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竟不之见。后数日,张生将行,又赋一章以谢绝云: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自是绝不复知矣。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予常于朋会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为,为之者不惑。贞元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于予靖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
【莺莺传】【译文】
    唐代贞元年间,有位张生,他性格温和而富于感情,风度潇洒,容貌漂亮,意志坚强,脾气孤僻。凡是不合于礼的事情,就别想让他去做。有时跟朋友一起出去游览饮宴,在那杂乱纷扰的地方,别人都吵闹起哄,没完没了,好像都怕表现不出自己,因而个个争先恐后,而张生只表面上逢场做戏般敷衍着。他从不参与始终保持稳重。虽然已是二十三岁了,还没有真正接近过女色。与他接近的人便去问他,他表示歉意后说:"登徒子不是好色的人,却留下了不好的品行。我倒是喜欢美丽的女子,却总也没让我碰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凡出众的美女,我未尝不留心,凭这可以知道我不是没有感情的人。"问他的人这才了解张生。
    过了不久,张生到蒲州游览。蒲州的东面十多里处,有个庙宇名叫“普救寺”,张生就寄住在里面。当时正好有个崔家寡妇,将要回长安,路过蒲州,也暂住在这个寺庙中。崔家寡妇是郑家的女儿,张生的母亲也姓郑,论起亲戚,算是另一支派的姨母。这一年,浑瑊死在蒲州,有宦官丁文雅,不会带兵,军人趁着办丧事进行骚扰,大肆抢劫蒲州人。崔家财产很多,又有很多奴仆,旅途暂住此处,不免惊慌害怕,不知依靠谁。
    在此以前张生跟蒲州将领那些人有交情,就托他们求官吏保护崔家,因此崔家没遭到兵灾。过了十几天,廉使杜确奉皇帝之命来主持军务,向军队下了命令,军队从此才安定下来。郑姨母非常感激张生的恩德,于是大摆酒席款待张生。在堂屋的正中举行宴饮,又对张生说:"我是个寡妇,带着孩子,不幸正赶上军队大乱,实在是无法保住生命,弱小的儿子年幼的女儿,都是亏你给了他们再次生命,怎么可以跟平常的恩德一样看待呢?现在让他们以对待仁兄的礼节拜见你,希望以此报答你的恩情。"便叫她的儿子拜见。儿子叫欢郎,大约十多岁,容貌漂亮。接着叫她女儿拜见:"出来拜见你仁兄,是仁兄救了你。"过了好久未出来,推说有病。郑姨生气地说:"是你张兄保住了你的命,不然的话,你就被抢走,还讲究什么远离避嫌呢?"过了好久她才出来。穿着平常的衣服,面貌丰润,没加新鲜的装饰,环形的发髻下垂到眉旁,两腮飞红,面色艳丽与众不同,光彩焕发,非常动人。张生非常惊讶她的美貌急忙跟她见礼,之后她坐到了郑姨的身旁。因为是郑姨强迫她出见的,因而眼光斜着注视别处,显出很不情愿的样子,身体好像支持不住似的。张生问她年龄,郑姨说:"现在的皇上甲子那年的七月生,到贞元庚辰年,今年十七岁了。"张生慢慢地用话开导引逗,但郑的女儿根本不回答。宴会结束了只好作罢。
    张生从此念念不忘,心情再也不能平静,想向她表白自己的感情,却没有机会。崔氏女的丫环叫红娘,张生私下里多次向她叩头作揖,趁机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丫环果然吓坏了,很害羞地跑了,张生很后悔。第二天,丫环又来了,张生羞愧地道歉,不再说相求的事。丫环于是对张生说:"你的话,我不敢转达,也不敢泄露,然而崔家的内外亲戚你是了解的,为什么不凭着你对她家的恩情向他们求婚呢?"张生说:"我从孩童时候起,性情就不随便附合。有时和妇女们在一起,也不曾看过谁。当年不肯做的事,如今到底还是在习惯上做不来。昨天在宴会上,我几乎不控制自己。这几天来,走路忘了到什么地方去,吃饭也感觉不出饱还是没饱。恐怕过不了早晚,我就会因相思而死了。如果通过媒人去娶亲,又要'纳采',又要'问名',手续多得很,少说也得三四个月,那时恐我也就不会在人世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丫环说:"崔小姐正派谨慎很注意保护自己,即使所尊敬的人也不能用不正经的话去触犯她。奴婢的主意,就更难使她接受。然而她很会写文章,常常思考推敲文章写法,怨恨"思的情形常持续很久。您可以试探地做些情诗来打动她,否则,是没有别的门路了。"张生非常高兴,马上做了两首诗交给了红娘。当天晚上,红娘又来了,拿着彩信纸交给张生说:"这是崔小姐让我交给你的。"看那篇诗的题目是《明月三五夜》,那诗写道:"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也微微地明白了诗的含义。当天晚上,是二月十四日。崔莺莺住房的东面有一棵杏花树,攀上它可以越过墙。阴历十五的晚上,张生于是把那棵树当作梯子爬过墙去。到了西厢房,一看,门果然半开着,红娘躺在床上,张生很吃惊。红娘十分害怕,说:"你怎么来了?"张生对她说:"崔小姐的信中召我来的,你替我通报一下。"不一会儿,红娘又来了,连声说:"来了!来了!"张生又高兴又害怕,以为一定会成功。等到崔小姐到了,就看她穿戴整齐,表情严肃,大声数落张生说:"哥哥恩德,救了我们全家,这是够大的恩了,因此我的母亲把幼弱的子女托付给你,为什么叫不懂事的丫环,送来了淫乱放荡词?开始是保护别人免受兵乱,这是义,最终乘危要挟来索取,这是以乱换乱,二者相差无几。假如不说破,就是保护别人的欺骗虚伪行为,是不义;向母亲说明这件事呢,就辜负了人家的恩惠,不吉祥;想让婢女转告又怕不能表达我的真实的心意。因此借用短小的诗章,愿意自己说明,又怕哥哥有顾虑,所以使用了旁敲侧击的语言,以便使你一定来到。如果不合乎礼的举动,能不心里有愧吗?只希望用礼约束自己,不要陷入淫乱的泥潭。"说完,马上就走了。张生愣了老半天,不知道怎样才好,只好又翻过墙回去了,于是彻底绝望。
    一连几个晚上,张生都靠近窗户睡觉,忽然有人叫醒了他。张生惊恐地坐了起来,原来是红娘抱着被子带着枕头来了,安慰张生说:"来了!来了!还睡觉干什么?"把枕头并排起来,把被子搭在一起,然后就走了。张生擦了擦眼睛,端正地坐着等了半天,疑心是在做梦,但是还是打扮得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等待着。不长时间红娘就扶着崔莺莺来了。来了后崔莺莺显得妖美羞涩,和顺美丽,力气好像支持不了肢体,跟从前的端庄完全不一样。那晚上是十八日,斜挂在天上的月亮非常皎洁,静静的月光照亮了半床。张生不禁飘飘然,简直疑心是神仙下凡,不认为是从人间来的。过了一段时间,寺里的钟响了,天要亮了。红娘催促快走,崔小姐娇滴滴地哭泣,声音委婉。红娘又扶着走了。整个晚上莺莺没说一句话。张生在天蒙蒙亮时就起床了,自己怀疑地说:"难道这是做梦吗?"等到天亮了,看到化妆品的痕迹还留在臂上,香气还留在衣服上,在床褥上的泪痕还微微发亮、晶莹。这以后十几天,关于莺莺的消息一点也没有。张生就作《会真诗》三十韵,还没作完,红娘来了,于是交给了她,让送给崔莺莺。从此莺莺又允许了,早上偷偷地出去,晚上偷偷地进来,一块儿安寝在以前所说的"西厢"那地方,几乎一个月。张生常问郑姨的态度,莺莺就说:"我没有办法告诉她。"张生便想去跟她当面谈谈,促成这件事。不久,张生将去长安,先把情况告诉崔莺莺。崔莺莺仿佛没有为难的话,然而忧愁埋怨的表情令人动心。将要走的第二天晚上,莺莺没有来。张生于是向西走了。
    过了几个月,张生又来到蒲州,跟崔莺莺又聚会了几个月。崔莺莺字写得很好,还善于写文章,张生再三向她索要,但始终没见到她的字和文章。张生常常自己用文章挑逗,崔莺莺也不大看。大体上讲崔莺莺超过众人,技艺达到极高的程度,而表面上好像不懂;言谈敏捷雄辩,却很少应酬;对张生情意深厚,然而却未用话表达出来;经常忧愁羡慕隐微深邃,却常像无知无识的样子;喜怒的表情,很少显现于外表。有一天夜晚,崔莺莺独自弹琴,心情忧愁,弹奏的曲子很伤感。张生偷偷地听到了,请求她再弹奏一次,却始终没弹奏,因此张生更猜不透她的心事。不久张生考试的日子到了,又该到西边去。临走的晚上,张生不再诉说自己的心情,而在崔莺莺面前忧愁叹息。崔莺莺已暗暗知道将要分别了,因而态度恭敬,声音柔和,慢慢地对张生说:"你起先是玩弄,最后是丢弃,你当然是妥当的,我不敢怨恨。一定要你玩弄了我,又由你最终娶我,那是你的恩惠。就连山盟海誓,也有到头的时候,你又何必对这次的离去有这么多感触呢?然而你既然不高兴,我也没有什么安慰你的。你常说我擅长弹琴,我从前害羞,办不到。现在你将早走了,让我弹琴,就满足您的意愿。"于是她开始弹琴,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序,还没弹几声,发出的悲哀的声音又怨又乱,不再知道弹的是什么曲子,身边的人听了哭了起来,崔莺莺也突然停止了演奏,扔下了琴,泪流满面;急步回到了母亲处,再没有来。第二天早上张生出发了。
    第二年,考试不中,张生便留在京城。于是寄信给崔莺莺,以安慰她的心。崔莺莺的回信,大致记在这里,信上说:
    捧读来信,爱抚之意极为深厚。儿女之情,悲喜交集!还送我一盒花粉,一支口红,送我这些装饰品,但我又为谁打扮呢?看到这些东西更增添了思念,只是增加了悲叹而已。从信中得知您就在京城,温习学业里进修的要点本在求得安宁。只恨我这个粗陋的人,永远被抛开了。命中如此,知道了还有什么好说呢?从去年秋天以来,经常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在热闹场合,有时强颜欢笑,更深夜静独自一人时,无时无刻不珠泪成串。甚至睡梦中,也常常由于离别忧思而抽咽。缠绵恩爱,一时如同平常一样,幽会还没有结束,惊魂已随梦断。虽然半边被窝还是暖和的,但想起您来已非常遥远。前些日子分别后,转眼已过一年。长安是行乐的地方,到处都会触动情思。好在您没有忘记我这微不足道的人,眷恋之情从未倦怠。我浅薄的心意,无法用来酬报您。至于生死相守的盟约,却永远不变。我从前因为您是中表之亲,有时同在一起吃饭。我经不住诱惑,便献出了一片痴情。少女情不能自禁。您像司马相如用弹琴挑逗卓文君那样来挑逗我,我却未能像高氏之女用投梭拒绝谢鲲那样拒绝您。等到我们同衾共枕时,情深意长。我一片痴情,以为可以有所寄托,怎能想到见您之后,却不能缔结良缘,而我却以自已献身为羞耻,不能公开侍奉您。毕生长恨,除了悲叹还有什么好说的!假如仁人的心,能成就我卑微的心愿,那么我就是死了,也像活着一样。如果旷达的人不屑私情,忽略小节追求大业,把先前的情分看成丑行,把诱迫的誓盟认为是可以不用遵守,那我将骨毁形销,赤诚之心永不改变,如同坠落的花朵和枯叶依风随露,仍然托身在您脚下的尘土之中。生死至诚,尽言于此。对着信纸呜咽流浪,感情无法表达。千万保重,千万保重,玉环一枚,是我小时玩的东西,寄给您佩带在腰上。玉表示坚韧不变,环表示周而复始永不断绝。附带寄上乱丝一缕,斑竹茶碾子一个。这几样东西不值得珍重,用意是希望您像玉一样坚贞,我的志向像环一样永不改变。泪痕留在竹上,愁思萦绕如丝如缕。用这些东西表达感情,作为相爱的见证。心靠得近,身子却离得远,相见无期。幽恨凝聚!神驰千里和您相会。千万保重!春风吹着常易得病,努力加餐为好。自己多保重,不要以我为念。
    张生把她的信拿给朋友看,因此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这事。他的好友杨巨源喜欢写诗,为此写了题为《崔娘》的一首绝句: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河南元稹也续张生的《会真诗》写了三十韵,诗中写道:
        微微月光透帘栊,闪闪萤光穿碧空。
        远方天色始缥缈,低处树影已葱茏。
        风吹庭竹龙吟起,鸟鸣井桐鸾声同。
        罗绡飘拂垂薄雾,环佩叮咚响轻风。
        仙人仪仗随王母,云霭迷漫拥仙童。
        夜深欢会静悄悄,清晨晤别尔蒙蒙。
        鞋面刺缜珠光闪,裤上印花纹样隆。
        琼玉宝钗似彩凤,绫罗披肩若彩虹。
        说是来自瑶华浦,将要朝拜碧玉官。
        因游东都洛城北,偶往宋玉邻家东。
        戏弄初时微拒绝,温柔情意已暗通。
        低头鬓发蝉翼动,回身轻步玉庆蒙。
        转侧颜面花雪貌,登床抱入绮罗丛。
        鸳鸯交颈翩翩舞,翡翠交欢在一笼。
        眉黛含羞局凝聚,唇红暖意更冲融。
        气息清香花蕊发,皮肤温润玉肌丰。
        无力卷将臂腕动,多娇爱把柔躯躬。
        汗流如珠点点滴,发乱蓬山绿葱葱。
        方喜迎得千年会,忽听已打五更钟。
        留连时刻心有恨,缱绻情深意难终。
        慵懒脸色含愁态,芬芳词语誓心衷。
        赠环比喻命运共,留结表示心事同。
        泪流妆粉宵对镜,残灯远处飞暗虫。
        蜡烛光摇仍苒苒,旭日东升渐瞳胧。
        乘鹜回到洛水去,吹箫飞登中岳嵩。
        衣香犹如染香麝,枕腻尚留胭脂红。
        妾心愁如塘中草,君身飘流类转蓬。
        素琴弹奏别鹤操。仰首天汉盼归鸿。
        大海辽阔实难渡,青天高远不易冲。
        行云欢会无处所,空留箫史在楼中。
    张生的朋友听到这事,都觉得很讶异,然而张生的情意已断绝。元稹和张生非常友好,便问他为什么要断绝跟莺莺的关系。张生说:"大凡上天所造就的绝代佳人,不危害她自身,就一定为害他人。如果崔莺莺婚配富贵人家,凭借着娇宠,不成云不成雨,就成为蛟成为螭,我不知道她会变成什么。从前殷商的辛帝,西周的幽王,拥有百万人口的国家,力量很雄厚,然而一个女子就可以破坏它,溃散他的民众,宰割他的躯体,至今仍被天下人耻笑。我的德行不足以战胜妖孽,因此只好克制感情。"这时在座的人全都非常感叹。
    后来,崔莺莺又嫁给别人,张生也另外娶妻。有次他刚巧经过崔莺莺住处,便透过她的丈夫告诉崔莺莺,请求以表兄的身份见面。丈夫告诉她,崔莺莺却始终不肯出来。张生哀怨的心情流露到脸上。崔莺莺知道后偷偷写一首诗,诗说: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
        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终于没有见他。几天以后,张生要走,她又写一首诗来谢绝:
        弃我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从此再也没有消息。当时的人大都称赞张生是善于补过的人。我常在朋友聚会之时,谈到这件事。要使聪明的人不再做这种件事,而做了这种事的人不要再被迷惑。
    贞元年间的一个九月,友人李公垂住在我靖安里的家中,我同他谈到这事。李公垂极称奇异,便写了《莺莺歌》以传播这件事。崔氏小名莺莺,李公垂以她的名字作为篇名。

