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只是植物的生殖器”

最近在重读鲁迅先生,留意到他的一个讲法:

花只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语出自《新秋杂识(三)》)

乍听起来粗俗,但细想又是无比真实。

鲁迅先生还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有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把全家高兴坏了。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这两个人得到了这家人一番感谢和恭维,

但另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他得到的,是大家合力的痛打。

死是必然,话没错,但遭到了毒打。

说富贵的是假话虚话不能验证的话,却得到了好报。

人都喜欢听好话。

宁愿听假话也不喜欢听真话。

这话放到风险上也是这样。

如果一个人说“你会健康长命百岁”,

和另一个人和你说“人只要活着就会得生病,也会死”,你喜欢听哪句?

但残酷的是,后面那句才是真的。

尤其是这话从保险行业从业者说出,总感觉是想要卖你点啥。

人总有一死。

人也总会生病,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所食用的食物、我们呼吸氧气都离不开细菌、病毒和微生物的存在。

人只要活着就会得癌症。人只要活着,体内的细胞就会不断分裂,每分裂一次就可能诞生一个癌细胞,年纪越大,癌细胞越强大。

这就是现实。

而今天的文章跟大家聊两个话题:

1、 真实发生的风险,为什么大家会选择无视掉。

2、 人这一生死亡、重疾、意外的风险到底有多少?

一、大家为什么厌恶风险

风险有两层含义,不确定性损失

大家与其说是厌恶风险,不如说是厌恶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带来的损失更准确。

心理学上曾有这么一个实验:

A:你一定能赚4千块

B:你有80%的可能性赚到6千块,但有20%的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两个选择,你会选哪个?

实验的结果是,大多数人毫不犹豫选择了A方案。

尽管从经济学角度出发,B方案的收益更大(6千✖80%),但大多人还是下意识选择规避风险,不愿意冒险干一件明知有风险的事。

拿到6千块毕竟不确定。

那么,我宁可稳稳当当拿这4千块。

这也是心理学上的“确定效应”

当两个选项放在你面前,一个是确定利益,一个是不确定利益,大部分人都会成为风险厌恶者,厌恶不确定性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经做了一个投掷硬币的实验,邀请受试者参加一个扔硬币的游戏,如果是正面,可以获得150美元,如果是反面,输掉100美元。

但大多数人都拒绝了这个游戏。

输和赢的概率是一样的,所以只要一直玩下去,肯定是稳赚不赔的,可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

还是风险厌恶。

害怕无故损失掉自己的利益。

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下意识厌恶风险,属于风险厌恶者

我们经常说趋利避害其实是先避害,后才是趋利。

宁可未“得”,也不愿“失”。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如果身边整天有人跟你唠叨:

人一生得大病的概率是72%.......

隔壁老刘头人没了,可惨了......

知名主持人患癌,可惜了........

即便他们说的话有真实的部分,但就是怎么听怎么烦人。

更何况他们目的还不单纯,说得话三分真七分假。

之所以铺垫这么多,就是想跟大家认真探讨下,这些身边真实发生的风险,到底有多少?

二、人生中这些风险的概率

我们知道自己会死亡,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亡;

我们知道自己会生病,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生病,生的什么病;

我们知道自己这一生充满意外,但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会来。

可这些问题是保险所关心的,也是定价的基础。 

这些问题都从保险行业能找到答案。

1、死亡风险概率

人固有一死,所以人死的概率是100%。

只要根据《中国人寿保险经验生命表(2010-2013》,就可以算出各年龄段的死亡率,以男性为例:

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信息,100万人口样本,调查他们从出生到死亡,每个年龄段死亡人数,以及当年的死亡率。

根据总人口和各年龄段死亡的总人口数,就可以算出各年龄段的死亡率。

比如活到30岁(标红处),还剩下986359人,总共死亡人数13641(100万-986359)。

那么30岁之前的死亡概率就是1.3641%(13641/100万);

同理,40岁之前的死亡概率就是2.4491%;

50岁之前的死亡概率是4.9739%;

60岁之前的死亡概率是10.6756%。

年纪越大,死亡率越高。

比如,30岁当年的死亡率是0.000797,40岁当年死亡率是0.001651,翻了两倍,80岁当年的死亡率是0.08222,翻了103倍。

只要活得够久,假设活到了105岁,100万最后剩下了85.43个人,这时死亡率已经无限接近1了。

人总得要死的,不足一惧。

而如果放在保险视角,可能更关心的是:
如果英年早逝,家庭怎么办?

如果长命百岁,养老钱哪里来?

