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州拂云楼:甘肃文化地标,传续千年后,却被一朝拆除

兰州拂云楼:

传续千年的甘肃文化地标

兰州拂云楼,高不过三层,却是甘肃第一名楼,是绵延了千年的甘肃文化地标。如今这座楼,已经消失了63年。它的传奇,它的故事,必将永久流传。那么,它是如何消失的呢?

今天,王文元说陇史,给大家讲讲,兰州拂云楼,金城北楼,甘肃第一名楼拂云楼的消失之谜。

1. 兰州北城墙,高楼可拂云

兰州城北,长城旧基之上,城墙高耸,其侧则黄河滚滚。兰州拂云楼,甘肃第一名楼拂云楼,就修建于此。其高楼三层,飞檐斗拱,彩绘雕梁,春秋佳日,文人相聚,逢年过节,官宦登楼。人们长啸临水,吟诗写赋,其乐何极……

拂云楼,这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城楼。它和西北众多的城楼一样,融登高望远和防守瞭望于一体,合文人唱和与雅士挥毫于此处。

拂云楼修建在兰州北城墙上。兰州北城,面临黄河,没有高大的城门楼,只有一道高耸的城墙,沿着黄河蜿蜒而建。有些地方,为方便人们通行浮桥,修建桥门;为了方便从黄河中取水,修建了水门,名为水北门。

此楼之下,一面是黄河水,一面是规模宏大,花团锦簇的肃王府了。1399年,明肃王朱楧迁移到兰州后。朱楧重修规划了兰州城,准备大兴土木,他看中了皋兰县衙所在地。建文二年,肃王朱楧将原先皋兰县衙改为王府。县衙呢,不得不移到兰州城西南。

经过数年修建,肃王府初成规模,其大致范围:北到黄河,东到东城壕,西到通渭路,南至张掖路。此后,明清两代延续,先是肃王府,后为陕甘总督府,再后来是甘肃督军署。如今,这里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兰州市委所在地。

肃王府的建设,有着严格的规范。其中,王城高2丈9尺,正殿高6尺9寸,四周围墙长约1000多米,东、西、南三面各开一座门。王府的南门是正门,进入后依次是棂星门、端礼门、承运门。进入承运门后,就是承运殿和存心殿,再往后走就是东、西王宫。

王宫的东、北面为花园,大体分为两部分,其中东南部分为凝熙园。这里是供王府内眷游览的地方。《重修皋兰县志》记载,凝熙园俗名山子石,方广里许,园中蓄水成湖,垒石堆山,兰州方言中称假山为山子,因而这一带也成为了山子石。据记载:道光时,这里有大药王洞、小药王洞、观音洞、如来龛、伽蓝龛,岩石间塑佛像。光绪时,假山周围建筑萧曹殿、玉皇阁、超然亭等。亭下有拂云桥,桥西有真武宫。桥下有圆形池塘,波光激滟。池北有魁星阁,再北有斗母宫。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花木掩映,颇有皇家气象。左宗棠后来评说,陕甘总督府花园是他见过的总督府中最好的。

肃王府花园东北部分则是节园。因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后,陕甘总督驻节于此,故而称为节园。这里是总督府官员们登高望远,聚集宴饮之地。

节园,最突出的建筑就是拂云楼。它是陕甘总督府的制高点,也是兰州城内的制高点之一。

陕甘总督府北侧,就是依黄河而建兰州北城墙。这是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城墙。在城墙之上修建有高达三层的城楼,初名为远源楼。后来,因这里下临黄河,改名为望河楼。它还有个文雅的名字——拂云楼,以言其高耸之意。

故而这座拂云楼,还有远源楼、望河楼的名字。现在,人们只能从照片上,看到拂云楼的样子。它在城墙向外凸出的马面之上,整体建筑为两层,楼外则修建,状如长廊而环绕的楼梯。

拂云楼,这座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兰州北楼。看上去,的确有些不起眼。或许是照片只展示了它的平面效果的缘故吧。

在拂云楼上,南可望见五泉苍翠,北可见白塔之雄,远望则天高云淡,近观则有晨钟暮鼓。在明清两代,这里是历代肃王及家眷,文人雅士,官员墨客,登楼远眺,看景赏月的绝佳之地。后来,左宗棠登上斯楼,感慨之极,他写道:“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

2. 唐代高适,金城北楼,题诗感前程

明清时期,拂云楼是甘肃的文化地标。登上拂云楼,登高望远,题字写诗,是很多知名文人的向往。而肃王和陕甘总督,则是甘肃文坛的盟主,是这块甘肃文化高地上的主持人。一次次拂云楼的聚会,彰显文人们的身份,这里应该是当时最高级别的朋友圈。

