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的“当代”从来也没出现过大师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画家会这样感慨:这是个不出大师的时代!

现在人说的“不出大师”,原本是慨叹世事艰难,和对无以施展才华的抱怨,但这句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上的真理。至少,在我们的美术史上,真的没有哪个时代是出大师的时代。

也就是说,从画家这个群体来看,历代画家也都没有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成为大师,最多也就是个很成功的画家,有的甚至连成功都说不上。而在身后若干年,他们却被成为了“大师”。

以上观点显然需要一些事实来证明,于是,当我们回望历史上的艺术大师时,在那些尘埃落定的历史段落中,这个答案已经非常明确。

比如在魏晋时期,我们现在知道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他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早的大师了。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

但是在南朝齐梁时期,当谢赫把画家的水平分为六个等级时,顾恺之只排在了第三品,而且还位列第二。也就是说,在所有的画家水平中,顾恺之大概属于中等水平的范围。

而在第一品之中,排名第一的陆探微水平有多高呢?在谢赫的评价中,觉得把他排到第一都有点“委屈”了。看这个意思倒是陆探微更像那个时代的大师。

然而,几十年过后,南朝陈时的姚最在《续画品》中就对谢赫评价顾恺之表示不满了,他认为顾才是“娇然独步,始终无双”的大师级画家。

在此以后,很多重量级的美术理论家皆为顾粉,力挺“顾生天才杰出,独立亡偶”,直至推翻谢赫当时的评价,使“谢评甚不当”成为公认的错误。

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局部)

到了唐末的时候,张彦远也是顾恺之的铁粉,他不仅对顾恺之有高度的评价,甚至当他看顾恺之的画作时,都会有“对之令人终日不倦”的感觉。而这种感受便是评论家最高赞誉的出发点。

与后续的评价同步,顾恺之的大师地位也开始得到启航,直至现在依然如是。

有意思的是,当姚最看明白了谢赫评顾不当的时候,他也把对后世画坛影响两百多年,并且是创造了“张家样”的大画家张僧繇排在了第八位。

或许这个排序会有尊卑的内容掺和其中,但名为《续画品》,画家的排名便是水平定位,好在姚最对画家的评价还算是个高评。

张僧繇 鱼篮观音图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顾恺之的大师路径就是跨时代的,他的历史地位显然与现实是错位的。

事实上,我们在通过对有记载的画家线索查询中可知,在历史上比较成功的画家,主要还是以宫廷画家为主,但能够成为影响百代的大师却是凤毛麟角。

在顾恺之的时代,他也算是半个宫廷画家,但大师的成功之处也不是他的身份决定的。

不过在现实中,后来有了宫廷供奉的画家以后,画家的现实条件确实得到了更好的改善,艺术才华也更容易得到全面的施展。

北宋 崔白 沙渚凫雏图册页

所以,在历代宫廷服务的画家往往就是那个时代最成功的画家,至少当画家进入宫廷以后,就意味着人生和艺术的高光时刻到来了。

有个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北宋期间的崔白,当他因为相国寺壁画重绘工程被招入宫廷画院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但他却成为当时画界最耀眼的明星。

在历史上,除了元朝以外,宫廷画家的作品和影响力,在每个朝代都是了不起的存在,但是,他们又未必是现在认可的艺术大师

然而,从“当代”的成功概念而言,宫廷画家几乎又都是艺术大师,这种大师与现代人认为的平台和名头影响几乎是一样的。

宋 梁楷 柳溪卧笛图

可惜的是,宫廷画家一旦离开了宫廷,在艺术上也就几乎消失了。比如南宋梁楷,不管原来水平有多高,以及个人有多么风光,离开宫廷之后便会销声匿迹。

显然,这种现象也说明了梁楷在当时肯定不是大师级的艺术家,以至于他的艺术在之后的元明清期间也没有多少地位,但现在,我们几乎又都认为他是大写意人物画的大师级人物。

在历史上,宫廷画家之中最成功的可能是被称为“千年画圣”的吴道子了,但他在“安史之乱”随明皇进入四川以后,同样也会杳无音讯,个人的艺术辉煌便从此没落。

然而到了唐末的时候,张彦远说:“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一句话就把吴道子定位在了大师的位置上。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局部)

这些因素又说明了平台的作用,以及艺术家的条件决定着当时的影响力。

所以,在现实中,吴道子当时的成功可以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是成为了宫廷画家;第二是在长安画了三百多堵壁画作品;第三是他的徒弟众多。

但在今天,后代对他的艺术评价和地位确定,都与现实中的条件没多大关系,其中最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变了一直沿用的人物画均匀线描模式;二是个人造型能力的影响与“吴带当风”的传奇;三是开创水墨写意山水画的先河。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时成功的画家在后世依然备受关注时,最关键的还是个人的艺术因素,而其他现实中的优越条件已经不会再起作用了。

五代 董源-溪岸图

这种方式也包括哪些生前并不算成功的画家,比如被明清画家尊为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的董源,生前无论做官还是绘画都不突出,但在身后却一步一步被“大师化”。

也许,董源的历史地位与后来文人画的发展有关,甚至还有可能与他姓董有一些关系,但不管怎么说,董源的“大师”肯定是历史赋予的,所以今天尹吉男先生才会发问:“谁是董源?”