这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2、疾病风险概率

每个人都会生病。

但疾病风险主要指大病风险,普通疾病对整个家庭造成的损失不大,大部分医疗费也可以用社保报销掉。

我们需要知道人一生得重疾的概率有多高

测算需要要用到两张表,

中国精算师协会公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2020)》和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寿保险经验生命表(2010-2013)》。

得到3个数据,分别是:

死亡率、重疾发生率和重疾死亡比例(指当年发生率

以100万男性为例。

就可以算出每年得重疾的人数。

最后得到这张表:

由于中间过程计算量太大,计算公式写在了表格中,这里提供一个大致的结果。

(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可以写个文章呈现下计算结果)

得到每年罹患重疾人数后,就能算出每个年龄段重疾累计发生率(X/100万)。

10岁,重疾累计发生率是0.44%。

活到75岁,重疾的累计发生率为52%

假设活到105岁,男性一生得重疾的概率为73%

因为绝大多数人是活不到105岁的,所以很多保险销售人员所讲的人一生的重疾发生率73%,基本可以理解为

祝你长寿。

另外,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平均每分钟就有8.6个人确诊癌症

癌症是最高发的重疾,占到6-8成。

其次是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等高发重疾。

治疗费用也是非常惊人的,像癌症,平均医疗费下来22-80万,突破百万也不是不可能。

3、意外风险概率

意外风险是最不可控的。

但意外风险发生概率并不是不可测。

2021年5月,银保监会就发布了《中国保险业意外伤害经验发生率表(2021)》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可以看到当年意外身故的发生率:

上图可以看到的是,当年意外身故的人数。比如30岁,每1万个人里,男性死亡1.9253个人,女性死亡0.4597个人。

男性发生意外身故的概率远远高于女性。

根据每年死亡人数,就可以算出各年龄段的意外死亡率。

以男性为例,

如果活到30岁,0-30岁意外死亡人数总共是37.6163人(1.1597+1.1237+1.0234+……+1.9253)。

所以30岁的累计意外死亡率是0.376163%(37.6163/10000);

同理,70岁的累计意外死亡人数是251.3186,死亡率是2.513186%.

年纪越大,意外死亡风险越高。

比如30岁,每1万个男性还只有1.9253个人发生意外身故,到65岁,就有超过10个男性发生意外身故了。

还要注意的是意外伤残概率,如下表:

意外伤残系数=(伤残发生概率*伤残损失率)/(身故发生率*身故损失率),所以意外伤残概率越高,伤残系数越高。

40-49岁意外伤残概率是最高的。

比如30岁的男性,伤残系数为38%,

这个38%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每为意外死亡赔付100万,就为意外伤残赔付了38万。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保险人群意外伤害风险研究报告》,从细分事故原因看,跌倒坠落是意外风险的首要原因

但从大类事故来看,交通类风险是意外风险的第一位原因,占近33%。

三、面对风险的态度

人生就像走钢丝。

只要活着就会和各种风险打交道。

但人性又无比厌恶风险。

所以很多人总是莫名自信,觉得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抱着侥幸心理,但风险不长眼,“中奖”概率大家都差不多。

当自己真的成了那个万一,又无限后悔。

如果我在此处得出的结论是要买保险,那么我也不过只是“臭卖保险的”中的一员。

但是我依然想劝大家更加理性。

我们常说“未雨绸缪”,知道明天要下雨了,就提前准备好雨具。

那么我们不妨问几个问题,

如果明天降雨概率是10%,你愿意带雨具吗?30%呢?50%呢?

这个比例,分别对应的是60岁前死亡的概率;

60岁前的死亡概率超过10%;

70岁前的死亡概率是23.6%;

80岁前死亡概率超过53%。

人活到平均寿命75岁,一生得重疾的概率也有52%。

谁都不想坏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是希望一开始故事里说的“做官”、“发财”。

可是你会知道,有个真相在等着我们。

愿一生顺遂,

以上。

之前的微信号又加满了,这是肆大财子合伙人的新号(sidacaizi000),对保险有问题的朋友可以加一下,

加的时候【注意】下面几点:
1、如果对保险知识不清楚,我下方有完整的保险攻略,可以具体了解;
2、如果有人给你推荐保险,不清楚好不好的,备注【保单诊断】,我会安排人帮你诊断;
3、如果不清楚自己家庭该怎么买保险,备注【保单规划】,我也会安排规划师进行咨询服务。
4、如果对保险存在任何问题,我可以帮你搞懂。
5、已经加过肆大财子合伙人别的微信号的朋友们,给别人机会,不必重复加了。

保险攻略

保险最全攻略

一文读懂四大保险

如何挑选保险公司
如何申请理赔
便宜的保险,可以买吗

异地投保,可以吗

如何看健康告知

有了百万医疗险,还要买重疾险吗?

肝炎如何买保险
甲状腺疾病如何买保险


保险测评

目前最好的医疗险

目前最好的重疾险
目前最好的多次赔付重疾险

目前最好的定期寿险

目前最好的意外险

目前最好的少儿重疾险

目前最好的少儿意外险

目前最好的防癌保障

目前最好的家财险

目前最好的小额医疗险

支付宝保险产品测评

微信保险产品测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性买意外险,挺亏!
数据会说话,癌症2次赔付和重疾多次赔付,哪种更实用?
为何男士保费比女士贵?
贫民窟的大富翁: 十年十倍明明白白说保险的本质和原理,小白也能一听就懂
2020理赔数据综合分析,帮你看清保险如何选才正确!
男性买保险比女性贵!还真不是性别歧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