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省论文一等奖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例比较研究 ——以李镇西、郭初阳、张全民三位特级教师教学实录为例

教师介绍

伍兰香 -- 中学语文教师

教学中善于学习,不断钻研创新,积极探索教材教法,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曾多次荣获各级赛课奖项,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

作品分享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例比较研究

——以李镇西、郭初阳、张全民三位特级教师教学实录为例

内容摘要

       契诃夫的小说是外国小说的经典,其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直是中学语文研究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范本。它历来也是许多中学教师在比赛、示范课中的常选篇目,而其中也不乏许多著名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课例。本文选取的课例正是来自李镇西、郭初阳、张全民三位特级教师所执教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从教学基本流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以期能为教师们在备课、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课例比较

       三篇关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课例分别来自李镇西老师、郭初阳老师和张全民老师,对于同一篇课文,展现了三位老师不同的教学特色。下面就三位老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作分析和比较。

(一)李镇西老师课例介绍

      2005年3月29日,李镇西老师在课堂上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李镇西老师非常注重“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表1:李镇西老师课例教学基本流程和主要问题结构展示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王荣生先生曾说“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从中,我们可看出,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堂成败的关键。

       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李镇西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首先是引导学生总结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一些基本特点,对别里科夫形成一个整体的感知。而在跟学生的互相提问答疑的过程中,李老师又引导学生将别里科夫和祥林嫂的形象作比较,这既为分析人物形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同时也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李镇西老师主要采用了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在一开始老师为大家导入了两篇很小的小说《一个小公务员之死》《渴睡》点出了小人物的悲哀命运。在这之后,李老师希望大家谈谈对别利科夫的看法,没有特殊限制。在李老师看来,刚开始的沉闷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一种期待,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之后有学生开始发言,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打断、反问,让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活跃课堂,深入探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教学流程的设计

李镇西老师的整个教学流程给人一种“行云流水,举重若轻”之感,其教学流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整个教学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文章背景知识介绍与了解,其次是学生的自由讨论。而第二个部分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也充分体现了李老师“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李老师也不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学生。虽然李老师在整堂课中只设计了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为什么别里科夫能够辖制中学和全城整整十五年?”,然而这一问题正好切中文本的重难点。。李老师在突破这个重难点时,并没有刻意求新,求巧,而是深入浅出地将放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解决。

二、郭初阳老师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例分析

(一)郭初阳老师课例介绍

郭初阳老师是语文课程生态改良的引领者,2007年4月5日,郭初阳老师在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具有原著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细读文本。

表2:郭初阳老师课例教学基本流程和主要问题结构展示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郭初阳老师的课堂最突出的就是一个“人”字,侧重对人物变形的探讨。郭老师首先也是引导学生分析别里科夫能够辖制全城十五年的原因,从而揭露在权力压榨下众生变形之象。同时,郭老师也是一个“近乎偏执的原文主义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原著意识,因此,他在课堂上运用原文选文比较的方法来挖掘别里科夫的“性爱观”,并由此引导学生深究人性的根本问题。郭初阳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并不多,但其内容都指向了文学作品中的“人”,这就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人”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郭老师主要采取的也是谈话法,在课堂间穿插讨论、探究与发现。但是郭初阳老师的谈话与张全民老师又各有千秋,郭老师以简单的“别里科夫的套子里面装了什么?”这样的简单问题开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引出原著,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在阅读原著时加入小组讨论,筛选出十个关键词进行探究,通过对“解释、生活化、性与爱、女人”等十个关键词的探究与思考,让学生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把握文章主题,在课堂中得到提升。

(四)教学流程的设计

       郭初阳老师从最开始的检查预习情况入手到问卷调查中的释疑,再到重难问题的合作突破、最后到课后作业的布置,整个教学流程都很完整,并且各个教学环节都设计得比较清晰合理。其中,课前的问卷调查和课中学生上黑板展示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以及表达自我的能力。

三、张全民老师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例分析

(一)张全民老师课例介绍

2013年,张全民老师在长沙市明德中学举办的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对象为高中生。该课例荣获一等奖。

表3:张全民老师课例教学基本流程和主要问题结构展示

(二)教育内容的确定

       传统小说文本的教学主要围绕小说三要素为突破点,而张全民老师却突破了“人物、情节、环境”的陈旧藩篱,将别里科夫形象的塑造方式、“我们”的意义、华连卡姐弟在作品中的意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叙事方式夸张的目的、叙述人称的反讽意味、叙述形象的象征意义,由此构建一种新的小说阅读图式。张全民老师能另辟蹊径,运用叙述学的知识,大胆创新地挖掘《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叙述价值,为小说阅读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文本的叙述价值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除了张全民老师所选取的内容,这个文本的叙述层次也值得我们探讨。小说实际上采用了“故事套故事”式的结构:外层是兽医伊凡尼奇与中学教师布尔金因打猎误了时辰,借宿在某村庄的堆房,二人的一番对话;内层则是布尔金讲述的别里科夫的故事。这种叙述技巧很隐蔽,也很独特,同样值得探讨。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张全民老师主要采取了小组探究的方式,兼有朗读法等。在感知别利科夫形象时主要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完成别利科夫人物的人生简历。灵感来自于网页设计,在以生为本的理念基础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采取朗读法朗读文本,让学生亲近文本,做深入的交流。

