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脉诊

.脉诊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心脏搏动(动力)

  气血运行(基础)

  五脏协同是脉象正常的前提(肺主气,助心行血;脾主统血,固摄血液;肝主疏泄,通畅血脉;肾可藏精,化血)

(二)脉诊的部位

  三部九候法:即遍诊法,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

  三部诊法:首见于张仲景,即诊人迎(胃气)、寸口(十二经)、趺阳(胃气)三脉,也有加太溪脉(肾气)

  寸口诊法:

 原理:一是寸口脉为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所在,是“脉之大会”;

      二是肺朝百脉,寸口脉气能反映五脏六腑气血状况;

      三是此处脉易暴露,切按方便

 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

   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

   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  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

(三)脉诊方法:

   时间:清晨未进食最佳,实际中使病人处于平静的内外环境

       也可;切诊的时间至少一分钟,以3-5分钟为宜

   体位: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同一水平,直腕,手

       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脉枕

   指法:以左手切按病人的右手,以右手切按左手;

  手指定位和布指:诊脉下指,用中指定关,接着食指按存

          脉,无名指按尺脉。三指呈弓形,以指目按触诊体。

  单按和总按:三指同按为总按,目的是总体体会三部九侯

          脉象;用单指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为单按;临床上两者配

          合使用

  举按寻:诊脉时运指力以探索、辨别脉象的指法;(举即

                  用指轻按皮肤;按即用指重按筋骨间;寻即渐变

                  指力来寻脉最明显的特征)

                       二.脉象

()

  位:脉管的浅深           

  数:脉搏的频率

  长:脉动的范围长短    

  力:脉搏的强弱

  宽:脉管的粗细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  

均匀度:脉动的节律

(正常脉象——平脉:脉象从容,和缓流利,柔和有力,节律整齐,沉取应指有力,尺部尤显)

脉象与年龄(越小越快)、性别、形体(身高脉长;瘦浮肥沉) ,精神,季节(春微弦、夏微洪、秋微浮、冬微沉)、地理、气候

注意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脉象

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位表浅。        

临床意义:主表证,主里虚,虚阳外越(主表证--外邪侵袭,正气趋于表,故脉浮;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位深沉

临床意义:主里证(有力——里实:气血困于里;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无力——里虚:阳虚不能升举)

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脉动3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临床意义:主寒证(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脉迟而有力;虚寒:阳虚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脉迟而无力),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

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一分钟超过90次)

临床意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主虚证(脉数大而无力。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

洪脉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主热甚(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洪。)

主虚证(阴精耗竭,孤阳欲外越,脉无力,邪盛正衰危候)

细脉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湿侵: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温热病昏谵见细脉,是热邪深入营血或邪陷心包)

微脉

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正气将绝,鼓动无力,故脉微欲绝(久病——正气将绝;新病——主阳气暴脱)

散脉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

临床意义:主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阴阳不敛,元气欲绝。)

虚脉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松软。一切无力脉总称。

临床意义:主虚证(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阳虚迟数无力)

实脉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按均有力。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盛脉道充满故实;实热证——脉实而偏浮数;实寒证——脉实而偏沉)

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痰饮聚于体内,使脉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

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

生理性滑脉:妇女妊娠期,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正常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属平脉

涩脉

脉象特征:脉细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涩而无力--伤精、血少,经脉失濡;涩而有力--实证,痰食积滞、瘀血等。气血、食痰阻碍脉道,脉行不畅

长脉

脉象特征:首尾端直,脉体较长

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邪盛正不衰,邪正搏击(长而洪数阳毒内蕴;长而洪大热深癫狂;脉长而弦肝气上逆,气滞化火)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长而柔和。

短脉

脉象特征:首尾俱短,不及三部

临床意义:无力为气虚,有力为气滞

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而软边实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伤阴。(失血过多,营血不足以充实脉道。

津液大伤,阴伤则阳无所附而散与外)

弦脉

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而硬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气滞短;火旺;阴虚细(数);诸痛证紧)

主寒——常见于寒滞肝脉。

主痛——肝郁气滞、胁痛(胃气全无——弦细而劲急,

如循刀刃;肾水不足,所致的肝阳上亢——脉弦硬。)

春季脉弦而柔和为正常脉象

紧脉

脉象特征:紧张有力,如牵绳转索;或按之更加绷急有力,无弹性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寒主收引,脉管内缩故紧;表浮里紧)

