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悬崖之上》观后感:突破表面屏障,减少懒惰思维,做好真实自我

周末看过张艺谋导演的谍战片《悬崖之上》,感觉着力从人性角度渲染故事人物,电影名字就可见一斑,真实立体接地气,有血有肉有共情。

抛开细节不谈,或者把细节归纳起来,还是想说说电影作为镜子带来的心理学启示。

具体到这部电影,作为镜子,给予我们的提示与忠告,就是“突破屏障,减少懒惰,做好自我”。

1、不要相信我们看到的人或景,因为看到的可能是表面,以及是想舒适看到的。

电影刚开始就揭示这一点,我方2个行动小组特工通过正确接头暗号,与“自己人”顺利接头,观众从上帝角度知道这些“自己人”是敌对“特务”,如果我们是当事人特工呢,可能因为相信看到的这个人,一切“没有开始已经结束”。

区分对方是自己人还是敌人,这是个根本问题,不能因为人家展现出来某些特征就毫不怀疑,轻信就会栽大跟头。

再比如许多情节,特工故意装作被迷药迷昏过去,特工服药装作食物中毒发作,在海报留下记号却隐含4天之后这一保护措施,装作夫妻,参加大使馆宴会实际是逃离等等,看到的这些都是“伪装”。

如果你说这是谍战环境所必需,日常生活用不到,有一定道理,却一定会碰壁,因为生活也是人构成,仅仅通过表面表现判断人,会有“遇人不淑”感慨,想想你有被蒙蔽故事吗?

2、不要相信我们听到的话语,因为听到的可能是表面,以及是想舒适听到的。

电影里潜伏特工老周与特务老金有段对话,在埋伏在电影院外面时候,老周决定冒险出击,在海报日期20号处用钢笔打了个对号,随后特务老金过去巡视一遍,回来后俩人对视。老周说,“看到海报上画的对号了吧”“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会直接留下记号?”“我是提醒你注意细节,这是你为什么提拔不快原因,懂吗?”这一段话是真的吗,有真的吗?

再比如,特工识别特务的对话,“能给我搞到一把左轮手枪吗?”“不好办啊,我找老夏,他有路子”“别找他,我给你想办法。”这里面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呢?

听到的往往是伪装,更多是真假间杂的。

3、不要相信那些符号言语现象,可能只是贴标签,且是我们想认可的。

比如特工发现出现了叛徒,在火车厕所墙壁留下符号,提醒 “出现叛徒注意危险”,又被修改为一切正常的符号。这些符号含义是真实的吗,又有多少真实呢?

还有人物刻画,特工在叛变之前也是经受严刑酷打,如果最直接死掉就是英雄,哪怕暴露了信息但是解释为致幻剂导致也是无辜,可一旦被人误解就会认为是叛徒,因此故事最后潜伏特工老周说,“牺牲战友都是把最后一颗子弹(毒药)留给了自己”,这样说是真实的吗,为何说这种善意的谎言呢?

这些言行一不小心被我们贴上标签,就会信以为真。

4、怎么办,如何面对与处理。

突破语言屏障,相信这个人而不是这个人说的话;突破视听屏障,相信这个人而不是给这个人简单贴标签。

之所以不能突破,或者不容易突破,在于我们习惯了舒适圈,恐惧恐慌圈,从而不敢进入学习圈。

相信这个人,就是遵循人性,承认人性,接受人性,创造积极人性。比如,影片中行动初始把情侣分开,以便被捕后不背叛;行动开始已经视死如归,以便涅槃重生理性行事。

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可能就是努力做到这三多三少,“多看少说,多听少说,多做少说”,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是“管住嘴不多说”。知道不能做什么,要比知道能做什么更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名”英雄:抗日战争情境下书写热血——有感于电影《悬崖之上》
《悬崖之上》:好看不烧脑的谍战佳作
国军副师长被我军俘虏,张口后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潜伏》和《悬崖》,同样都广受好评,这两部剧相比,谁更经典?
悬崖之下,剧情全解析
看完《悬崖之上》,到底谁才是潜伏在最深处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