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煌恩师遗著:治疗“呼吸四病”的点滴体会



治疗“呼吸四病”的点滴体会



呼吸四病即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从临床表现来看,四病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中心,病理上相互关联。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 80%以上是由感冒进一步发展则为肺气肿,久则肺循环障碍,右心室肥大,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中医学有关这类病症的摘述大多见于咳嗽、气喘、痰饮等范畴。其发病率占全国人口 38%左右,5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 12.9%。我国北方某些医院冬季门诊,慢性气管炎病人几乎占一半,可见其危害之大。

一、咳嗽

肺为娇脏,位置最高,职司呼吸,最易感受外邪。“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故感冒为病,有从呼吸道入侵,有以皮毛受邪,感冒之症,除呼吸道症状之外,又有形寒、发热、头痛、体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此属表卫证,只需解表,表邪得解,则咳自止。但有的感冒单以咳嗽为主症,全身证虽已解除,独咳嗽不止,则以治咳嗽为要。

咳嗽为一种保护性反射,是机体驱邪的本能,邪正相搏,赖肺津裹邪而为痰,肺气冲击而为咳,痰随咳出,邪得外泄。故宣肺去痰,是协助机体驱邪外出的一种治法。

本人选用宣肺祛痰之品,组成“咳嗽通方”(杏仁、贝母、前胡、桔梗、甘草),或选加紫菀、款冬花、百部、白前等;

痰黄肺热者加黄芩、黛蛤散;

痰稀白肺寒者加白芥子、生姜;

口干黏腻肺燥者加沙参、天花粉、芦根;

苔腻痰多者加制半夏、陈皮、茯苓。

风邪袭肺,其风邪从现代角度看还包括病毒、细菌、过敏源和受污染的空气等。感冒咳嗽初起,除用上方外,并加入抗病毒和抗感染的板蓝根、蒲公英等,还可提高疗效。但此类药物性味偏于苦寒,不宜用于风寒咳嗽及有胃寒之体者,可加陈皮、生姜,或加桂枝,则可制苦寒之弊。

咳嗽延久不愈可加入性味较平和,而又具有抗感染、抗病毒、祛痰、镇咳等多种作用的虎杖、平地木等。倘再加入能增强体内白细胞吞噬能力和提高备解素,调动机体免疫的鱼腥草,则疗效更可提高。

病案:痰热化燥,血络瘀滞
李某,女,33岁,征澄路 3号。久咳宿根 6年,由于分娩时感冒咳嗽初起,后此,咳嗽不时复发,此次咳嗽气急逾旬日,夜间痰鸣口渴,苔薄微黄,脉滑,舌有紫气。风邪引动宿痰,逐渐化热化燥,肺络瘀滞。


处方:光杏仁 12g,桔梗 6g,前胡 10g,浙贝母 6g,款冬花 10g,炙苏子10g,天花粉12g,南北沙参各12g,炒黄芩10g,平地木20g,虎杖15g,生甘草3g。
服 3剂有效,接服 3剂,咳嗽气急均平,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临证用方不可只对症状,不知辨证,呆用其方。如本例若用治咳常用之麻黄、细辛、半夏则失之温燥,非所宜也。现用“咳嗽通方”加苏子、款冬花降气化痰,沙参、天花粉生津润燥,黄芩、虎杖、平地木清肺活血和络,热清肺润,痰化瘀消,收效明显。

二、痰饮

久咳咯痰多者为痰饮,浊腻者为痰属热,清稀者为饮属寒,痰与饮每多混杂,欲辨寒热虚实,应结合四诊,前言邪随痰出,病可速已,何故又患其痰多?据西医理论说,感冒咳嗽,气管黏膜无损,邪撤痰净则病安。久咳者,气管黏膜受损,黏液分泌增多,这种过多的分泌物,在某种不同的转化过程中,渗出于肌腠为肤肿,渗出于肠道为泄泻,渗出于气管则为痰,只是部位不同,而病机都属脾虚,故称脾为生痰之源。气管壁纤毛萎缩,蠕动缓慢,痰滞难出,故称肺为贮痰之器。久嗽者,痰源源不绝而去,肺阴必伤;久咳者,欲图冲击顽痰,声嘶力竭,肺气必伤。母病及子则伤肾,子盗母气则伤脾。《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内伤咳嗽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前人谓:“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也。”此说最为中肯。“肺合大肠”,说明肺与大肠的功能前人早就观察到其内在联系。内伤咳嗽,未必纯虚,曰痰曰饮之实邪由虚而生,故本虚标实者居多。治肺无效,通泻大肠,先去实邪兼调补脏腑虚方,临床有治愈之例。

