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石前缘输给金玉良缘了吗?吵了两百年的“黛钗合一”是真的吗?

木石前盟是仙界前缘,既然缘定前生,就不应该另有风波。为什么后来又出现金玉良缘?通过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争,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

这个问题咋一听似乎很深奥,但事实上答案一点都不复杂。

你只要一想到书中反复提到的“真”和“假”,就应该瞬间明白了。

既然从开篇起,曹雪芹反复暗示、反复论证真和假,那整本书就跑不掉真和假的主题。真假之间必然存在着对立和对抗。

木石与金玉,是贯穿全书的主流对抗,不就是真假的具体体现吗?

真的当然是木石前盟。而假的,只能是金玉良缘。

因为木石前盟是作者以上帝视角描述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无疑是神人,这样两位大人物亲口道出的前缘,当然是真。

而金玉良缘却全是薛家的单方之词,没有任何一个点归属上帝视角。比如贾瑞病重,跛足道人送来宝镜治病,那就是上帝视角。不是贾瑞自己描述,而是作者写出来的,有鼻子有眼有经过,还牵涉到很多角色,实打实的故事情节。

而金玉良缘呢,全凭薛姨妈信口一说,连半个无利害关系人都没有。

贾瑞那么龌龊、那么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作者尚且不吝笔墨,假如金玉良缘是真,为什么不能施舍给它一个客观画面?

当然,能证明金锁是假的理由还有很多。

01 弥天大谎金玉良缘

1、源头虚假

癞僧毋庸置疑是真正的得道高人,是佛菩萨应化世间,救苦救难而来的。

请注意这个词哦——救苦救难!

是的,凡是这种人,都不会参与红尘间的富贵喜乐事,他们只能寻声救苦,可以雪中送炭,却不会锦上添花。

我们来看癞僧真正出现的地方,不管是提点甄士隐、黛玉,还是给贾瑞送镜、给宝玉摩石,都是为对方解灾治病的。

说得再直白点,都是来救命的啊!除救命以外,他怎么可能进入红尘?

送金锁、定姻缘,这哪是出家人所为?当然,现实里可能会有,但那一定是假和尚坏和尚,就像王夫人供养的那群神棍。

癞僧这种神仙级人物,会不请自来,颠不颠地跑去给某人奉送婚姻?呵呵,只有段子手才能想出的桥段吧。

清朝人全民信教,精通教义的知识分子满地都是。所以曹雪芹这样写,在当时就是个高级黑段子!

2、过程虚假

黛玉进府时,宝玉7岁,宝钗9岁。黛玉进府第二天就传来消息,薛家已打死人,并在进京路上了。

就算薛家路上走一年,宝钗进府时不会超过10岁。到金锁现身那一回,宝钗已经13岁了。

也就是说,宝钗至少进府三年了,才想起来看宝玉那块玉!

玉本是个稀罕物,所有人都是初见时就请求看玉的,唯有薛家如此奇葩。

如果怀揣着金玉良缘那么重要的箴言,任谁都不可能三年不问玉。这些反常规、反人性,让整个认玉的过程,呈现鬼鬼祟祟、漏洞百出的状态。

事实是宝钗落选了,才开启了金玉良缘的伟大事业。这时候金锁忽然凭空出世了,三年都没想起来的玉,也稀罕起来了。

相比于宝黛两人一见面就灵魂相识,怦然心动的情感真实,金锁就太假了。它的出现明显是人为控制,时间掐的刚刚好,是配合落选的刚刚好。

假如曹雪芹能为她写一笔上帝视角,比如进府那天戴个项圈,上面坠个金锁片,那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可惜没有,从未有一丝丝。主宰了男主人生、乃至一群人命运的大事,就不配写一笔吗?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宝钗的年龄和薛家入府年数,有相应的佐证。22回时宝钗15岁,以书中确定性的季节倒推,金锁面世的第8回她就是13岁。

此外第27回宝玉说药方时有句话:

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

求了一二年,又寻了二三年,其中跨度是三到五年。这意味着,薛家住进来至少应有5年以上,宝玉才能如此夸口。何况,这里并不保证薛家从一进府就求药方。

如果就以5年来认定,27回的宝钗也是15岁,进府时就是10岁,与前面的推算恰好吻合。

3、媒介虚假

金锁由莺儿说出来,因她一句话,而有识通灵认金锁。她可称为金玉的媒人了吧!

