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靳江与大湖塘
(2017-10-31 22:40:47)
分类:名胜遗迹
靳江与大湖塘历史普查
靳江发源于湘乡,流经宁乡麻山、花明楼、大屯营、道林,过碑头市,下九江,穿洋湖,在瓦岗口入湘江。是长沙市城内入湘江的主要河流之一,在湘乡金石镇赵公桥处,南源与西源交汇点开始称靳江。赵公桥至花明楼双江口称上游,双江口至湘潭龟头市为中游,龟头市之下为下游。
由于靳江两岸为板页岩和第四纪网纹壮红壤发育而成的土壤,降水丰富,故流域内植被生长茂盛,水土流失不严重,在民国时期以前,水上交通发达。同时靳江流域内以山岗丘陵为主,适宜人类生产生活,这里历代名人会萃,历史文化厚重,春秋时期,人类活动繁盛,建立了小国,战国时期为楚国,汉代农业生产活动不断发展,双狮岭西南发现大型东汉古墓群,朱石桥白云,三仙坳韶光大王山,大屯营杉山里马头山,花明楼荷叶塘等地,也先后发现了古墓,出土了一些汉代文物,充分说明汉代靳江一带是农耕文明较高的地区,宋代文化开始繁荣,金石的王容状元,道林大界的谢英处士,给靳江流域增添了文化内涵。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江河建桥,解决交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靳江流域保存有60多座古桥,主流有赵公桥、铁罗坝桥、麻山新桥、胡泉坝桥、靳江桥、七家洲桥、下新桥、让家桥、双江口桥、解水口桥、水屯港桥、石灵桥。
从明清开始,靳江统域产生了许多世族大家,湘乡刘氏,罗西寨唐氏、麻山钟氏,紫林汤氏,靳江杨氏,南塘刘氏,双江陶氏,梨树周氏,大屯营周氏,泉塘萧氏,泉塘黄氏,麻山李氏、东山李氏、井泉欧阳氏、梅湖成氏,道林蒋氏,双观黄氏,黄坑黄氏,东湖王氏,袁家桥袁氏,石板塘齐氏,罗宧冲罗氏,道林高茅屋鲁氏,湘潭碑头市刘氏等,靳水养育了千万家,是宁乡的母亲河。
靳江的名称由来已久,现主流媒体认为,因靳尚官授楚大夫,封地于朱石桥、麻山一带,同时靳尚墓靠近江边,故称靳江,还有一说,烧汤河一带,河中怪石林立,形如刀剑,称剑江,后衍变称靳江。今子林通过多方搜集资料,走访靳江流域各地,特别是朱石桥一带,进行仔细分析,得出靳江的名称来源,靳乃春秋之小国,即今朱石桥一带称靳国,流经靳国的河流称靳江,在春秋时期,我国有无数个小国,特别是长江以南为南蛮(南苗)之地,实少数民族地区,南方山地较多,交通不便,占山为王者较多,后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各国势力不平衡,小国之间进行战争,互相吞并,结果强大的北方楚国在公元前380左右吞并了靳国。“靳”一字,估计为苗族语音,表示宁静平和之意。本地百姓过去把“宁”和“靳”读音互通。东湖塘麻山的麻家洲,过去为麻姓的苗族人生活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有麻姓墓碑记载。“麻”与“苗”在我地土话互通,今天的麻山,可能就是过去苗族人生活地留下的痕迹。战国时期靳江流域为楚国属地。靳尚本姓芈,出生地在湖北江陵纪南城,由于他在楚国得到楚怀王器重,官封公族大夫,食邑于靳地,后靳尚子孙便以邑为氏,称靳氏,尊靳尚为靳氏始祖,靳姓是我国汉族姓氏来源于南方的极少数之一,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春秋时楚国有大夫靳尚,食采于靳,以邑名为氏”。中国大多数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各个小国名号,靳姓起源于楚国大夫靳尚,这已为各种姓氏书所确认,系以地为氏。靳尚死后葬靳江河洲之中央,四面环水,今朱石桥七家洲遗迹可证。清乾隆举人宁乡玉山书院山长周在炽有《过靳尚墓》诗“人去几千年,荒坟靳江边,江边一杨柳。系吊过往船”。民国廖树蘅有《上官屋场诗并序》,其序云:靳水出湘乡万岁塘,十里入宁乡。受麻山水始渐大,其地有靳尚墓,水因此受名。前年有人于墓前掘得古鼎,形制诡异,置暗室有光。静中隐隐作笙竽声,以为怪异,投之洞中,光响遂绝。江岸有废墟,土人称上官屋场。至今田垅犹袭花园廊之称,当即尚之宅基。诗以纪之。
