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浅见与实践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浅见和实践

     丘北县第一小学校分部:胡华萍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参与到

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高课内外数学学习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入小学的学生只有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有效提高课内外数学学习活动的效率。

一、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生活与学习环境中老师的言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心里学研究表明儿童自我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建立,往往是透过周围的“重要人物”的期望来完成的。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充当“重要人物”角色的人就是“教师”。教师在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评价中暗示他不行,对他失望不闻不问,他便会自卑,产生心理定势,认为自己不行,完不成学习任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评价或教学活动中流露出期望他能够成功,他就产生积极的自信,认为自己能获得成功.即使有许多困难,他也会在期待的目光中,坚定信心,完成任务。

(二)、“表现欲望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人的表现欲是与生俱来的。在学习过程中,经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成功获得老师的赞许有利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反之,会挫伤小学生的自信心并使其丧失学习兴趣。

(三)、对数学的认识和感知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对数学已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知。知道一些简单的认识和计算,并已有了一定的数学生活经验。现在的小学生在幼儿园和生活中已认识了“1—20这几个数以及有关1—20的加减法”,没有人给他们讲过有关数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没有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数学知识本身是比较单调,枯燥的,逻辑思维性强,所以学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使他们根本体会不到数学的美和它的趣味性,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 、 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教学拙见

结合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教学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强制地灌输知识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小学生机械化的学习,更有甚者产生厌学、怕学的负面情绪。这样的话,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要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学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周围,学好数学让数学更好的为自已的生活服务。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领域,才能在浓厚的兴趣情境中去发现新知,获取新知,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能主动学习数学。    第一、在导入新课和练习时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悬念”,有效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10的连加”这一教学内容时。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相机提出“你想知道河中的天鹅发生了什么故事?”,通知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在浓厚的兴趣中仔细观察主题图,并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整理:①发现天鹅变多了②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2只,又飞来了3只。在整理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给予及时的合理评价,进而提高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4、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你知道了这么多信息,那么通过这些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在前面的学习活动基础上发现问题,从面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5、让学生在已有的信息和数学经验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4+2+3=9”学生在前面的学习活动回中已获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再次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二、利用故事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听故事可是小孩最感兴趣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故事情境,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上《平均分》这节课时,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了猴妈妈分桃子的故事,边讲边提问,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而且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段《猴妈妈分桃子》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猴妈妈有两个孩子,猴哥哥与猴弟弟。有一天猴妈妈拿来6个桃子分给弟弟5个,哥哥1个,猴哥哥拿着1个桃子哭了,你们知道为什么猴哥哥哭吗?”“因为猴哥哥的桃子太少了。”“猴妈妈没办法,只好从弟弟手中拿过来1个桃子给了猴哥哥,可猴哥哥还是不高兴,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因为猴妈妈太偏心,这不公平。”“那么,你们认为怎样分才算公平?”“一人3个。”“是的,猴妈妈给他们俩每人3个桃子,他们俩的桃子就同样多,这才算公平。”“因此,要想公平每份必须分得同样多。”这时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就会顺理成章,同学们不但容易接受,而且思维活跃,为新课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利用游戏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了,在教学中可根据授课的内容,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寓教于乐,以趣促学。例如:学习《统计》时,开始时我就把学生分成了几个组,采用“投球”的游戏,每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情绪极高,我刚宣布完比赛要求,他们不等我分工,小组内已自行分好了。一声令下,小组内成员有的数,有的夹,有的记,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当中,不甘落后。等比赛结束时,优胜方欢呼雀跃,而负方也没闲着,在那总结经验,商量下次比赛怎样才能取胜的对策,。通过做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同学们充分地表达、争辩,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第四、利用儿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儿歌,他们不但爱听爱唱儿歌,自己也喜欢编儿歌,儿歌不但好听,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深受儿童的喜欢。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1-10的数的认识时,引导学生编了一组儿歌:1像小棍斜着立,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6像哨子吹响声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能装水9像小勺吃东西。同学们根据编的儿歌很快记住了这些数,再比如教学10的组成时,我和同学一起编了一组儿歌:一和九来拉手,二 八是俩好朋友,三七姐妹不分离,四六本是同心结,五五一起来跳舞。同学们不但能很快记住了这组儿歌,而且能够熟练应用儿歌解决10相关的加减法和未知数的填写。此课时的实践发现,儿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学习重难点,并能合理运用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中,我认为这都要与学生对儿歌浓厚的兴趣分不开。