然而偏偏这个莺儿,在曹雪芹笔下一肚子花花肠子,可以赤裸裸地对宝玉发起性挑逗,毫无顾忌地推销自家小姐。

她还可以跟随时按倒小姑娘的茗烟结成亲家,这其中又会发生什么,你们真的不懂吗?

这个媒介目的性太强了,一直自带品性污点,曹雪芹就不能把她塑造得正面一点,像紫鹃那样先赢得人们的共情,积累点人气再出手吗?

用她来为金玉良缘做揭幕人,是不是有种很低级的味道?对比下青埂峰上的僧道述说木石前盟,彼此高下如何?

当金玉良缘的箴言在贾府传开后,黛玉有句话说:

“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她?”

请细品这“蠢材蠢材”,为什么蠢呢?因为对方会想办法”配“你,你怎么不会”配“人家呢?

靠人动脑子配来配去的,这哪里是天意?分明是人力而为嘛!

黛玉是何等冰雪聪明,薛家的技俩她看得一清二楚。揶揄宝玉的同时,不屑之情溢于言表,因为那些费尽心力的人太蠢了!

4、结果虚假

宝钗的金锁上篆刻了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按照薛家所言,金锁专用来指配婚姻,那么所谓“不离不弃”,无疑是婚姻状态的吉谶。

然而事实呢?被离被弃,恰恰是宝钗人生最大的痛。高鹗续书硬要奖励给她一个孩子,但看过原著的清朝人留有很多书评,一致透露她始终是个处女。

宝玉对她,可不仅仅是不爱,而是真正意义的厌憎。国贼禄蠹那么狠的骂人话,出自护花使者之口,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即便高鹗费尽心力洗白宝钗,也无法抹去她被离弃的结局。

还有“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明确说是宝钗,可见宝钗后来迅速老病残贫。【芳龄永继】也成了天大的笑话!

87版美化了宝钗的结局

癞头和尚的箴言,一向精准到令人倒吸凉气,这次为什么被打脸了?

这样看,要么是癞头和尚道行不行,骗人的;要么就是金锁不存在,自己假造的,癞僧根本没参与过。

二选一,答案是什么昭然若揭。

杠精们一定会说通灵玉。但那块玉可不是为指配婚姻用的,它是为历劫而用。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丝毫也没落空啊。宝玉始终记得木石前盟,记得跟自己有缘的每个人,也记得自己历劫的使命,所以才对世俗不敢兴趣。

最终悬崖撒手,是大彻大悟的状态,回归本性了,当然是仙寿恒昌。请注意是仙寿,不是人寿哦。神瑛本就是仙,石头也是补天所剩的仙石,情节和箴言都对应着的呢。

玉之箴言不空,金锁的全部落空,你说是因为什么?

02 世之谬论

卓语的老粉丝一定觉得:金锁这个话题毫无新意,我们早就都知道了。

可是,你们知道如今的新生代读者,怎样理解的吗?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既有木石前盟,为何又出现金玉良缘?” ,就蹦出各种各样的谬论,尤其是问答类网站,其中也包括我们头条的悟空问答。

如今时髦的说法是:

金玉良缘是癞头和尚给撮合的,木石前盟是在三生石边许下的愿望。金玉良缘合乎物质需求,合乎现实需要,而木石前盟只是私人情感。

贾宝玉爱的是林黛玉,但对薛宝钗是一种欣赏敬重的态度。这符合所有男人的通病,美丽的女子谁都会喜爱。何况在古代正房太太通常都是利益的结合,小妾姨娘才是自己的真爱。

金玉良姻代表了作者宣扬的'入世'精神。尽管木石是前定,但人长大了就要进入柴米油盐的现实里,只能放弃木石前盟的神仙方式,接受金玉良缘的世俗方式。

请看这都一堆什么玩意儿?!曹雪芹若地下有知,要喷出一口老血了。

所有观点都颠倒黑白,我懒得逐一驳斥。当主旨错乱,一切都随之颠倒。而人类的最大本事是,无论怎么颠倒都能把它说圆。

整个这套逻辑,就是追梦青年成长为油腻大叔的过程。是啊,这个过程正是我们现代人的人生写照,也难怪要这样解读。

说白了,这哪里是读书,全是颓废青年的自我抚慰。就像失恋了,只愿听撕心裂肺的情歌,才觉得对味。

可是不好意思,庸人俗事的主题,是民国后才成为流行。此前的文明产品,都具有强烈的说教色彩,思路非常单纯,善恶对错非常绝对。

如果你对文学史了解得不够,至少你听过戏吧。请问哪部戏宣扬生活的苟且?我们所知的一切戏曲,都是善恶昭彰、矛盾尖锐、寓教于理。

对生活无奈的缴械投降,不死不活,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他笔下的角色是对还是错,这些都是文化多元化之后才有的现象。