【后记】

    《莺莺传》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崔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有时还会在表面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通过她的侍婢红娘,张生与她已相互用诗表达了爱情。可是,当张生按照她诗中的约定前来相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数日后,当张生已陷于绝望时,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但是,她在思想上又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她仍然认为私自恋爱结合是不合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在她遭到遗弃以后,就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又表现了她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作品中对这一形象的刻画,传神写态,有血有肉,异常鲜明。
    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藉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尽管如此,读者从作品的具体描述中却仍然感到崔莺莺令人同情,而张生的负心,则令人憎恶。应该说作品的客观艺术效果与作者的主观议论评价是截然相反的。
    《莺莺传》成功地地塑造了崔莺莺的经典形象。她是位出身于没落士族之家的少女,内心充满了情与礼的矛盾。小说深刻揭示了出身和教养给莺莺带来的思想矛盾和性格特征,细致地描绘这位少女在反抗传统礼教时内心冲突的过程。莺莺悲剧性格既单纯又丰富,她最后拒绝张生的求见,体现出性格由柔弱向刚强的转变。莺莺的悲剧性格既有独特性又有普遍性,它典型地概括了历史上无数个女性受封建礼教束缚、遭负心郎抛弃的共同命运。在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都是追求自由爱情,勇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女性,她们都是处于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的光辉妇女形象,而列在画廊榜首则是崔莺莺。相比之下,张生的形像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藉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莺莺传》在唐传奇的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之前小说,如《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等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都多少带有志怪的色彩。《莺莺传》写的则是现实世界中婚恋人情。自它开始,陆续出现了《李娃传》、《霍小玉传》,使唐人传奇中这类题材创作达到了顶峰。《莺莺传》是唐人传奇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传奇作品之一,故事广泛流传,北宋以降,士大夫"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当时,李绅就受其影响,写了《莺莺歌》,宋代有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莺莺传》话本、《莺莺六幺》杂剧,金代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有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明代有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南西厢》,清代有查继祖《续西厢》杂剧、沈谦《翻西厢》传奇等。直到今天,活跃在电影、电视以及各种剧目中的西厢故事,《莺莺传》仍是其源头。
【轶事典故】
元稹与白居易
    白居易与元稹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元白"。两人之间经常有诗歌唱和,即使两人分处异地,也经常有书信往来,并发明了"邮筒传诗"。一次,元稹出使到东川,白居易与好友李建同游慈恩寺,席间想念元稹,就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时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写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后来两人都先后遭贬,分别被放置外地做官。于是他们经常联络,互相鼓励和慰藉。如白居易所说的那样,两人终其一生都是友情极其深厚的“文友诗敌”。白居易有诗写道:“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与崔莺莺
    元稹的原配夫人是韦丛,娶韦氏之前曾与一女子颇有私情,此女便是崔莺莺。关于崔莺莺,描写较多的乃是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莺莺传》则成为王实甫撰写《西厢记》的蓝本。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根据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于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应试。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着,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莺莺而娶了韦丛。
    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
    在《莺莺传》里,元稹开篇这样写道:"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张生游于蒲时,在军人骚乱抢掠中保护了寡母弱女的崔姓表亲,由此识得表妹崔莺莺。崔莺莺"垂鬟接黛,双脸销红"的美丽,"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的俏丽让张生顿生爱慕。后来,在莺莺丫环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莺莺私会西厢下,成了云雨。自此之后,莺莺"朝隐而出,暮隐而人",与张生私会。《莺莺传》里的张生其实就是元稹自己当年与崔莺莺的故事,张生为元稹自寓。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元稹还写了"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意思是他对其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除"君"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元稹与韦丛
    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为人津津乐道,元稹曾经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就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从而作的。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元稹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古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婚后元稹忙着科试,家中的家务全是韦丛一人包办,而婚前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父亲疼爱的小女儿,韦丛的贤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数年以后,总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三遣悲怀》(即《遣悲怀三首》) 。元稹对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爱妻,以及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夫妻总是这样,尽管互相恩爱却因为物质条件的贫瘠而无法让心爱的人过得更加幸福,韦丛因为几组情意绵绵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了后世读者的心中。
元稹与薛涛
    元稹和唐代才女薛涛的爱情故事是中唐文艺界最出名的爱情故事之一,虽然这场爱情是无疾而终,但正因为没有结果,反而更有"余味"。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至今。她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虽然身为乐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达官贵人。 唐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蜀中诗人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与元稹一见面,薛涛就被这位年仅三十一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两人议诗论政,情谊渐深。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由此得罪权贵,调离四川任职洛阳。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
    由于两人年龄悬殊过大,三十一岁的元稹正是男人的风华岁月,而薛涛即便风韵绰约,毕竟大了十一岁。另外更重要的是,薛涛乐籍出身,相当于一个风尘女子,对元稹的仕途只有负作用,没有正能量。对于这些,薛涛也能想明白,并不后悔,很坦然,没有一般小女子那种一失恋便寻死觅活的做派。于是薛涛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
           薛涛的《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莺莺传(完)】

【周秦行记】唐 韦瓘撰

    《周秦行纪》,古代中国传奇小说。韦瓘作;篇中以僧孺自述口吻﹐说他在德宗贞元间举进士落第﹐经洛阳﹐将归宛﹑叶﹐过鸣皋山时﹐因暮色苍茫而迷路﹐忽为异香吸引﹐夜入汉文帝母薄太后庙。薄后亡灵召来包括戚夫人﹑王昭君﹑潘妃﹑杨贵妃在内的前朝及当朝帝王的貌美的妃子宫人﹐与之宴乐赋诗。席间﹐薄太后询问当今皇帝为谁﹖牛僧孺以德宗对。因德宗为代宗沈后之子﹐故杨贵妃戏称他为"沈婆儿"。酒后﹐薄后又令昭君陪僧孺寝宿。次日晨﹐僧孺辞去﹐回望见"荒毁不可入﹐非向者所见矣",故事主写迷途的奇遇。
    故事写迷途的奇遇。篇中以僧孺自述口吻﹐说他在德宗贞元间举进士落第﹐经洛阳﹐将归宛﹑叶﹐过鸣皋山时﹐因暮色苍茫而迷路﹐忽为异香吸引﹐夜入汉文帝母薄太后庙。薄後亡灵召来包括戚夫人﹑王昭君﹑潘妃﹑杨贵妃在内的前朝及当朝帝王的貌美的妃子宫人﹐与之宴乐赋诗。席间﹐薄太后询问当今皇帝为谁﹖牛僧孺以德宗对。因德宗为代宗沈后之子﹐故杨贵妃戏称他为“沈婆儿”。酒後﹐薄后又令昭君陪僧孺寝宿。次日晨﹐僧孺辞去﹐回望庙宇﹐见“荒毁不可入﹐非向者所见矣”。以虚构写艳遇﹐唐人小说并不罕见﹐但本篇涉及当朝妃子﹐故与众不同。作品情节简单﹐人物刻画不多。
    韦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桂林人)。字茂弘,生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己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人。考官:户部侍郎张弘靖。试题为《荐冰》诗。卢钧、鲍溶等同年。韦瓘属京兆韦氏龙门公房,父韦正卿,登“茂才异等”科,韦瓘十九岁应进士举,二十一岁状元及第。官授左拾遗,元和十五年(820)提为右补阙,充任史馆修撰,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当时卷入"牛李党争",与李德裕友善。李德裕任宰相,极少在家待客,唯韦瓘与其往来无间。后李德裕罢相,韦瓘于大和八年(834)被贬康州,后移明州长史。至会昌末年,任楚州刺史。大中二年(848)任桂林观察使,不久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到任后病故。韦瓘喜作诗,常有吟咏。《全唐诗》有其存诗一首,《全唐诗续拾》补收其诗两句。"
【周秦行记】【原文】
    余真元中,举进士落第,归宛叶间。至伊阙南道鸣皋山下,将宿大安民舍。会暮,失道不至。更十余里,行一道甚易,夜月始出,忽闻有异气如贵香,因趋进行,不知厌远。见火明,意庄家,更前驱,至一宅,门庭若富家。有黄衣阍人曰:"郎君何至?"余答曰:"僧孺姓牛,应进士落弟,本往大安民舍,误道来此,直乞宿,无他。"中有小髻青衣出,责黄衣曰:"门外谓谁?"黄衣曰:"有客有客。"黄衣入告,少时出曰:"请郎君入。"余问谁大宅,黄衣曰:"但进,无须问。"
    入十余门,至大殿,蔽以珠帘,有朱衣黄衣阍人数百。立阶,左右曰:"拜。"帘中语曰:"妾汉文帝母薄太后,此是庙,郎君不当来,何辱至此?"余曰:"臣家宛叶,将归失道,恐死豺虎,敢托命。"语讫,太后命使轴帘避席曰:"妾故汉室小母,君唐朝名士,不相君臣,幸希简敬,便上殿来见。"太后着练衣,状貌瑰玮,不甚年高。劳余曰:"行役无苦乎?"
    召坐。食顷,闻殿内有笑声。太后曰:"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呼左右屈二娘子出见秀才。
    良久,有女子二人従中至,従者数百。前立者一人,狭腰长面,多发不妆,衣青衣,仅可二十余。太后曰:"高祖戚夫人。"余下拜,夫人亦拜。更一人,柔肌稳身,貌舒态逸,光彩射远近,多服花绣,年低太后。后曰:"此元帝王嫱。"余拜如戚夫人,王嫱复拜。各就坐,坐定,太后使紫衣中贵人曰:迎杨家潘家来。"久之,空中见五色云下,闻笑语声寝近。太后曰:"杨家至矣。"
    忽车音马迹相杂,罗绮焕耀,旁视不给。有二女子従云中下,余起立于侧,见前一人,纤腰修眸,仪容甚丽,衣黄衣,冠玉冠,年三十许。太后曰:"此是唐朝太真妃子。"予即伏谒,拜如臣礼。太真曰:"妾得罪先帝(先帝谓肃宗也),皇朝不置妾在后妃数中,设此礼,岂不虚乎?不敢受。"却答拜。更一人,厚肌敏视,小质洁白,齿极卑,被宽博衣。太后曰:"齐潘淑妃。"
    余拜之,如妃子。既而太后命进馔,少时,馔至,芳洁万端,皆不得名,余但欲充腹,不能足食。已更具酒,其器用尽如王者。太后语太真曰:"何久不来相看?"太真谨容对曰:"三郎(天宝中。宫人呼玄宗多曰三郎)数幸华清宫,扈従不得至。"太后又谓潘妃曰:"子亦不来,何也?"
    潘妃匿笑不禁,不成对。太真乃视潘妃而对曰:"潘妃向玉奴(太真名也)说,懊恼东昏侯踈狂,终日出猎,故不得时谒耳。"
    太后问余:"今天子为谁?"余对曰:"今皇帝先帝长子。"太真笑曰:"沈婆儿作天子也,大奇。"太后曰:"何如主?"余对曰:"小臣不足以知君德。"太后曰:"然无嫌,但言之。"余曰:"民间传圣武。"
    太后首肯三四。太后命进酒加乐,乐妓皆年少女子。酒环行数周,乐亦随辍。太后请戚夫人鼓琴,夫人约指玉环,光照于座(《西京杂记》云:"高祖与夫人环,照见指骨也"),引琴而鼓,其声甚怨。太后曰:"牛秀才邂逅到此,诸娘子又偶相访,今无以尽平生欢。牛秀才固才士,盍各赋诗言志,不亦善乎?"
    遂各授与笺笔,逡巡诗成。太后诗曰:
        月寝花宫得奉君,至今犹愧管夫人。
        汉家旧是笙歌处,烟草几经秋复春。
    王嫱诗曰:
        雪里穹庐不见春,汉衣虽旧泪痕新。
        如今最恨毛延寿,爱把丹青错画人。
    戚夫人诗曰:
        自别汉宫休楚舞,不能妆粉恨君王。
        无金岂得迎商叟,吕氏何曾畏木强。
    太真诗曰:
        金钗堕地别君王,红泪流珠满御床。
        云雨马嵬分散后,骊宫不复舞《霓裳》。
    潘妃诗曰:
        秋月春风几度归,江山犹是业宫非。
        东昏旧作莲花地,空想曾披金缕衣。
    再三邀余作诗,余不得辞,遂应命作诗曰:
        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别有善笛女子,短发丽服,貌甚美,而且多媚。潘妃偕来,太后以接座居之,时令吹笛,往往亦及酒。太后顾而问曰:"识此否?石家绿珠也。潘妃养作妹,故潘妃与俱来。"太后因曰:“绿珠岂能无诗乎?”绿珠乃谢而作诗曰:
        此日人非昔日人,笛声空怨赵王伦。
        红残翠碎花楼下,金谷千年更不春。
    诗毕,酒既至,太后曰:“牛秀才远来,今夕谁人为伴?”戚夫人先起辞曰:“如意成长,固不可,且不可如此。”潘妃辞曰:“东昏以玉儿身死国除,玉儿不宜负也(明抄本"也"作"他")。”绿珠辞曰:“石卫尉性严急,今有死,不可及乱。”太后曰:“太真今朝先帝贵妃,不可,言其他。”
    乃顾谓王嫱曰:“昭君始嫁呼韩单于,复为株累弟单于妇,固自用,且苦寒地胡鬼何能为?昭君幸无辞。”昭君不对,低眉羞恨。俄各归休,余为左右送入昭君院。
    会将旦,侍人告起,昭君垂泣持别。忽闻外有太后命,余遂出见太后。太后曰:“此非郎君久留地,宜亟还,便别矣,幸无忘向来欢。”更索酒,酒再行已,戚夫人、潘妃、绿珠皆泣下,竟辞去。太后使朱衣送往大安,抵西道,旋失使人所在,时始明矣。
    余就大安里,问其里人,里人云:"此十余里,有薄后庙。"余却回,望庙宇,荒毁不可入,非向者所见矣。余衣上香经十余日不歇,竟不知其何如。
【周秦行记】 【译文】
    我在贞元年间,考进士没考落榜,在回宛叶的路上。走到伊阙南道的鸣皋山下,想到大安百姓家中住宿。当时天已黑了,还没走到大安。又走了十多里,有条大路很好走。夜晚的月亮才出来,忽然闻到有异常的香味,立刻快步向前走,也不觉得远了。渐渐看到了火的光亮,以为是庄户人家,走的更快了。到一座大宅院前,门和院子像富贵人家。有个穿黄衣服的守门人问:“公子从什么地方来?”
    我答道:“我叫牛僧孺,考进士落榜回家,本来想到大安的百姓家借宿,走错路来到这里。只求住一宿,没有别的要求。”
    门里有个梳着小发髻的丫鬟出来,问黄衣人:“门外是谁?”黄衣人说:“有客人。”
    黄衣人进去报告,一会儿出来说:“请公子进来。”我问:“这是谁家的宅院?”黄衣人说:“只管进去,不要多问。”
    走过十几道门,到了大殿。殿上有珠帘遮挡着,有穿红衣和紫衣的人好几百,站在台阶上。左右的人说:“拜见殿下!”帘子里的人说:“我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这是庙,公子不该来,为什么有幸能来这里?”我说:“臣的家在宛叶,要回去,迷了路,怕死在猛兽口中,斗胆请求保护性命。”
    太后命人卷起帘子,离坐说:“我是原先汉朝的老母,您是唐朝的名士,不是君臣关系,希望不要多礼。请上殿来见。”太后死时穿着白色布衣,容貌美好,年龄不太大。慰问我:“在外跋涉不辛苦吗?”
    招呼坐下。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大殿内有笑声,太后说:“今晚风光月色都很好,偶尔有两个女伴来找我,况且又碰上嘉客,不可不搞个聚会。”招呼左右的人说:“委屈二位娘子出来见见秀才。”
    好久,有两个女子才从殿中走来,随从好几百人。前面站着的一人,窄腰长脸,头发很多,没有化妆,穿青色的衣服,约二十多岁。太后说:“这是老大高祖的戚夫人。”我下拜,夫人也还礼。另一人,肌肤柔白,体态稳重,面容舒展,姿态飘逸,光彩照映远近,衣服上面刺绣着很多图案。年龄比太后小些。太后说:“这是汉元帝的王嫱。”我像对戚夫人那样下拜,王昭君也还拜。各自就坐。
    坐好后,太后对穿紫衣的宦官说:“去迎接杨家潘家来。”好久,见空中落下五彩祥云,听到说笑声越来越近。太后说:“杨家潘家来了。”
    忽听到车马的嘈杂声音,又见衣着华贵的女子光彩耀眼,无暇旁顾;有两位女子从云中走下来。我起身站在旁边,见前面的一人细腰美目,容貌非常美丽。穿黄色衣服,戴着嵌玉的帽子,年龄三十岁左右。太后说:“这是唐朝的太真妃子。”
    我爬在地上通报姓名,行臣子叩拜之礼。太真说:“我得罪了肃宗,所以朝廷不把我列在后妃行列中,使用这样的礼节,岂不太虚了吗?我不敢接受。”
    退了几步回礼。还有一个,身体丰满,眼神灵活,身体小巧,皮肤洁白,年龄极小,穿着宽大的衣服。太后说:“这是南齐的潘淑妃。”我又像对妃子那样拜见她。一会儿,太后命令摆上酒席。不久酒菜就送来了,芳香清洁,种类繁多,都叫不出名字。我只想填饱肚子,还没等吃饱,又拿来了酒。那些用具都像帝王用的。太后对太真说:“为什么好久没来看我了?”太真容色肃恭地回答说:“三郎常去华清池,我跟着服侍所以来不了。”太后又对潘妃说:“你也不来,怎么回事?”
    潘妃掩口暗笑不止,不能答对。太真看着潘妃回答:“潘妃向我说,东昏侯不受拘束,整天出去打猎,所以不能时常来谒见。”太后问我:“现在的天子是谁?”我回答:“当今的皇帝是先帝的长子。”太真笑道:“沈婆的儿子做了天子了,太奇怪了。”太后说:“象什么样的君主?”我回答说:“小臣不可能了解国君的德行。”太后说:不要有疑忌,只管说好了。”我说:“民间流传着圣武的说法。”太后再三地点头。太后又命上酒并让人演奏音乐。奏乐的艺人都是年轻女子。酒过数巡,乐队也随着停止了演奏。
    太后请戚夫人弹琴,夫人在手指上戴个玉环。它的光照到了四座。(《西京杂记》云:高祖与夫人环,照见指骨也)。夫人拿过琴弹了起来,琴声非常哀怨。太后说:“牛秀才偶然来到这里投宿,各位娘子又是偶尔来探望我,现在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尽情表达平生的高兴。牛秀才肯定是有才的读书人,为什么不各自做诗以言志呢?这也是很好的事呀!”
    于是交给每人笔和纸,一刹那诗都做完了。太后的诗是:
        月寝花宫得奉君,至今犹愧管夫人。
        汉家旧是笙歌处,烟草几经秋复春。
    王昭君的诗是:
        雪里穹庐不见春,汉衣虽旧泪痕新。
        如今最恨毛延寿,爱把丹青错画人。
    戚夫人的诗是:
        自别汉宫休楚舞,不能妆粉恨君王。
        无金岂得迎商叟,吕氏何曾畏木强。
    太真的诗是:
        金钗堕地别君王,红泪流珠满御床。
        云雨马嵬分散后,骊宫不复舞《霓裳》。
    潘妃的诗是:
        秋月春风几度归,江山犹是邺宫非。
        东昏旧作莲花地,空想曾披金缕衣。
    太后再三邀请我作诗,我推辞不掉,便答应作了一首诗:
        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另有善于吹笛的女子,梳着短发,穿着华丽的衣服,容貌很美,而且非常有魅力。和潘妃一起来的,太后让她靠近自己坐着。不时地让她吹笛子,也常常叫她到酒。太后回过头来看着问:“认识这人吗?这是石家的绿珠啊。潘妃当作妹妹养着,所以潘妃与她一起来。”太后接着说:“绿珠怎能没有诗作呢?”
    绿珠于是道歉,然后作了一首诗:
        此日人非昔日人,笛声空怨赵王伦。
        红残翠碎花楼下,金谷千年更不春。
    作完诗后,酒又拿来了。太后说:“牛秀才远道而来,今晚谁人与他作伴?”戚夫人首先站起来推辞说:“儿子如意长大了,当然不能相陪,也确实不该这样做。”潘妃也推辞道:“东昏侯认为玉儿身死去国,我不该辜负他。”绿珠推辞道:“石卫尉性格苛严而猜忌,今天就是死,也不可涉及淫乱的事。”太后说:“太真是本朝先帝的贵妃,更不行,其他人说吧。”
    太后对王昭君说:“昭君开始嫁给呼韩单于,后又作了株累弟单于的媳妇,本来是按自己的心意,再说严寒地方的胡鬼又能做什么?希望昭君不要推辞。”昭君不回答,低头羞愧怨恨。一会儿各自回去休息。我被左右的人送到昭君的房中。
    当时天快亮了,侍候的人告别起身,昭君垂泪执手告别。忽听外面有太后的命令,我于是出来见太后。太后说:“这儿不是郎君久留之地,应该赶快回去。马上就要分别了,希望不要忘了先前的欢聚。”
    又要了酒,喝了两巡就停了。戚夫人、潘妃、绿珠都流下了眼泪,都辞别而去。太后让红衣人送我去大安,到西道时,不久使者就找不到了,当时天已亮。我到了大安里。问乡里人,乡里人说:“离此十多里,有个薄后庙。”
    我又返回去看那庙宇,荒凉破败进不去人,不是先前所见到的景象。我衣服上的香味十多天也没散尽,我一直也不知道这到底怎会回事。