那么,问题来了?明清之前,甘肃文化的地标是啥?这就是,拂云楼的前身金城北楼。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曾经登楼题诗,感叹前程。

隋唐时期,是兰州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在今五泉山下,设置了五泉县,归兰州。“兰州”一词正式出现。隋代的五泉县城,大体在今天南城巷以北、庆阳路以南,酒泉路以西,上沟以东,东西长约600步,南北宽约300步。

公元752年,高适西行。此时,他已经隐身渔樵多年,刚做了几年县尉,又不堪驱使,辞掉了官职。他远赴边塞,谋求更好的发展。于是,高适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准备经兰州,而往河西。

一路跋涉,高适身心疲惫,他进兰州城后,好好休整了几天。这时,兰州的北城墙上,就有城楼。这里也是文人墨客登高望远的地方,为当时兰州的文化地标。这个城楼,人们称之为金城北楼。它应该就是,拂云楼的前身。

高适登上金城北楼,心情有些激动,一方面前途有点希望,另一方面他受到了兰州官员的热情招待,此外还对未知的前程有点忐忑。

他在登上金城北楼后,他写了一首诗: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从高适的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金城北楼是眺望黄河,欣赏兰州风光的绝佳去处。

这里应该是当时兰州文人聚会的好地方。金城北楼,应该就是兰州拂云楼的前身。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唐代人们就把兰州的北城墙的城楼,作为眺望风光,聚会宴饮的场所。

当然,金城眺望黄河风光的地方,并不限金城北楼,还有一个地方,也是眺望黄河风光的地方。这就是金城临河驿的楼。

在这前后,与高适齐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也路经兰州。岑参走的比高适更远,他经临洮,过兰州,然后前往北庭都护府。他千里赶路,没有在兰州做过多停留,在兰州的驿站内住了一晚上,就匆匆西行了。

好在,岑参也为兰州留下了一首诗。在金城临河驿的楼上,他写道:“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风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题金城临河驿楼》)

北宋末年,李宪收复兰州,后将兰州城墙向北扩展,一直推进到黄河边,也就是到了明清时兰州城的位置。自然,也要修建北城楼。

因为兰州城的北城墙,面临黄河,无法开门,但为了监控黄河对岸的形势,必须要修建一座高大的城楼,以便瞭望黄河北的情势。平常,金城北楼并不对一般民众开放,需要经过申请才能登楼。

可以说,从唐代开始,金城北楼就是兰州的文化地标。此后宋代相继延续,一直到明清。

3.拂云楼边,肃王妃头撞碧血碑

轰轰烈烈的大明王朝,最终以凄凄惨惨收场。拂云楼也见证了大明王朝的朱氏子孙们的凄惨末路。

崇祯末年,天下大乱,李自成等人揭竿而起。1643年,李自成亲率领主力,从西安出发进逼北京,同时派出部将贺锦西进,攻略甘肃各地。

兰州士绅,闻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逼近兰州的消息后,便心生开门迎接之意。于是,贺锦部轻松攻入兰州城内。官吏们要开门迎降,自然瞒着肃王府的上下人等。他们迎农民军入城后,肃王府的人才发觉,想逃已经晚了。

于是,肃王妃颜氏、赵氏、顾氏、嫔田氏、杨氏等人,未免受辱,带领宫人登上拂云楼,准备投河自尽。可是,追兵来势凶猛,她们行动迟缓。再则,这时黄河已经结冰了,投河自尽,显然不可能了。据说,不少人就跳下城墙而死。最后,肃王妃颜妃,看到了立在拂云楼边的肃先王所书的诗碑,就以头撞石碑而死。后来,死难肃王妃子们,被就地埋葬在拂云楼下的花园里。自此后,每逢天阴之时,石碑中间,就会显现出一块碗大的印痕。这是肃王妃自尽时,在石碑上留下的血痕,这块碑就被称为碧血碑。

碧血碑上有肃王写的诗,为《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这是肃王送别一位朋友写的。民国靖远张慎微、杨绍周,会宁万继臣等对缺字予以拟补,其全文应是: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

边城春柳解婆娑, 别殿香凤舞彩罗。

白简暂违双凤阙,丹衷直上五云阿(读ē),

平戎漫讶龙堆远,策马频从鸟道过。

最是识荆离乱后,不堪回首阻长河。

拂云楼,这座千古名楼,见证了大明王朝轰然倒塌的瞬间。

4.林则徐登楼远眺说禁烟

1793年,陕甘总督衙门搬迁兰州,入驻昔日的肃王府。兰州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重镇,西北的政治中心。