中国古代的文人充满理想主义,始终讴歌真善美。尤其是能够迅速受到全体文人追捧,被誉为“开篇不言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小说,只能是理想主义的高峰,真善美的高峰!

如果这里没有某种信仰,某种让人牺牲生命也值得向往追求的东西,凭什么成为古典文学的魁首?

它貌似贴近生活,貌似一地鸡毛,却绝非歌颂苟且。貌似写命运虚无,却并非虚无主义。其实是通过批判一地鸡毛,来树立深远的精神内核,才令无数文人折腰。

很多人说,黛玉是宝玉理想中的女朋友,但是宝钗是他现实中需要的夫人。这就是照抄张爱玲的红白玫瑰论。曹雪芹是张爱玲吗?时代明明不同,两人的背景、文化明明截然相反。

红楼梦首先是部小说,不是秘史。其次它是一部歌颂真爱的小说,不是油腻大叔成长史。

以第三回宝黛初见为例,戚序本上脂砚斋有个回目总评:

我为你持戒,我为你吃斋;我为你百行百计不舒怀,我为你泪眼愁眉难解。无人处,自疑猜,生怕那慧性灵心偷改。


宝玉通灵可爱,天生有眼堪穿。万年幸一遇仙缘,从此春光美满。随时喜怒哀乐,远却离合悲欢。地久天长香影连,可意方舒心眼。.....


天地循环秋复春,生生死死旧重新。君家著笔描风月,宝玉颦颦解爱人。

请大家细细品读,这是什么类型的画风?

红楼梦诞生的年代,正是昆曲发展到最鼎盛的阶段,戏曲对它的影响毋庸置疑。而在戏曲故事里,类似《牡丹亭》的缠绵悱恻比比皆是。

脂砚斋曾批《离魂》伏黛玉之死,那就是《牡丹亭》中的一出。

另外还有个戏本《离魂记》,在当时也广为人知。描写两个从小订婚的爱侣,成年后因长辈悔婚,以生命进行抗争,感天动地的故事。其中很多情节,都跟宝黛高度贴合。

总之,木石前盟就是糅合了很多元曲故事而成。现代人认为才子佳人很老套,但在当时却非常前卫,也是最主流最受欢迎的题材。

木石前盟就是至善至美的象征,作者用它来代表正面力量,代表天道。一切打击它、阻挠它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坏人,自带罪恶标签。

生死相随、至死不渝才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善与恶间的势不两立才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什么红白玫瑰,省省吧!

03 宝黛钗三角关系的寓意

既然曹雪芹要讴歌真爱,为什么要出现薛宝钗?

宝黛钗的三角关系,既是善恶的对决,也是个深度哲学命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薛宝钗就处于“三”之位。在《圣经》中,该位置上由蛇扮演,在《浮士德》中由梅菲斯特扮演。

在这个位置上,人物不具备实体性。所谓三生万物,三本身并不意味着万物,而是三通过与二的关联,尤其是通过对一的作用,才实现其变易。

薛宝钗之所以要纠缠宝玉和黛玉一世,正是源于这个内在逻辑。

在本书的前几回,充斥着各种哲学命题。曹雪芹反复对比真和假,又长篇大论地谈正气、邪气、秀气。有几个人看懂了?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甲侧:譬得好。】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

正气、邪气、秀气就是典型的哲学命题。什么是正,神也。什么是邪?魔也。什么是秀,就是兼具两者的人类。

黛玉和宝钗一个是神,一个是魔。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这两部分。

宝玉早期就是兼而有之,所以太虚幻境里才会有兼美。他的生命,注定要跟这两个女性息息相关。但经过人生历练觉悟后摒除了魔性,所以他最终会弃宝钗而去。

理解这个设计,是读懂红楼梦最关键的钥匙。

宝玉的名字就很有意思,既重了宝钗的“宝”,又重了黛玉的“玉”。脂砚斋不是提出过黛钗合一吗,这俩人就在宝玉身上合着呢!