【周秦行记(完)】

【湘中怨解】唐 沈亚之撰

    《湘中怨解》选自《唐传奇》一书。 唐沈亚之撰 (781— 832) ,字下贤,汉族,吴兴(今 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传奇《湘中怨解》、《异梦录》、《秦梦记》等篇。
    《湘中怨解》写郑生于洛阳道逢孤女,结为夫妇。数年以后,女自称是湘中蛟龙的水下宫殿之娣,出来的期限已满,于是泣别而去。后来的十余年里,郑生登岳阳楼愁吟,见洞庭湖中画舻浮漾,有众女仙坐采楼,弹弦鼓吹,其中有一人起舞,含颦凄怨,形类泛人。不一会儿,风涛崩怒,不知所往。《异梦录》记邢凤梦见一美人,手持所作诗卷。邢凤钞得其首篇《春阳曲》。美人复为凤作弓弯之舞。篇后又记王炎梦游吴宫,值西施下葬。王炎应诏作挽歌,得吴王嘉许。《秦梦记》则为沈亚之自述梦入秦国,为秦穆公率兵伐晋,有功;穆公幼女弄玉之夫萧史先死,公遂以弄玉妻之,官左庶长,礼遇甚厚。后弄玉死,亚之遂辞去。以上三篇,均写人神相遇与恋爱婚姻之事,题材相近,"以华艳之笔,叙恍惚之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篇中多穿插诗歌,富于抒情气氛。"李贺许其工为情语,有窈窕之思"(北宋无名氏《沈下贤文集序》),当兼指其诗歌、传奇而言。《秦梦记》构思奇诡,曲折地反映了对神仙长生不死传说的怀疑,与李贺诗句"几回天上葬神仙"(《官街鼓》)、"彭祖巫咸几回死"(《浩歌》)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
    沈亚之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历任秘书省正字栎阳令、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等职。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
    沈亚之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长庆元年(821),补栎阳尉。四年,升任福建团练副使,后累迁至殿中丞御史内供奉。太和三年(公元八二九年)为德州行营使柏耆判官。耆贬,亚之亦谪南康尉。后终郢州掾。亚之著有文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集中有传奇小说《湘中怨辞》、《异梦记》、《秦梦记》三文,为唐代传奇文中的"白眉"。李贺曾为作《送沈亚之歌》,或曰《追和柳恽》亦为亚之作。杜牧有诗《沈下贤》。有《沈下贤集》10卷。
【湘中怨解】【原文】
    《湘中怨》者,事本怪媚,为学者未尝有述。然而淫溺之人,往往不寤。今欲概其论,以著诚而已。从生韦敖,善譔乐府,故牵而广之,以应其咏。
    垂拱年中,驾在上阳宫。太学进士郑生,晨发铜驰里,乘晓月度洛桥。闻桥下有哭,甚哀。生下马,循声索之。见其艳女,翳然蒙袖曰:“我孤,养于兄。嫂恶,常苦我。今欲赴水,故留哀须臾。”
    生曰:“能遂我归之乎?”
    应曰:“婢御无悔。”
    遂与居,号曰汜人。能诵楚人《九歌》、《招魂》、《九辩》之书,亦常拟其调,赋为怨句,其词丽绝,世莫有属者。因撰《风光词》曰:“隆佳秀兮昭盛时,播薰绿兮淑华归。顾室荑与处萼兮,潜重房以饰姿。见稚态之韶羞兮,蒙长霭以为帏。醉融光兮渺弥,迷千里兮涵洇湄。晨陶陶兮暮熙熙。舞婑娜之秾条兮,骋盈盈以披迟。酡游颜兮倡蔓卉,縠流旧电兮石发旖旎。”
    生居贫,汜人尝解箧,出轻绘一端,与卖,胡人酬之千金。
    居数岁,生游长安。是夕,谓生曰:“我湘中蛟宫之娣也,谪而从君。今岁满,无以久留君所,欲为诀耳。”
    即相持啼泣。生留之,不能,竟去。
    后十余年,生之兄为岳州刺史。会上已日,与家徒登岳阳楼,望鄂渚。张宴,乐酣,生愁吟曰:“情无垠兮荡洋洋,怀佳期兮属三湘。”
    声未终,有画舻浮漾而来。中为彩楼,高百余尺,其上施帏帐,栏笼画饰。帷褰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蛾眉,被服烟霓,裙袖皆广长。其中一人起舞,含凄怨,形类汜人,舞而歌曰:
        溯青山兮江之隅,拖湘波兮袅绿裾。
        荷拳拳兮未舒,匪同归兮将焉如!
    舞毕,敛袖,翔然凝望。楼中纵观方恰,须臾风涛崩怒,遂迷所往。
    元和十三年,余闻之于朋中,因悉补其词,题之曰《湘中怨》,盖欲使南昭嗣《烟中之志》,为偶倡也。
【湘中怨解】【译文】
    《湘中怨》者,事本来就奇异可爱,做学问的人不曾有所叙述。然而迷恋沉溺于酒色之人,往往不明白。今天我想大概说一下,以真实地记录。我的学生韦敖,善作乐府诗,所以推而广之,以应和其韵。
    垂拱年间,皇上驾临上阳宫。有位姓郑的太学生,清晨从铜驰里出发,趁着拂晓的月光经过洛河桥。忽然听见桥下有哭泣的声音,十分哀伤。郑生下马,顺着声音找寻,看见是位很美丽的女子。那女子用衣袖遮着脸叹息说:“我自小失去父母,由哥哥抚养。嫂子凶恶,常常虐待我。今天我想投水自尽,在此之前再哀怨片刻。”
    郑生说:“你愿意跟我回去吗?”
    女子答应说:“即使当你的婢女侍妾也不后悔!”这样她就跟郑生同居了,因而叫做氾人。
    她能背诵楚人的《九歌》、《招魂》、《九辩》等名篇,也常仿照其调,做赋都是抒写哀怨的诗词,其词华丽绝妙,世上没人和她能比。她写的《风光词》是:“隆佳秀兮昭盛时,播薰绿兮淑华归。顾室荑与处萼兮,潜重房以饰姿。见稚态之韶羞兮,蒙长霭以为帏。醉融光兮渺弥,迷千里兮涵洇湄。晨陶陶兮暮熙熙。舞婑娜之秾条兮,骋盈盈以披迟。酡游颜兮倡蔓卉,縠流旧电兮石发旖旎。”
    郑生家里贫穷,汜人曾打开箱子,取出便宜的彩绣一段,拿出去变卖,有位胡人以千金的价钱买了下来。
    过了几年,郑生出游将去长安。这天晚上,氾人对郑生说:“我是湘水中蛟宫里的侍妾,因有过失被贬来人间,得以随从郎君,现在限期已到,不能再留在郎君这里,就此永别了。”两个人于是相对哭泣。郑生总想留下她,但却无法留住,只能让她离去。
    十多年后,郑生的哥哥做岳州刺史。在上已日,便与家人登岳阳楼,遥望鄂渚。张罗酒宴,开怀畅饮时,郑生哀吟道:“情无垠兮荡洋洋,怀佳期兮属三湘。”
    还没吟完,有一艘彩船漂浮荡漾而来。船的中央是彩楼,高达一百多尺,彩楼上面挂着帏帐,四周围绕的栏杆彩画装饰。帷幕拉起,里面有吹奏弹拨的人在演奏乐曲,都是些美貌如仙的女子,穿着云烟彩虹般美丽的衣服,裙袖都是又宽又长。其中一人起身舞蹈,满含哀怨,很象汜人,她一边跳舞一边唱:
        青山下逆行呵沿着江边,
        湘水的波纹呵如绿裙摇曳。
        我像曲卷的荷叶呵心怀不展,
        不能跟他同归呵将去往何方?
    跳完舞蹈,那女子收紧衣袖,神态安详地凝望远处。楼中的人正看得入神,忽然狂风掀起巨浪汹涌而至,那彩船也就不见踪影了。
    元和十三年,我听朋友说起这事,所以详尽地补充完善,题目叫《湘中怨》,我想和南昭嗣的《烟中之志》攀比。

