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欣赏】远山 | 母爱深深

母 爱 深 深

远山

母亲去世已近五载,她住过的地方已被翻修,她用过的物件大多已无踪影。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去世带给我的巨大伤痛慢慢地变成了无尽的思念。她说过的话,宛如娟娟细流永远洗涤着我的心灵,她做过的事,已成绵绵的家风激励着我代代相传。

看到过无数仁人志士怀念母亲的文章,那些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我捧泪无数,我也从母亲去世那时候就想写一写她老人家,好给自己留点念想,然而每一次都无从下笔,总感觉到什么样的文字都无法准确表达母亲在我心中的形象和我对她的思念。在我年近半百之际,已能坦然面对人生浮沉,可谓“花开花落寻常事”,不觉还能静下心来,回忆母亲的那些平凡轶事,才觉得那便是母亲留给我的宝贵财富。闲暇时间拿来细细品味,更觉得人生是那样的轮回曲折而有意义。母亲是个大气的人,我用随意的语言回忆她的生活点滴,虽然不太恭敬,想她老人家也不会怪罪与我,况她一生磨难,痛过苦过,不再用那些悲壮的词句标榜也罢!

母亲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心气很高也很能干但命运极其坎坷的人,她两岁时丧母,基本上是和她祖母一起生活,她祖母据说是个很贤惠很能干的人,母亲受其言传身教,传授给她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道理,足以让她在同辈人中成为一个好口碑的人。在母亲的心中她祖母是个什么事儿都打不住手的全才,她祖母的生活就是她幼年时期的全部,母亲一辈子不论做什么活计说什么话都习惯拿她祖母说事,我听母亲最多的话就是“吴家你太太说这说那,做这做那”,说她祖母会用花椒籽炸油,会用一种叫灰条条的草染布匹,会用杏子做醋用高粱做黄酒,会用洋芋作成多种吃食,会扎什么花会做什么鞋,一年中什么时候纺线什么时候织布,什么时候淹菜什么时候装酒,什么时候种菜什么时候种瓜,什么时候推磨什么时候碾米,什么时候骑着毛驴带着她去坐娘家。还一直说她祖母怎样做猪肉哨子,怎样烙粘面饼子,怎样做凉粉怎样做搅团,怎样用高粱秸杆串成盖盖儿----我想母亲所有做活的办法无一不是跟她祖母学的。

母亲小时候就跟父亲定了娃娃亲,很早就结婚了。当年父亲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使母亲经受了比在娘家更为艰难的岁月。几个叔父叔母一起过日子,一大家人的日子很难过,常常吃不饱饭,饭里面很少放盐,她的祖母就偷偷的送些吃的和食盐过来,每天待吃饭的时候就悄悄的溜到自己住的窑洞里放盐,据说被二叔母暗暗跟踪发现了也追来蹭盐。母亲那时才十八九岁,那样苦的日子她们倒觉得很有滋味,几个妯娌一起劳动一起做伴,一起高兴一起流泪,其实应该说一起锻炼一起成长,就像亲姐妹一样。后来几个叔父都大了只好分家另过了,因为买不起吃饭锅,兄弟六个先另成三家,母亲就跟着父亲到华池县山庄林场躲避饥寒,其实这才是艰难日子的开始,因为相继就有了两个哥哥,那可是一张张吃饭的嘴。60年代初期,父母亲回到家里,开始修那个后来我们住了十几年的崖庄院,他们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不停的挖窑洞,整整一个冬天的劳动,终于有了一只自己的窑洞安家了。父亲又被生产队派出去搞副业,母亲为了多挣些工分,多分些粮食,就争取了给生产队放羊的活路,她一边放羊一边砍柴、拣羊粪,一年下来挣的工分不少,可是一个劳力养活三个“秃葫芦”那还是很艰难的,所以我们的日子总是紧巴巴的。