缓脉

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缓怠,或脉形松纵。稍慢于平而快于迟

临床意义:主湿(湿邪困阻,脾胃虚弱)

革脉

脉象特征:中空外坚,浮弦搏指,如按鼓皮。

临床意义:多主精血大亏,阳气外浮

(常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

牢脉

脉象特征: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癥瘕。(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证,属危重征象)

弱脉

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脉体小、脉位沉、脉力少、脉管软。

主病:主气血不足,阳虚(阳虚不能温运,鼓动无力)

濡脉

脉象特征:浮而细软,不任重按,重按不显

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阴虚不敛阳——浮软;精血不充——

细弱,湿邪阻压脉道,自汗,身倦乏力,短气等可见濡。)

伏脉

脉象特征: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可得,甚至伏而不现。

临床意义:邪闭、厥病、痛极,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所致。

(暴病见之,阴阳乖戾,厥脱证之先兆。久病见之,气血

亏损,阴枯阳竭。危重病见伏脉,寸口,跌阳,太溪皆不见)

动脉

脉象特征:脉形如豆,滑数而短,厥厥动摇,见于关部。

临床意义:惊恐、疼痛(惊则气乱,阴阳相搏;痛则气结,阴阳不和)

促脉

脉象特征: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主阳盛热实。(气血、痰饮、宿食停滞、肿痈等实热证,脏气虚弱,阴血衰少,邪热内盛,壅滞脉道,脉行不利。)

结脉

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癥瘕积聚,气血虚衰

代脉

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疾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每分钟140次以上)

临床意义:为阳亢阴竭,元气将脱。(伤寒、温病热极,阻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疾而有力;元阳将脱绝之征——疾而虚弱)

.脉象的鉴别方法

(一)相似脉的鉴别方法

(1)脉位类:

     浮--浮、芤、革、濡、洪、散

浮脉类:脉位浅显轻按即得

浮脉—浮大无力,不任重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亦主虚证

芤脉—浮大中空,有边无中(如按蒜管)——失血,伤阴

革脉—浮而弦,按之中空(如按鼓皮,脉管表面绷急、力强,按之中间空虚)——精血亏虚(常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

濡脉—浮而软小——主虚,又主湿

洪脉—浮大有力——气分热盛,亦主邪生正衰

散脉—浮而散乱——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沉--沉、伏、牢、弱

沉脉类:脉位深沉,重按始得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里证

伏脉—(重按着骨始得),紧贴于骨——邪闭,厥证,痛极

牢脉—沉而实大弦长——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弱脉—沉而细软——气血不足

(2) 脉率类:

     迟--迟、缓、结、涩

迟脉类:脉来缓慢

迟脉——一息脉动三至——寒证

缓脉——一息四至,稍疾于迟,来去怠缓——湿证,脾胃虚弱

结脉——缓而时一止——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主气血虚衰

涩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气滞血瘀,精伤气少

     数--数、疾、动、促

数脉类:至数快

数脉——一息五至以上(90次↑/分)——热证,亦主虚证

疾脉——一息七至以上(120次↑/分)——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动脉——滑数而短——疼痛,惊恐

促脉——数而时一止——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

 (3)脉宽类:

      大(粗)--大、洪、实、芤

大脉——脉宽倍于平脉。

洪脉——浮大有力,来盛去衰。

实脉——脉大有力,浮沉皆然。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小(细)--细、弱、微、濡

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弱脉——沉细而软,重按乃得。

微脉——极软而细,若有若无。

濡脉——浮细而软,轻取乃得。

(4)脉力类:

      虚--微弱濡;虚散芤革;洪脉

搏指无力    微弱濡—细软无力

按之无根    虚散芤革—浮大无根或中空

长大有力    洪脉—浮大有力,来盛去衰,浮大于沉

      实--实、紧

实脉类:浮沉皆然来去俱盛

搏指无力    微弱濡—细软无力

按之无根    虚散芤革—浮大无根或中空

长大有力    洪脉—浮大有力,来盛去衰,浮大于沉

(5)流利度类:

        滑脉—动、数

滑脉类:往来流利圆滑如珠走盘,其势较数

数脉—频率快—一息五至以上      动脉—短而滑数,厥厥动摇     

涩脉—结、代

涩脉类:往来不利,其势艰难,脉律不齐,三五不匀,似止非止

结脉—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代脉—止有定数

(6)脉紧张度类:(脉象应指紧急端直绷紧如弦线)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紧脉—比弦脉有力,紧急