附录【野史逸闻】
【原文】
    太和初,沈亚之将之邠,出长安城,客索泉邸舍。春时,昼梦入秦。主内史廖,举亚之。秦公(公原作宫。据明抄本改。)召至殿前,膝前席曰:“寡人欲强国,愿知其方,先生何以教寡人?”
    亚之以昆、彭、齐桓对,公悦,遂试补中涓(秦宫也),使佐西乞术伐河西(晋秦郊也)。亚之率将卒前,攻下五城。还报,公大悦,起劳曰:“大夫良苦,休矣。”
    居久之,公幼女弄玉婿萧史先死。公谓亚之曰:"微大夫,晋五城非寡人有,甚德大夫。寡人有爱女,而欲与大夫备洒扫,可乎?"亚之少自立,雅不欲遇幸臣蓄之,固辞,不得请。拜左庶长,尚公主,赐金二百斤。民间犹谓萧家公主。
    其日,有黄衣人中贵,疾骑马来,延亚之入宫阙。甚严。呼公主出,髻发,著偏袖衣,装不多饰,其芳殊明媚,笔不可模样。侍女祗承,分立左右者数百人。召见亚之便馆,居亚之于宫,题其门曰"翠微宫"。宫人呼为沈郎院。虽备位下大夫,繇公主故,公入禁卫。公主喜凤箫,每吹箫,必翠微宫高楼上。声调远逸,能悲人,闻者莫不身废。
    公主七月七日生,亚之当无祝寿。内史廖会(会原作鲁。据明钞本改)为秦以女乐遗西戎,戎主与之水犀小合。亚之从廖得以献公主,主悦赏爱重,结裙带上。穆公遇亚之之礼兼同列,恩赐相望于道。
    复一年春,公之始平,公主忽无疾卒,公追伤不已。将葬咸阳原,公命亚之作挽歌。应教而作曰:
        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
        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
        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
    进公,公读词善之。时宫中有出声若不忍者,公随泣下。又使亚之作墓志铭,独忆其铭曰:
        白杨风哭兮石甃髯莎,杂英满地兮春色烟和。
        珠愁纷瘦兮不生绮罗,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
    亚之亦送葬咸阳原,宫中十四人殉。亚之以悼怅过戚,被病。犹在翠微宫,然处殿外特室,不宫中矣。居月余,病良已。公谓亚之曰:“本以小女相托久要,不谓不得周奉君子,而先物故。弊秦区区小国,不足辱大夫。然寡人每见子,即不能不悲悼。大夫盍适大国乎?”亚之对曰:“臣无状,肺腑申公室,待罪左庶长。不能从死公主,君免罪戾,使得归骨父母国,臣不忘君恩如日。”
    将去,公追酒高会,声秦声,舞秦舞。舞者击髆附髀呜呜,而音有不快,声甚怨。公执酒亚之前曰:“寿。予顾此声少善,愿沈郎赓杨歌以塞别。”公命趣进笔砚,亚之受命,立为歌辞曰:“击髆(髆原作体。据明抄本改。)舞,恨满烟光无处所。泪如雨,欲拟著词不成语。金凤衔红旧绣衣,几度宫中同看舞。人间春日正欢乐,日暮东风何处去。”
    歌卒,授舞者,杂其声而道之,四座皆泣。既再拜辞去,公复命至翠微宫,与公主侍人别。重入殿内时,见珠翠遗碎青阶下,窗纱檀点依然。宫人泣对亚之,亚之感咽良久,因题宫门诗曰:“君王多感放东归,从此秦宫不复期。春景自伤秦丧主,落花如雨泪燕脂。”竟别去。命车驾送出函谷关,出关已,送吏曰:“公命尽此,且去。”亚之与别,语未卒,忽惊觉,卧邸舍。
    明日,亚之为友人崔九万具道之。九万博陵人,谙古。谓余曰:"《皇览》云,秦穆公葬雍橐泉祈年宫下,非其神灵凭乎?"亚之更求得秦时地志,说:"如九万言,呜呼!弄玉既仙矣,恶又死乎?"(出《异闻集》)
【译文】
    唐文宗太和初年,沈亚之要到邠州去,出了长安城,住在索泉旅舍。那是春天,他大白天作梦,梦见自己到了秦国。一位姓廖的主内史,竭力向秦公举荐沈亚之。秦公将沈亚之召到殿前,迎面而坐说:“我想使国家强大起来,想听听你有何良策,能不能传授于我?”
    沈亚之以昆、彭、齐桓公作例子回答他的问题,秦穆公听了很高兴,随即任他"中涓"之职,派他辅佐西乞术去讨伐河西,沈亚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连攻下五座城池。穆公得知这一战报,十分兴奋,起身慰劳他说:“你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吧。”
    他在宫中住了好长时间,秦穆公的小女儿叫弄玉,她的丈夫萧史已经死了。穆公对沈亚之说:“没有你,晋国的五座城池不会为秦所有,你立大功了。我有个爱女,想让她侍奉于你,如何?”沈亚之少年就自立自强,不愿受人之恩而臣服之,便推辞,但没有推辞掉。于是,他被拜为左庶长,赐金二百斤,并将公主许配给了她。老百姓还称弄玉为萧家公主。
    一天,一个穿黄衣服有权势的太监,骑着马疾速跑来,请沈亚之进宫。宫殿上下十分威严。公主弄玉被呼唤出来。她穿着偏袖长衣,头发黑而稠密,尽管没有着意妆饰,却显得殊丽妩媚,难以描绘。侍女们恭恭敬敬地分立两旁,共有数百人之多。穆公在便馆召见了沈亚之,并让他住进宫中,门上题了"翠微宫"三个字。宫中的人们称这里为"沈郎院"。虽然他位居下大夫,但由于公主的原因,可以在宫禁中自由出入。公主喜欢凤箫,每次吹箫,必然要坐在"翠微宫"的高楼顶上。那箫声悠远动情,催人泪下,听到者莫不进入"忘我"之境界。
    公主是七月七日出生的,沈亚之不知道拿什么为她祝寿才好。内史廖曾受秦国派遣把一批歌伎赠给西戎,西戎回赠水犀小合。沈亚之从廖处得到了它,就把它献给了公主。公主十分欣赏喜爱,便系在了裙带上。穆公对待沈亚之像对待女儿一样,恩赐有加,众人有目其睹。
    第二年春天,穆公的心情刚刚平静下来,弄玉公主忽然无病而死。穆公追伤不已,准备埋葬在咸阳原上。穆公让沈亚之写挽歌,他奉命写道:
        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
        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
        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
    写完之后呈送上去,穆公读完连声称好。这时,见宫中不少人都忍不住而哭出声满脸是泪,穆公也随之抽泣起来。他又让沈亚之作墓志铭,只记得上面写道:
        白杨风哭兮石甃髯莎,杂英满地兮春色烟和。
        珠愁纷瘦兮不生绮罗,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
    他也到咸阳原上为弄玉送葬,有十四个宫女作了人殉。沈亚之悲伤惆怅过度,病倒了。他虽然还在翠微宫中,却被安置殿外特室,实际上不算在宫中了。住了一个多月后,病渐渐好了,穆公对他说道:“本来想把小女的终生都托付给你,不料她尚未侍奉于你,却先死去了。我们这个小小的秦国,虽然不能辱没你,但我一看见你,就不能不为死去的小女而悲哀。你何不去投奔大国呢?”沈亚之回答说:“臣没什么才能。但赤心报君,待罪左庶长。我没有随公主一起去死,你却免罪于我,使我能归骨于自己的祖国,你这太阳一般的恩德我将永记不忘。”
    临行之前,穆公设酒相送,唱秦腔,跳秦舞,跳舞的人击髆拍腿呜呜地叫,听起来不愉快,似有一股幽怨之气。穆公举杯来到沈亚之面前说:“先祝你长寿。我听这声音不善,希望你作一首歌来纠正弥补一下吧。”穆公催促人拿来笔砚,沈亚之受命,当即写下一首歌词:
“击髆舞,恨满烟光无处所;泪如雨,欲拟著辞不成语。金凤衔红旧绣衣,几度宫中同看舞。人间春日正欢乐,日暮东风何处去?”
    写完,送给跳舞的人。在七嘴八舌的嘈杂声中,他把歌词念了一遍,四周都抽泣不已。沈亚之再次向穆公拜别,穆公又让他去翠微宫同公主的侍从们告别。重新走进殿内时,只见公主留下的珠翠散落在石阶上,纱窗上的浅红色小点依然如故。宫女们哭泣着面对着亚之,亚之也感动地呜咽良久,于是在宫门上题诗一首:“君王多感放东归,从此秦宫不复期。春景自伤秦丧主,落花如雨泪燕脂。”然后告别而去。穆公派人用车把他送出函谷关。出关后,送行的小吏说:“穆公让送到这里就回去”。沈亚之与他告别,话未说完,忽然惊醒了。原来自己仍躺在索泉邸舍里。
    第二天,沈亚之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崔九万。崔九万是博陵县人,对历史颇有研究。他对沈亚之说:“关于写皇帝的书上说,秦穆公死后葬在雍橐泉祈年宫下面,这不是神灵显圣的凭证吗?"沈亚之得到秦代的地理志书,说:"如果像崔九万说的那样,哎呀,弄玉既然是神仙,怎么又会死了呢?”
【后记】
    《湘中怨解》情节与《烟中怨》十分相似。 题名冠之为“怨”,正是指人神相恋而不能长久结合的哀怨。故事写湘水龙宫龙妃化为一落难女子,途中遇太学进士郑生。郑生怜其孤苦无依,又爱其美貌,带回家结为夫妇,并起名为汜人。汜人知书识礼、聪慧异常,不仅能诵读屈原的《楚辞》,而且能自撰骚赋。郑生家境贫苦,汜人常开箱拿出精美异常、价值千金的缯帛,用其换钱以度家日。夫妻和睦、恩爱无间。数年后,郑生游长安,汜人亦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随即悄然离去。十几年后,郑生徙居南方,三月三日登岳阳楼,望着浩渺烟波,不禁悲从衷来,怀念汜人,作诗以寄相思。忽然汜人出现于波涛之中,回赠诗以表对郑生的依恋,但随即人影俱逝,故事在哀婉的气氛中戛然作结。

    《湘中怨解》篇幅短小,文字也较简约,所以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展开受到限制。但作者紧紧扣住“怨”来着笔。在故事的前半部分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去描写汜人的多才与多情,描写互敬互爱、充满诗意的幸福生活,这就为后面的相思和哀怨做出了很好铺垫。 《湘中怨解》中汜人形象的塑造,不仅受到《烟中志》中水仙仙女的启发,而且更多地是脱胎于《楚辞》中湘夫人的形象。作者都是把这种最终不能结合的爱情放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的阔大背景中去表现,更能烘托出一种迷惘的充满悲剧色彩的美。不同的是,湘君、湘夫人的爱情,是发生在神仙之间,而汜人与郑生的爱情却发生在人神之间,尽管仙凡相隔,人神离异,但汜人与郑生的爱情并没有丝毫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爱情更具有传奇浪漫的色彩,更具有难以抗拒的力量,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

【湘中怨解(完)】 

【无双传】唐 薛调撰

    《无双传》是唐代传奇小说,唐代薛调(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著。本篇写唐德宗建中年间刘震的女儿无双,与刘的外甥王仙客恋爱的故事。

    本篇写唐德宗建中年间刘震的女儿无双﹐与刘的外甥王仙客恋爱的故事。二人青梅竹马﹐情深义笃。王母也希望以无双为媳﹐临终对刘震重加付托。但王仙客身世孤寒﹐刘震则"位尊官显"﹐因而有毁约之意。其后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入京作乱﹐德宗仓皇出奔﹐刘震疾召仙客押运财物出京﹐并许嫁无双。继而刘震陷贼﹐受伪职。乱平后﹐夫妇均被处极刑﹐无双亦没籍为宫女。仙客时为驿官﹐适有中使押宫女往园陵洒扫﹐无双亦在其间﹐宿驿中。仙客藉家人塞鸿之助﹐与无双相见﹔又得豪士古押衙乞取茅山道士妙药﹐设计使无双服药自尽﹐赎其尸﹐三日后复苏。为了保密﹐古押衙先将参与营救者十馀人全部处死﹐然后自刎。仙客与无双则浪迹江湖以避祸﹐后得归故乡﹐夫妇偕老。

    作品描写仙客与无双精诚不渝的爱情﹐感人至深﹐故事离奇曲折﹐富有艺术魅力。但结局处理﹐过於离奇﹐为成全一对夫妻﹐使十馀人死于非命﹐不近情理。明人胡应麟疑其为乌有﹑无是之类。但钱易《南部新书》有"古押牙"条﹐谓古"有游侠之才﹐多奇计﹐往往通於宫禁"﹐其行事与薛调所记﹐亦颇吻合﹐则当时或有其人。汪辟疆《唐人小说》也指出唐末范摅《云溪友议》所载崔郊与姑婢故事﹐类似《无双传》所叙﹐而范摅与薛调同为咸通(860~872)间人﹐则所写当有生活真实为基础。唯薛调在艺术上耽於猎奇﹐夸饰太过。此篇收入《太平广记》486卷。明代陆采曾据以撰作传奇剧本《明珠记》。

    薛调;(约829~872)。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宣宗大中朝进士及第,宪宗时曾任户部员外郎加驾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咸通十三年暴卒,赠户部侍郎。有人认为被鸩杀(毒死)。薛调是唐代传奇小说作家,著有传奇小说《无双传》等。父薛膺﹐任婺州刺史。唐宣宗大中朝进士擢第。美姿貌﹐人号"生菩萨"(《唐语林》)。

【无双传】【原文】

    唐王仙客者,建中中朝臣刘震之甥也。初,仙客父亡,与母同归外氏。震有女曰无双,小仙客数岁,皆幼稚,戏弄相狎,震之妻常戏呼仙客为王郎子。如是者凡数岁,而震奉孀姊及抚仙客尤至。一旦,王氏姊疾,且重,召震约曰:“我一子,念之可知也,恨不见其婚室。无双端丽聪慧,我深念之,异日无令归他族,我以仙客为托。尔诚许我,瞑目无所恨也。”震曰:“姊宜安静自颐养,无以他事自挠。”其姊竟不痊。仙客护丧,归葬襄邓。服阕,思念身世,孤孑如此,宜求婚娶,以广后嗣。无双长成矣,我舅氏岂以位尊官显而废旧约耶?于是饰装抵京师。

    时震为尚书租庸使,门馆赫奕,冠盖填塞。仙客既觐,置于学舍,弟子为伍。舅甥之分,依然如故,但寂然不闻选取之议。又于窗隙间窥见无双,姿质明艳,若神仙中人,仙客发狂,唯恐姻亲之事不谐也。遂鬻囊橐,得钱数百万,舅氏舅母左右给使。达于厮养,皆厚遗之。又因复设酒馔,中门之内,皆得入之矣。诸表同处,悉敬事之。遇舅母生日,市新奇以献,雕镂犀玉,以为首饰。舅母大喜。又旬日,仙客遣小妪,以求亲之事,闻于舅母。舅母曰:“是我所愿也,即当议其事。”又数夕,有青衣告仙客曰:“娘子适以亲情事言于阿郎,阿郎云:'向前亦未许之。’模样云云,恐是参差也。”仙客闻之,心气俱丧,达旦不寐,恐舅氏之见弃也,然奉事不敢懈怠。一日,震趋朝,至日初出,忽然走马入宅,汗流气促。唯言“锁却大门,锁却大门。”一家惶骇,不测其由。良久乃言:“泾原兵士反,姚令言领兵入含元殿,天子出苑北门,百官奔赴行在。我以妻女为念,略归部署。”疾召仙客:“与我勾当家事,我嫁与尔无双。”仙客闻命,惊喜拜谢。乃装金银罗锦二十驮,谓仙客曰:“汝易衣服,押领此物,出开远门,觅一深隙店安下;我与汝舅母及无双,出启夏门,绕城续至。”仙客依所教,至日落,城外店中待久不至。城门自午后扃锁,南望目断。遂乘骢,秉烛绕城,至启夏门,门亦锁。守门者不一,持白棓,或立或坐。仙客下马徐问曰:“城中有何事如此?”又问“今日有何人出此?”门者曰:“朱太尉已作天子。午后有一人重戴,领妇人四五辈,欲出此门。街中人皆识,云是租庸使刘尚书。门司不敢放出。近夜追骑至,一时驱向北去矣。”仙客失声恸哭,却归店。三更向尽,城门忽开,见火炬如昼,兵士皆持兵挺刃,传呼斩斫使出城,搜城外朝官。仙客舍辎骑惊走,归襄阳。

    村居三年,后知克复,京师重整,海内无事,乃入京,访舅氏消息。至新昌南街,立马彷徨之际,忽有一人马前拜。熟视之,乃旧使苍头塞鸿也。鸿本王家生,其舅常使得力,遂留之。握手垂涕,仙客谓鸿曰:“阿舅舅母安否?”鸿云:“并在兴化宅。”仙客喜极云:“我便过街去。”鸿曰:“某已得従良,客户有一小宅子,贩缯为业。今日已夜,郎君且就客户一宿,来早同去未晚。”遂引至所居,饮馔甚备。至昏黑,乃闻报曰:“尚书受伪命官,与夫人皆处极刑,无双已入掖庭矣。”仙客哀冤号绝,感动邻里。谓鸿曰:“四海至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又问曰:“旧家人谁在?”鸿曰:“唯无双所使婢采蘋者,今在金吾将军王遂中宅。”仙客曰:“无双固无见期,得见采蘋,死亦足矣。”由是乃刺谒,以従侄礼见遂中,具道本末,愿纳厚价,以赎采蘋。遂中深见相知,感其事而许之。仙客税屋,与鸿蘋居。塞鸿每言郎君年渐长,合求官职,悒悒不乐,何以遣时?仙客感其言,以情恳告遂中。遂中荐见仙客于京兆尹李齐运,齐运以仙客前御为富平县尹,知长乐驿。