第五、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动爱表现是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根据儿童的这一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的创设“表演”情境,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步入情境体味,从而主动的投入到掌握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并掌握所学知识。比如一年级在学习“混合运算”中的“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四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公交车上坐着3位乘客,1名司机在前面开车,“嘟嘟嘟”车开到了第一站,先上来5名乘客,又下去了2名乘客,现在车上还有几名乘客?同学们不但兴趣高涨,而且迅速解决了问题,公交车接着往下开……同学们轻松的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6、利用操作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可见动手操作多么重要,学习的效果也不言而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熟悉,去理解,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探索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一年级《9的组成》时,我让同学们边摆小棒边读,1和8组成9,9可以分成1和8,2和7组成9,9可以分成2和7……就这样同学们边动手摆,边动口说,眼睛看着,脑子里想着,真正做到了动眼、动手、动口又动脑,孩子边玩边学,学习兴趣也在活动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  让数学教学紧贴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应用于生活实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是要紧贴生活,让学生要充分认识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尽管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数学经验少,但他们也接触到了一些如数量空间,图形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和数学问题。如果在教学中多讲一些生活实例,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让实物走进课堂

有些数学知识特别枯燥、特别抽象。如在《认识立体图形》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费了好大的劲,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知半解。1、给学生准备了墨水瓶盒、茶叶盒、皮球、积木等实物。从而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设计一些“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感知各类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形状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可见。

在数学课堂中,引用实物和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他们并不遥远,对数学有了亲近感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2、让生活实例走进课堂:如在学习“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你早晨吃了一个苹果,晚上又吃了一个,你一共吃了几个苹果?他们很快就答出了“1+1=2(个)”;你上周用了1是铅笔,这周用了2支铅笔,你一共用了几支铅笔?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1+2=3(支),举这些简单而实际的例子,他们不但易于接受,而且学习的气氛高涨,思维活跃,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个体之间都有着差异,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个性能够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同学们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数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师生比赛,小组之间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比赛形式,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比赛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学习“10以内的未知数”,为了让学生很快又很好的记住乘法口诀,我就让小组与小组之间,男生和女生之间对口诀,看谁对的又快又准。我还让同学们利用手势进行比赛,比如我出3,同学出5,看谁先说出15,谁就赢。每当这时我就故意放慢点,学生先说出来,他就特别的高兴和自豪,就连老师也比不过他。我还让同桌之间也进行这样的比赛,看谁赢的次数多。在这种良性的竞争和比赛中,孩子们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学习的效果非常好,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毋庸置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非常浓厚。

(四)  关爱学生,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们首先要爱每一个学生,我们一句关心的问候,一次关爱的行为,也许就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他们会因为你的关爱和问候而尊敬你,喜欢你,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对数学课产生了兴趣。

1、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

数学课本来就单调、枯燥,老师再在课堂中板着脸,带着“唯我独尊”的情绪进入课堂,师生之间一下就产生了距离感,这样并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而应该有意的与学生亲近,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渐渐地对你产生好感进而喜欢你,喜欢上数学课。我经常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开玩笑,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一个好心情,所以课堂上的表现也愈来愈好,课余时间我还经常与学生聊天,与他们一起做游戏,有时也给他们讲讲他们不会做的题或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之间有了矛盾,也帮他们调解,有了困难也想办法帮他们解决,有事或有病请假没来上课的学生,等他们回来后,我又抽时间给他们单独补课。总之,学生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能够帮助,我会义不容辞的帮助他们。所以我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学生也越来越信任我,喜欢我。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学习数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2、给学生平等的机会

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公平的,不应该有半点私心杂念,无论他的出生贵贱贫富,也无论他学习成绩的好赖,我们都应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对那些谁教都能教好的学生,我们应该关心,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胆小,不敢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的,我们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有平等的机会去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不是把他们遗忘,置之不理或是冷落。对学生的学习我向来是抓两头,促中间。每次在提问题时,我都是把最难的问题让程度好的学生来回答,简单的一些问题留给差不多的孩子,同时鼓励学困生,胆小的同学也参与其中,绝不允许一个人掉队。在我的这种教学方式下,一些胆小的学生渐渐地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产生了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刚上学时根本不敢举手,我就多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一开始他站起来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可是我还是表扬他,说他有勇气站起来,慢慢的他敢举手了,可是起来一紧张又忘了要说的话,我就鼓励他慢点,别急,你一定行,就这样他起来的次数多了,就不害怕了,也能大胆回答问题了,我从心底替他高兴,为他加油。

3、多样化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及时,准确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评价应该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用发展的眼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给予肯定和表扬,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提高。

第一、口头的表扬与鼓励

实验表明赏识教育对许多学生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适宜的赏识表扬可以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和知足,自信心,自尊心都能增强,所以在教学中多一些赏识,鼓励和表扬,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我经常在课堂中用“非常不错”“你真聪明,这么难的问题你都会”,“你今天的表现非常棒”“你真行”“相信自己”“再来一次”等这样一些鼓励和表扬语言,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了自信心,心里也特别的高兴。