看明白了吗?宝黛钗三人,分别象征着人、神、魔。

黛钗合一,一直都是钗粉的最大的护身符。既然我钗就是黛,那无论做什么下流事,都是美好的、无罪的。挤着眼一直喊美美美就行了。

其实那是指宝玉神魔同体,并不是指黛钗俩人孪生体!

大家不知道的是,脂砚斋还多次暗示过宝黛合一。然而无论谁跟谁合一,都是哲学意义上的合一,不是孪生体,更不是无善无恶、无是无非。

神一定代表善,魔一定代表恶。宝玉的矛盾的,他是一块蒙尘之玉。他象征着我们每一个堕入红尘的凡人,神性是我们要修炼的,魔性是要降伏的。

哲学上讲矛盾统一。如果硬要说她俩合一,那也行,但合一的同时就是矛盾的两面

敬告钗粉别再玩文字游戏了,曹雪芹写得清清楚楚: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既不能消,又不能让。

整部书的核心矛盾就是黛钗,你说曹雪芹论证正邪,真假,是为谁论证?闲得发慌吗?

黛玉以泪洗玉,那是为了恢复宝玉的灵性。而宝钗是为诱惑、蒙蔽宝玉的灵性而来,她编制了一张现实主义的大网,欲将宝玉生生困死其中。

红楼梦的结局里,魔的化身干掉了神的化身,假的金玉良缘战胜了真的木石前盟。作者要通过这个故事,对现实世界提出最痛楚的批判和讽刺。

但宝玉最终认清了魔性,也降伏了魔性,他的心魂终究跟神性合二为一了。从这个角度而言,神性胜利了,魔性彻底失败了。

这是宝玉历劫的大结局,也是作者曹雪芹要追求的东西。当一切都归于毁灭时,只有这个神性不灭。那就是黛玉!

这部书之所以是巨大的悲剧,因为世俗世界被魔统治了。但在巨大的悲剧之外,作者仍旧保留了一个胜利,一种圆满。这后一点,一般人读不懂。

现代人高喊:“年少时的诗与远方,到中年苍鬓颓唐时,才知道荒唐”。仿佛没了诗和远方,就算成熟了,就是懂生活了。

用这样的思想去看红楼梦,看到的一切都是反的。

04 宝钗落选十二钗

卓语之前论证了薛宝钗并不属于金陵十二钗,她压根没入选。而宝玉却是十二钗之首。

我知道这个结论惊世骇俗。即便是黛粉,一时也难以接受这个结论。因为先入为主,人们把薛宝钗当做十二钗,已经太久了。

但我提的观点,一定有充分的证据。

太虚幻境里没有薛宝钗的单曲,几百年来无人能解释。只好在画卷上做文章,就靠着“黛钗合一”这几个字来死撑面子,掩盖一切。

可是曹雪芹何时说过黛钗合一?相反,他却一直在说真假、正邪。而脂砚斋本是钗粉,他不能完全代表曹雪芹。

更何况,他批注的原意,也是指宝玉后面的人生经历,从没说过黛钗是一个人。

我想再强调一次:所有黛钗同时出现的画卷、判词,全都是善恶和真假的对立意义。

任何地方都没有薛宝钗的主角视角,她是被曹雪芹遗弃的棋子。详见《金陵十二钗里根本没有薛宝钗!玄机藏在刘姥姥的故事里》

之所以她那么重要,却不能入选十二钗,根本原因在于她是个魔鬼,不具有现实意义。

05 太虚幻境宝黛合一

太虚幻境里到处都是宝黛合一的痕迹,你只要眼不瞎,脑不残,就应该发现。

即便[终身误]一句说黛玉,一句说宝钗,貌似描述了神魔同在的人生,但所有的感慨,立意都是弃钗向黛。显示了宝玉最终要走向神性。

太虚中还有这样一段:

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甲侧: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此地原本是男子禁地,也是凡人禁地。宝玉色身哪儿哪儿都不符合。那他为什么能进入呢?

请注意脂砚斋破批注:【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毫无疑问这是说黛玉。

可是再进一步想想,为什么宝玉能进去?为什么他可以代替黛玉?为什么警幻仙子要待他为贵客?

还有,宝玉为什么称绛花洞主?为什么住在绛云轩、怡红院?