    累月。忽报有中使押领内家三十人往园陵,以备洒扫,宿长乐驿。毡车子十乘下讫。仙客谓塞鸿曰:“我闻宫嫔选在掖庭,多是衣冠子女,我恐无双在焉,汝为我一窥,可乎?”鸿曰:“宫嫔数千,岂便及无双?”仙客曰:“汝但去,人事亦未可定。”因令塞鸿假为驿吏,烹茗于帘外,仍给钱三千。约曰:“坚守茗具,无暂舍去,忽有所睹,即疾报来。”塞鸿唯唯而去。宫人悉在帘下,不可得见之,但夜语喧哗而已。至夜深,群动皆息,塞鸿涤器构火,不敢辄寐,忽闻帘下语曰:“塞鸿塞鸿,汝争得知我在此耶?郎健否?”言讫呜咽。塞鸿曰:“郎君见知此驿,今日疑娘子在此,令塞鸿问候。”又曰:“我不久语,明日我去后,汝于东北舍阁子中紫褥下,取书送郎君。”言讫便去。忽闻帘下极闹,云:“内家中恶,中使索汤药甚急。”乃无双也。塞鸿疾告仙客,仙客惊曰:“我何得一见?”塞鸿曰:“今方修渭桥,郎君可假作理桥官,车子过桥时,近车子立,无双若认得,必开帘子,当得瞥见耳。”仙客如其言,至第三车子,果开帘子,窥见,真无双也。仙客悲感怨慕,不胜其情。塞鸿于阁子中褥下得书,送仙客。花笺五幅,皆无双真迹,词理哀切,叙述周尽。仙客览之,茹恨涕下,自此永诀矣。其书后云:“常见敕使说,富平县古押衙,人间有心人,今能求之否?”仙客遂申府。请解驿务,归本官。遂寻访古押衙,则居于村墅。仙客造谒,见古生。生所愿,必力致之,缯彩宝玉之赠,不可胜纪。一年未开口。秩满,闲居于县,古生忽来,谓仙客曰:“洪一武夫,年且小,何所用?郎君于某竭分,察郎君之意,将有求于小夫。小夫乃一片有心人也,感郎君之深恩,愿粉身以答效。”仙客泣拜,以实告古生。古生仰天,以手拍脑数四曰:“此事大不易,然与郎君试求,不可朝夕便望。”仙客拜曰:“但生前得见,岂敢以迟晚为限耶?”半岁无消息。一日扣门,乃古生送书,书云:“茅山使者回,且来此。”仙客奔马去,见古生,生乃无一言。又启使者,复云:“杀却也,且吃茶。”夜深,谓仙客曰:“宅中有女家人识无双否?”仙客以采蘋对,仙客立取而至。古生端相,且笑且喜云:“借留三五日,郎君且归。”后累日,忽传说曰:“有高品过,处置园陵宫人。”仙客心甚异之,令塞鸿探所杀者,乃无双也。仙客号哭,乃叹曰:“本望古生,今死矣,为之奈何?”流涕歔欷,不能自已。是夕更深,闻叩门甚急,及开门,乃古生也,领一篼子入,谓仙客曰:“此无双也,今死矣,心头微暖,后日当活。微灌汤药,切须静密。”言讫,仙客抱入阁子中,独守之。至明,遍体有暖气。见仙客,哭一声遂绝,救疗至夜方愈。古生又曰:“暂借塞鸿,于舍后掘一坑。”坑稍深,抽刀断塞鸿头于坑中。仙客惊怕。古生曰:“郎君莫怕,今日报郎君恩足矣。比闻茅山道士有药术,其药服之者立死,三日却活。某使人专求得一丸,昨令采蘋假作中使,以无双逆党,赐此药令自尽。至陵下,托以亲故,百缣赎其尸。凡道路邮传,皆厚赂矣,必免漏泄。茅山使者及舁篼人,在野外处置讫。小夫为郎君,亦自刎。君不得更居此,门外有檐子一十人,马五匹,绢二百匹,五更挈无双便发,变姓名浪迹以避祸。”言讫,举刀,仙客救之,头已落矣,遂并尸盖覆讫。未明发,历四蜀下峡,寓居于渚宫。悄不闻京兆之耗,乃挈家归襄邓别业,与无双偕小矣,男女成群。噫!人生之契阔会合多矣,罕有若斯之比,常谓古今所无。无双遭乱世籍没,而仙客之志,死而不夺,卒遇古生之奇法取之,冤死者十余人。艰难走窜后,得归故乡,为夫妇五十年。何其异哉!

【无双传】【译文】

    王仙客是唐德宗建中年间朝中大臣刘震的外甥。当初仙客的父亲死了,便只好和母亲一起回到了姥姥家。刘震有个女儿叫无双,比仙客小几岁,二人都是孩童,所以经常在一块儿亲密地玩耍。刘震的妻子经常开玩笑地喊仙客为"王郎君"。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刘震侍奉守寡的姐姐,抚养仙客,都做得很周到。

    有一天,姐姐病了,而且很重,就把刘震叫到面前约定说:"我只有一个儿子,惦念他这是可想而知的事,遗憾的是,看不到他结婚成家了。无双端庄美丽,而且很聪明,我也深深地惦记着她,以后不要让她嫁到别的家族去。我就把仙客托付给你了。你如果答应了我,我就没有什么遗憾,死也瞑目了。"刘震说:"姐姐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调养身体,不要用别的事扰乱自己的心绪。"不久姐姐就去世了。

    仙客护送灵车,回襄邓安葬。守丧三年后,仙客不免考虑自己的遭遇、前途。心想我老是孤身一人怎么行?应该赶快结婚,以便后代繁盛。无双已经长大了,我舅舅难道会因为地位尊贵官职显赫而废除原来的婚约吗?于是打扮一番到了京城。那时刘震已做了尚书租庸使,门庭显赫,做官的来来往往,车马堵在了门口。仙客进见舅舅后,被安置在学馆里,与那些学子生活在一起。舅甥的关系,仍像当初那样好,但是关于选女婿的事舅舅却一直不提。仙客从窗缝中曾偷偷看见过无双,见她姿态容貌十分艳丽,就像是一位仙女下凡。仙客爱得发狂,唯恐婚姻的事不能成功。于是便卖掉了带来的行装,总共卖得几百万钱。对在舅父舅母身边的随从心腹,直至于粗活的奴仆,都送了厚礼,并摆了酒席招待他们,于是中门以内,仙客都能随便出入了。在和各中表亲相处时,都用恭敬的态度对待他们。遇到舅母生日,就买些新奇的东西作生日贺礼,买了雕犀刻玉的工艺品,给舅母做首饰,舅母因此非常高兴。又过了十天,仙客派了一位老太太,向舅母提起了求亲的事。舅母说:"这是我的愿望,很快就会商量这件事的。"又过了几个晚上,有个婢女来告诉仙客:"你舅母刚才把求婚的事对你舅舅说了,舅舅说:'以前我并没答应过呀!'情形如此,恐怕事情有出入了。"仙客听了这个话,心一下子全凉了,从晚到早没有睡觉,唯恐舅舅真的变了卦,侍奉舅父舅母更不敢稍有懈怠。

    一天,刘震去上朝,到太阳刚出来时,忽然骑马跑回家中,汗流满面,呼吸急促,不断说:“快锁上大门!锁上大门!"一家人都惊慌害怕,猜不出是什么原因。过了老半天,刘震才说:"泾源的士兵造反,姚令言带着军队进了含元殿。天子从花园的北门逃出去了,百官都向皇帝去的地方。我惦记着妻子儿女,回来稍微安排一下。"又赶快把仙客叫来说:"你替我安排一下家里的事,等平静以后我把无双嫁给你!”仙客听到吩咐,又惊又喜,拜谢舅舅。于是刘震装满金银锦缎二十驮,对仙客说:"你换换衣服,押着这些东西,从开远门出去,找一个深巷里的旅店安排住下。我与你舅母和无双从启夏门出去,绕城随后赶到。"仙客依照吩咐行动。到太阳落地,在城外店里等了好久,舅舅他们也没到。城门从午后就上了锁,向南极力远望,望到什么也看不见了,也没发现舅父一家。于是骑上青骢马,拿着蜡烛,绕城寻找。到了启夏门,城门也锁着。守门的和平时不同,他们拿着白木棒,有的站着,有的坐着。仙客下马,慢慢问道:"城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今天有什么人从这里出城了?"守城门的人说:"朱太尉已做了皇帝。午后有一个人带了很多东西,还带了四五个妇女,想从此门出去,街上的人都认识,说是租庸使刘尚书,守城的不敢放行。快到很晚时追赶的骑兵到了,就押送驱赶着他们向北走了。"仙客禁不住痛哭起来,只好又回到店中。三更将尽的时候,城门忽然打开,只见火把照耀得如白天一样,士兵都拿着刀枪呼喊传话说:"斩斫使出城了!搜索在城外的朝廷官员!"仙客便丢下了辎重车骑,惊慌地逃走了。

    他回到了襄阳,在乡下住了三年。后来知道叛乱平息京城光复天下太平了,于是动身进京,打探舅舅家的消息。到了京城新昌街,正停下马进退不定时,忽然有一个人在马前下拜,仙客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过去的老仆人塞鸿。塞鸿本来是王家的家生奴,曾侍奉过仙客的舅舅,舅舅觉得他很得力,就留在自己家里使唤了。现今二人相见,不免感伤地拉着手流泪。仙客问塞鸿道:"我舅舅和舅母都平安吗?"塞鸿说:"他们都在兴化里的府宅中。"仙客喜出望外说:"我马上就过街去看望他们。"塞鸿说:"我已经赎身成为平民,租了一间小房子,以卖丝织品为业。现在天快黑了,您就暂时到我那里住一宿,明早一块去您舅舅家也不晚。"塞鸿把仙客领到自己住的地方,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到了天黑时,塞鸿才对仙客说:"您舅舅刘尚书在叛乱后接受过伪政府的官职,光复后,他和你舅母一起被朝廷处死了。无双已送进宫廷当了奴婢。"仙客悲哀怨恨,哭得死去活来,邻居们都被感动了。仙客对塞鸿说:"天下极大,举目无亲,我不知道自己托身的地方在哪里!"又问道:"原先的仆人谁还在此地?"塞鸣说:"只有无双使唤过的婢女采苹,现在还在金吾将军王遂中的家里。"仙客说:"无双看来是没有再见的机会了,能见见采苹,死也满足了。"于是递上名片,以堂侄的礼节拜见王遂中,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都说了,并表示愿用高价赎回采苹。遂中被仙客这种真挚的深情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仙客于是租了房子,和采苹、塞鸿同住。塞鸿常常对仙客说:"您年龄渐渐大了,应该谋个官职,整天郁郁不乐,怎么过日子?"对他的话,仙客有所感悟,就把自己的心里话诚恳地告诉了王遂中。王遂中于是就带着王仙客去见京兆尹李齐运,向他推荐。李齐运就派仙客去做富平县尹,兼管长乐驿站。

    过了几个月,有一天,忽听报告说宫中的太监押着三十名宫女去清扫皇陵,途中要在长乐驿住宿。等宫中的十辆毡车上的人都下来后,仙客对塞鸿说:"我听说宫女选入内廷的,多是官宦子女,恐怕无双也在里面。你为我偷偷看一看,好吗?"塞鸿说:"宫女好几千,哪里就会轮到无双!"仙客说:"你只管去,人间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事。"于是叫塞鸿假扮为驿吏,在帘外煮茶。还给了三千钱,约定说:"牢牢看守着茶具,一会儿也不要离开。稍有所见就赶快来告诉我。"塞鸿连声答应着去了。宫女全在帘子里面,不能看到她们,晚上只听见嘈杂的说话声音罢了。到了深夜,各种活动都停了,塞鸿洗刷器具,添柴续火,不敢去睡。忽然听到帘子里说:"塞鸿,塞鸿!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呢?郎君身体健康吗?"说完了低声哭起来。塞鸿说:"郎君现在主管这个驿站,今天疑心娘子会在此处,所以叫我来问候。"无双又说:"不能多说话,明天我离开后,你到东北方阁子中的紫色褥子底下取出书信送给郎君。"说完就离开了。忽然听到帘子里面很吵闹,说是有宫女得了急病,太监要汤药要得很急。原来说话的就是无双。塞鸿急忙把情况告诉了仙客,仙客吃惊的说:"我怎样才能见她一面呢?"塞鸿说:"现在正修渭河桥,郎君可以假充理桥官,车子过桥时,你靠近车子站着,无双如果认出你来,一定会掀开车帘,这样就能见到她了。"仙客按照他的话办了。等到第三辆车经过时,果然掀开了帘子,仙客往里一看,果真是无双。仙客伤感怨恨渴慕,简直承受不了这种复杂的心情。宫女们离开驿站后,塞鸿在阁子中的褥子下面找到了书信,送给了仙客。是五张花笺,上面都是无双亲手写的字,词句十分悲哀恳切,叙述详尽周到。仙客看后,只能含恨落泪,觉得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见到无双了。那封信结尾处说:"常听见皇帝的使者说,富平县有位姓古的押衙,是位愿意为人排忧解难的人,现在你能去求求他吗?"仙客便向府里提出申请,请求解除驿务,回去做原官。批准后,便去寻访古押衙。打听后得知,古先生原来住在乡下简陋的房子里。仙客去拜访,见到了古先生。以后凡是古先生所希望的,仙客一定努力办到,赠送给古先生的各种颜色的丝织品和珍宝玉石不计其数。这样过了一年,仙客并未开口提什么要求。任满后,仙客闲住在县里,古先生忽然来了,对仙客说:"我古洪是一介武夫,人也已经老了,还有什么用呢?郎君对我竭尽情谊,我观察郎君的用意,好像有什么事要求我办。我倒是有一片急人之难的心啊!很感激郎君的大恩,愿意粉身碎骨来报答!"仙客哭着下拜,把实情告诉了古先生。古先生仰望天空,用手再三地拍脑袋,说:"这事太不容易办了,可是还是要替郎君试一试,但不能指望很快成功。"仙客拜谢说:"只要生前能见到无双就行,哪敢限定时间的早晚呢?"此后半年没有消息。

    有一天,有人敲门,原来是古先生送了信来。信上说:“茅山使者回来了,你暂且来我这里一趟。”仙客骑上马就跑去见古先生。古先生竟一句话不说,仙客又问使者,回答说:"已经杀掉了,暂且喝茶吧。"夜深的时候,古先生对仙客说:"你家里有认识无双的女仆吗?"仙客说采苹认识无双,而且马上把采苹带了过来。古先生仔细看了看,一边笑一边高兴地说:"借她留住三五天,郎君暂且回去吧。"过了几天以后,忽然传来消息说,有位大官经过这里,去处置陵园中的一名宫女。仙客心中觉得很奇怪,让塞鸿去打听被杀的人是谁,原来竟是无双!仙客号啕大哭,叹息说:"本来寄希望于古先生,现在已经死了,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不断流泪叹息,不能控制自己。当天晚上夜已很深了,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等开门一看,原来是古先生。只见他领着一乘软轿进来,对仙客说:"这就是无双,现在死了,不过心窝微温,后天会活过来。给她灌些汤药,千万要安静保密。"说完话,仙客就把无双抱进了阁子里,一个人伴着她。到了第二天早晨,无双遍身都有了热气,睁眼看见了仙客,哭了一声,就昏死过去,抢救治疗到晚上才缓过来。古先生又说:"暂时借用一下塞鸿,到房后挖个坑。"坑挖得较深的时候,古先生抽出刀来,把塞鸿的头砍落到坑里。仙客又吃惊又害怕。古先生说:"郎君不要怕,今天我已经报答了郎君的恩情。前些日子我听说茅山道士有一种药,那种药吃下去,人会立刻死去,三天后却会活过来,我派人专程去要了一丸。昨天让采苹假扮宦官,说因为无双是属于叛逆一伙的人,赐给她这种药命她自尽。尸体送到墓地时,我又假托是她的亲朋故旧,用百匹绸缎赎出了她的尸体。凡是路上的馆驿,我都送了厚礼,一定不会泄漏。茅山使者和抬软轿的人,在野外就把他们处置光了。我为了郎君,也要自杀。郎君不能再住在此地,门外有轿夫十人,马五匹,绢二百匹,五更天时,你就带着无双出发,然后就改名换姓,飘泊远方去避祸吧!"说完就举起了刀,仙客急忙去阻挡,但古先生人头已经落地。于是把古先生的头与身子合到一起埋葬了。埋完后,趁天没亮就出发了。

    历经四川,三峡,最后寄居于江陵的渚宫。后来一直也没听到京城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于是就带着家眷回到了襄邓别墅。仙客与无双终于白头偕老,子女成群。啊!人生的离散聚合之事多得很,却很少有可与这件事相比的,常说这是古今都没有的事。无双生逢乱世,财产与人都被没收入了官府,而仙客的志向,至死不改变,终于遇到古先生,用奇特的方法救回了无双。为了成全这件事屈死的人有十多个,艰难逃窜,最后得以回到故乡,做为夫妇一起生活了五十年,真是天下少有的奇事啊。

【无双传(完)】

【上清传】唐 柳珵撰

    《上清传》是唐人柳珵所作的一篇传奇文。传奇是唐代才开始出现的一种小说体裁,“此类文字,当时或为丛集,或为单篇,大率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时亦近于俳谐,故论者每訾其卑下,贬之曰'传奇’