可是母亲真是好强的人,她从不叫苦叫累,平时把家里拾掇的有条有理,卫生很整洁,一切家什摆放有序,千方百计给我们哥仨吃饱穿暖,她接受新事物也快,学着裁剪衣服。农村开始有人买缝纫机了,母亲就千方百计的养了一头猪,卖了59元钱,很快的买了一台旧缝纫机,那就是我们最好的家什了。她喜欢学东西,也有胆子,除了按照她奶奶的经验做活计,还总是摸索着做自己没有做过的活儿,给我们家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我家的日子稍微好些了,可是不到五十岁外爷又突然得了重病,母亲是外爷的替心人,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把后事交待给我母亲了,大舅舅已经另立门户,三个姨娘刚刚结婚又太年轻,三个舅舅才和我们兄弟仨同岁,外爷心里的事情就只有交给他的长女了。

那时侯母亲白天出工,晚上趁月光去看外爷,总是叫我给她做伴,冬天的晚上月光亮晃晃的,脚踩到落下的树叶上发出嘶嘶的响声,很是吓人,特别是刚到外爷家的长坡口,那个大黄狗扑面而来,叫得崖娃娃声此起彼伏,令人毛骨悚然,进了院子淘气的小舅舅又追着打我,我吓的藏在外爷的炕背后不敢出去,母亲开始给外爷烧炕、翻身子,洗头洗脚,喂吃喂喝,还在交代他的后事,母亲一一应承着,好不容易安顿完了,外爷要伸手摸我,我早吓得藏在母亲的后襟里了,母亲才拉着我又往回赶,直到外爷病逝的时候,母亲被人从出工的现场叫去了,我又抱着母亲给外爷准备的守丧鸡后面赶了去。外爷刚刚过世的日子,母亲还是几乎天天要去,好象是张罗给外奶搬家的事,那时侯外奶家到了最落魄的地步了,母亲的爷和奶奶相继去世,外爷又紧跟而去,家里真是饥寒交迫了,连烧炕的柴火也没有。记得正好遇上生产队给我家分了些烂柴衣子,母亲可能是早都想给送去了又怕我父亲说她,就趁晚上父亲不在的时候叫上我直接从生产队的大场里把柴装到架子车上,叫我在后面帮她推,可是我在后面吓的嗓子都直了,母亲才叫我走到前面,还不时的埋怨我胆子小不给她推车子,等到把柴送到外奶家,外奶已经睡了,我们就把柴卸下来往回赶,路上母亲边走边哭,和我一句话不说,不过这趟子我是坐在车子上的,心里不太害怕。

后来舅舅家的生活安稳了母亲就去的少了,可是他心里一只惦记着她的弟弟妹妹,一有空就轮番去看几个姨娘,姨娘姨父淘了气总是第一个来找她诉苦,她也总是好言好劝,一次次地送回去才安心,真是姊妹情深。她常常说外爷把几个舅舅留给她了,她的信念就是舅舅家再一次人丁兴旺,家道殷实。直到后来三个舅舅相继成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舅舅和舅母对母亲实在是好,每次去了热情相待,热水热饭,问长问短,没有任何层次感了。母亲尽到了长女的责任,也不枉外祖太太外爷疼爱于她。母亲对娘家的仁义之心是骨子里有的,她对待自己的孩子更是宽厚仁慈,她虽然目不识丁,可是她却知道教育子女的重要,从小给我们灌输了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做人道理,老说吃亏的人长在,她所说的吃亏其实就是尽量帮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要讲究人来客去,不能怠慢客人,凡是有人求借只要有,肯定会借给,即使有时自己正在用也先尽着别人用,为这事经常落父亲埋怨,可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但母亲又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也做过一些错事,有一次她被几个伙伴叫上以收拾猪草为名,“深入”生产队的庄稼地里,搬了半筐玉米棒子和黄豆角,打算给我们解馋,当天就被发现了,不但没收了东西,还开会批评了她们,她们嘴上承认了错误可是心里还是觉得委屈。