关于大湖塘即“大夫堂”,为靳尚宅第,是当今为旅游开发意想之说,从各方资料,包括历代县志,都毫无大夫堂之说,乾隆《宁乡县志》卷二载:“靳江桥,在县南六十里,居民伐石甃之,旧志载建江桥恐建字误。案江水发源於湘乡万岁塘,汛衍成溪,俱在湘乡弦歌都内,流入宁界三十里而近有周氏庄,庄后有大夫坟,高广莫量,下穿牛羊穴,坟前三里为靳江桥,又案靳大夫尚载葬湘乡今麻山周庄去湘乡数里,则此坟靳大夫之坟也,坟前之江靳江也。”周氏庄应该是罗湖周氏即蚂蟥塘周氏。民国宁乡县志有载:“靳江桥东一里有大湖塘,相传楚靳尚宅在其侧,俗称上官屋场......”。当然靳尚封食于靳地,肯定在此必需建宅居住,但不一定就是今大湖塘,“大湖塘”为一小地名,地名的传承必须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大地名容易留传,如大江大山,大都市,小地名就容易变换,我地族姓都是移民后代,大部分是元末明初从江西移民而来,许多小地名都是明代以来取定的,同时靳尚为一个争议人物,不可能尊称他,世代称“大夫堂”来纪念这个负面人物。大湖塘实为杨氏族人,在清末所建之庄园,围墙是防太平天国军进攻加固而成,这里是湘绣发源地,杨世焯是领头人,杨佩贞、萧咏霞是著名的湘绣大师,她们从事刺绣工作于大湖塘,这里是杨家几代人经营的大庄园,房屋有108间,田产遍布各地,最差时,田产都有300亩,租谷600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长沙市文物局和宁乡县文物局进行考古调查,在大湖塘,没发现一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痕迹。      本人分析认为,“湖”本来就比塘大,何称“大湖”又“塘”?“大湖”应是“大凫”,即大鸟或大野鸭,今大湖塘有70多亩水面,此处林茂草肥,靠近靳江,鱼虾丰富,生态环境好,吸引大量水鸟来到塘中觅食,其中野鸭较多,野鸭有时称凫鸭,还可能有大型鸟类在此生息,同时仔细一看,此塘形状似一只大鸟图形,所以今天的“大湖塘”应是过去的“大凫塘”,更不是“大夫堂”。
靳江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搞开发建设,应尊重历史,敬畏真本,从长远看,靳江可整体打造风景优美的旅游观光线,古桥及古遗迹要保护,靳尚墓地要恢复,大湖塘的湘绣发源地应深度开发利用,流域内的历史名人应加大力度挖掘宣传,充分发挥刘少奇故居红色景点的优势,以古镇建设为契机,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打造美丽靳江,幸福靳江,今宁乡县政府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们应尽职尽责,去伪存实,求全,求深,求真。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靳江源(湘乡市金石镇万群村万岁塘潘家湾组尧塘)。地理座标:东经112度26分22.7秒,北纬28度02分16秒,2016年6月30日东向西陶子林摄
赵公桥(靳江两源相汇过赵公桥):古时因桥边有一大庙“赵公庙”而得名,据清同治十三年《湘乡县志》记载:“赵公桥,在大湖区,界宁乡,康熙间,张蒂裳等纠建。”2016年6月30日陶子林摄
靳江古桥,县志云靳尚墓距桥三里,高广莫量,下穿牛羊穴,上世纪50年代由周震鳞岀面保护而存。2016年6月17日西向东陶子林摄
双江口桥2013年10月21日摄,【乾隆志】靳江下三十里,江面极宽,木桥易坏。江岸居士萧叔持、周品级倡建,近六百金,桥甚高,乾隆十一年四月起,冬十一月秒成。【嘉庆志】萧叔持、周品级甃石为瓮后,周笃福、欧光明续募,改置平桥,长五丈,桥左右列石狮二,费千金。附:此桥为联接南北交通而建,历经多次大洪水而不毁,上世纪八十年代,桥南岸两石狮被盗,桥面部分麻石破损,有几块掉入江中,今贤士李锡前,多方融通,砌石护岸,水泥整修桥面,可通小车。
石灵桥2016年6月28日西北向东南摄。【同治志及民国志】在县南九十里烧汤河,为潭宁交界处,清黄日灿费千金建,咸丰八年徐石材、杨少度募捐重修,光绪二十三年,宁潭士绅陶蘅渚、徐景山倡募重修五甕六墩。据子林了解,黄九猴子即为黄日灿次子黄植,乐善好施,为人低调,热心公益,修桥岀资豪爽,陶蘅渚是陶森甲大哥,修桥都是宁潭两县合力而建,先是建三甕,后加二甕,徐家后人,从台湾回乡看过此桥,桥北宁境山头,有一石头庙,桥故名石灵桥,是靳江流域保存最好的一座石桥,长度最长,宽度最宽,最漂亮石桥,可通汽车
大湖塘卫星图,形似大鸟
大湖塘古墙2017年10月31日南向北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名人】湘乡名人·状元王容
国学小栈305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卷下·六麻3
湖南氏族源流
端午节由来的传说
【洞庭作家】黄玉其/金石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