革脉—浮取弦大、重按中空、如按鼓皮

牢脉—浮取不应指、重按实大弦长,推之不移

(7)脉均匀度类:

      节律不齐—促、结、代

促脉—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时

结脉—缓而时一止,止而复来,止无定数

代脉—缓而时止,止有定数

      节律伴脉力形态均不一致—涩、散、代

涩脉—往来不利,其势艰难,三五不匀,似止非止

散脉—浮而散乱,按之无力。

代脉—脉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

(二)对举法:在相反脉象之间采取对比的方法鉴别脉象。

 1)浮脉与沉脉:是脉位浅深相反的两种脉象。浮脉脉位表浅、轻取即得,主表属阳;沉脉脉位深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属阴。

  2)迟脉与数脉:是脉率快慢相反的两种脉象。迟脉搏动比正常脉慢,即一息不足四至,主寒;数脉搏动则比正常脉快,即一息五至以上,主热。

  3)虚脉与实脉:是脉的搏动力量强弱相反的两种脉象。虚脉三部举按均无力,主虚证;实脉举按均有力,主实证。

  4)滑脉与涩脉:是脉的流利度相反的两种脉象。滑脉往来流利通畅,指下圆滑;涩脉往来艰难滞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

  5)洪脉与细脉:是脉体宽度和气势均相反的两种脉象。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势盛而去势衰;细脉脉体细小如丝线,脉力较差,但应指明显。

  6)长脉与短脉:是脉气长短相反的两种脉象。长脉的脉气搏动超过寸关尺三部,如循长竿;短脉则脉气不及,前达不到寸或后不及尺部。

  7)紧脉与缓脉:是脉的紧张度相反的两种脉象。紧脉紧张有力,如按转绳;缓脉脉势和缓松弛,且一息四至。

  8)怪脉——病情深重,胃气衰败,真脏脉现。

1)无胃之脉:弦硬不柔,应指坚搏——偃刀脉、弹石脉、转豆脉

2)无根之脉:浮大无根,按之消失——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

3)无神之脉:脉率无序,脉形散乱——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

(三)相兼脉与主病

概念:两种以上的脉同时出现称为相兼脉。

原因:(1)正气有盛衰,邪气常兼夹;

     2)脉的位、数、形、势、律。

主病----各脉所主病之总和。

   浮数脉=浮(表)+数(热)  表热证

沉数=里热; 弦数=肝郁化火; 滑数=痰热

举例如下:

浮紧脉外感风寒。

浮紧细小脉气血亏者外感风寒。

浮大而芤温病热壅肺胃兼气阴伤。

浮缓太阳中风表虚证。

浮滑表证挟痰或主风痰。

沉迟里寒证

沉弦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沉涩主寒凝血瘀。

沉缓脾虚,水湿停留。

沉细阴虚或血虚。

弦滑数—肝火挟痰或风阳上扰。

(四)真脏脉(凡无胃神根的脉象,便是真脏脉)

1)釜沸脉

脉象特征:脉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

临床意义:为三阳热极,阴液枯竭之候,多为临死前的脉象。

2)鱼翔脉

脉象特征: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

临床意义:此为三阴寒极,阳亡于外之候。

  3)虾游脉

脉象特征:如虾游于皮肤,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急促躁

临床意义:为孤阳无依,躁动不安之候。

  4)屋漏脉

脉象特征:如屋漏水渗,良久一滴,即脉迟而结代,搏动无力。

临床意义:此为胃气、营卫将绝之候。

  5)雀啄脉

脉象特征: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

临床意义:此为脾胃衰败,精气已绝于内。

  6)解索脉

脉象特征:乍疏乍密,如解乱绳状,为时快时慢,散乱无序的脉象。

临床意义:此为肾与名门元气将绝。

  7)弹石脉

脉象特征:脉在筋肉之下,如指弹石,辟辟顶指,毫无柔软和缓之象。

临床意义:此为肾气竭绝之象。

                  四.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一)诊妇人脉 (妇人有经、孕、产育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和相关的疾病,其脉象亦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

1. 诊月经脉

月经将至,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月经已至,气血调和者,脉多滑利。月经不利,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妇人闭经,精血亏少之虚闭,尺脉虚细涩;若气滞血瘀之实闭,尺脉弦涩;痰湿阻于胞宫之经闭,脉多弦滑。