母亲总是拼命的劳动挣工分,给我们供吃供穿,常常晚上我们睡觉了她还没有放工,早上醒来她已经走了,可是饭已经做好了。有一次是收麦天,母亲被评为夏收先进个人,她晚上去开会领奖我们一直在等,只等到昏昏欲睡也没有等住,早上醒来母亲也是早都走了,只见我们每人头边放了两毛钱,炕边多了一个新洗脸盆子,母亲得奖了我们高兴极了。很快的母亲都奔四十了,已经有人给哥哥说媳妇了,母亲匆匆忙忙的毫无思想准备时就做了婆婆了。以后就是家里一个接一个的事情,大哥二哥结婚,侄子侄女满月,哥嫂淘气闹矛盾,哥哥们修庄子盖地方等等的事情接踵而来,每件事都是母亲前后操劳。特别难忘的是90年三月我家遭了难,我大哥年纪轻轻的就抛下一双儿女撒手人寰,全家人就象天塌了一样,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父母亲更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整日以泪洗面,然而两个娃娃还得抚养成人啊,母亲就强忍悲痛带着大嫂给人家收麦碾场,挣的钱给嫂子买化肥种地,给她说宽心话,帮她度过难关。我见过很多的农村妇女他们就是做家务干农活,其他什么事都不参与,可是我的母亲却不是这样,她又劳心又劳力,里里外外都能料理。

生了二侄子的时候我还在上中学,记得我周六回家取馍馍时,不见母亲了我就去寻,没有想到她竟然在推石磨子磨豆腐,腊月天了豆子边磨边都冻结了,可是母亲满头大汗,头发像洗了一样全贴在头上了,原来是二嫂坐月子了,她在给二嫂磨豆腐,我敢断言现在没有人能做到这样了。我考上中专是母亲最大的自豪,每周回家总是想办法改善生活,给我零花钱,带上可口的馍,尽力供我上学,母亲烙的馍是我宿舍同学期盼的美食。后来我有了孩子了母亲就把家里的事情撂下随我到彭原带孩子,快过周岁了孩子断奶了母亲就干脆带回老家带养,我有时候回去看孩子,只见孩子一次一个样儿的长大,脸蛋儿红扑扑的,小胳膊小腿一次比一次瓷实,而母亲一次次地消瘦眼睛越来越深,等到孩子大些了能说话讨人喜欢了,母亲就更舍不得让我带走了,直到孩子上小学时我才带到身边的。母亲是一个极为有孝心的人,我爷爷虽然不和我们一起生活,但是母亲心里有爷爷有老人,我小时候受母亲指派最多的差事就是叫爷爷吃饭,母亲新磨了麦子,蒸了白馍,就叫爷爷,地里的瓜菜刚刚采摘第一个就派我给爷爷送去尝,别人给点好吃的也不忘爷爷,每逢过年过节、爷爷生日,总不忘杀个鸡、蒸一锅白馍、做几个油饼,叫爷爷过来坐坐我们的热炕头,直到爷爷去世。不觉间母亲快六十岁了仍然坚持操劳,想为我们减轻负担,好在我们几个都还顺利,日子过的平安,母亲也该松口气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3月31日,六十岁的母亲突发脑梗塞,住院治疗30天后就回家了,虽然病情大为好转但终究落下了偏瘫后遗症,左边身子活动受限,从此贤惠能干的母亲就又一次过上了艰难的日子,虽然我也尽了些力气帮助她,减轻她的痛苦,然而病痛带给她的艰难使她常常暗暗流泪,我知道母亲活得不易。

母亲要强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老了却又是这样,所以我觉得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子老年疾病缠身,母亲把人间的罪都遭完了,所以我常常想古人一句话,“心强命不强”就好象是专门说母亲的,有些人一辈子糊里糊涂的啥心不操,啥事不管,昏昏噩噩的活人,倒也自在啊,而母亲勤勤恳恳,贤惠善良,苦活累活样样做完,难事悲事屡屡经历,到老了连个舒心日子都没有,每每想起这些我就千头万绪,无所适从,心里老是为母亲祈祷,但愿老天有眼,让母亲在晚年时期能好过些。母亲从有病到去世,整整十一年时间,在这期间,她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顽强的生活着,没有拖累我们兄妹。

