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都专栏】 张中信 | 成都书——滚滚长江东逝水

【成都专栏】

文:张中信

版式设计:湛蓝

图源:堆糖

成都书系列

滚滚长江东逝水   

——历代文人与成都之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让人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并非出自作者罗贯中之手,而是明代天府巴蜀第一大才子杨慎的手笔。

杨慎,生于公元1488年,字用修,号升庵,明代四川新都人。他是明代著名的直臣、诗人和大学者。杨慎的父亲杨廷和19岁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刚正耿介的大臣,经历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后来官至首辅(相当于宰相),一干就是十八年。杨慎的两位叔父也是著名诗人和学者;母亲黄氏是眉山学者黄明善之女,也精通文翰。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杨慎从小就受到良好文化熏陶,加之天分颇高,又聪明好学,所以在7岁时就可以背诵许多唐诗,并能写一手好字。他“奋志诵读,不出户外”,11岁就能写出比如“一盏孤灯照玉堂”的佳句,12岁时更是写出了“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的奇句。他善读书,往往“过目成诵”,文思敏捷。“每一搦管,万言立就”;所写诗文,格高辞俊,“见者呼为神童”。

公元1499年,杨慎的母亲黄氏病逝了,不久祖母叶太夫人也去世了。他跟着父亲回到蜀中守孝三年。蜀中三年,杨慎一边周游成都周边山水名胜,一边勤奋苦读。他决心不走“恩荫”捷径以入仕,而于20岁时参加乡试,拔得头筹,被考官喻为苏轼再世。同年,他在北京参加殿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对他的考卷赞不绝口,夸为当世雄文,大家一致认为这份试卷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无懈可击,“已置首选”。然而,让人痛心的事情发生了,考官们在欣赏他的文章时,不小心推到了烛台,试卷被烛火焚烧。杨慎不得不成为古往今来第一冤枉透顶的落第者。

杨慎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力的攻读,决心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再考。三年后,他怀着必胜的信心再次参加殿试。这一次,他果然依靠自己的实力独占鳌头,在众多的才俊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钦点的状元。

杨慎所担任的是一个看似没有实权,却可以经常接近皇上的职位。既要负责本朝历史文献的编撰实录,又要定期给皇帝和王公大臣开办讲座,算得上是一个随时可以面见皇帝,展示自身才华的美差。

进入仕途以后的杨慎,在朝中目睹明武宗只知在“豹房”淫乐,宠信宦官,不理国事的现状,他十分愤慨,多次上书劝诫,要皇上“无轻举,无妄动,无非事之游”。明武宗却依然我行我素,置之不理。忠谏不听,杨慎十分伤心,便借口养病,愤而离职回到蜀中。

其间,杨慎夫人王安人去世,他续娶遂宁黄珂之女黄娥为妻。黄娥颇有文才,十分贤淑,在杨慎后半生历经坎坷的岁月里,一直与他患难与共,琴瑟和鸣。她在鼓励杨慎著书立说的同时,自己也坚持写诗作文,留下《升庵夫妇乐府》著述五卷。

三年后,朝廷又把杨慎召回京复任翰林修撰官。岂料,这次复职后发生的事情,成为杨慎仕途和人生的重大转折。

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荒淫的武宗在江南游玩时,不幸落水受惊,不久便呜呼哀哉了。武宗无嗣,杨廷和以辅政宰臣身份,按明皇朝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立正德堂弟朱厚璁为帝,即明世宗。

杨慎积极协助父亲趁皇帝更替之际,大力推行“新政”,革除武宗时代的种种弊政,使朝廷政局为之一新。其实,明世宗也并非杨慎等人希望的那种中兴之君,而是自私、专横的暴君。即位后,明世宗迫令臣僚为他生身父母兴献王(朱祐杌)上皇帝、皇太后的尊号。古礼:“为人后者为人子。”非嫡系宗藩入继大统,就成了前任君主之后嗣,不得再为亲生父母之子。而嘉靖皇帝为了提高本族的地位,公然改变皇朝礼制。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认为这不符合祖宗礼法,都不同意。而张璁、桂萼等等朝臣则站到明世宗这边,认为理有应当。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六月,明世宗超擢桂萼和张璁为翰林学士。杨慎联合同列三十六人上疏反对。这就在朝廷内部引起了“承认皇统”,还是“尊奉家系”的所谓“大礼议”的激烈争论。明世宗置廷议于不顾,一意孤行,终于给他的生身父母上了“尊号”。杨慎之父首辅大臣杨廷和愤而辞职还乡。但大臣们仍以世宗所为非礼,七月又上疏力争,而明世宗却将坚持皇家礼法的大臣统统诬为“朋党”。

