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自命出》译文

每个人虽然都有天生的本性,但心志却没有达到意念不散乱。本性要在外物的影响下才会显现,要喜悦才会去行动,要习惯后才心志固定下来。喜、怒、哀、悲未发的气,就是性。至于性外在显现出来,则是由外境所引发的。性源自于分于道的命,而命是天生的。人道生于情,情又从性来。人道之始始于情,人道之终则终于义。理解情的人能引发人之道,理解义的人能节制人之道。好恶,是人的本性,而好恶的对象则是物。善不善是人的本性,而造成善不善的原因则是外在的环境。

心与外物的关系是性为本,性是由外物引发的。这就如金石一样,有可以发出声音的功能,但不敲击是不能响的。人性也是这样,虽有性,但如果没有外物的引发,意识心就不能显现出来。

心有意念,没有物是不能够实现的。心不能够单独发生作用,就如同口没有心的役使不能发声一样。牛天生体形就庞大,大雁天生脖子就长,这是本性如此。但人类却能通过学习使心性发生变化。

天下的东西都是不同的,刚硬的东西可以树立用来作柱子,是其刚硬的特点导致的;柔软的东西用来捆东西,是由其柔软的特性决定的。但是天下人的本性是相同的,后来心志品性各有不同,是教化积习导致的。

性会受多种影响:有时会被触发,有时会被迎合,有时会受到节制,有时会被提升,有是会被引发,有时会被培育,有时有所进益。

能触发性的是物,能迎合性的是悦,能节制性的是故,能提升性的是义,能引发性的是势,能培育性的是习,能使性有所进益的是道。显现于外的存在叫做物,使自己心情畅快的叫做悦,物所处的形势叫做势,出于某种目的而为的叫做故。义是众善行的标准,习是使性积渐成习的,道是万物固有的、内在的。

道,以治心为根本。道有四种,其中只有人之道可以用以教导人民。其他三种,只不过是一般的治术而已。诗、书、礼、乐,它们最初的产生都是出于人类的需要。诗,是为抒发感情而作的,书是为借鉴历史而言的,礼乐是为节制行为所作的规范。圣人排比同类整理汇集,观察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体察人类合义的行为加以节制文饰,治理人类感情兴发或节制之。然后用它们教化人民,教化的目的是让人民心中产生道德。礼的制作源于人情,当它兴起的时候,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创制。它的先后次序就是义,把这些先后次序加以细致调节,就是文。致力于容仪,是用来文饰上述调节的。君子修美人情,重视礼义,精于仪节,修好仪容,乐其道,悦其教,因此能够做到持敬。

拜,是用来表达尊敬的,它的仪节是一种文饰。币帛,是为来表示友好的信物与明证,所说之言辞定要合乎道义。面上的笑,是喜悦的浅层流露;心中的快乐,则是喜悦的深层流露。

声音,能真诚地出自人情,然后它对人的感化也深。听到笑声,内心就会粲然而喜;听到歌谣,会心潮澎湃而感情奋发;听到琴瑟之声,就会心动而吟诵之;观《赉》、《武》乐舞,就会见贤思齐而为之振作;观《韶》、《夏》乐舞,就会努力而谦卑。歌咏相怜哀就会动心,为之嗟叹。感人至深,使人长久地低回吟咏,就能使人真正地复返本始之善,并能和顺地兴发、节敛人情,激发德行。然而郑卫之声并非正声雅乐,人却听从其感化。

古代《韶》、《夏》那样的雅乐能够和顺人心,后来增益的《赉》、《武》那样的音乐能够和顺心志,它们都是用来教化人的。《赉》、《武》是歌颂武王取天下的欢乐,《韶》、《夏》是歌颂真情的欢乐。

欢乐到了极点就会产生悲伤的情绪,哭也是一种悲伤,两者都有真情的显现。悲哀和欢乐在性情上是相近的,所以在心理上也相差不远。哭泣感动人,会逐渐减弱,但在强烈时则绵绵不绝,以忧戚结束;欢乐感动人,强烈浓厚,强烈时绵延开去转而变得悲伤,最后以长远的忧思结束。

凡是忧,都是经过思虑后才悲伤;凡是乐,都是经过思虑后才感到欢喜。思虑的作用以心为主。歌咏,是思虑的外在表现。声音有了变化,心境也会发生变化。反之也是这样,心境发生了变化,声音也会变。叹息,是哀伤的流露,喧呼是快乐的流露,声音细碎嘈杂如鸟叫,是声音的直接表现,歌唱却是心的表现形式。人快乐就会陶醉,陶醉就会兴奋,兴奋就会吟咏,吟咏就会身体摇动,身体摇动就会舞起来,舞蹈是快乐的终点。人愠怒就会忧伤,忧伤就会悲戚,悲戚就会歌咏,歌咏就会捶胸,捶胸就会跳跃顿足,跳跃顿足是愠怒的终点。