现在想起来母亲是个很能忍耐痛苦的人,11年间,她经常为自己的病哭泪不干,但在子女面前从没有说过自己的苦,既是卧病在床,也不呻吟一声,从不对我们发脾气,凡是以和为贵,以善为先。母亲对她的兄弟妹妹,常挂于齿,曾经一起成长一起相扶的经历没齿难忘,很有姊妹情份。就在养病期间,也常常不忘姊妹,以“八十老儿爱娘家”缅怀其宗。母亲没有生育过女孩子是她的遗憾,她很爱女孩子,就像她的父亲爱她一样,在母亲43岁的时候她已经有了孙子孙女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圆了她的女儿梦,她说日子好过了,再养一个女孩子不难。可是在孙子孙女一大群的年纪又添一女儿,欢喜之余更多的是忧愁和艰难,那种艰难只有目睹了的人才能体会,肩扛背驮手里拖,缝新补旧轮换穿,炕沿睡觉遮风寒,无米之炊受煎熬,慈爱均分心不偏。父亲背着妹妹收麦子、碾场的情景常常被父辈提及,烈日下妹妹戴着父亲的草帽在父亲的背上睡觉,父亲挥汗劳作。跟集、代礼、进城,自行车的横梁上总要带着他们的老嘎哒女儿,为此少不了被伯父数落,父母却一犯再犯,痴心不改。

父母对妹妹疼爱有加,苍天不负有恩人,母亲有病期间,妹妹已经出落成一个乖巧懂事的大姑娘了,后来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她虽然不知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大道理,但是对父母的爱早已深深的烙在心间,她和懂事的妹夫尽了力气照顾母亲,供吃供穿,衣帽鞋袜,针头线脑,瓜果蔬菜,从不吝啬,直到母亲病危辞世,没了妈的妹妹哭成了泪人;她对她的大孙子总不能释怀,怜爱痛惜之情溢于眉间,我深深知道她的心思,大孙子有他那早逝的长子的影子。东东是个有心的娃,也不枉奶奶疼爱与他,虽然日子也不宽裕,常常早晚间一把糖、一个瓜果甜润奶奶的心,逢年过节或多或少塞点零钱还补奶奶的情,以至于她每每看着他的大孙子泪流满面,是高兴、是爱怜、是满足、是牵挂;母亲一生对我的影响极大,我的很多性格和为人处世的习惯皆源于母亲,几个叔母也曾当面说起“这娃性子随了他妈”,我也常常以此为荣。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和对我们的恩德历历在目,说不完,报不尽,我是母亲的延续,生命、德行、气节,家风,代代相传!
   曾经想过要为母亲写一篇传记,念给她老人家听,可是那里知道她走的那样匆忙,母亲的恩情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还有几件当下应该做的事情没有来得及做,几年来一直压在心上,不能原谅自己,只能说给母亲,请她老人家宽恕不孝的儿子:妈妈,过年那几天没有像往常一样陪您唠唠您的心里话,是因为孩子们都在,人多热闹,老是打不开话题,本想着娃娃们走了,咱娘儿俩再唠;妈妈,那年过年没有给您做新衣服,本想着您不喜欢棉衣,等过了年给您买件好看的单衣服;妈妈,您说过在您百年之后不想穿那种传统的寿衣,我也打算给您缝几件贴身的衣服,可是我老想着您年龄不大,不想太早的缝,您却突然离世儿子乱了方寸,这一切都成了咱娘俩永远的遗憾----母亲一句话都没有来得及给我们说,穿着十年前的旧衣服过年,一定还带着很多很多的遗憾离开了她的儿女合子子孙孙。母亲,您老若地下有知,宽恕儿子不孝,儿子欠您的恩情,来世再报答,若有来生咱们还做母子----

远山,又名阿迪,1970年10月出生,西峰区董志镇人,大专文化,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村有深厚感情,喜欢文学,散文、诗歌散见于陇东报、党建杂志、网络等。

 原创:远山   编辑:高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663期:清明节想念故去的亲人
我的前半生 【 自传体散文 】
齐鲁作家||王志敏
司海玲:陈年的人,陈年的事
母 亲 (诗歌)
【亲情依依】姚国胜||两次生命一一忆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