病案:脾虚生痰,痰饮留肺
继母钱氏,年 54岁,1949年秋,沐浴后当风受寒,久咳不已,成为痰饮,痰略多,但无咯血。吾父通中医,常自处方,我行医未久,偶令我开,父必修改。治疗 1年多无好转。余查阅《皇汉医学》见桔梗白散之应用巴豆之治效,欲试之又畏其猛烈,又顾效方难得,即以试之,惟巴豆制霜,油必去净,用量适宜,煮备绿豆糯米粥汤,绿豆可解巴豆毒,粥汤可以止腹泻,以防急切之需。于早晨空腹服药,半天泻下六七次,泻时腹痛,泻后疲乏,服绿豆糯米粥两天以和胃气,咳逆咯痰顿减。其苔白、脉缓,属脾肺虚寒,并用“止咳六君汤”(党参、白术、干姜、制半夏、桔梗、茯苓、款冬花、五味子、核桃肉、炙甘草),连服 15剂,改服香砂六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而得根治。

按:《金匮要略》痰饮门,用桔梗白散泻下有效者,其理可能为通过巴豆的泻下作用,黏膜组织的渗出机能,改变为吸收机能。以后服止嗽六君汤、金匮肾气丸属于补虚固本的进一步调治。


近十余年来,医刊每见用巴豆制剂内服,治疗白喉,可使假膜脱落,稠痰排出,疏通气管,挽救窒息。而保赤散中亦有巴豆霜,故推测肺与大肠相表里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气喘

气喘是由气管炎发展引起的支气管狭窄、痉挛继而通气发生困难的表现。前人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之论,近代学者认为慢性气管炎病人属脾肾阳虚者多见,曾有人通过 ACTH实验及 17-羟类固醇含量测定,慢性气管炎病人垂体 -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表现。故初步认为中医肾虚(阳虚)可能与垂体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有关。但气喘与哮喘、气短三证常互见。

《医宗必读》描述说:“喘者促促气急,喝喝有声,张口抬肩,摇身撷肚。短气者,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痰声,亦不抬肩……哮与喘相类……以痰结喉间,故呀呷作声。三证应当详辨。”哮与喘息,喉间有痰鸣声者,病变在支气管,实证居多。

寒喘用三拗汤、射干麻黄汤,挟水饮者用小青龙汤,热喘者用麻杏石甘汤、定喘汤。

麻黄能扩张支气管,为对症治疗之品。热喘而伴有肝阳上亢者(尤其是高血压病病人)麻黄忌用,可用地龙代替。短气、呼吸不能接续者,以严重的肺气肿居多,属虚证。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淫羊藿、补骨脂、核桃肉;肾阴虚者用都气丸加灵磁石、紫石英、肉苁蓉。


西医学对严重的喘息证,很重视于肺源性与心源性的鉴别,事关生死,岂能忽视,严重的气喘,往往气喘与气短并见,不得平卧。

如《金匮要略》说:“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又说:“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前者很像是心源性喘息,由水饮凌心,后者犹如肺源性喘息,水饮射肺所致。气喘见气短难以接续,汗出心慌,舌淡脉虚无力,均属危急重候。

除配合西医抢救外,我常用生脉散为主,以人参强心扶正,五味子摄纳肾气,偏于阴虚者用吉林人参,偏于阳虚者用东北红参,喘甚气不归原者用蛤蚧尾,大汗亡阳者加芪附龙牡以回阳救逆。

病案:中虚气陷,肾不纳气
李某,男,54岁,商业局干部。初诊:1977年 7月。
患慢性支管炎、肺气肿、胃下垂等疾已 3年,病休 1年余。病人易感冒,犯则咳喘加剧,痰多。现当缓解期,亦动则气喘,晨起痰较多,平常吐涎沫,胃纳尚可,餐后脘胀,卧床片刻,脘胀乃舒,苔薄腻,脉缓滑。拟方益气健脾,补肾纳气。


处方:党参 12g,炙黄芪 12g,炒白术 10g,炒枳壳 10g,炒陈皮 6g,制半夏10g,白茯苓12g,五味子6g,淫羊藿12g,淡苁蓉12g,补骨脂12g,防风6g,炙甘草3g。


服药 5剂,其效不显,窃以为慢性病,非旦夕能效,乃坚守上法,稍做随症加减,宗补中益气之意,共服百余剂,喘减痰少,体力转好,3年来仅轻度发作,偶患感冒,也易治愈。


按:本例为肺脾肾均虚,肺虚则卫气不固,易患感冒,故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减少感冒的易发性;脾为生痰之源,故用六君子汤健脾化痰;动则气喘,肾不纳气,故用五味子、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等补肾纳气。有人认为肺胀即西医学所说的肺气肿,举《百一选方》皱肺丸为治,认为方中“五味子酸收敛肺纳气,人参大补肺中元气,二味相辅,对肺胀的治疗,可谓大体已备。推测其意,人参、五味子一补一敛,可使松弛的肺泡组织,弹力恢复,膨胀的肺泡,再度收缩,残气可出,肺胀可治。余浅见所及,五味子功用并不止于此,其酸敛之功,可使扩大的黏液腺缩小,分泌物减少,使气管通畅。方中一味枳壳,取其宽中理气,缓解餐后脘胀。现代药理研究,能加强肌张力,作用于气管则排痰有力,作用于胃则改善下垂,与诸补气药同用则补而不滞。