陕甘总督管辖的面积非常大。清代甘肃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陕甘总督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的西北五省中的:甘肃、宁夏、新疆天山以北、青海河湟地区、陕西、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可谓是,管辖了相当于小半个中国的地方。

陕甘总督府有东、西辕门。东辕门位于中央广场东缘、张掖路门,题额“节制三秦”;西辕门在广场西缘、张掖路口,题额“怀柔西域”。这点明了陕甘总督的职责和管辖地域。

这时,地处陕甘总督府北城墙上的拂云楼,就成为西北的文化中心之一了,它也就成为西北名楼。不少文人雅士,期盼登拂云楼远眺,或者在其他地方,远眺拂云楼。

拂云楼,妥妥地成了,甘肃的文化地标。可惜如今,知道这座楼的人不多了。

1842年,林则徐沿着古老丝绸之路,由泾州入甘肃,然后经平凉,过六盘山,走兰州、武威,一路往西,前往新疆伊犁。他把自己比作是“荷戈西戍之老兵”。可见,他虽然被发配充军,但卫国之心不变。

林则徐虽发配充军,但沿途人们视他为英雄。各地地方官员给予他很高的礼遇。进入甘肃后的第10天,林则徐抵达了兰州。

在兰州,林则徐受到的礼遇就更高了。陕甘总督富呢扬阿,是林则徐早年老友。听到林则徐即将到兰州的消息,他率领在兰州的文武官员,到兰山书院迎候。还计划派遣武官到兰州城外十里列队欢迎。林则徐怕太招摇,坚决拒绝了。

富呢扬阿在总督署设宴招待林则徐,然后畅游节园。林则徐登上北城墙拂云楼,纵目远眺,只见黄河北岸重峦叠嶂,滔滔河水黄河逐浪翻滚。他心潮起伏,想起自己,自广州禁烟以来的各种遭遇,也想到此次前往新疆,不知会遭遇何种情形。一时间,思绪万千。自然他们聊的话题也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情形。

下拂云楼后,他们又进入城墙下碑洞子,欣赏壁间所嵌《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帖》《董其昌临颜鲁公赠裴将军诗帖》。其他时间,林则徐也和总督、布政使相互酬答。尤其是,甘肃布政使程德润,对林则徐非常仰慕。这次相聚,他们交谈得非常惬意。林则徐给程德润写了两首诗,第一首其中写道:“将出阳关有故人”。第二首,就是那首名气很大的诗:“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

此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结束,中英《南京条约》已签订。可惜,路途遥远,林则徐并不知道这个消息。他依旧在忧国忧民。

离开兰州时,林则徐拉了几车书吗,足足有二十筐,他以“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颂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进行分类。开始了他慢慢的西行路。

4.左宗棠改名望河楼,写下千古名联

陕甘总督们对拂云楼也很重视,他们多次维修拂云楼。嘉庆道光间,那彦成三任陕甘总督(嘉庆九年署任、嘉庆十四年至十七年任、道光二年至四年任),多次修茸。

道光四年(1824年),那彦成还在拂云楼下修建了一个碑洞,摹刻怀素书《自叙帖》、米带书《虹县诗帖》、赵孟颠书《千字文帖》、董其昌临《颜鲁公赠装将军诗帖》等碑刻,嵌在壁间。后来,林则徐称为“小碑林”。

由此,拂云楼名声大噪。文人墨客,把登上拂云楼,欣赏碑洞的石碑,为人生一大乐事和荣耀。

此后,左宗棠、陶模、张广建、陆洪涛等人都曾对拂云楼,进行了大力修建。尤其是,左宗棠对拂云楼及其节园,进行了整修。

左宗棠入驻兰州后,将明初肃王修建的拂云楼,重新整修,改名为望河楼。同时,对节园进行了修整。左宗棠如何修整节园的,容老王以后再说。

“积石导流趋大海;崆峒倚剑上层霄。” 这是左宗棠为望河楼写的对联。他还题写了横额:大河前横。次年,中秋之夜,左宗棠登楼赏月,写下名联: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后来,这副对联悬挂在了节园内的澄清阁前。

