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氏孤儿》是一部怎样的悲剧
  • 发布日期: 2010-12-14 00:00
  • 作者:叶匡政

《赵氏孤儿》在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地位,不用我来赘述。有人把它称作中国的《哈姆雷特》,王国维认为此剧“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说的都是它作为经典的价值。我一直觉得,把它改编成电影会极富现代性和震撼力。但我看了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后,不免大失所望。

《赵氏孤儿》是一部元代杂剧,故事取自《史记》。它源于一个巨大的不幸,晋国文臣赵盾因与大将屠岸贾有隙,满门三百口亲丁被屠岸贾冤杀,只留下一个孤儿。这个孤儿,成为这个家族讨回正义的唯一寄托,也像是正义留在世间的一个火种。于是,谁抱起这个婴儿,原本的生活就会被彻底毁坏,不自觉地卷入到这场正义之战中。从门客兼医人程婴,到守门大将韩厥、好友公孙杵臼无一例外。这些人与屠岸贾过去并无冤仇,或为承诺,或因义愤,或重友情,都义无反顾地投到了这场拯救孤儿的行动中。可以说,每当有一个人慷慨赴死,正义在世间就多了一份存在的希望。生命的激情与悲壮,一轮轮鲜血和勇气的较量,体现的正是人在与命运抗争中,精神和信念所爆发出的巨大力量。

然而在电影中,陈凯歌却对杂剧中的经典之处,都作了删除和弱化处理。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典型的类型剧,前半段它只有一个循环的戏剧动作:自杀。从公主自杀、韩厥自杀、到公孙杵臼自杀。赵氏孤儿既是正义的符号,也像死亡的接力棒。每个与婴儿相关的人,都通过自杀完成了对婴儿的拯救和自我形象的确立。程婴不仅献出了自己的孩子,他的忍辱偷生也是一种变相自杀。这死亡的一次次叠加,让这个悲剧的氛围异常恐怖。这种情境纯粹化的手法,在中国古典戏剧中并不常见,这也是它成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因素。《赵氏孤儿》用几张义士不同的面孔,共同塑造了一个饱满的义士形象。然而陈凯歌却轻易地取消了韩厥的自杀,让他像幽灵般活着;公孙杵臼也被改成他杀。这些做法不仅破坏了原先精致的戏剧结构,也使得这组义士的群像变得苍白而干瘪。

陈凯歌最荒唐的改动,是略掉了程婴与公孙策划献子拯救全国婴儿的计谋。无论《史记》还是杂剧中,这都特别感人,“争死”与“死易立孤难”的故事,成为古人传诵的典故。也因为这个计谋,使程婴背负了出卖公孙的骂名,不得不被屠岸贾收为门下,忍辱偷生20年,孤儿也因此成为仇人的义子。可以说,这是引出下半部故事的一个重要戏剧动力。去掉了这个环节,程婴主动投靠屠岸贾就变得让人无法理解。杂剧中细心地把《史记》中的复仇时间向后延迟了5年,是为了表明复仇是孤儿成年后的自主选择,并非受他人蛊惑。然而陈凯歌却改回到15岁,于是我们看到的结局,成为一个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情感的复仇闹剧。前面所有累加的悲剧力量,到结尾时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改编古代经典,至少应对经典中奉行的价值核心有基本的理解和认同,否则你可以去选择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如果按照现代价值随意篡改经典中的核心观点,这种改编等于在制造文化笑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赵氏孤儿案》的讨论
赵氏孤儿(元代纪君祥创作杂剧)
“通识讲坛”第二十三期精彩回顾:《赵氏孤儿》的流变与改编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的原创究竟是谁?
在已知的故事里,创造未知的可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