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经方的又一途径——《经方广学》
userphoto

2023.06.27 江苏

关注

很早之前便谈过如何学习伤寒,不过从注家开始,也许比较乏味且枯燥,但是,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走过来了,你会感谢自己的。

再贴之前文章:

如下:

1、以伤寒为基;后入其余大家所著之小经;为何以伤寒为基,是因伤寒以三阴三阳为疾病认识论,大大简化了医者辨证的难度。

2、以伤寒为重,不是只学伤寒,而是以它为基础,把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引入,也就是刘英锋所提寒温理论互相沟通。

3、求辨证,注重水饮之邪在人体的流注以及异常情况;关于水饮,太阴、少阴病主要是通过肺脾肾三脏的功能联系;而少阳病因三焦之腑的独特联系,成为水饮病变关系最密的阳经,太阳经则是水饮病变的主要源头,厥阴病是水饮病变发于内伤气郁的重要环节,阳明病则是水饮病变关系较为疏远的一经。

4、关注三焦,是因为三焦的病邪延申过程比较直观,比如用脏腑辨证法,你只是知道了病位在哪几个脏腑与病性,可是不知道病情的深浅层次,病已经入营分了。你只治气分这是不行的。

5、读伤寒,需要阅读各家之伤寒注解,如有捷径可走,胡希恕之六经八纲辨证法不失为一个。

6、在此,推荐注家为,其一,柯韵伯为一家,此著《伤寒来苏集》;其二,近代曹颖甫为一家,其《经方实验录》可窥见一斑;其三,清代吴谦之所编著《医宗金鉴》为辅助读物,此书台湾中医院校仍作为参考用书。其四,多读几遍郑钦安之《伤寒恒论》,此注解立足肾中真阳,不同以往注家,观点新颖,立足临床,非华而不实。此几家读完大体有个思路,有时间精力也可阅读其余医家。

7、再者,黄元御之《四圣心源》也要仔细阅读,古往今来,唯有把四圣弄懂,不过黄师矣,其脏腑气机升降模型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黄的人体生理模型在临证有很大帮助,他从本气为病的角度去认识疾病发生,创立 “一气周流,土枢四象” 理论来阐述人体结构模式,用“左升右降”理论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病机。临床十分重视阳气,临证力主扶阳抑阴,崇尚脾土,对脾胃升降理论在临床应用有更加独特认识。从阴阳升降立论,这是他的功劳。

8、郑钦安之学术思想,在于立足肾中真阳,发现真种子,此“以土伏火”理论用之甚效,对于水浅不养龙及水寒亦不养龙论述清晰,用方精道,不同以往医家,观点新颖,立足临床,非华而不实。

9、然后,清代医家唐宗海之《血证论》及医家张锡纯也是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建国初期之中医大家也推崇其医学思维;张锡纯用方自有创新,但均是立足升降、伤寒大法,疗效也较显著,如今很多用方也在使用。其中唐容川之“气及水,血即火;火降血下”之观点有助于理解伤寒;

10、最后,要学好伤寒,其中梁代陶弘景之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也要有所涉猎。

后来,再入方证,入方证不是陷方证,而是要从入到出,灵活应对。学方证是对伤寒“体”的认识,对其中方、药、法的重识;伤寒中的方,方根,方阵,方证是体,是招式,那么原文便是神,是灵魂,是心法口诀。只有两者结合,才可以练就上乘武功。

《经方广学》设立的目的就是配合手册《伤寒习法》共同使用,学清代徐大椿把伤寒方归类,提出类方,拆方概念,简化伤寒学习难度。

期回顾

王雨三:一个脉象对应一个基础方

唐容川学术思想

绍派伤寒三部六病和主要方剂

中医学习招徒以及招收群助理

(点击字幕直接阅读)

//END



▶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11.08【中医流派】丨温热派
浅议膀胱气化与太阳病
广识,明理,求精,达变——温病学习小组开篇语
《伤寒论》六经之我见
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
中医诊断学之绪论笔记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