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有个“去皮见骨”的弹劾术,一旦施展起来,历史都可能被改写

在古代封建王朝,官员们常说“武死战,文死谏”,意思是武将应当以战死沙场为荣,而文官则以直言敢谏为忠,然而到了明朝却变味了,尤其文官谏言成了弊端,甚至还有“去皮见骨”的弹劾之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去皮见骨”又是什么呢?下面让小编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明朝初年,朱元璋吸取了唐宋元等历代王朝的弊端,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察制度,其任职的官员多来自于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官僚团体——言官。

按照官职品阶来说,言官的地位普遍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但是朝廷却赋予了他们一项特殊的权力,即直接上书皇帝谏言,即便是说的不对,朝廷也不追究,因为要的就是他们直言敢谏。随着言官的出现,就好比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都无处不在,即便是一品官吏见到言官也都变得谨言慎行,生怕自己某句话或某个行为通过言官被皇帝知道了。

朱元璋之后,历代的明朝皇帝其实都反感言官,但由于这是朱元璋定下的制度,所以后来的皇帝也不敢轻易废除。到明朝嘉靖时期,因为嘉靖皇帝迷恋道术,还沉溺于斋醮青词,从而荒废政事,所以言官就多次上谏,可结果嘉靖皇帝不但不理会,反而还将这些言官都问罪下狱。因此,后来的言官为了生存便开始依附权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党争,而在党争之中这些言官便成为了“子弹”,是党派之间互相攻击的“武器”,后来我们也称之为“去皮见骨”。

所谓“去皮见骨”,其实是一种弹劾之术,如果想扳倒某个官员,但缺乏条件,或者还没能力,那就要从他身边的人入手,因此“皮”是小官,“骨”就是大官了。言官利用自身的优势,他们先挑小官下手,比如弹劾他说话放肆,或者行为僭越礼制,甚至是上朝迟到,或者私生活不检点,等等,总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小官被弹劾之后,他所依附的大官自然要为他说话,如此一来言官就找到了机会,然后将他们牵扯在一起,最后上书皇帝弹劾。

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之后,申行时坐上了首辅的位子,但是他坐得并不安稳,因为此时正是党派之争最激烈的时候。其实,很多人觊觎着内阁首辅的位子,比如王锡爵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当时的“王党”就想让申行时倒台。在此过程中,充当“子弹”的是御史言官丁此吕,早在张居正做首辅时他就极为反对,不过丁此吕并没有直接弹劾申行时,而是玩起了“去皮见骨”之术。

首先,丁此吕弹劾高启愚,理由是他主持乡试的时候以《舜亦以命禹》为题,暗含劝说张居正称帝的意思。因为高启愚是申行时的学生,所以面对如此荒谬的弹劾时,申行时自然要为高启愚辩护,如此一来丁此吕就便再次上书万历皇帝,表示他们都是同党。

收到奏书之后,万历皇帝也极为震怒,但是好在当时的万历皇帝还并不糊涂,也没有被丁此吕的奏书所蒙蔽,而是仔细的进行了一番分析。此外,对于朝廷的党争,万历皇帝也早已深知,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张居正去世之后,言官的弹劾奏书就突然变多,而且清一色的都是弹劾申行时,因此万历皇帝也意识到其中必有阴谋。最后,万历皇帝也清晰的认识到,如果申行时倒台了,必然是王锡爵做首辅,到那时党派之争就会让朝廷变得腥风血雨,因此万历皇帝没有准许任何弹劾奏折。

由此说明,万历皇帝没有被“去皮见骨”的弹劾之术迷惑,否则明朝又要“变天”,甚至改变明朝的历史发展轨迹。言官是一把双刃剑,但可惜明朝的皇帝没有用好,最终还是让言官断送了国运。到清朝,统治者吸取了明朝失败的教训,因此清朝皇帝始终都没有被言官左右。

参考资料:

《大明朝》作者:宗承灏,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万历的定陵中,藏有7个秘密,谁看完最后一个都会说:神奇
妙艳文谭 | 高攀龙贬揭
你从未见过的历史照片18-98 1956年定陵发掘现场照
官掘定陵 二 明万历皇帝陵墓三百年后遭挖掘的内幕
老照片再现定陵挖掘现场,代价极为惨痛,从此不再主动挖掘帝王陵
万历棺材被打开之后,郭沫若狂笑不止,终于揭开了一个历史谜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