左宗棠登上北城墙,路过一石碑,见上面草书,飘逸纵横,询问总督府的旧人,人们说这是前明肃王写的诗碑。历代肃王熟读《淳化阁帖》,多是书法高手。这通诗碑写的潇洒从容,大有怀素的风格。而总督府的旧人也告诉他,这碑就是碧血碑。于是,他们给左宗棠讲了,碧血碑的故事。听过后,左宗棠大为感慨。

1873年,左宗棠命人在墓前建烈妃祠,将碑移至墓旁,表其墓曰:“贞烈遗阡”。后来,又修建了亭子,将石碑移到亭中,并撰联:一抔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

这些联,这些字,也随着拂云楼的消失,而消失了,只留下了它们的故事。

6.谭嗣同合唱拂云楼留别景侍郎

青年时期的谭嗣同,也登上过拂云楼,他为来甘肃招兵的官员写了一首诗。这个官员,就是景廉。这背后,也有一段故事。

谭嗣同在甘肃六年,他在天水种牛痘,在平凉赋诗篇,在兰州上拂云楼赋诗,离别留下《别兰州》。谭嗣同和甘肃有着不同寻常的缘分,他曾四次来到甘肃。他青少年时代,最为美好的时光就是在甘肃度过的,西北的风沙磨砺了他。

他在兰州庄严寺、陕甘总督府、王氏园林等处留下了足迹,他还冒着风雪,骑马驰骋河西走廊……谭嗣同之所以和甘肃兰州结缘,和他父亲谭继洵有直接关系。

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谭继洵补授甘肃巩秦阶道,于次年秋,抵达秦州任上。六年后升任甘肃省按察使,隔了两年升任甘肃布政使,主管全省的财赋人事。直到光绪十五年,调湖北巡抚。

1882年,谭嗣同再次来到甘肃。第二年,谭继洵调升甘肃按察使,他也就和父亲一起到了兰州。他也登上了拂云楼。在兰州,谭嗣同认识了从新疆到兰州景廉。

景廉(1824年——1885年)颜札氏,字秋坪,满洲正黄旗人,咸丰二年进士。景廉在新疆督办军务近20年,为保卫新疆做出了贡献。他曾任伊犁参赞大臣。同治十三年,授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67年夏季,新疆哈密帮办大臣景廉,来兰州征兵,准备进军新疆。在兰州,他受到了热情接待,署理陕甘总督林之望、甘肃按察使崇保、署兰州道蒋凝学等官员的陪同下,他登上了拂云楼。这也是一场文化的盛会,人们写诗合唱,留下不少诗篇。在甘肃官员士绅的支持下,陕甘子弟纷纷响应,很快,就募集到了兵员。

后来,谭嗣同在甘肃藩署的憩园乐寿堂,写了《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二篇 其一:作赋豪情脱帻投,不关王粲感登楼。烟消大漠群山出,河入长天落日浮。白塔无俦飞鸟迥,苍梧有泪断碑愁。惊心梁苑风流尽,欲把兴亡数到头。

再后来,谭嗣同为改革变法而死。

1878年,在左宗棠的同乡好友郭嵩焘的建议下,他将陕甘总督衙门的花园,即节圆,开辟甘肃首个公园。郭嵩焘曾任驻英大使,对西方的公园,比较了解。他建议:目前西方各国都市,皆设有公园供市民游览,官民同乐。兰州为陕甘总督驻节之地,可仿西方开辟公园,以庆升平。可惜未能坚持住。民国时期,节园被辟为公园,养殖一些动物,供人们游览参观,为甘肃最早的动物园之一。

可以说,从唐宋到明清民国,兰州拂云楼牢牢地占据着甘肃文化的地标,绵延千年而不变。究竟有多少,文人墨客,登上斯楼,他们登高望远,吟诗写字……留下了难以数计的故事,现在已经无从统计了。

民国时期,于右任似乎也为拂云楼题写过匾额。2017年,某个拍卖公司,拍卖了于右任题写“拂云楼”横幅。抗战时期,于右任多次到过兰州,留下了无数墨迹。

这件拂云楼横幅,是不是专为,兰州拂云楼而写的。它是不是,拂云楼最后的现身的影子呢?这我们就不知道了。其时,于右任已经去世55年了。

1959年,因拓展道路,兰州北城墙及拂云楼被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兰州寻左宗棠
升允:大清亡后最坚定的忠臣
他是左宗棠后最能干的陕甘总督,修建黄河铁桥,还差点打下西安
1840年以来,2次挽救了西部、挽救了黄河的战略核心逐渐落寞
左宗棠建黄河铁桥 兰州机器局
说陇史丨1875年甘肃各地的老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