在宋代,真正成功的画家是黄筌父子,但是在现在,还不如只有一幅《千里江山图》传世的王希孟,而《千里江山图》还是因为《只此青绿》的春晚舞蹈才家喻户晓。在这个时代,王希孟的大师地位也就无法撼动了。

但在宫廷绘画最盛行的时期,王希孟与许多画工一样,都是默默无闻的。即便是在后来,要不是蔡京留在《千里江山图》中的题跋,谁也不会知道有个画家叫王希孟。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

所以,对于后人来讲,历史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相应的痕迹,如果没有当时的文字记录,再好的画家也会属于“无从查考”之列。

就像我们现在无比推崇的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要不是最后在树根之处发现他的落款,还是只能依靠董其昌的题跋来确定是范宽的作品。

但是后人的题跋往往也会有讹误之处,就像宋徽宗确定的《隋展子虔游春图》就很难说是展子虔的真迹了。

这个事例说明,画家的水平也不是确定大师地位的根本,而是时代的好尚和选择,才是发现和确定大师的根本。

隋 展子虔 游春图(局部)

同样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当时乾隆只盖了两方印章连一个字都没题,而黄公望那幅假的《富春山居图》却被其反复题跋竟达五十多次。

所以,我们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至少在乾隆时期,范宽是默默无闻的,黄公望肯定是“家家一峰,人人大痴”的大师。

而在黄公望的时代,以“当代”的概念最有可能成为大师的,应当是元朝书画界的领袖级人物赵孟頫,但却因为大节有亏而又不为后来文人所推崇。

在当时,黄公望无论是情愿做赵孟頫的小学生,还是后来的书吏工作和隐居的道士,影响力远不及赵孟頫。但从明末开始,黄公望就开始起飞了。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

在历史上,我们知道的这些大师,生前身后往往都不一样,当代的成功者与身后大师不仅有时代的错位,还有后来艺术发展走向的变更。

再有不可思议的例子是明代的徐渭。徐渭一生多才多艺,诗文戏剧书画全面涉猎,虽然他自认为画是最差的,在清代的地位也并不高,但却受到近代一些画家的追捧,最疯狂者当属齐白石。

但回到徐渭的“当代”生活和追求,你就会发现,无论在哪方面,他的精力都不在绘画上,画画只是他年老糊口做做样子的媒介,一旦能有吃的,自然就不画了。

所以,他对自己的评价并不是谦虚,而是客观认定,即"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因为在他的当代,这个衡量标准是真实可信的。

明 徐渭 蟹鱼图(局部)

如果要举个离我们最近的例子,那就是黄宾虹和齐白石了,他们两个是身后进入大师时间都较短的画家。

显然,了解民国美术状况的人都知道,他们在当时也不是一流画家。而当时的名流画家,在现代却没有一个能与此二人抗衡。

从大师的进阶来看,两人相比较,在建国以后,齐白石则胜出更多。

然而,黄宾虹在去世后时隔50年就成为了大师,齐白石大概会从30多年以后。当然,两人在世的时候,齐白石在绘画上的影响要比黄宾虹还略大一些,但也仅限于京城一带。

齐白石 蝴蝶老来红

对于齐黄的大师性质而言,有时候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画家的“当代”意义是什么?甚至还要有一些发问:“难道每个画家的当代都没有人可以慧眼识珠吗?”

其实不然,“当代”只能展示画家的艺术状态,以及更为流行的时代特征。但是,历史的选择往往都不会再现原有的主流,而是像流水一样会进入另外的地域,呈现另一番景色。

很显然,从结果来判定事实是最有效的办法,就像历史都是以盖棺定论的方式来形成结论一样,后人看前人总比前人自己更清楚。

黄宾虹 黄山汤口

我们现在知道的结果大多都是现代人的角度,是现代美术史告诉我们的结果,而不是原本那个“当代”的结果,

所以,当代为什么会景仰前贤,是因为他们已经被大师了。

然而,当代画家总希望活着的时候就成为大师,却在现实中收获了更多的骂名。

所以,画家尽量不要用个人的未来判断去为难自己,因为未来不可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 四美图卷
两朝网红“元人冠冕”赵孟頫
赵孟頫好古之缘由 博物漫步
中国人物画的演变
《图画如历史》: 图像背后,历史与文化意涵
中国历史上6位著名画家,作品堪称一绝,唐伯虎没入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