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名师,见“术”更要见“道”

水土不服,道出了李老师简单“移植”优秀班主任经验的后果,也预示了班级这一育人场域隐含着独特密码。照搬照抄的方法解决不了自己“一亩三分地”的问题。 魏书生带班的策略和方法与学生成长有什么关系?又暗含了怎样的育人之道?学习者若对此视而不见,只看见“育人之术”,把它看成“他山之石”,最终只能弄巧成拙。

魏书生通过多年的实践,掌握了班级建设之道。这背后是魏书生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和尊重,彰显了他开发、挖掘班级资源以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育人理念。学习者热衷学“法”,却少有思考优秀班主任选择这些方法背后对问题的观察、分析以及判断的逻辑,见“术”而不见“道”。

就案例而言,李老师的问题很容易发现,诸如班级事务的包办代替,班级制度缺乏系统性以及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忽视,等等,但本质问题是李老师的班级观不够科学,只把班级看成一个静态的物理空间,忽视了班级作为一个组织所具有的动态变化过程,水土不服,也是必然。我们来看看李老师对班级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李老师对班级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无意识。班级作为一个组织,从组建到形成班级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无论是班级的组织形态还是管理模式都具有不同特点,这也表现在班级发展过程的特征上,诸如新生互不熟悉,对班级归属意识淡薄,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的探索。这一阶段,班主任通常也在观察和尝试,比如临时班委的组建,班级公约的初步确立,尽最大可能使班级在组建初期保持有序和规范,并给出较有权威的指导和监督。显然,案例中的班主任对班级发展特点毫无意识,对新班级的特征缺乏判断,从魏书生的管理模式来看,其所带班级应该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故而经验照搬必然失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是有其鲜明特点和成长规律的,一旦相悖,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了。

误区二:李老师对班级不同阶段的发展逻辑无意识。班级由组建到成熟,再到形成自己的文化,自然构成班级较为系统的发展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变化规律和逻辑。新班级组建,班级成员由不熟悉到熟悉,由彼此的互不相干到互相配合,就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案例中的李老师,看不到班级刚组建时潜在的无序因素,擅自给学生安排岗位、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且不说其明显的“人治”问题,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和感知也值得商榷。

新班级中,学生间少有合作,对班级的不适应以及在班级生活中的被动和迷茫是他们明显的表现。现实中,班主任常通过训诫和教诲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但许多案例说明,这根本是班主任的“一厢情愿”,因为人对所属组织的归属感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心向往之”。

误区三:李老师对班级管理模式的认识无意识。从管理模式来说,许多班主任对“自主管理”非常熟悉和看重,到底何为自主管理?相对而言,教师的权威管理究竟为何?案例中的李老师对此意识淡漠,既没有敏感于魏书生做法的实质,即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探究,也没有思考自身班级管理模式的问题,又错误地把班主任的“权威管理”与魏书生的自主管理简单“嫁接”,甚至把“权威管理”变成“权利管理”,导致问题重重。

班级建设是育人的有效途径,体现的是班主任的学生观、班级观和教育观。很久以来,班级观总是被弱化或忽视。班级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通道,也是学生公共生活能力形成的重要场域,为此,班主任必须认识到班级的独特价值,探究班级密码,通过班级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提升育人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共识:

一是班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系统。《建设现代型班级》一书写道:班级具有三个发展阶段,由最初的集合体发展成为班集体,最终形成班级团体。每一个发展阶段,班级的组织形态、管理模式及学生都具有明显的不同,却又互相联系。案例中的新班级就处于班级发展的第一阶段,学生特征不再赘述,班主任是班级的唯一核心,对班级各项工作具有一定的权威;班级发展的第二阶段就是魏书生所带班级的模式。相较第一阶段,学生有了班级意识、班级认同和归属感,班级组织健全,班级成员分工明确,形成部分优秀者对班级的自主管理模式,班级管理系统健全。如此诊断案例,也就知道李老师学习魏书生的做法为什么失败了;班级发展的第三阶段,班级成员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找到价值感,班级文化逐渐形成,班级成员以主体身份参与班级建设,达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

二是班级具有自身的内在发展逻辑。通过分析案例可知,新班级处在班级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这就是班级本身的发展规律。意识到这一点的班主任就会在新班组建伊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促进学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并通过民主的方式确立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制度,为班级的良性运作打好基础;班级发展的第二阶段,则是一个从“分化”到“统一”的过程,班级有序只是保证了班级的良性运作,但班级成员是否获得价值共识,是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学生德行是否得以养育,是班级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因此,班级也就成了班集体,成为学生精神心灵归属之地;班级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从“被治”到“自治”,班级自治是学生真正达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境界,也是班级建设的最高目标,这一变化也是真正实现学生以主体身份建设班级的体现。

以上班级三个阶段的内在发展逻辑,是班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且不以主观意志和能力为转移,案例中的李老师就是范例。

三是班级管理模式的互相渗透。对应班级的三个发展阶段,班级模式也呈现三种样态,即班主任为中心的权威管理到班干部为中心的精英管理,再到“班级会议”为中心的民主管理。在不同阶段,可以某一模式为主,比如班级发展的第一阶段,学生对班级没有强烈的认同感或行为常常逾矩,班主任就需要借助“权威管理”来明确班级日常行为要求,使学生在班主任这种“在某种范围内具有威望的人”的监督指导下遵从规则且获得自律能力。当然,班主任在明确班级规定或制度时,也可以同时采用讨论、协商的方式,即“班级会议”模式让学生最大程度参与班级事务,由此学生也能更认同班级制度或规定,一举多得。再比如,班级进入班干部为中心的精英管理阶段,班主任的权威从“指令”变成“指导”,培养和指导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由此使得班干部获得学生信任,“权威”就成了学生。说到班干部的精英管理,也许有的班主任会反思自己班级的自主管理,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把两者混为一谈的。但实质上,班干部只是部分学生,实在难以承担学生自治的“美名”,更何况有些班干部也只是单纯执行老师的指令,故而也可以说,我们的班级管理很多时候是在班级发展的第一阶段徘徊。

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域,承载着育人的重要职责。班级也是学生未来生活的缩影,学生由家庭进入社会就是进入了公共生活场域,必然要把握公共生活的人际交往原则,必然要遵守公共生活的诸多规定,必然需要所属团体赋予他们能力和品格,由此班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班、育人,理所应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蒋凌雪,上海市中国中学高级教师、班主任。上海市优秀班主任,徐汇区十佳班主任,徐汇区高中优秀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

《中国教师报》2020年09月23日第10版

作者:蒋凌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向军:班级管理是最高的艺术
班级管理制度及班主任工作方法
班主任工作干得既轻松又快乐
班主任要扮演三种角色
阶段性班级管理“四式”|好管理
读书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