【上清传】【原文】

    贞元壬申岁春三月,相国窦公居光福里第,月夜闲步于中庭。有常所宠青衣上清者,乃曰:“今欲启事。郎须到堂前,方敢言之。”窦公亟上堂。上清曰:“庭树上有人,恐惊郎,请谨避之。”窦公曰:“陆贽久欲倾夺吾权位。今有人在庭树上,吾祸将至。且此事将奏与不奏皆受祸,必窜死于道路。汝在辈流中,不可多得。吾身死家破,汝定为宫婢。圣君若顾问,善为我辞焉。”上清位曰:“诚如是,死生以之!”窦公下阶,大呼曰:“树上君子,应是陆贽使来。能全老夫性命,敢不厚报!”树上应声而下,乃衣缞粗者也。曰:“家有大丧。贫甚,不办葬礼。伏知相公推心济物,所以卜夜而来,幸相公无怪。”公曰:“某罄所有,堂封绢!”千匹而已。方拟修私庙次。今且辍赠,可乎?”缞者拜谢。窦公答之,如礼。又曰:“便辞相公。请左右赍所赐绢,掷于墙外。某先于街中俟之。”窦公依其请。命仆,使侦其绝踪且久,方敢归寝。
  竖日,执金吾先奏其事,窦公得次,又奏之。德宗厉声曰:“卿交通节将,蓄养侠刺。位崇台鼎,更欲何求?”窦公顿首曰:“臣起自刀笔小才,官以至贵。皆陛下奖拔,实不由人。今不幸至此,抑乃仇家所为耳。陛下忽震雷霆之怒,臣便合万死。”中使下殿宣曰:“卿且归私第,待候进止。”
  越月,贬郴州别驾。会宣武节度刘士宁通好于郴州,廉使条疏上闻。德宗曰:“交通节将。信而有征。”流窦于州,没入家资。一簪不著身,竟未达流所,诏自尽。上清果隶名掖庭。
  后数年,以善应对,能煎茶,数得在帝左右。德宗谓曰:“宫掖间人数不少。汝了事。从何得至此?”上清对曰:“妾本故宰相窦参家女奴。窦某妻早亡,故妾得陪扫洒。及窦某家破,幸得填宫,既侍龙颜,如在天上。”德宗曰:“窦某罪不止养侠刺,亦甚有赃污。前时纳官银器至多。”上清流涕而言曰:“窦某自御史中丞,历度支,户部,盐铁三使,至宰相。首尾六年,月入数十万。前后非时赏赐,当亦不知纪极。乃者郴州所送纳官银物,皆是恩赐。当部录!”日,妾在郴州,亲见州县希陆贽意旨刮去。所进银器,上刻作藩镇官衔姓名,诬为赃物。伏乞陛下验之。”于是宣索窦某没官银器覆视,其刮字处,皆如上清言。
  时贞元十二年。德宗又问蓄养侠刺事。上清曰:“本实无。悉是陆赘陷害,使人为之。”德宗怒陆贽曰:“这獠奴!我脱却伊绿衫,便与紫衫着。又常唤伊作陆九。我任使窦参,方称意次,须教我在杀却他。及至权入伊手,其为软弱,甚于泥团。”乃下诏雪窦参。时裴延龄探知陆贽恩衰,得恣行媒孽。贽竟受谴不回。:后上清特敕丹书度为女道士,终嫁为金忠义妻。世以陆贽门生名位多显达者,世不可传说,故此事绝无人知。
【上清传】【译文】

    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春三月,丞相窦参住长安城光福里的相府。3月里一个明月夜,他在庭院中散步。窦公有个平日受宠的婢女名叫上清,这时竟对他说:“我想禀告您一件事,老爷须到厅堂上去,我才敢讲。”窦参听了赶快走到厅堂。
    上清说:“庭院里的树上藏着人,我担心惊吓了老爷,所以请老爷避开。”
    窦公心里明白,说:“陆贽(中书侍郎)早就打算夺去我的权位。现在有人潜伏在院中树上,我的灾祸将要来临了。而且这件事不论是否上奏帝都会遭受灾祸,我必定会死在流放的道路上。你在府上的婢女中,是不可多得的。我身亡家破以后,你一定会被没收入宫去做婢女。如果皇上还记得问起我,你要好好地替我申辩。”上清哭着答应:“如果真有那样的机会,无论如何奴婢不管生死也要做到的。”
    接着窦公走下台阶,大声说:“树上的先生,你应该是陆贽派来的。如果保全老夫的性命,我定会重重报答你!”树上的人应声而下,原来是一个穿麻布孝衣的人。那人说:“我家遇到丧事,太穷,没有钱操丧礼。我敬知丞相以真心周济他人,因此选在夜里前来,希望相爷不要怪罪。”我听说相爷向来诚心救助穷人,所以选在夜里前来,希望相爷不要怪罪。”
    窦公说:“我拿出全部的资产,不过只有皇上赏赐的绢布一千匹而已。正预备用它做修建家庙的费用,现在姑且不再修庙把它送给你,好吗?”穿孝衣的人连忙拜谢,窦公也回了礼。那人又说:“就此跟相爷告辞。请相爷让手下的人把赏给我的绢布,扔到墙外去,我先到街上去等着。”窦公依照他的请求做了。又命令手下仆从暗中察看,直到那人离开后不见踪影很久,才敢回屋歇息。
    第二天上朝时,执金吾先向皇帝奏报了这件事。接着轮到窦参,他将头一天晚上的事奏明皇上。德宗皇帝厉声说:“你跟节度使结交来往,蓄养侠士刺客。你已经身居宰相的高位,还想得到什么?”窦公磕头说:“臣从一个文牍小吏,直至最显贵的宰相,都是得益于陛下奖掖提拔,不是因为别人。今天不幸成了这样,大约是仇人诬陷。陛下忽然大发雷霆,臣罪该万死。”德宗让使者下殿宣诏:宦官下殿来宣布皇帝的旨意说:“你暂且回家去,等候发落。”
    过一个多月后,窦公被贬为郴州刺史的佐吏(副手)。适逢宣武(河南开封、安徽砀山、山东单县一带)节度使刘士宁跟在郴州的窦公来往密切,廉访使罗列事实上疏皇帝。德宗说:“别人告他私下结交节度使,确有证据。”于是将窦参撤职就地流放在郴州,没收了他的家产,一只发簪也不准带。而窦参还没到达流放的具体地方,皇帝又下诏书让他就在郴州城自尽。而上清果然被收入宫廷中的旁舍。
    几年以后,上清因为善于应对,又会煎茶,就能经常侍奉在皇帝身边侍候。德宗有一次问她:“宫中人很多,你这么懂事在行,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你会进宫为奴婢?”上清回答说:“奴婢本是已故丞相窦参家的女奴。窦参的妻子早年去世,所以奴婢成了他的宠妾得以陪侍左右。等到窦家破败,我有幸被收入宫中。能够侍奉皇上,好像在天堂一般。”德宗说:“窦参的罪名不仅是豢养刺客,也有严重的贪污受贿。抄家时没收充公的银器非常多。”
    上清流着眼泪说:“窦参从任御史中丞,以后历任度支、户部、盐铁三部长官,直至最后任宰相。前后有六年,每月收入数十万钱。时不时的赏赐也不知多少。从前郴州方面送来的由官府收缴的银器,都是皇上您恩赐的。吏部登记没收的财物时,妾也在郴州,亲眼看见州县官史按陆贽大人的意思刮去皇上赏赐的标记。所缴纳的银器,上面都刻了藩镇节度使的官衔姓名,以诬告为赃物。”接着上清跪伏着说:“乞求皇上查验此事。”于是皇帝传旨找来从窦家查抄的银器,仔细复验,那些刮除字迹的地方,都如同上清所说。当时正是贞元十二年。德宗又问上清窦参蓄养侠士刺客之事。上清说:“本来确实没有这回事,全是陆贽大人陷害,指使他人做的。”德宗叫来丞相陆贽,怒斥:“你这个恶奴才!我让他脱去绿衣衫(三品),给他穿上紫衣衫(一品),还常常叫你'陆九’。我任用窦参,正有些满意时,你却叫我冤杀了他。等到大权落到他手里,你办理政事却比泥团还软弱!”于是下诏书为窦参平反昭雪。
    当时,好作假的户部侍郎裴延龄听到陆贽不再为皇上所宠信,就借机任意挑拨陷其于罪。陆贽终于受谴责被流放外地不准回京。后来上清获得皇帝特敕诏书度为僧尼,离俗做道姑,最终嫁给一个叫金忠义的人为妻。当时陆贽的学生、门徒中不少人出任高官,世人不敢传说这件事,因而此事没有人知道。

【上清传(完)】

【杨娼传】唐 房千里撰

    房千里(约公元840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末前后在世。唐文学家。字鹄举,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房琯族兄弟,房喦之曾孙,幼有才学,恣意声色。太和初(公元827年左右),登进士第,官国子博士。迁州别驾,自觉奋出世俗,屏绝尘缨,推高州刺史,留心政治,大得夷情。终高州刺史。游岭徼,有进士韦滂自南海致赵氏为千里妾。千里调官,西上京都,乃与赵氏别。赵氏极怅恋,千里乃抒诗寄情。过襄州遇许浑,乃以赵氏托之。浑至,拟给以薪粟,而赵氏巳从韦秀才。因以诗报千里,有“为报西游减离恨,阮郎才去嫁刘郎”句。千里得诗,哀恸几绝。在京官国子博士。曾因罪谪端州后终高州刺史。千里以着传奇杨倡传(载太平广记)著名,又撰南方异物志一卷,投荒杂录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并传于世。

    房千里所撰《南方异物志》.《投荒杂录》,皆不传,《太平广记》、《云泾友议﹒巻上》 有引录。另有传奇小说《杨娼传》。《全唐诗》录其诗一首《寄妾赵氏(或赵氏诗)》。

【杨娼传】【原文】

    杨娼者,长安里中之殊色也。态度甚都,复以冶容自喜。王公钜人享客,竞邀致席上,虽不饮者,必为之引满尽欢。长安诸儿一造其室,殆至亡生破产而不悔。由是娼之名冠诸籍中,大售于时矣。
    岭南帅甲,贵游子也。妻本戚里女,遇帅甚悍。先约,设有异志者,当取死白刃下。帅幼贵,喜淫,内苦其妻,莫之措意。乃阴出重赂,削去娼之籍,而挈之南海,馆之他舍。公余而同,夕隐而归。娼有慧性,事帅尤谨。平居以女职自守,非其理,不妄发。复厚帅之左右,咸能得其欢心。故帅益嬖之。
    会间岁,帅得病,且不起。思一见娼,而惮其妻。帅素与监军使厚,密遣导意,使为方略。监军乃绐其妻曰:“将军病甚,思得善奉侍煎调者视之,瘳当速矣。某有善婢,久给事贵室,动得人意。请夫人听以婢安将军四体,如何?”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于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
    监军即命娼冒为婢以见帅,计未行而事泄,帅之妻乃拥健婢数十,列白挺,炽膏镬于廷而伺之矣。须其至,当投之沸鬲。帅闻而大恐,促命止娼之至。且曰:“此自我意,几累于渠。今幸吾之未死也,必使脱其虎喙,不然,且无及矣。”乃大遗其奇宝,命家僮傍轻舠。卫娼北归,自是帅之愤益深,不逾旬而物故。娼之行适及洪矣,问至,娼乃尽返帅之赂,设位而哭曰:“将军由妾而死,将军且死,妾安用生为?妾岂孤将军者耶?”即撤奠而死之。

    夫娼,以色事人者也,非其利则不合矣。而杨能报帅以死,义也;却帅之赂,廉也。虽为娼,差足多乎!

【杨娼传】【译文】

    杨娼是长安里巷妓院中特别漂亮的女子,风度很优美,又能把自己打扮得很妖艳而自己感到高兴。王公大人宴请客人时,竞相邀请她到席上。即使不会喝酒的人,也会因为她的陪劝而满饮尽兴。长安的那些年轻人一到她家,几乎到了失去性命、倾家荡产也毫不后悔的地步。由此杨娼的名声在长安城在册的妓女中首屈一指,红极一时。

    岭南有位带兵的主将某某,是没有官职的贵族的儿子。他妻子本是皇帝外戚的女儿,对待主将很凶狠,率先就约定,假如对她有外心,就用刀杀死他。主将幼年娇贵、好色,但在京中苦于妻子的凶悍,没办法实现自己的心愿。于是暗地里用了很多财物,销去了杨娼的妓女身份,然后带着她到了南海,把她安排在另外房子里住。公事之余就去跟她同住,晚上就偷偷回去。

    杨娼性情聪明伶俐,事奉主将格外谨慎小心。平日坚守妇女的职责,不合情理的,不乱说;又厚待主将身边的侍从,都能使他们人人满意,所以主将越来越宠爱她。

    聚会隔了一年,主将得了病,似乎是好不了啦,就想见一见杨娼,但又害怕他的老婆。主将一向跟监军使交情很深,就秘密地派人去转达自己的心意,让他给想个办法。监军于是骗主将的妻子说:“将军病得很厉害,想找一个擅长侍候煎药调药的人来侍候他,这样病会好得快些。我有一个好的婢女,长期侍候贵族人家,行动很善解人意,请夫人选用这个婢女,以便伺候好将军,怎么样?”主将妻子说:“中贵人是诚实的人,果真这样的话,对我没有什么害处,可以赶快把那个婢女召来。”     

    监军就让杨娼扮作婢妇来会见主将。不料,计划刚一实施却被泄露出去。于是主将的妻子就带着健壮的婢女几十人,摆出了一排白木棍,在主将办公处把油锅烧得滚烫,等待着杨娼,打算等她来了,就把她扔到沸腾的油锅里。       

    主将听到后非常惊恐,急忙叫人阻止杨娼前来,并且说:“这是我的想法,几乎连累了她!现在幸亏我还没死,一定要使她脱离虎口,不然,就来不及了。”于是派人给杨娼送去很多奇珍异宝,叫家中年轻仆人驾着轻快的刀形小船,护卫着杨娼回北方去。

    从此,主将的烦闷更加厉害,没过十天就去世了。杨娼北行恰好到了洪州,主将去世的消息传来后,杨娼就全部返回主将赠送的财物,设了灵位,哭着说:“将军因我而死。将军尚且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呢?我怎么会是辜负将军的人呢?”就撤掉祭奠为将军而死。

    娼妓是以美色侍候人的,对她们无利的事就不会跟人一心,可是杨娼却能以死报答主将,这是义;退回主将的财物,这是廉。虽是娼妓,她也还是值得赞美的。

【杨娼传(完)】

【飞烟传】唐 皇甫枚撰

    《飞烟传》是唐代中国传奇小说。皇甫枚所撰《三水小牍》中的一篇,收入《说郛》33卷。写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之妾步飞烟(一作"非烟"),为邻居青年书生赵象所恋。赵象买通武公业家的门房,通过门房之妻以诗寄之。飞烟原为家妓,能歌唱奏乐,素憎武公业粗悍,羡赵才貌,便以诗答之。自此两人即以诗柬互通情愫。不久,相会于飞烟室中。后为女奴告发,武公业怒而鞭之至死。赵象亦变服改名,逃往江浙。结尾则流于神怪。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妇女得不到爱情自由的悲剧,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文中诗篇甚多,为其特色。《说郛》、《太平广记》、《唐宋传奇集》均收入本篇。