(四)教学流程的设计

       整个教学流程,张全民老师基本上是用几个主要问题串联起来的,从形象的塑造方式到叙述人称的意义再到叙述想象的象征意义,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是非常清晰,层层深入。但从细节处看,张老师的课从最开始的“感知”一下子就跳入到主要问题的探究,这中间的衔接略显突兀。此外,张老师虽有设计小组探究活动,但学生的探究效果并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后面的教学有点偏向把教师的个人解读教给学生。

四、《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例比较对教学的启示

       纵观三位特级教师的课例,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过程的开展上各具风格,其教学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笔者从中获得了几点启示。

(一)抓独特之处,确定教学内容

       小说阅读教学往往围绕人物、情节、环境展开,他们都具有教学价值,然而我们却很少进一步思考文本所独有的核心教学价值,也就是其他文本无法取代的价值。《装在套子里的人》在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属于必修下的第五单元,这一教学单元所选篇目均为小说,且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具有社会批评性。本单元重在了解作品如何运用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小说不同的风格类型。因此,这五篇小说都各具特色。《祝福》以旧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为主要题材,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彰显其独特的创作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具特色的教学价值就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促织》《变形记》最突出的就是都通过人的异化,写人化为虫的故事来展现对社会现实深沉的批判。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作品主题、精湛的艺术技巧都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只是对于其核心教学价值,我们往往都探究得还不够深,而张全民老师的课例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挖掘到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所独有的“叙述”价值,打开了文本的隐蔽之门,让学生产生更高层次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阅读思考,这就为教师在今后的小说阅读教学中思考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二)巧设主问题,激活思维支点

       在教学过程中,一堂精彩的好课离不开教师对主问题的精心设计,主问题是联结文本、教师和学生的核心纽带,主问题的设计影响着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思考、品析、探究,是学生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的必经之路。能够将教学重难点和具体学情结合起来设计出的主问题,往往在教学中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从这三个课例的主问题设计来看,李镇西老师和郭初阳老师都紧紧抓住了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别里科夫这样一个小人物为什么能辖制全城?”这一矛盾点。在问题设计点的选择上,结合了具体学情,这种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问题把学习内容和核心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将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结合起来,从而深入挖掘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内质,也让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更为深刻。而张全民老师透过文字见他人之未见,设计主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容易被忽略的“我们”在作品中存在的作用,从而理解叙述人称反讽的意义。这启发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也可以之为支点,激活学生思维,进一步让学生穿透文本发现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俄罗斯套娃式”的叙事结构,让其品味到文本的独特魅力。

(三)以学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衡量一堂课的好坏,最根本的标准应该是是否促进的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上三位特级教师在执教文本时都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交还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感悟感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落实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李镇西老师的课堂,他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对课堂既“放”又“收”,能根据学生的提问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用娟娟细语,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无法预约的美”。此外,在细读文本时,尤其是在教学节选版或是选读版的文本时,要有原著意识。郭初阳老师在课例中所采用的原文与选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进一步贴近文本,感受原汁原味的阅读,还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虽然这三位特级教师在教育内容的选取和课堂组织的方式上各有不同,但都很好地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品味经典,激发学习欲望,发展思维,让学生有所收获,那么这三堂课就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谢政满.《装在套子里的人》研究综述和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5.  

[2]黄厚江.《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

[3]刘祥.《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J].江苏教育.2018.

[4]李镇西.李镇西:我的语文课堂(上、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5]张全民.《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M].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2013.7

[6]贺卫东. 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何丹.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文本接受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8]孙健.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小说?——从争议获奖课例《装在套子里的人》谈起[J].语文教学通讯.2014.

[9]赵新艺;何曼曼;赵莹.从叙事学角度解读《装在套子里的人》[J].语文建设.2018.

[10]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图文:伍兰香

编辑:谢艺琳

审核:李    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闻说课的一些思考
一见培东悟语文吴凤云
不带电的计算机
【优秀课例】高考理解型默写复习指导
钟斌专栏丨大概念教学中基本问题的确定——以《装在套子里的人》逆向教学设计为例
张艳霄:《装在套子里的人》评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