在此关头,心高气盛的杨慎没有顺乎上意却选择了公然站在皇帝的对立面的,他集众请愿,义无反顾地振臂向正义大臣呼喊:“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带领一批忠直大臣在皇宫右侧门“撼门大哭,众皆哭,声震阙廷”,以示反抗暴力,反抗暴君。明世宗愤然下令锦衣卫抓捕杨慎等一百三十余人入狱,然后强行举行“上号”大典。许多大臣仍拒绝参加。气急败坏的明世宗无所发泄,几次将杨慎等一百三十余人“廷杖”,先后有二十人被活活打死。杨慎几次被打得半死,仍不屈服。明世宗最后总共罢黜了一百八十余名大臣才勉强办妥给其父母上尊号之事。杨慎首当其冲,被贬逐去遥远而荒僻的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并且规定“永远充军”。

这一年,杨慎刚满37岁,正是风华绝代、为国效力的最佳年纪。然而,朝廷却不容于他,离开京城时,杨慎写下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当时悲愤的心情:

高秋凉风发,吹我出京华。

赭衣裹病体,红尘蔽行车。

弱侄当门啼,怪我不回家。

行行日已久,扁舟噏潞沙。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刑部请准赦还谪戍一百四十二人归田,独不赦杨慎等八人。杨慎戍滇期中,曾几次行役到四川的重庆、泸州等地,包括父病、父丧时,也曾数次返回故里新都,皆停留不久,又被迫返赴滇南戍所。

嘉靖二十年,杨升庵有幸获得返回家乡成都的机会。次年春天,他和朋友们前往都江堰观赏放水典礼。他为此感到十分震撼,他以为大禹生于汶川,在都江堰这个距大禹故里不远的地方,居然有同样神奇的治水工程存在,在他心中李冰父子就是继承了大禹的事业,和禹神一样伟大。他欣然赋诗《疏江亭观新修都江堰》:

疏江亭上眺芳春,千古离堆迹未陈。

矗矗楼台笼蜃气,㽦㽦原隰接龙鳞。

井居需养非秦政,则堰淘滩是禹神。

为喜灌坛河润远,恩波德水又更新。

历史在跌宕起伏中锻造人、历炼人。官场上走得顺的人在历史上未见得留有名声。官场上遭遇逆境的倒是“立功立德又立言”,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莫不如此。杨慎在云南前后三十五年,他依然“赋质愚戆,天禀倔强”,敢于坚持原则,不肯俯仰随人,从未表示过对邪恶势力屈服,也没有改变过自己既往的主张。虽然他早已被朝廷谪废,却始终报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不时对朝廷的边疆政策措施提出批评和建议。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年过七旬的杨慎忽遭恶疾,他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近,心中思念故乡,便自动回到故里新都,希望能够老死故园。可恶的朝廷却连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也不肯放过。不久,云南巡抚派人硬是把他强行押回了云南。次年七月六日,一代直臣杨慎怀着对天府家园的无限留恋,饮恨死于云南永昌贬所,时年72岁。

幸有苍天庇佑,报国无门、备受打击的遭际,满怀壮志与黑暗现实的矛盾,穷乡僻壤的各族劳苦大众的关爱,祖国西南奇丽江山与边寨风物的激发,却将杨慎铸造成明代文坛上最杰的诗人和大学者。这既是对心胸狭隘的嘉靖皇帝的极大讽刺,也完全超出了当时那些幸灾乐祸达官贵人们的预料。

杨慎晚年写过一部《廿一史弹词》,上起鸿蒙,下至元代,共分十部分,以弹词形式演绎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第三段《说秦汉》所填写的一首《临江仙》,即本文开篇所录之词。清初,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时,为其宏大的世事如棋、人生如梦的悠远意境所震撼,于是信手拿来,将其移入书中,作为卷首,从而使这首词成为穿越时空,震烁古今的“劝世贤文”。

在这首词中,浸润着杨慎血泪交织的人生感悟。经过几十年流放生涯的磨砺,诗人终于发现了一个让人无可奈何的事实:那就是人生在世,是非成败转头空。白发渔樵当是名利场外之人,其实也就是诗人自喻。他在这里获得一个俯瞰千古兴亡、冷眼相看是非成败的特殊视角。这种个人对人生功名超然于外、从容潇洒的风姿,真乃冠绝千古也。