【飞烟传】【原文】

      临淮武公业,咸通中任河南府功曹参军。爱妾曰飞烟,姓步氏,容止纤丽,若不胜绮罗。善秦声,好文笔,尤工击瓯,其韵与丝竹合。公业甚嬖之。
  其比邻,天水人赵氏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其子曰象,秀端有文,才弱冠矣。时方居丧礼。忽一日,于南垣隙中窥见飞烟,神气俱丧,废食忘寐。乃厚赂公业之阍,以情告之。阍有难色,复为厚利所动,乃令其妻伺飞烟间处,具以象意言焉。飞烟闻之,但含笑凝睇而不答。门媪尽以语象。象发狂心荡,不知所持,乃取薛涛笺,题绝句曰:“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不随萧史去,拟学阿兰来。”以所题密缄之,祈门媪达飞烟。烟读毕,吁嗟良久,谓媪曰:“我亦曾窥见赵郎,大好才貌。此生薄福,不得当之。”盖鄙武生粗悍,非良配耳。乃复酬篇,写于金凤笺,曰:“绿惨双娥不自持,只缘幽恨在新诗。郎心应似琴心怨,脉脉春情更拟谁。”封付门媪,令遗象。象启缄,吟讽数四,拊掌喜曰:“吾事谐矣。”又以剡溪玉叶纸,赋诗以谢,曰:“珍重佳人赠好者,彩笺芳翰两情深。薄于蝉翼难共恨,密似蝇头未写心。疑是落花迷碧侗,只思轻雨洒幽襟。百回消息千回梦,裁作长谣寄绿琴。”诗去旬日,门媪不复来。象忧恐事泄,或飞烟追悔。春夕,于前庭独坐,赋诗曰:“绿暗红藏起瞑烟,独将幽限小庭前。沉沉良夜与谁语,星隔银河月半天。”
  明日,晨起吟际,而门媪来。传飞烟语曰:“勿讶旬日无信,盖以微有不安。”因授象以连蝉锦香囊并碧苔笺,诗曰:“强力严妆倚绣栊,暗题蝉锦思难穷。近来赢得伤春病,柳弱花欹怯晓风。”象结锦香囊于怀,细读小简,又恐飞烟幽思增疾,乃剪乌丝简为回椷曰:“春景迟迟,人心悄悄。自因窥觏,长役梦魂。虽羽驾尘襟,难于会合,而丹诚皎日,誓以周旋。昨日瑶台青鸟忽来,殷勤寄语。蝉锦香囊之赠,芬馥盈怀,佩服徒增,翘恋弥切。况又闻乘春多感,芳履乖和,耗冰雪之妍姿,郁蕙兰之佳气。忧抑之极,恨不翻飞。企望宽情,无至憔悴。莫孤短韵,宁爽后期。惝恍寸心,书岂能尽?兼特菲什,仰继华篇。伏惟试赐凝睇。”诗曰:“应见伤情为九春,想封蝉锦绿蛾颦。叩头为报烟卿道,第一风流最损人。”阍媪既得回报,径赍诣飞烟阁中。武生为府掾属,公务繁伙,或数夜一直,或竟日不归。

  此时恰值生入府曹。飞烟拆书,得以款曲寻绎。既而长太息曰:“丈夫之志,女子之情,心契魂交,视远如近也。”于是阖户垂幌,为书曰:“下妾不幸,垂髫而孤。中间为媒妁所欺,遂匹合于琐类。每至清风明月,移玉柱以增怀。秋帐冬釭,泛金徽而寄恨。岂谓公子,忽贻好音。发华缄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断。所恨洛川波隔,贾午墙高。连云不及于秦台,荐梦尚遥于楚岫。犹望天从素恳,神假微机,一拜清光,九殒无恨。兼题短什,用寄幽怀。伏惟特赐吟讽也。”诗曰:“画帘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封讫,召阍媪,令达于象。象览书及诗,以飞烟意稍切,喜不自持,但静室焚香虔祷以俟息。一日将夕,阍媪促步而至,笑且拜曰:“赵郎愿见神仙否?”象惊,连问之。传飞烟语曰:“值今夜功曹府直,可谓良时。妾家后庭,即君之前垣也。若不喻惠好,专望来仪。方寸万重,悉候晤语。”既曛黑,象乃乘梯而登,飞烟已令重榻于下。既下,见飞烟靓妆盛服,立于庭前。交拜讫,俱以喜极不能言。乃相携自后门入堂中,皆银鲜绢幌,尽缱绻之意焉。及晓钟初动,复送象于垣下。飞烟执象手曰:“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直以郎之风调,不能自顾。愿深鉴之。”象曰:“挹希世之貌,见出人之心。已誓幽庸,永奉欢洽。”言讫,象逾垣而归。明日,托阍媪赠飞烟诗曰:“十洞三清虽路阻,有心还得傍瑶台。瑞香风引思深夜,知是蕊宫仙驭来。”飞烟览诗微笑,复赠象诗曰:“相思只怕不相识,相见还愁却别君。愿得化为松上鹤,一双飞去入行云。”封付阍媪,仍令语象曰:“赖值儿家有小小篇咏。不然,君作几许大才面目?”兹不盈旬,常得一期于后庭矣。展幽微之思,罄宿昔之心。以为鬼鸟不知,人神相助。或景物寓目,歌咏寄情,来往便繁,不能悉载。如是者周岁。无何,飞烟数以细过挞其女奴,奴阴衔之,乘间尽以告公业。公业曰:“汝慎勿扬声!我当伺察之。”
  后至当赴直日,乃密陈状请假。迨夜,如常入直,遂潜于里门。街鼓既作,匍伏而归。循墙至后庭,见飞烟方倚户微咏,象则据垣斜睇。公业不胜其愤,挺前欲擒。象觉,跳去。业博之,得其半襦。乃入室,呼飞烟诘之。飞烟色动声战,而不以实告。公业愈怒,缚之大柱,鞭楚血流。但云:“生得相亲,死亦何恨。”深夜,公业怠而假寐,飞烟呼其所爱女仆曰:“与我一杯水。”水至,饮尽而绝。公业起,将复笞之,已死矣。乃解缚,举置阁中,连呼之,声言飞烟暴疾致殒。
  数日,窆之北邙。而里巷间皆知其强死矣。象因变服,易名远,窜江浙间。洛中才士有著《飞烟传》者,传中崔李二生,常与武掾游处。崔诗末句云:“恰似传花人饮散,空床抛下最繁枝。”其夕,梦飞烟谢曰:“妾貌虽不迨桃李,而零落过之。捧君佳什,愧仰无已。”李生诗末句云:“艳魄香魂如有在,还应羞见坠楼人。”其夕,梦飞烟戟手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何至务矜片言,苦相诋斥。当屈君于地下面证之。”
  数日,李生卒。时人异焉。远后调授汝州鲁山具主簿,陇西李垣代之。咸通末,予复代垣,而与远少相狎,故洛中秘事,亦知之。而垣夏为手记,故得以传焉。三水人曰:噫,艳冶之貌,则代有之矣,诘朗之操,则人鲜闻乎。故士矜才则德薄,女炫色则情私。若能如执盈,如临深。则皆为端士淑女矣。飞烟之罪虽不可逭,察其心,亦可悲矣。

【飞烟传】【译文】

    临淮的武公业,在咸通年间,任河南府功曹参军。他爱妾名叫飞烟,姓步。仪容举止纤细秀美,好象承受不了丝衣似的。她擅长秦地的音乐,喜欢写文章,尤其工于击瓯,其韵律能跟箫和笛配合得很好。公业很宠幸她。
    他的邻居是个姓赵的天水人的住宅,赵氏也是官宦之家,只是不能指名道姓罢了。他的儿子名叫象,清秀端庄有文采,才二十岁。当时他正在守丧。忽然有一天,赵象从南墙的缝隙中偷偷地看见了飞烟,一下子精神气息都没了,废寐忘食。便贿赂武公业家的守门人,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他。守门人面有难色,但心又被厚利所打动,就叫他妻子等飞烟闲时,把赵象的心事告诉她。飞烟听后,只含笑凝视没说什么。守门人的妻子把情况告诉了赵象,他欣喜若狂,心旷神奕,无法自控,于是取出薛涛笺,写了一首绝句:"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不随萧史去,拟学阿兰来。"
    把写的诗密封好,祈求守门人的妻子送给飞烟。飞烟读后,叹息了好久,对老妇人说:"我也曾偷偷看到过赵郎,很好的才貌,我这辈子没福分,不能配上他。"
    这话是鄙视武公业的粗鲁强悍,不是理想的配偶,便酬和了一首诗,写在金凤笺上,说:"绿惨双娥不自持,只缘幽恨在新诗,郎心应似琴心怨,脉脉春情更拟谁?"
    飞烟把诗封好交给了守门人的妻子,让她送给赵象。赵象打开信封,多次吟诵,高兴地拍手道:"我的事情成功了!"
    便又用剡溪的优质笺纸,作诗答谢说;"珍重佳人赠好音,彩笺芳翰两情深。薄于蝉翼难共恨,密似蝇头未写心。疑是落花迷碧洞,只思轻雨洒幽襟。百回消息千回梦,裁作长谣寄绿琴。"
    赵象的诗送去了十天,守门人的妻子也没来。赵象忧虑害怕事情泄露,或者飞烟反悔。春天的晚上,赵象在前院独坐,赋诗道:"绿暗红藏起暝烟,独将幽恨小庭前。沉沉良夜与谁语?星隔银河月半天。"
    第二天早晨起来吟诵时,守门人的妻子来传达飞烟的话,说:"不要奇怪十天没有消息,是因为我稍有不适。"
    交给赵象一个连蝉锦香囊和写在碧苔笺上的诗,诗写道:"无力严妆倚绣栊,暗题蝉锦思难穷。近来嬴得伤春病,柳弱花欹怯晓风。"
    赵象把锦制的香囊系在怀中,仔细地读那简短的书信。又怕飞烟思虑加重病情,就剪下一块乌丝阑写回信说:"春天阳光明媚温暖照人,而人内心却很忧愁,自从窥见了你,在梦中我的灵魂也总被你驱使。虽然象神仙与凡人,难以相会,我的赤诚之心对日发誓:我一定永远照顾你。昨天突然收到你的来信,情意深厚的话,连蝉锦香囊的馈赠,芳香满怀,我更钦佩你了,翘首爱慕更加迫切。况且又听到你因春天多愁善感、玉体欠安,减损心地纯净洁白美好的姿容,蕙兰一样的云气抑郁不畅,我因此而心情郁抑至极,恨不得飞到你身边。盼望你宽心,不至于劳累,不要辜负小诗中所表达的情意。岂可失去以后相会的机会?我的心恍惚不安,信里哪能写得完呢?送去拙作,来敬慕、接续您华美的诗篇,希望你看看。"
    诗是:
        见说伤情为见春,想封蝉锦绿蛾颦。
        叩头为报烟卿道,第一风流最损人。
    守门人的妻子拿到回信后,径直送到飞烟住的内室中。武公业是府中的属官,公务繁多,有时几天晚上值班一次,有时一整天不回家。
    当时恰好赶上武公业到府署去办公,飞烟便拆开信,周详地反复探索信中含义。过了一阵深长地叹息说:"男人的志向,女子的心愿,心中向往,梦中相会,即使在远处也像在近处。"
    当时恰好赶上武公业到府署去办公,飞烟便拆开信,周详地反复探索信中含义。过了一阵深长地叹息说:"男人的志向,女子的心愿,心中向往,梦中相会,即使在远处也像在近处。"
    于是关门放下帘子帷幕,写信:"我很不幸,童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后来被媒人欺骗,于是跟一个卑微的人婚配。每到风清月朗之时,我弹琴增加无限地怀念;秋天在帐中,冬天在灯前,只能用琴寄托我的遗憾。怎想到公子忽然送来好消息。打开华美的信封我思绪翻飞;想吟诵优美的词句使我望眼欲穿。遗憾的是不能像曹植那样遇见洛水的女神,不能像晋朝贾充的女儿爱上韩寿那样,想与云相连而无秦穆公筑的凤台,想侍寝却远离巫山。希望上天能顺从我一向的恳切愿望,神仙借我一点机会,能使我拜见一次您清美的风彩,我万死不辞,我也没有怨恨。再写一首短诗,用以传送内心的情怀。希望你看看。
    诗是这样的:
        画檐春燕须同宿,洛浦双鸳肯独飞?
        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
    封好了书信,把守门人的妻子叫来,让她送给赵象。赵象看了信和诗,因为飞烟的情意稍微有些亲切,便喜不自禁,在静室焚香虔祷以等待好消息。有一天将要黄昏时,守门人的妻子快步走来,笑着拜见他说:"赵郎君愿意见神仙吗?"
    赵象很惊讶,连忙询问。她传达了飞烟的话说:"今晚功曹到府里值夜班,可以说是个良机,妾家的后院就是郎君家的前墙,如果你对我的恩爱没变,我专门等候你的光临。我心中有千言万语,全等见面时再谈吧。"
    日暮天黑后,赵象就踏着梯子翻过墙头,飞烟已叫人在墙根处摆好几层桌子。赵象下来后,看见飞烟打扮得很美丽,穿戴得很漂亮,站在院子里。互拜后,都高兴到极点了而说不出话来。二人携手从后门进入正屋,就背着灯光,放下了帐子,尽情地表达缠绵的情意。等到早晨的钟声刚响,飞烟把赵象送到墙下,拉着他的手哭着说:"今天相遇,是前世的因缘,不要认为我没有如玉一样纯洁、松一样坚贞的品行,如此放荡;只不过因为您的品格情调,使我不能自控,希望您能细加体察我。"
    赵象说:"我羡慕你世上少有的美貌,高于常人的心性,我已经向阴间发过誓,愿永远和你欢乐和洽。"
    说完,赵象越墙而回。
    第二天,赵象托守门人的妻子赠给飞烟一首诗;"十洞三清虽路阻,有心还得傍瑶台。瑞香风引思深夜,知是蕊宫仙驭来。"
    飞烟看后微笑,又赠给赵象一首诗:
        相思只怕不相识,相见还愁却别君。
        愿得化为松下鹤。一双飞去入行云。
    把诗封好交给了守门人的妻子,仍叫告诉赵象说:“凭借着我还能作几篇小诗,不然的话,你的大作还能学我吗?”
    这样不到十天,常能在后院约会一次,诉说彼此深深的思念之情,表达从前的心愿。他们认为这事九头鸟也不知道,天和人都帮助他们。有时他们一起观赏景物,作诗文寄托感情。他们来往频繁,不能一一记载。这样持续了一年。
    没多长时间,飞烟多次因轻微的过失鞭打她的婢女。婢女怀恨在心,找了个机会把情况都告诉了武公业。武公业说:"你不要故意对外宣扬,我会观察的。"
    后来到了轮值的日子,武公业秘密地向长官述说了情况请了假。夜里,他像平常那样去值夜班,但却藏在小巷的门口。街上更鼓响后,就爬着回到了家。顺着墙根到了后院,见飞烟正倚着门低声吟诵,赵象按着墙斜看飞烟。武公业怒不可扼,冲上前想捉住赵象。赵象发觉后跳下。武公业与赵象搏斗,扯下了他的半截短衣。于是武公业进到屋里,把飞烟喊出来质问。飞烟变颜变色,声音颤抖,却不说实情。武公业更加气愤,把她绑到大柱子上,鞭打得血流不止。飞烟只是说:"活着能互相亲近,死了也没什么遗憾。"
    夜深了,武公业疲倦了打起盹来。飞烟招呼她最喜欢的婢女说:“给我一杯水。”
    水拿来了,飞烟喝完了就断了气。武公业站起来,想再鞭打她,一看已经死了,便把她解下来抬到阁子间中。连声呼唤,声称飞烟暴病而死。
    几天后,把她埋葬在北邙山。可是里弄中的人都知道她是死于非命。赵象于是换了衣服、改了名字远远地逃到江浙一带。
    洛阳的有才华的人著有《飞烟传》,传说是姓崔和姓李的两位年轻人写的,他们常跟武公业交游相处。姓崔的年轻人作了一首诗的末句是:
        恰似传花人饮散,空床抛下最繁枝。
    那天夜里,他梦见飞烟来感谢说:"我的容貌虽然赶不上桃李,可是凋落的情形却超过它们。捧读您的佳作,惭愧仰慕不停。"
    姓李的年轻人诗的末句说:
        艳魄香魂如有在,还应羞见坠楼人。
    那天夜里,他梦见飞烟用手指着骂他:“读书人有百种品德,您全具备了吗?何至于一定要用自大地一两句话,苦苦地谴责我呢?应当委屈您到阴间当面解释清楚。”
    不几天,李生就死了。当时的人对此觉得很奇怪。
    叫远的人以后调任汝州鲁山县主簿,陇西的李垣代替他。咸通末年,我又代替李垣,我与叫远的人从小关系就好相狎,因此洛中的秘事,我也知道。而且李垣又做过记录,所以得到传播。我说:"哎,妖艳的容貌,每个时代都有,纯净真挚的情操,则鲜为人知。读书人因才能而自负则德行浅薄,女子炫耀美丽则有情谊于人。如果能知道不骄傲自满,知道如临深渊的道理。则都会成为端士正直的人和淑女。飞烟的罪过虽不可免除,但看她的心志,也是很可悲的。"

【飞烟传(完)】

【虬髯客传】唐 杜光庭撰

    《虬髯客传》属于唐末传奇小说。杜光庭撰。共一卷。本篇写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伎红拂所倾慕,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后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即唐太宗)。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器宇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

