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才情万古对》之白居易无言巧对句

 白居易无言巧对句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军阀叛乱,宦官擅权,战祸连绵,灾荒相继,人民流离失所。这一切,引起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中有识之士的担忧,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力求革除弊政,以挽危图存,巩固封建统治。中唐时代的伟大诗人白居易,就是其中的一员。
   
渭河南岸的渭南,地居中土,物受正气,其人性和而才慧。时值唐代宗大历七年(772),白居易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继李白和杜甫之后崛起的又一位诗坛巨星,就在这片性和而才慧的土地上诞生。
   
白居易(772—864 )字乐天,贞元年间中进士,晚年号香山居士。据说,秦朝名将白起是他的远祖,秦始皇曾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太原,所以,白居易自谓太原人。到他曾祖父那一代时,就迁居下( 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庭。祖父白善属文,工五言诗,有文集10卷,17岁明经及第,做过河南鹿邑县尉、洛阳主簿、巩县县令。也正因祖父长期在河南任职,白家又从下迁往新郑定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在他5 弟兄中为长,也是读书致仕的地方小官吏,做过萧山县尉、左武卫兵曹参军、宋州司户参军。
   
白居易出生的年代,正是繁荣锦绣、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经历了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后,趋向腐败、没落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战乱频仍,皇室权贵残酷掠夺,红烛歌筵,荒淫奢侈,穷苦百姓,无不啼饥号寒,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白居易的父亲虽为地方小吏,却因他为人耿介,刚正不阿,只落得个两袖清风,家境颇为清寒。
   
白居易诞生时,他母亲陈氏年仅18岁。因为父亲白季庚居官在外,教养白居易的责任自然地落在了他母亲陈氏身上。陈氏出身于一个读书人家庭,工刀尺,善琴书,是个颇有几分才气的小家碧玉。白家家境贫寒,远不如豪门大户那样仆从如云。陈氏除了哺乳捧抱白居易外,还要主理家务。白居易渐渐长大后,陈氏又自任了他的启蒙先生,教他识文断字,吟诗辨韵。无论家务多忙,陈氏总是不分昼夜,亲执诗书循循善诱,对白居易从未以一呵一杖加之
   
白居易天性聪颖,大异常人。当他还只有六七个月时,乳母常抱着他在堂前书屏下玩,他那双灵活的大眼,总是凝注着屏上酒杯大小的字迹,一瞬不眨,嘴里呀呀地叫嚷着,仿佛与生俱来就识字一般。乳母一时兴发,便指着屏上较简单的二字读给他听。读了几遍,还不会说话的婴儿白居易竟然默记在心了。乳母问他:指一指,哪个是'?”白居易那小小的手指便准确地点在书屏的字上,而且百试不误。乳母惊奇地将这件事告诉了邻居。于是便不断地有人来考试这个出生才六七个月的婴儿,而他也总能将”“二字屡指不差。人们惊叹道:奇童,奇童!”传诵一广,便引出了幼识之无这句成语

  
 另有民间传说称,白居易出生仅几个月时间,就认识”“”2 字。
   
聪明绝顶的白居易由于出生于诗文书香之家,家庭的熏陶,父母亲的及时启发、教育与诱导,使他的智力得到及时的开发,成了一名神童。在贤母的谆谆教诲下,白居易五六岁便学写诗,写了一首又一首;9 岁便能辨音律声韵了。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诗人,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刻苦攻读。据他自述: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致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如此勤奋学习,比起悬梁刺股的汉代孙敬、战国时的苏秦也毫不逊色。
   
白居易不仅才思敏捷,善作诗赋,还长于属对。有人不信,想试试他,便出了半联:
    
曹子建七步成诗。
   
要白居易对。白居易听后沉默不语。良久,那人催问道:人们都说你聪明,有'神童之称,怎么对不出来?”白居易笑了笑说:我早已对矣,只是未出言而已。先生何以如此不明?我的对句是——
   
白居易一时无对。
   
那人听后摸摸脑袋,连声称赞道:巧妙至极,巧妙至极!”这件事一传出,白居易更是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人物,加上他写的名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影响很大,人们不得不佩服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童
   
到了15岁那年,白居易再次引用这一联,写出了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至今仍广为传诵。
   
第二年,即唐德宗贞元三年,刚满16岁的白居易带着厚厚的一叠诗稿,穿青衣戴小帽,风尘仆仆地来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城,寻访名师。当时,有位名叫顾况的大诗人被人们崇为诗文宗主,所以常有人登门求教。顾况自恃诗文超群,一般的诗文连看都不愿看。因此,难得有被他看中者,更少有受他称赞者。时人称他的门为铁门关,金钥匙。意即很少有人能进他的高门槛
   
白居易一到长安,便登门求见顾况。尽管他彬彬有礼,但顾况对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少年还是不予重视。当顾况接过他递上的诗稿,看到上面写着白居易”3个字时,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开玩笑说:长安东西很贵,白白居住恐怕不大容易吧!”顾况是个十分爱才的人,虽如此讥笑了白居易几句,但还是翻开了白居易的诗稿。见第一篇题目是《赋得古草原送别》,便点了点头说:!题目新鲜。精神振作了起来。他睁大眼睛,紧紧盯着赋得两个字,右手敲了敲桌子,推敲片刻,自言自语道:“'赋得,定是应试习作之一。他赶忙读诗。当读到三、四句时,禁不住大声朗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妙极了!'春风吹又生,像草儿那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语意太强了!”禁不住拍案失声道:好诗,好诗!”回头忙对门人说:还站着干什么,速请诗友相见!”不等白居易进门,顾况忙迎上前去,仿佛久别重逢的老友,喜形于色,携手将白居易请进书房,命家人设下丰盛的菜、饭和酒,与白居易畅饮交谈。这一老一小,饮酒谈诗,成了莫逆之交。
   