2.诊妊娠脉

已婚妇女月经正常,若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尺脉尤显,兼有饮食偏嗜,呕恶等症状者,是妊娠表现。妊娠脉象特点是少阴脉(神门及尺部)脉动加强,此为血聚养胎,胎气鼓动肾气所致。此外,妊娠停经之脉须与疾病引起的闭经之脉相鉴别,妊娠脉多滑,闭经脉多涩。

3.诊临产脉

《诸病源候论》记载:“孕妇诊其尺脉,急转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又如《医存》曰:“妇人两中指顶节之两旁,非正产时则无脉,不可临盆,若此处脉跳,腹连腰痛,一阵紧一阵,乃正产时也。”

4.诊死胎脉

凡妊娠必阳气动于丹田,脉见沉滑,才能温养胎形。如果脉见沉涩,是精血不足,胎孕便可能受到损害。所以,妊娠期脉象沉而流利有力者,提示阳气和畅,胎孕正常;如脉沉而涩滞乏力,则胞胎可能有损,或是死胎。

(二)诊小儿脉

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

1.诊小儿脉方法

"一指定三关":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对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右手大拇指按于小儿掌后高骨部脉上,不分三部,以定至数为主;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转动以寻察三部;七、八岁小儿,则可挪动拇指诊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五岁以上,可按成人三部脉法进行辨析。

2. 小儿脉象主病

小儿脉象一般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阴阳、表里、寒热和邪正盛衰,不详求廿八脉。三岁以下幼儿,一息七八至为平脉;五六岁小儿,一息六至为平脉,七至以上为数脉,四、五至为迟脉。

                    五.脉诊的临床意义

(一)识别疾病的病位和病性

1、疾病的表现尽管及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而脉象的沉浮,常可以反映病位的深浅。

2、而脏腑的定位可以通过左、右寸关尺三部的脉象变化识别。

3、疾病的性质不外寒热、虚实,而迟脉、紧脉多主寒证,数脉、滑脉多主热证,虚、弱、细、微之类的脉象常提示正气不足的虚证,实、洪、弦、长之类的脉象多提示,邪气亢盛的实证。

(二)推测疾病的病因和病证

各种病因均可引起脉象的相应变化,同时,有些病证的脉象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或倾向性。因而可以从这些脉象推测出具体的病证名称。

(三)判断疾病的进退和预后

脉象的动态变化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六.按诊

(一)体位: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按胸腹时,采取仰卧位,医生站在病人右侧,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进行切按。在切按腹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令病人屈起双膝,使腹肌松弛,便于切按。(二)手法:

触:轻触患者局部,如额部及四肢皮肤,了解凉热,润燥等情况。

摸:以手抚摸局部,如肿胀部位等,以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

按:以手按压局部,如胸腹或肿物部位,了解深部有无压痛,肿块形

态质地,肿胀程度性质等。叩: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

感,以了解病变情况等。

注意:按诊时,医者要体贴患者,手法要轻巧,避免突然暴力,冷天要事先把手暖和后再行检查。一般先触摸,后按压,指力由轻到重,由浅入深。同时嘱咐病人配合,随时反映自己感觉,边检查边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了解其痛苦所在。

(三)按诊的内容

(1)按肌肤

1.诊寒热  探明肌表寒热、润燥以及肿胀等情况,还可从热的甚微而分表里虚实。初按甚热,久按反转轻的,是热在表;久按其热反甚,热自内向外蒸发者,为热在里。肌肤濡软而喜按者,为虚证;患处硬痛拒按者,为实证。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

2.诊润燥滑涩  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或津液不足;干瘪者,津液不足;湿润者,身已汗出或津液未伤。皮肤甲错者,伤阴或内有干血。

3.诊肿胀  按压肿胀,可以辨别水肿和气肿。按之凹陷,放手即留手印,不能即起的,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的,为气肿。

4.诊疮疡  可辨别病证属阴属阳和是否成脓。肿而硬木不热者,属寒证;肿处烙手、压痛者,为热证。根盘平塌漫肿的属虚,根盘收束而高起的属实。患处坚硬,多属无脓,边硬顶软,内必成脓。肌肉深部的脓肿,以“应手”或“不应手”来决定有无脓(两手分放在肿物的两侧,一手时轻时重地加以压力,一手静候深处有无波动感,若有波动感应手,即为有脓,根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即可测知脓液的多少)