    本篇写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杨素家妓红拂倾慕李靖,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后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神气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后虬髯入扶馀国自立为王。篇中故事情节和两个主要人物红拂妓﹑虬髯客均出虚构,主旨在表现李世民为真命天子,唐室历年长久,非出偶然,由此宣扬唐王朝统治的合理性。描写人物颇为精彩,红拂的勇敢机智,虬髯的豪爽慷慨,刻画尤为鲜明突出,文笔亦细腻生动,艺术成就在唐传奇中属于上乘。后世戏曲用为题材的,有明代张凤翼传奇《红拂记》﹑张太和传奇《红拂记》﹑凌蒙初杂剧《虬髯翁》。又李靖﹑红拂﹑虬髯三人,后人亦称"风尘三侠"。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
    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杜光庭注重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颇有成就,将以前注解诠释《道德经》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概括意旨,对"重玄之道"尤其推重。其思想调和儒、道二家的思想,不融佛教,保持道家本色。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无法见其原貌。研究杜光庭的专著有《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等。

【虬髯客传】【原文】

   隋炀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杨素守西京。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颇僭于上,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有扶危持颠之心。
    一日,卫公李靖以布衣上谒,献奇策。素亦踞见。公前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素敛容而起,谢公,与语,大悦,收其策而退。当公之骋辩也,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独目公。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公具以答。妓诵而去。
    公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公起问焉。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公问谁?曰:"妾,杨家之红拂妓也。"公遽延入。脱衣去帽,乃十八九佳丽人也。素面华衣而拜。公惊答拜。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公曰:"杨司空权重京师,如何?"曰:"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问其姓,曰:"张。"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性,真天人也。公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瞬息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屦(即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将归太原。
    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公怒甚,未决,犹亲刷马。张熟视其面,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急急梳头毕。裣衽问其姓。卧客答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第几。曰:"第三。"问妹第几。曰:"最长。"遂喜曰:"今夕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公骤礼之。
    遂环坐。曰:"煮者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公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食竟,余肉乱切送驴前食之,甚速。
    客曰:"观李郎之行,贫士也。何以致斯异人?"曰:"靖虽贫,亦有心者焉。他人见问,故不言,兄之问,则不隐耳。"具言其由。曰:"然则将何之?"曰:"将避地太原。"曰:"然。吾故非君所致也。"曰:"有酒乎?"曰:"主人西,则酒肆也。"公取酒一斗。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
    曰:"不敢。"于是开革囊,取一人头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
    又曰:"观李郎仪形器宇,真丈夫也。亦闻太原有异人乎?"曰:"尝识一人,愚谓之真人也。其余,将帅而已。"曰:"何姓?"曰:"靖之同姓。"曰:"年几?"曰:"仅二十。"曰:"今何为?"曰:"州将之子。曰:"似矣。亦须见之。李郎能致吾一见乎?"曰:"靖之友刘文静者,与之狎。因文静见之可也。然兄何为?"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使吾访之。李郎明发,何日到太原?"靖计之日。曰:"期达之明日,日方曙,候我于汾阳桥。"言讫,乘驴而去,其行若飞,回顾已失。公与张氏且惊且喜,久之,曰:"烈士不欺人。固无畏。"促鞭而行。
    及期,入太原。果复相见。大喜,偕诣刘氏。诈谓文静曰:"有善相者思见郎君,请迎之。"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褐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虬髯默然居末坐,见之心死,饮数杯,招靖曰:"真天子也!"公以告刘,刘益喜,自负。既出,而虬髯曰:"吾得十八九矣。然须道兄见之。李郎宜与一妹复入京。某日午时,访我于马行东酒楼,楼下有此驴及瘦驴,即我与道兄俱在其上矣。到即登焉。"又别而去,公与张氏复应之。
    及期访焉,宛见二乘。揽衣登楼,虬髯与一道士方对饮,见公惊喜,召坐围饮,十数巡,曰:"楼下柜中,有钱十万。择一深隐处安一妹。某日复会于汾阳桥。"如期至,即道士与虬髯已到矣。俱谒文静。时方弈棋,揖而话心焉。文静飞书迎文皇看棋。道士对弈,虬髯与公傍待焉。俄而文皇到来,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道士一见惨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罢弈而请去。既出,谓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为念。"因共入京。虬髯曰:"计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扣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廷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纱帽裼裘而来,亦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盖亦天人耳。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泉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欲以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三二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沥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其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也。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沥酒东南祝拜之。
    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虬髯客传】【译文】

    隋炀帝巡幸扬州,命司空杨素留守都城长安。杨素位尊而骄横,又认为时局混乱,天下掌握大权、有重望的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因而生活奢侈骄贵,礼节排场也超出臣子所应有的,每逢公卿大臣言事,宾客拜谒,杨素都两脚岔开坐在床榻上接见,态度傲慢无礼,又令美女簇拥而出,侍婢排列两旁,排场享用超越本分仿效皇帝。晚年这种情景更加厉害,不再知道自己担负的责任,不再有拯救艰危局势的用心。
    一天,卫国公李靖以平民的身份去谒见杨素,献上奇策。杨素也是以轻慢无礼的态度接见。李靖上前作揖,说:"天下正乱,英雄竞相崛起。您身为王室重臣,必须把网罗豪杰的事放在心上,不该如此傲慢地接见宾客。"杨素脸上露出敬佩的神色,并站起身,向李靖道歉,和他交谈,谈得非常高兴,接受李靖献纳的策书才从正堂退出。
    正当李靖滔滔不绝辩论之时,有一女子相貌出众,手执红色拂尘,站在前面,独自看着李靖。李靖走了之后,手拿拂尘者凭栏指派士卒说:"问走的那个未做官的读书人排行第几?住在哪里?"士卒一一回答了。女子口里念着离开了。
    李靖回到旅馆。那晚的五更刚过,忽然听见轻声叩门,李靖起来询问。是一个紫衣戴帽的人,杖上挂着个包裹。李靖问:"谁?"答道:"我是杨家执红拂的女子。"李靖于是请她进来。脱去紫衣摘去帽子,是一个十八、九岁的美丽女子。未施脂粉,身着花衣向前拜礼,李靖吃惊地还礼。女子说:"我侍奉杨素这么久,看天下的人也多了,没有比得上你的。兔丝、女萝不能独自生长,愿意托身于乔木之上,所以跑来了。"李靖说:"杨司空在京师的权势很重。怎么办?"红拂女答:"他不过是垂死之人,不值得害怕。众女子知道他成不了事,走的人多了。他追得也不厉害。考虑已很周详了,希望你不要疑虑。"李靖问她的姓,答:"姓张。"问她排行,答:"最长。"看她的肌肤、仪容举止、脾气性情,真是天仙一般。李靖意外获得这样一个女子,越高兴也越害怕,瞬息间又十分忧虑不安,不停地窥视屋外是否有人追踪而至。几天里,也听到了追查寻访红拂女的消息,但没有严厉追索的意思。于是红拂女着男装推门而出,乘马和李靖一道回太原。
    途中住宿在灵石的一旅舍中,摆好几案,炉中煮的肉将熟了。张氏将长发放下垂至地上,站在案前梳头。李靖正在刷马。忽然有一个人,中等身材,满腮卷曲的红胡须,骑驴而来。把皮革的包裹扔在炉前,拿过枕头倚卧着,看着张氏梳头。李靖非常生气,但没有发作,还在刷马。张氏注目细看来者的面容,一手握着头发,一手放在身后向李靖摇手示意,让他不要发怒。张氏急忙梳完头,整理衣襟上前问其姓。卧在那儿的客人答:"姓张。"张氏回答道:"我也姓张。应该是妹。"于是向他行礼。问排行第几。答:"第三。"他就问张氏第几,答:"最长。"虬髯客于是高兴地说:"今天真幸运遇上一妹。"张氏远远地叫道:"李郎快来拜见三哥。"李靖急忙拜见。
    于是三人环绕桌子坐下。客问:"煮的什么肉?"答:"羊肉,估计已熟了。"客说:"饿了。"李靖出去买烧饼。客人抽出腰间的匕首,切肉大家一起吃。吃完,剩下的肉乱切了几刀递到驴前喂给驴吃,速度很快。客人说:"看李靖的样子,是贫士。怎么得到这样的美妇人?"李靖说:"我虽贫困,也是有心的人。他人问我,我故意不说。兄长问,就不瞒你。"一一说出事情的由来。客问:"那么将去哪?"李靖说:"将到太原躲避。"客说:"好,我本就不是你要投奔的人。"又问:"有酒吗?"李靖说:"客店西边就是酒肆。"李靖取来一斗酒。斟过一遍酒后,客说:"我有些下酒物,你能和我一起吃吗?李靖说:"不敢。"客打开革制的包裹,取出一个人头和心肝。把头扔回囊中,用匕首切心肝,一块吃。说:"这人是天下的负心人,恨他十年了,今天才抓到。我的恨消除了。"又说:"看李郎你的仪表气度,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也听说太原有个不寻常的人吗?"李靖答:"曾经认识一个人,我认为他是真命天子。其余的人不过可作将帅罢了。"客问他姓什么?"李靖答:"和我同姓。"客说:"多大年纪?"答道:"仅二十岁。"客说:"现 在做什么?"李靖说:"是州将的儿子。"客说:"像是了。我也须见他。你能让我见他一面吗?李靖说:"我的朋友刘文静和他亲近。凭借刘文静可以见他。但是你为什么要见呢?"客说:"望气的人说太原有奇异的气象,让我寻访这王气。你明天出发,何日能到太原?"李靖计算到达的日子。客说:"到达的第二天,天刚亮时在汾阳桥等我。"说完,骑驴而去,速度如飞,回头间再看就看不见了。李靖和张氏又惊又喜,很久才说:"豪侠之士不会骗人。本来就不要畏惧。"于是快马加鞭赶路。
    到了预期的日子,进入太原。果然又相见了。十分高兴,一同前去拜见刘文静。对刘文静谎称:"有个善相面的人想见李世民,请你迎他来。"刘文静平素就觉得李世民非同常人,一旦听说有客人善相面,就立即派人把李世民迎来。使者回时,李世民也到了,服装不整,披着裘衣而来,神采飞扬,仪态与常人不同,虬髯客默不作声,坐在末位,看见他就死了心,饮酒饮了数杯,招李靖过来对他说:"是真命天子!"李靖把这话告诉刘文静,刘文静更高兴了,更自命不凡了。从刘文静家出来之后,虬髯客说:"吾得到十之八九了,但必须道长兄见他。李郎你应该和妹妹再入京。某日的午时,到马行东酒楼下找我。下面有这头驴和一瘦驴,就是我和道兄都在楼上了。到了就上楼。"说完又告别离去。李靖和张氏又答应下来。
    到了约定的日子去寻访,清楚地看见两头坐骑。提着衣襟登上楼,虬髯与一道士正在对饮,见李靖很是惊喜,招呼坐下,围坐饮酒。酒斟过十多遍,客说:"楼下的柜中有钱十万。选一隐秘处把一妹留下。某日再到汾阳桥会我。"李靖在约定的日子到了汾阳桥,道士和虬髯客已经到了。一同去拜见刘文静,刘文静当时正在下棋。作揖之后就谈心了。刘文静赶紧写信派人请李世民来看棋。道士和刘文静下棋,虬髯客和李靖在一旁陪着。不一会儿,李世民到来。神采惊人,作了个长揖坐下。神清气爽满坐气氛顿时活跃,眼睛炯炯有神。道士一见十分伤心,下了一棋子说:"这局全输了!在此失掉全局了!无路可救!还说什么!"停止下棋,请求离去。出了府,道士对虬髯客说:"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别的地方可以。勉力为之;不要把这放在心上。"于是共同入京。分别的时候虬髯客对李靖说:"计算你的行程,某日才到。到的第二天,可与大妹同往某个里巷的小屋中找我。你和大妹相从,结为夫妇,贫穷得什么都没有。想让我的妻子出来拜见,顺带随便谈谈,不要推辞。说完,叹息而去。李靖策马而回。
    一到京城,就与张氏同去拜访虬髯客。见到一小板门,敲门,有人应声,说:"三郎让我们恭候李郎和娘子已多时了。"请进里门,门更壮阔。四十位婢女,排列庭前。二十位奴仆引领李靖进入东厅,厅上的陈列摆设,都是极为珍贵稀有的东西。箱子中的装扮的饰物非常多,不是人间寻常之物。装饰完毕,又请去换衣,衣服也非常珍奇。换好衣服,有人传话道:"三郎来了!"正是虬髯客,头戴纱帽,身着裘衣而来,也有龙虎之气,相貌不凡。大家高兴地相见。客催促他的妻子出来拜见,也是天仙一般的人。于是引进中堂,摆设下的酒筵非常丰盛,即使王公贵族之家也不能相比。四人入席后,又叫出二十位歌舞女,在面前排列演奏,乐声似从天降,不是人间的曲子。
    吃完饭,又行酒令。家人从东堂抬出二十个几案,每个都用锦绣织成的巾帕盖着。排列摆放好后,全部揭去巾帕,是文簿和钥匙。虬髯客说:"这是全部的宝物钱币的数量。我所有的东西,全部赠送给你。为什么?想要在这世界求得成事,就当征战三、二十年,建少许功业。现在既然天下有主,还住在这里干什么?太原的李氏,是真正的英明的君王!三五年内,就能遇上太平。你凭着奇特的才能,辅佐太平君主,全力为善,一定会做上最高的官。大妹凭着天仙般的容貌,藏有不寻常的才艺,随着丈夫富贵,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不是大妹,就不能使李郎受到赏识,不是李郎,就不能使大妹享受荣华。帝王的兴起,就会有一些辅佐他的人象有诚约一样如期而至,就象虎啸生风,龙吟云中一样,本来就不是偶然的。拿着我的赠送,辅佐真命天子,帮助他成就功业,勉力为之吧!这之后再过十年,东南方数千里之外有不寻常的事,就是我得以成事的时候。大妹和李郎可以向东南方洒酒恭贺我。"于是命家中童仆排列叩拜,说:"李郎、大妹是你们的主人。"说完,和他的妻子带着一个奴仆,骑马离去。走了几步,就看不见了。李靖拥有了这个宅子,就成了豪富之家,得以用资财资助李世民创业,于是平定天下。
    贞观十年,李靖任左仆射平章事。适逢南蛮入朝上奏说:"有千艘海船,十万兵士,进入扶余国,杀死它的君王,自立为王。现在国家已经平定了。"李靖心知是虬髯客得以成事。回来告诉张氏,穿着礼服一同拜贺,向东南方洒酒祝祷叩拜。这就知道真命天子的出现,(是受命于天),不是英雄所能希望的,何况那些不是英雄的人呢!作为别人的臣子而荒谬地妄想作乱的人,就是螳臂挡车罢了。我皇家垂福于万世,哪里是虚的!有人说:"卫国公李靖的兵法,半数是虬髯客所传授的。"


【后记】

   《虬髯客传》这篇传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红拂女、李靖和虬髯客,后世称为"风尘三侠"。因为这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都有侠义之气。红拂女的机智俏丽,李靖的沉着英俊,虬髯客的豪迈卓异,相映成趣,让后人印象很深。此外又如对李世民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气象不凡的翩翩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可见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取得很大的成功。情节的开展,简练明快。它叙述的是唐代开国的事,但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却在说明"真命天子"是应该应天命而降生的,即使是有"龙虎之状"的虬髯客,也只能望而却步,不敢逆天命而行事,"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目的在于警告那些企图篡夺王位的人,不要动摇李唐王室的正统地位。况且传奇的写作技巧已经成熟,因此这篇短篇小说的完成,可能已在唐末。

杜光庭作品;

    杜光庭写过两首著名的宝塔诗《纪道德》和《怀古今》,堪称代表作。

《纪道德》

道,德。

清虚,玄默。

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抟之不得。

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於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於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於天地也有逾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於顷刻。

怀古今

古,今。

感事,伤心。

惊得丧,叹浮沈。

风驱寒暑,川注光阴。

始炫朱颜丽,俄悲白发侵。

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

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雕簪。

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欲保道德为规箴。

【虬髯客传(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闺媛典  第三百五十一卷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8)——唐代传奇小说
元稹“曾经沧海” 内心荒凉柔软而精神坚贞的大唐诗人
唐传奇中的奇女子,哪一个最让你倾倒
一段感情经历,让元稹写下《会真记》
元稹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后,终于通过一首诗表达了悔恨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