从此,白居易得到顾况等诗坛名家的指教与重视,声名大振。这件事很快传遍京城长安,成为美谈。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盛赞此事:
   
顾才子掣开金钥匙;白乐天撞破铁门关。
   
公元800 年,在全国数千名读书人参加的会试中,白居易考中进士第四名。两年后,他又在殿试中入选。于是朝廷正式授他做校书郎(管理图书资料的官)。公元805年,校书郎任满,白居易被派到离京城长安不远的周至县当县尉(县令的助手)。白居易在周至县当了3 年县尉,忽然接到皇帝诏令,调他到京城长安任职。
   
原来,新登基的唐宪宗,很器重白居易的才学,决定破格提拔这位天才的诗人。开始,他让白居易当翰林,后来改任谏议大夫。谏议大夫的职责是随时评论朝政,规劝皇上改正过失。白居易担任谏议大夫期间,常到民间去走动、查访,以了解民情。有一年春节,白居易又到京城长安附近农村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忽然,他看到一农户家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关于此联来历,民间另有两种传说。一说系北宋大臣吕蒙正未第时所写。另一种说法称郑板桥某日到城郊漫游时看到这样一联,便料定此人家中一定很穷,命随从送去几两碎银。随从不解其意,心中不服,待到此人家中一看,果见一贫如洗,以为郑板桥料事如神。及至郑板桥说出原委,随从对郑板桥更加佩服。
   
农户门前,正围着一大群人在议论这副对联。白居易初看时也不知所云,不得要领。及至后来才悟出此联的真正含义。尽管此联联末二字的平仄不尽符合对联的上仄下平要求,但构思奇巧,修辞精妙,白居易十分佩服。原来这副对联所用的数目字中缺,取其谐音意即缺衣少食;横批只有南北,没有东西,意即没有东西用。及至进门一看,果然一贫如洗。白居易忙命便衣随从取自己的碎银予以周济。
   
经过这次私访,白居易了解到许多社会弊端,然后把建议写成奏章,呈送给皇帝。但他仍觉意犹未尽,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卖炭翁》等许多讽喻诗。
   
如果说天赋才能和终日勤奋是白居易成功的基石,那么,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下层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则是他创作才思的不尽源泉。
   
他无法忘却他12岁那年,由于藩镇内乱,战火威胁到他家当时居住的河南新郑,全家便迁到他父亲白季庚当时的任所徐州符离口。从此,白居易便告别了他终生难忘的生地、故乡和童年,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贞元二年(786 )14 岁的他漫游到江南,由于是初次离家,旅途生活不惯,他患了病,思乡之情更切。他写下了《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诗中写道: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除夕之夜,困羁旅途的少年白居易更是乡愁万缕,缭绕故园。他又提笔写下了一首《除夜寄弟妹》: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漂泊生涯十分困苦,但让白居易亲身经历了时代的苦难,看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的凄苦生活,使他的思想感情更接近人民,更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可以说,这样的经历与思想、感情基础,为他后来成就为一名卓越的现实主义诗人铺平了道路。
    由于白居易深刻了解民间疾苦,故在任谏议大夫期间,始终坚持说真话,反映民众真实情况,惹恼了皇帝。唐宪宗十分气愤地说:白居易这人是朕一手把他提拔起来的。但他这样无礼,朕实在难忍。于是,等到白居易3 年谏议大夫任期一满,唐宪宗便将白居易调任了其他官职。
   
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曾在庐山修建草庐,并为草庐题书一联:
   
南檐纳日,冬如春暖;北户迎风,夏似秋凉。
   
寥寥16字,就生动地描画出草庐坐北向南、四季宜人的优美环境,暗喻无官一身轻的乐观精神。
   
在诗歌创作方面,白居易说自己是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他把作诗和改诗当作一种艺术享受,因此常将写成的诗与人共讨,征求意见,痛加删改。有时甚至读给农家老太婆听,待听懂后才定稿。所以他的诗一般都写得明白、通俗、易懂,童妪可解
   
在唐代众多的大诗人中,白居易在几个方面是很突出的。一是他的成就高。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诗人中,没有人能超过他。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也堪称第一流的大诗人,足可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并驾齐驱。二是他的著作多。他的诗现存2800多首,还有800 多篇散文。这在唐代是首屈一指的。在他生前,他曾把自己的诗、文编订过3 次,题名为《白氏长庆集》。三是他的寿命长,活了75 岁。
   
白居易的声望,在当时已经传到国外。当时日本、朝鲜,还有中亚各国,常有使者到长安,商人、留学生也很多。他们在千门万类的中国诗歌当中,最看重的就是白居易的诗,往往出高价购买,带回本国去。有个北方的契丹国王,得到白居易的诗后,便命人翻译成本民族文字,令臣下在朝廷里大声念。日本天皇把白居易的诗当作宝贝一样藏起来,常常一个人暗自吟诵。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老妪能解。诚如王安石所言:天下俚语,又被白乐天道尽”(《笤溪渔隐丛话》)。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提倡用诗歌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他的讽喻诗正是这种主张的实践,多同情当时民众的痛苦,揭露统治者的腐朽与残酷,名传百代。
   
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共8 个皇帝,经历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痛苦、动乱的时代。早年兼济天下是他真正的理想,最后独善其身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但他的诗歌和文章却使他实现了自己,不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而且为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勤学故事:白居易诗进长安
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的故事
顾况:一生怼天怼地,活到94岁
张继的枫桥与此寒山寺的张继,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里的古原、古道、荒城,到底是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