病案:心肺两虚,大汗亡阳
陈某,男,69岁,1979年 11月 15日入院。患慢性咳嗽气急 6~7年,继发冠心病。近 3天咳嗽痰多,带有暗红色血液,食欲极差,恶心呕吐。服地高辛、氨茶碱已有较长时间。
西医诊断:①慢性支气管肺炎,肺气肿,继发感染;②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 2~3级。 
◎初诊:12月 2日。咳嗽咳痰不畅,胸闷心悸不宁,动则气喘,脉数而促,舌紫暗无苔,心营与肺津两伤,气血运行失度,清肃之令不行。治以养阴生津,益气活血,清肺化痰。


处方:太子参 12g,麦冬 10g,五味子 6g,南北沙参各 12g,制黄精 12g,丹参12g,广郁金10g,赤芍10g,瓜蒌皮12g,黛蛤散(包)20g,贝母6g,炙甘草3g,服 3剂。 


◎二诊:12月 6日。烦躁吵闹 2天,现反昏沉嗜睡,余症同前,烦躁者心肝火旺,昏睡则须防痰蒙心包,西医诊断为肺性脑病。原方加入天竺黄10g,石菖蒲10g,豁痰开窍,服 3剂。


◎三诊:12月 16日。昨夜突然大汗淋漓,衣衫湿透,经 6~7小时不止,舌干,舌根灰焦,脉微细结代,至数难清。汗为心之液,大汗则气阴两耗,阴不内守,孤阳外越,阴阳离决,即在顷刻。急当回阳救逆,固摄涣散之气,以防暴脱。拟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味。


处方:东北红参(另蒸冲)10g,生黄芪 30g,淡附片 6g,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五味子10g,麦冬肉10g,炙甘草3g。服1剂。 


◎四诊:12月 17日。服药后大汗即敛,咳减,神情安泰,险关已渡,脉细略数,舌光无苔。心率 92次 /分,律齐,无期外收缩,心尖区 2级收缩期杂音,病情已稳定。拟方补益气阴。


处方:太子参 30g,麦冬 10g,五味子 6g,生黄芪 30g,南北沙参各 12g,肥玉竹12g,炙甘草3g。服 3剂。半个月后,会诊他病,顺便探访,病人于昨夜突然胃出血,血从口中涌出,吸入气管,窒息死亡。


按:本例芪附龙牡、生脉,挽阳于顷刻,已得良效,然而后来终因血决而致不救。但究其死亡原因,据报道:“在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后期,尤其合并急性感染时……部分病人,可有消化道糜烂而引起大量出血。”中医分析:血流瘀滞,则可横溢,此其一;阴虚火旺,迫损血络,此其二。但在未发病时,较难正确诊断。

结语

(1)呼吸四病,应重视防治感冒,因感冒反复发作为呼吸四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老慢支合并肺气肿,大多就因新邪感染发病,“心肺两虚,大汗亡阳”案就是老慢支合并肺气肿、心脏病,也由新感引发加重,故对感冒不能不提高警惕。

(2)治疗问题:急性发作时以驱邪为主,邪去则培本。参阅文献可见老慢支以虚寒证居多数,病理变化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我认为应包括心脏,方更为全面。补肺应用玉屏风散,兼能固表而预防感冒;补脾宜用六君子汤,兼有化痰之效;补肾阳以金匮肾气丸,补肾阴以七味都气丸,均可变丸为汤剂,且可加入淫羊藿和平地木;补心以生脉散,在肺源性心脏病发生心衰或伴肺气肿时,酌情选用。本病用参因品种而异,太子参力较平和,仅用于补益心肺气阴;党参补中健脾;心衰虚脱之际,偏于阴虚用吉林人参,偏于阳虚用东北红参。若选用适当,其大补元气,挽救垂危之功,询非虚语。

(本文刊载于 1980年《苏州医学》第 2期 41页。并于 1980年 12月 15日,由苏州地区医学会推荐到江苏省中医学会,作为成立内科学会时首次学术交流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肖俊逸用生脉沙参葶苈子散治疗肺心病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治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气喘)秘方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辩证中医治疗经验方
【中医杂谈】——【验案分享】培土生金治咳喘
国医大师严德馨:治疗肺气肿
中医内科学讲义(三)哮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