他还写过一首同样看破红尘的词作: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

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

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惊魂。落叶西风别换声。

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

打入渔樵话里听。

值得一提的是,杨慎在久居边境期间,依然坚持教化育人、弘扬文教。几十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川滇两省,当地士人无论与他认识与否,都喜欢载酒与其交游,因此,杨慎也借酒佯狂,放浪形骸,以泄心中愤懑。明人王士贞《艺苑卮言》记述:“升庵贬谪滇中,当地部落首领为求其诗文翰墨,常遣歌姬身裹白绫,当庭侑酒。杨即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裙袖。”

《明史》记载,暴戾的嘉靖皇帝,一直到死都对杨慎的行为耿耿于怀,切齿痛恨:“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杨慎的诗词创作甚丰,传下来有近3000首。他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不囿于“前七子”的门户之见,而以宏富的才情和多方面的特长为后世所推崇。他不仅注意秉承传统文化,而且还酷爱民歌,辑有《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和《古今谚》,不断从民间文艺中吸取养料。这种兼收并蓄的精神,使他的诗从风格技巧而论,在明代诗坛上独树一帜,雄视百代。他的诗作内容十分广泛,有讽陈时事、师友唱和、托物寄志、吟哦风月、题咏山水、寄情交游、忧愤贬逐、咏史怀古等多种题材。

在中年出贬云南之后,杨慎的诗风为之大变,从颇受六朝诗句影响的艳情之词,变得自然流利、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比如他的诗作《层台驿》,写下了自己在边地贬所的所见所闻:

陡坂千百磴,破店两三家。

湿灶薪无焰,硗田饭有沙。

瘦兵宵泣血,猛虎昼磨牙。

行路难如此,羁愁一倍加。

良心未泯的诗人,虽然已经自身难保,却还在为人民的疾苦而奔走呼号,还在愤怒地控诉兵役之苦、官吏之暴。明代学者钱廉益评价说:杨慎的诗“自足牢笼当世,鼓吹前折”。明代诗坛“后七子”领袖王士贞称杨慎的诗“凡所取材六朝之冠,固一代之雄哉”。

《明史》称“明世纪诵之博,著作之富,惟(杨)慎为第一”。杨慎的确是一代雄才,知识十分渊博,所知领域十分宽广,不但对经史、诗文、词典、戏剧、音韵、文字等造精深,而且于天文、地理、金石、草木、虫鱼、医学等也颇有研究。论诗,王夫之说他是“三百年来最上乘”;论词,明代周逊称他为“当代词宗”;论学问,王世贞说:“明兴,称博学,饶著述者,盖无如用修”。因此,称他为高山仰止的“文化巨人”,应是当之无愧的。杨慎去世十八年后,陈文烛到新都“收其遗书,十才一二也”,“得其著作四百余种”。留存到今天的,也还有一百五十种以上,足见有多么宏富!即使与全世界最富有的文人学者著述相比,也十分罕见矣。

杨慎整理和编辑的《全蜀艺文志》《云南通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南诏野史》等,涉及了西南地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既是极为宝贵的文史资料,也是相当优美的散文作品。

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李贽对杨慎推崇备至。李贽将杨慎与李白、苏轼相提并论,认为同是天府巴蜀不出人才则已、一出便是惊人的泰斗级人物。只不过李白、苏轼的作品人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杨慎的作品却寂寂无闻。不能不让人扼腕而叹也!

杨慎在文学及学术上的卓越成就,被后人称为在明代文坛“垂虹掣电,振耀宇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他“胲博圆通,究在诸家之上”。由此可见,他在巴蜀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历史地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作者简介

张中信,字峰源,四川通江人,经济学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成都市青羊区文联副主席、《琴台文艺》执行主编。曾荣获“全国优秀读书家庭”“四川省优秀青年”称号。出版《风流板板桥》《匪妻》《失语的村庄》《哦,野茶灞那些事儿》《成都书》等著作25。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荣获四川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等多种奖励。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李国仁\杨秀武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Effi   花黎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靖帝把一世柔情都给了猫,痴迷炼丹20多年不朝,走上了昏庸之路
明世宗朱厚熜的三位皇后结局如何?
明朝嘉靖皇帝的三位皇后,都不得善终,背后的真相让人唏嘘不已
【长安万年】之三百三拾四:南有海瑞,北有杨爵,为救百姓不计死活的长安直臣
明状元杨升庵传奇
贵州历史人物——第5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