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校本教研更真实发生

中小学教研制度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并要求强化校本教研。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学校课程改革等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与特征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础,由教师自主组织、开展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素养与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能,促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它注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不仅有独特的内涵,还有明显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聚焦“教学真问题”。校本教研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其核心在于聚焦教学中的真问题,而这些真问题应该基于教学重点、学习难点以及生情学情进行确定。倡导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认真观察教学现象、诊断教学行为、发现教学问题,加强系统深入的反思,有意识地把教研思考引向深入。二是实现“人员全覆盖”。校本教研需实行卷入式教研模式,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卷入其中,让每一位教师经历有主题、有话题、讲实效、够深度的校本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具备“研究好氛围”。人人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校本教研需要形成一种教师人人参与、共同研讨的教研机制,这一机制需要依靠机制发力,实现校本力量与外部力量的有机统整和融通。内外融通,建立教研融合机制,为校本教研注入源头活水。

二、校本教研的价值判断

    校本教研以学校作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其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师生共同发展,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研水平和素养。首先,加快教师专业成长速度。学校通过推进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能够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实践能力,这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督促教师聚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探寻解决方法,鼓励教师在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对经验教训进行深入剖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不断实践反思、研讨交流、总结协商,这些都有助于教师找出破解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的有效办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升华教育理念,并推动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其次,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校本教研的要义和归宿,是教师以优质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这种理念下,教师被重新定义为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引路人,他们的教学工作也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具深度的学习体验。在校本教研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持续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最近发展区,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和全方位的支持,从而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业质量,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最后,助力学校办学品位提升。良好的校本教研文化还能够孕育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轨迹,这些因素会在校本教研中得到体现和发扬。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学校可以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品牌形象。这样的学校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推动区域内其他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激发区域内的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热情。

三、校本教研的发展路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本教研的应有价值,需要完善制度建设,拓宽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
   第一,完善制度建设。
   校本教研的贯彻实施离不开制度保障,在校本教研实施的过程中,要切实构建了“思想到位,理念先行;目标明确,计划可行;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的制度框架,组建坚强有力的校本教研领导组织和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执行组织,同时加强校本教研问责制建设与实施,建立起有效的协作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教学研究工作。同时,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实现多元化、多维度、多方式、多主体评价,促进教师的进步和成长。在普通教师评价层面,加强对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学成果、读书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及评价,实现良好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教师的教学业绩提升和专业成长。在教研组层面加强对校本教研内容、过程、形式的评价,创新评价形式,实现教师自评、教研组自评、学生评价、教研组互评及学校评价等五位一体评价模式,对教研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问责和整改,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引领性、推广性功能,使高质量校教研成为常态和高质量课堂的有力支撑。
  第二,拓宽教研形式。
   校本教研最常见的形式是观议课,但校本教研绝不等同于组织一次观议课。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教研理念和形式,注重教学细节的观察和分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求。
   打破学科壁垒,强化跨学科主题教研。学校应该积极推动跨学科教研,通过建立跨学科教研团队、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培训、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等方式来推动跨学科教研,让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通过打破学科界限,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从而更好地整合知识体系,提炼跨学科主题,提高教学质量。在跨学科教研中,教师可以共同探讨如何将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魅力,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发展。
   聚焦质量提升,推行学科组与年级组双轨制教研。学科组教研活动覆盖学科全体教师,年级组活动则分年级进行。学科组教研活动强调“大专题”,可以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新课标落地及新课程实施,探讨不同版本教材的异同点,交流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同时,可以安排教师轮流主讲,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让其他教师能够从中学习和借鉴。而年级组教研活动则注重“小切口”,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确立话题、展开讨论,制定更为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通过实行双轨制教研,可以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研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实现精准诊断,打造“互联网+”校本教研方式。以往,校本教研通常是基于经验的分析,难以做到数据驱动下的精准诊断。通过利用我区智能研修平台中的智能精准教研模块,以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录制诊断课,在学科组中进行深入研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教学优缺点以及学生的真实需求,精准地定位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极大地提高教研的精度和效度。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该平台,通过对比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数据,发现教学中的共性和差异,为教研提供更为全面和精准的依据。
  第三,丰富教研内容。
   传统教研将教学视为教研的核心,但是在现实教育发展过程中,不能再将教研视为单纯的课堂教学研究,而应该将其扩展到课程开发、教师专业成长等多个领域。例如关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校本教研活动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教学反思、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加强校本教研,让校本教研在学校更有效更创新的发生,是解决个别教师职业倦怠、持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和措施。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校本教研的制度和机制,为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断深化校本研究的实效性和导向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试】校长竞聘精选答辩题及参考答案(五)
南戴河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校本教研,让教育更有温度——探索基于校本教研的教育发展之路--
寻访中国最具变革力学校 | 国家课程也能进行“跨学科教学”?看看杭州市京都小学的实验
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