他不仅爱红,而且居于红,着于红,他就是红的化身。再依据刘姥姥的故事,他是贾珠的接续品来投胎的。那绛珠仙子四个字,完全可以影射到宝玉身上。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

赤霞宫神瑛侍者,并未交代其男女性别。所谓赤霞宫,名称更偏向女性化,很像女仙的所在。

绛珠和神瑛,都来自西方灵河岸,算是仙界的老乡了。假如绛珠所在的仙域也是太虚那种男子勿进,那神瑛很可能也是女体。

象征宝黛钗三角关系的三个小戏子,藕官、菂官、蕊官全是女性。但她们之间的爱却真实存在。

所有这一切,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为什么一定要执着性别呢?神瑛侍者无分男女,他在世间历劫是个男身,元神不一定是男。

元神明明跟绛珠来自同一个地方,甚至可以跟绛珠互通。他最终回归神性,才是大结局。所以,太虚幻境必有宝黛合一的箴言。

女性的本质,不在于名字有钗,而是心中有爱。宝玉终生都在探索、追求、领悟爱的真谛,他为十二钗之首,完全担得起。

同阶层的绛珠和神瑛,为什么到了人间,神瑛着了魔?因为下凡时俩人就不同。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

神瑛动凡心那一刻,就是着魔了。下凡既是惩罚,也是修行提升的机遇。而绛珠可没动凡心!她担负着奉献性的使命,追随神瑛而来。

所以黛玉的神性完整,她是完美的,而宝玉半神半魔。黛玉要用一世之泪,帮宝玉祛除魔性。

木石前盟并不是婚姻之盟啊,是纯粹意义的爱之盟,更是神性之盟!

没有黛玉的死,宝玉永远无法醒悟到宝钗是魔。正像无数普罗大众,就算不喜欢她,也难以将她归于魔鬼!

04 没落的红楼梦

当人们提及《圣经》中的蛇,都知道那是魔鬼。但当人们面对一个八面玲珑的女人,就完全丧失判断力。

不能正视魔鬼,是红楼梦最大的悲哀。曹雪芹当然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要让“谁解其中味”永远铭刻在书上。

很少有人明白,在光明世界里,魔鬼才无处可藏。相反,神魔不分混沌一片,美其名曰个个都美好,甚至苟且比梦想更正确、更光荣时,那就是无尽的堕落和黑暗。

也就是说,如果你看出红楼梦里有魔鬼,那才是看到了这本书的美好。

相反,吹尽彩虹屁,把红楼梦粉饰的美若烟霞,把曹雪芹装扮成圣母,恰恰是异化、俗化甚至于妖魔化红楼梦。

宝黛合一无人见,却满世界都在喊黛钗合一。她俩到底哪里能合啊?这问题就没人理了。

黛玉还泪,本是神的信仰,也是动人心魄的爱情符号,却被说成:神瑛投胎的是甄宝玉,毫不相干的顽石插足,错领了绛珠之泪,以致于她泪尽而逝,所以木石前盟也泡汤了。

MY GOD!毫不相干,曹雪芹伏案十年,原来就为写个毫不相干。人要堕落到多无聊的地步,才能把别人想成如此无聊?似乎癞僧、跛道、警幻仙子都是些傻子,围着贾宝玉团团转。

总之无论多么铁打的事实,都可以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人类的很多文明在传承的过程中会逐渐消亡。并非都源于载体的消亡,很多载体还在,但内容已经无人能懂。亦或者被后世胡乱解释,流于俗世狂欢,真实的价值和意义就会逐渐沉没于历史长河。

红楼梦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演变。主旨被歪曲的乱七八糟,故事情节被各种阉割和涂抹。

其实古人的心思很单纯,尽管曹雪芹用笔曲折,但依然单纯得很。所以我一直认为红楼梦非常容易懂,只要你明白善恶即可。

然而善恶这事对新生代而言,竟然成了最难的事。

文化水平的断崖式下跌,真正的内核是心灵的断崖式毁灭。#红楼梦# #林黛玉# #木石前盟##薛宝钗##贾宝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之子:红楼随笔续(20)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全诗赏析
林黛玉:肠断白萍 泪尽沅湘
贾宝玉:正邪两赋,今古未有之人
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溯源
红楼梦: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到底哪个好?贾宝玉有发言权,第5回和36回有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