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睡觉天下第一补,道家睡仙功,千古养生术

修行养生讲“三分调,七分养”,是指人体脏腑失调的时候,虽然用特别的食品、保健品或药物进行调养,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有七分,是要在日常睡眠、饮食、情志、运动等诸方面养成良好习惯,使人体尽快恢复平衡并保持平衡。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为天下第一大补”。睡觉包括两种状态:寤和寐(即觉醒和睡觉)。人的清醒与睡眠,就像白天的光明与夜晚的黑暗一样。故《内经》云:“天有昼夜,人有起卧”。传统养生的最高境界便是“天人合一”。

如果您想脏腑平衡、身心安康,就必须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做到“起居有常”,“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而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睡眠的重要性

战国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能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健骨强筋。”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不要跟太阳对着干。

大部分人之所以难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除了一些人本身不良的睡眠习惯以外,主要是对睡眠存在着许多误区:有些人认为每天只要睡足七八个小时就行,因此觉得晚上熬夜也不要紧,白天补睡就行了。

很多人晚睡或者睡眠不好,只知道第二天会感到精神疲倦,而不知道对身体有多大伤害。许多人认为失眠、入睡难只是小问题,吃几片安眠药就行了,不会想到是由于体内脏腑失衡造成的。有些人喜欢夜间看书、写文章等,觉得过了23点后安静,人也很精神,效率高。

要想走出以上几种对睡眠的认识误区,首先必须知道不良睡眠习惯对人体的伤害以及何时睡眠有利于养生。

什么时间睡眠有利于养生

人类起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我们要跟着太阳走,不要对着太阳干,这样才能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一致,才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才能长生久视。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是为养阴;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是为用阳也。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从子午流注来看(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参透人体而揭示的一种规律。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点~3点)至寅时(3点~5 点),也就是在晚上 21 点睡下,早晨 5 点起床。

21点-23点为亥时,三焦经最旺,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

23点-1点为子时,胆经最旺,属足少阳胆经。一个是手少阳,一个是足少阳。少阳是什么?少阳是初升的太阳!人只有在23点前进入实际的睡眠状态,少阳气才足,人体的太阳才能升起来,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凌晨1点-3点为丑时,肝经最旺。《黄帝内经》讲“人卧则血归于肝”,而且肝养血、生血的最佳时间是21点到凌晨3点。人如果天天熬夜到1点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人体脏腑得不到气血的补养,极易失衡而致病。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亥时睡,寅时起。


怎样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根本在于身体的失衡。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睡前需要做到“五不”:

1. 不过饱

中医讲“胃不和则寝不安”,因为晚上人要休息,脾胃也需要休息,晚餐吃的过饱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扰动脾胃的阳气,从而影响睡眠。

如果晚上吃太饱后过度运动会刺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影响睡眠。而如果不进行运动,食物可能会堆积在体内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出现腹痛、腹胀的症状,也会导致热量过多,从而转变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引起肥胖等症状。

因此,晚餐宜吃七八分饱,并且尽量清淡,以顾护脾胃清阳之气。

2. 不过动

晚上睡觉之前可以适当的进行放松活动,比如睡前瑜伽的锻炼,但并不适合做其他的剧烈运动,会扰动阳气,包括睡前看电视、说话聊天等扰动心阳的活动。而且电视、音响等电器本身的辐射会干扰人体的自律神经。因此,睡前半小时不宜做剧烈运动、看电视、聊天等。

3. 不过思

脾主思,多思伤脾,且多思易扰动心神。思、动为阳,静、眠为阴。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就是中医说是典型的心脾两虚。心脾两虚可能会有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头昏头晕,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睡前宜静养心神,做到“先睡心后睡眼”,助阳入阴以利于睡眠。

4. 不过点

晚上11点后胆经开阳气动,人容易精神而睡不着,且极易耗散肝胆之气,引动外邪侵入体内。通常建议最好在21点睡觉,最晚不要超过23点入睡,一旦晚于23点睡觉,可能会损害到深睡眠。深睡眠对人体健康有较重要的作用,对身体的各个脏器及精力、脑力的恢复至关重要。

5. 不受风

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头晕,头如布裹,面色黄。为什么?阳气吹散了,体内相对空虚,其他邪气就容易客居体内,最常见的是风邪和湿邪,肝主风,脾主湿,伤的就是肝和脾,所以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早晨一定要早起床,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

人在寅时(3点-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生长,这样有助于养肺和顺应太阳的天势升起人体的阳气,使人一天阳气充足。

5点-7点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

7点-9点人体胃经最旺,所以一定要吃早饭。

9点-11点脾经最旺,这时人的消化吸收运化的能力最好。所以,千万不要赖床。

另外,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话说:“三天早起,一天工。”现代医学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

睡仙功,补肾有奇效

1. 还阳卧

练习时,首先熟练还阳卧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练习。

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两手心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

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

2. 混元卧

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腿似环,两手重叠或交叉轻轻的放在头上,手心对着头顶百合。这个姿势既能补肾气又可放松头部,对失眠、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练习还阳卧、混元卧,可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

松开前胯是补肾的前提。

松开前胯是练好还阳卧和混元卧功的前提。前胯不松,“卧”的时间不能持久,也不易入静。为了更快地松胯,一般摆好卧功姿势后,可以先把两手放于两膝内侧,轻轻地一下一下推按。

坚持练一段时间前胯骨关节处就会松开,两膝可以平贴于床。到了这时候,在睡眠的状态,姿势也易变形。初用这两个姿势睡觉,可能前胯没有松开,这时可以采取两膝下放书或毛毯的方式来过渡。

3. 陈抟睡仙功

姿势:身体侧卧床上,一腿伸直,另一腿微屈,放在伸直的腿上,一手掌放在太阳穴处,另一手放在风市穴处。

心法:观想睡在绿草地上。

口诀:嗡,浩然正气,乾元亨利贞。

作用:本法有采气、养气的作用,也有降魔的作用。浩然正气充满天地间,奥妙无穷,惟勤习者方能知之。

4. 金刚卧石

姿势:身体仰卧,双腿交叉,双手十指交叉,拇指相对,放在小腹部。

心法:观想自己睡在石床上。

作用:为修炼“金刚铁板”打下坚实基础。

说明:金刚卧石有多种练法,这是其中一种。

5. 碧云桩

姿势:右侧卧,一腿上,一腿下,上面腿微屈。右手剑诀点在肩上。

心法:观想星斗。

作用:可神游。

说明:做左侧卧时,手、脚的位置交换即可。

谱文:脚踏玄机手握雷,剑诀直插紫电区。卧看天门起星斗,神游八极自归回。妙山有法授碧云,为使弟子早生辉。玄法传真今得密,妙门金法有神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睡眠中补肾生阳气的功法。
《睡仙功》知识分享:介绍混元卧的小动作 在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就
在睡眠中补肾生阳气的功法:“还阳卧”和“混元卧”!
道家睡功二式,有补肾奇效,可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
在睡眠中补肾生阳气的功法:“还阳卧”和“混元卧”
分享两种睡觉姿势,助你提升阳气和元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