第二、体态暗示

 一年级的学生离开父母后,见到老师既亲切,又有些害怕,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亲睐。于是对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或者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带给学生极大地鼓舞,每次学生在摆学具时,看到谁要是摆的好,我就走过去笑着摸摸他的头,每当这时学生就显得特别高兴。又如我在给学生发测验卷时,如果有的同学考得比上次成绩有所提高,我就给卷子上写上“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评价性语言,如果有的学生考了100分,我就在卷子上写上“你真行”,“你真棒”等语言,当同学们拿到卷子看到我给他们写的评语时,都咧着嘴巴开心地笑,分明是感到我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

第三、物质奖励

每天在课堂上无论是坐得端正,遵守纪律,或是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除了口头表扬外,我还给他们奖励小红花;课堂作业或练习册写得整齐干净的我也给他们贴上小红花,一学期下来,综合评价看谁的小红花最多,我就根据小红花的多少对他们分等次进行奖励。这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

第四、学生之间评价

教师对学生作评价好像很正常,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好像不可思议,其实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是一种更好有效的评价手段。它更能体会公平,公正性,使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改掉缺点和错误,进步的更快,当同学们发现了自己的变化后,对学习数学更有信心,应该说这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的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也是能够更加公正的评价一个学生的补充,改变以往只有老师才能评价学生的模式。比如有时在快下课时,我会留几分钟时间让同学们评价一下这节课上谁的表现最好,谁的表现最不好,听到表扬的同学表现会更好,表现不好的同学就会改正,因为同学们都很在意其他同学对他的评价,正因为如此,同学们现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好,也更加喜欢上数学课。(一)老第五、针对性评价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有利方式

1.课堂内外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以合理的表扬,以放大优点为切入口,蹲下身来与学生谈心谈话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窗体顶端

①.抓住学生闪光点并给以针对性评价
  马克·吐温也说:“一句赞美可使我快乐两个月。”人在快乐的心情驱使中对事物的兴趣也是最容易建立的。所以做为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紧扣学生闪光点给予合理的赞美,让学生在赞美声中建立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兴趣。

②.针对容易犯错的学生要关注和爱护

《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过:“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核心。学习中不犯错误的学生没有,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自卑心理加重,感情最脆弱,老师批评“暴露和伤害了他心灵中最大的最敏感的痛处———自爱心、个人自尊感和个人的自豪感”。做为老师,学生出现过失,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找到适合该学生的教育方式,忌讳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过失评价语言要具有针对性,语气要温和,让学生乐于接爱。对出现过失的学生,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赏,让学生在赞赏中感受老师对他的关爱和爱护,从而树立有错就改的信心。

(六) 开放性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外,在留课外作业时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好思等心理特点,留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让他们做起来既感到兴趣,又不觉得累,还能体会到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换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拓展课外知识,巩固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而且要学会与本课相关的课外知识。首先这种作业要有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一看作业就愿意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想做”。比如一年级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我就要求学生回家必须去超市或菜市场帮爸爸妈妈买一些日用品、蔬菜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正确掌握元、角、分的换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很好的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和生活中,懂得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另外我常给他们讲一些数学发展史中的一些趣事。数学家的趣事,给他们找一些数学方面有关的资料,课余时间让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调查“数学的由来”,“加减符号的由来”““乘号是谁发明的”等数学资料,并在班里互相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加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我的学生会用这样的语气告诉我:“老师,你知道吗?阿拉伯数学原来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我会故作惊讶的问他:“那是谁发明的?”他会骄傲的说:“是印度人发明的,然后传到阿拉伯,再传到其他国家的。“

2、写数学日记,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无处不在,同学们通过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把自己在数学课堂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做题过程中,讨论问题时发生的数学小故事,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比如超市里,菜市场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等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能力,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比如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乘法后,在数学日记中这样写到:妈妈问他:“咱们这个单元有4层楼,每层都住着2户人家,那么4层楼有几户人家?”我要用加法算式就是:2+2+2+2=8,算得慢还容易出错,现在学了乘法,我就直接写成2×4=8,就知道这个单元一共有8户人家。数学的世界太神奇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由此,增加了他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办数学小报,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小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给了同学更大更广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一张小小的A4纸,在同学们小巧的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布局合理,大方、美观。同学们可真动了脑筋,办了一张张精美的小报。比如学完《统计》之后,有的学生把校园 里各种树进行了统计,做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写上报头,日期,再用彩笔把各种树涂上颜色,加上一些分割线等点缀,一张漂亮的小报就这样诞生了。再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同学们用剪、拼、画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但理解轴对称的真正含义,还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他们乐此不疲,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中,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学习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满趣味,充满智慧的数学王国里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求知识的欲望越来越强,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 朱智贤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第四版。

2、《教育心理学》 主编 李伯  燕国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第二版

3《豆丁网》等网页文章。

4.http://www.chinaqking.com/yc/2012/239239.html窗体顶端

4.《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5期供稿   作者:张苏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了20年数学,终于找到吸引学生的诀窍!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李建华 运用新课改理念多角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作者:李建华 推荐人:胡阳新
如何进行学前班拼音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