(2)按手足

按手足主要在探明寒热,以判断病证性质属虚属实,在内在外,及预后。凡疾病初起,手足俱冷的,是阳虚寒盛,属寒证。手足惧热的,多为阳盛热炽,属热证。

诊手足寒热,还可以辨别外感病或内伤病。手足的背部较热的,为外感发热,手足心较热的,为内伤发热。此外,还有以手心热与额上热的互诊来分别表热或里热的方法。额上热甚于手心热的,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的,为里热。这一诊法有参考意义。

在儿科方面,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中指末独冷,为麻痘将发之象。诊手足的寒温可测知阳气的存亡,这对于决定某些阳衰证预后良恶,相当重要。阳虚之证,四肢犹温,是阳气尚存,尚可治疗;若四肢厥冷,其病多凶,预后不良。

(3)按胸胁(胸腹各部位的划分如下:隔上为胸、隔下为腹。侧胸部从腑下至十一、十二肋骨的区域为胁。腹部剑突下方位置称为心下。胃脘相当于上腹部。大腹为脐上部位,小腹在脐下,少腹即小腹之两侧)

1.按虚里:虚晨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诸脉所宗。探索虚里搏动的情况,可以了解宗气的强弱,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古人对此至为重视。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为健康之征。,其动微弱无力,为不及,是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若按之弹手,洪大而博,属于危重的证候。若见于孕妇胎前产后或痨瘵病者尤忌,应当提高警惕。至于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脉动虽高,但静息片刻即平复如常者,是生理现象。如果其动已绝,它处脉搏也停止的,便是死候。虚里按诊对于指下无脉,欲决死生的证候,诊断意义颇大。

2.按胁部:前胸高起,按之气喘者,为肺脏证。胸胁按之胀痛者,可能是痰热气结或水饮内停。肝脏位于右胁内,上界在锁骨中线处平第五肋,下界与右肋弓下缘一致,故在肋下一般不能扪及。若扪及肿大之肝脏,或软或硬,多属气滞血瘀,若表面凹凸不平,则要警惕肝癌。右肋胀痛,摸之热感,手不可按者,为肝痈。疟疾日久,胁下出现肿块,称为疟母。

()按脘腹(按腹部主要了解凉热、软硬度,胀满、肿块、压痛等情况,以协助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1)辨凉热:通过探测腹部的凉热,可以辨别病的寒热虚实。腹壁冷,喜暖手按扶者,属虚寒证;腹壁灼热、喜冷物按放者,属实热证。

2)辨疼痛:凡腹痛,喜按者属虚,拒按者属实;按之局部灼热,痛不可忍者,为内痈。

3)辨腹胀:按之有充实感觉,有压痛,叩之声音重浊的,为实满;腹部膨满;无压痛,叩之作空声的,为气胀,多属虚满。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称为膨胀,可分水臌与气臌。以手分置腹之两侧,一手轻拍,另一手可触到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且腹壁有凹痕者,为水臌;以手叩之如鼓,无波动感,按之亦无凹痕者,为气臌。

4)辨痞满:痞满是自觉心下或胃脘部痞塞不适和胀满的一种症状。按之柔软,无压痛者,属虚证;按之较硬,有低抗感睡压痛者,为实证。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者,为胃中有水饮。

5)辨肿块:肿块的按诊要注意其大小、形态、硬度、压痛等情况。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的为积,病属血分;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的为聚,病属气分。左小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肠中有宿粪。右小腹作痛,按之疼痛,有包块应手者,为肠痈。腹中虫块,按诊有三大特征:一是形如筋结。久按会转移;二是细心诊察,觉指下如蚯蚓蠢动;三是腹壁凹凸不平,按之起伏聚散,往来不定。

()按腧穴(按压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通过这些穴位的变化与反应,来推断内脏的某些疾病。)腧穴的变化主要是出现结节或条索状物,或者出现压痛及敏感反应。据临床报道,肺病患者,有些可在肺俞穴摸到结节,有些在中府穴出现压痛。肝病患者可出现肝俞或期门穴压痛。胃病在胃俞和足三里有压痛。肠痈阑尾穴有压痛。此外,还可以通过指压腧穴作试验性治疗,从而协助鉴别诊断。如胆道蛔虫腹痛,指压双侧胆俞则疼痛缓解,其他原因腹痛则无效,可资鉴别。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诊
【收藏】最全的动态脉诊图,学脉诊这篇文章就够了
中医四诊学习之 闻诊 问诊 脉诊(李氏全息汤创始人:李芳祥 主讲)
姚梅龄临证涩脉的再认知
姚梅龄:临证涩脉的再认知
脉诊的核心部分:正常脉象与病理脉象各是什么触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