学者求得其本心最为困难。在日常行为上下功夫,就近乎得到了,只是没有像音乐那样教化人之迅速的。一个人虽然能行圣贤君子之行,若道德不能内化于心,也是不足为贵的。不能真诚地求其本心,就不能得大道。人行事不能不真诚,不真诚是可以察觉得到的。不必超过十件事,人的心自然会显露其中,仔细考察其外在的表现,真情哪里能隐藏呢?恕是义的准则,义是敬的准则,敬是应事接物应有的原则。敦厚,是仁的准则,仁,是人性的准则,而仁心又从性而生。忠,是信的准则,信,是情的准则,真情又出于本性。爱有七类,只有源于性的爱近于仁。智有五种,唯有义接近于忠诚。恶有三类,只有厌恶不仁近于义。所行之道有四类,只有人之道可以教人向善。

用心急躁,在思虑时表现得最为突出;运用智慧灵活,在忧患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情感最投入,在悲哀和快乐是表现得最为突出;急着要身体力行,在快乐时表现得最为突出;用力最猛,在追求自己利益时表现得最为突出;追求耳目声色的满足,是内心长期积聚的力量,很容易让人为之而死的。一个人言行适度有节,若没有正直忠诚的心必易流于浮华;一个人行事正直忠诚,若没有自强不息的意志易流于轻慢;一个人能言善辩,若没有质朴之心易沦于淫放;一个人和善喜乐易与他人共处,若没有奋勇振作之情易招人羞侮;一个人肆意妄为,不加管教是不行的。一个人小心拘谨,也要贤者帮扶才行。

一个人用心虚伪是可恶的,虚伪的人会鄙啬贪恋,鄙啬贪恋就会图谋算计别人,善于图谋算计之人别人是不会愿意与他交往的。谨慎,是仁的原则,即使有些过失也不容易招人厌恶。迅捷快速,是谋略的原则,有过错会被追究。人不谨慎,就会犯错,真的是这样啊!

人的真诚是令人喜欢的,如果真诚的行事,即使有过错,也不易招致别人的厌恶。如果不能真诚行事,即使行人所难行,也没有什么可贵之处。能真诚的行事,即使他还没有付诸行动,别人也会信任他。不待发言而后见其信德,这是由于他有淳美的真诚之心。君子未施教于民而人民有恒善之心,这是由于他的性至于善。没有给予赏赐,人民却尽力而为,这是因为其行合于道,无所不顺,无所不备。未对人民施予刑罚,人民却敬畏有加,这是因为他对人民有敬畏之心。地位低下人民却尊重他,这是因为一个人有德行的缘故。不富裕人民却能聚集到他身边,这是因为一个人有道之故。自己一个人独处仍然欢乐自在,这是由于礼形成于心。不喜欢他却不能批评他,这是因为他知道义的原则。非议他却不能讨厌他,是因为他笃行仁义的缘故。一个人做事没有过错,都恰当,这是因为他懂得礼义之道。听闻礼义之道,用来反观如何与上位者相处,这是与上级的交往之道。听闻礼义之道,用来反观如何与下位者相处,这是与下级的交往之道。听闻礼义之道,用来反观自己的言行,这是修身之道。以礼义之道与上位者交往,近乎事君的原则;以礼义之道同下位者交往,并能得到民众的爱戴,这就近乎从政之道了。以礼义之道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近乎达到仁的境界了。与同志者交往,是因为志同道合,与不同志者交往,是因为有一定的原因目的。与自己同好的人交往,是因为彼此德行相同,与自己不同好的人交往,是因为有事要谋划。治理家里的事,要重恩情,恩情重于道义;处理社会国家之事,要道义为本,以公道限制私恩。

取悦于人不可以华而不实的卑贱言语来讨好别人,从而导致事后悔恨,要说到做到。凡言语说出的一定要身体力行,以明确的行动来表示而无半点虚伪。

与朋友交往不能太过,一定要有始有终。

出门在外,待人接物不必心怀恐惧, 但说话也不要独断自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要学习父兄所乐于从事之事。假如没有很大的不良后果,稍微受些冤枉委曲也没有关系,事过境迁之后就不要再去提这件事了。

凡遇到忧患的事就要主动承担,遇到享乐的事则不要争先去享受。立身要清静不至受人怪罪,思虑要深邃而不诈伪,行动要勇敢且不达目的不休,容貌神色要庄重而不矜夸,心志要温和严敬且恬静淡泊,在喜悦时要有智慧而不浅薄,在享乐时要欢悦而有定志,在忧虑时要有所收敛但不能闷在心里,在愤怒时怒气要充盈而不耗散,前进时仪态要谦逊而不虚伪,退下要恭敬而不轻佻,凡此都应有所节度,合乎礼义而不虚伪。君子执守志向必有广博远大之心,发言说话必有正直之忠信,行宾客之礼时必有恭肃之容貌,行祭祀之礼时必有恭肃之敬意,居丧期间必有依依的哀情。总之,君子要以外在的仪容行止来执守端正内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志坚定不动摇
《荀子》精华(二)
张践:《中庸》的“天人合一”之道
38、仁政就是人本性“中”的自然要求——再谭《中庸》
易解儒学根源
《学而篇》1.11章修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