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国:在英法两大列强夹击之下,泰国为什么没有沦为殖民地?

泰国的独立

作者|晚曙

责编|Thomas

世界历史进入到18世纪中后期,欧洲列强对世界的瓜分进入了尾声,美洲基本已被瓜分完毕,列强们的目光开始集中在更加富庶的亚洲地区。此时,英法两国已基本上将其他国家排除在了争夺殖民霸权的角斗场之外。

当1763年,七年战争的硝烟散尽,英法在北美的争夺以法国失去其全部殖民地为代价而结束后,这两个世界性的殖民大国又将争夺殖民霸权的战场转移到了亚洲。

▲1890年英(红)(蓝)殖民地分布

18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以印度为基地,逐渐向东吞并了缅甸和马来亚,而法国人在争夺印度失败后选择了“曲线救国”,以中南半岛最东方的越南为桥头堡向西扩张,逐渐控制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向着相反方向扩张的两国最终在泰国相遇,但即使在当时的亚洲也算不上强大的泰国,却避免了最终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到了19世纪的最后十年,在南亚、东南亚的广大区域内,只剩下泰国这个独立的国家。泰国如此靠着英法两国的殖民地,是如何在西方瓜分世界的浪潮中保全自身的呢?

▲现代中南半岛


一、往事越千年

虽然现在看来泰国是一个完全的东南亚国家,但它的主体民族泰人迁徙到泰国地区的时间并不算久。公元10世纪开始,或是因汉民族扩张的压迫,一些生活在中国西南的民族开始向外迁徙,其中的一支进入中南半岛生活,这就是泰人的祖先。

▲ 泰人迁徙路线

泰人进入中南半岛之时,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莫过于高棉人所建立的柬埔寨吴哥王朝,其控制着包括今泰国南部平原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区。而在泰国北部的山地地区,则居住着孟人(今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

但由于中南半岛山地、雨林密布的特点,各地间的交通不便,国家主要是许多较松散的城邦共同组成的,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很弱。因此泰人进入半岛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而是与高棉人和孟人杂居,并吸收当地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10世纪(公元900年)时吴哥王朝版图

而到了13世纪,经过三百余年的繁衍,泰人已成为中南半岛上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吴哥王朝的衰弱也给了泰人可乘之机。公元1238年,南方的泰人部落占领素可泰城,建立起泰人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

几乎与此同时,北方的泰人部落也以清迈为中心开始向外扩张,驱逐了当地的孟人并建立了“兰纳王国”,与素可泰王朝结成同盟,分别统治泰国的北部和南部。

▲ 素可泰王朝与兰纳王国

素可泰一名来自梵语,意为“幸福的黎明”,对于泰国而言素可泰王朝的建立确实是一个黎明,但也仅是一个黎明,这其中的一大问题就是兰纳王国。素可泰时期与兰纳是盟国关系,素可泰王朝的继承者阿瑜陀耶王朝虽然想要征服兰纳,但兰纳多山的地形却成了阿瑜陀耶最大的阻碍,而对于同样是泰人建立也同样多山的老挝澜沧王国,更是无能为力了。


▲ 16世纪初的中南半岛

直到18世纪末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建立,除了缅甸的入侵曾短暂的“统一”过泰国外,泰国就一直维持着同一民族却南北分治的状态,还逐渐形成了北方的大泰人和南方的小泰人,相互间的认同感并不强。即使到了今天,泰国南北在习俗、饮食上依然有着较大的差异。

▲ 缅甸东吁王朝曾统一过泰国的南北地区

1774年,吞武里王朝从缅甸人手中夺回北方兰纳地区的重镇清迈,随即又兵发老挝,统一了泰人所居住的地区。但经过了长时间的战争(泰缅间战争已持续百年),泰国国力也已耗尽,不顾一切继续发动对外战争的吞武里大帝最终在1782年的一场兵变中被杀,泰国就此进入了延续至今的曼谷王朝,也在完成统一后开始了自己的休养生息。

但恍惚间,海面上游弋着的西方殖民者的战舰却昭示着新势力的登场。

▲ 吞武里王朝疆域


二、以夷制夷

在曼谷王朝建立的25年前,即1757年,英国人将孟加拉变为了在印度进行殖民扩张的第一个桥头堡,而法国人同样没有闲着,一边与英国在印度进行斗争,一边把手伸向了中南半岛的越南。

▲ 英国征服印度过程

庞大且混乱的印度耗费了大英帝国不少的时间,而法国缺少在远东的根据地,在侵略越南的时候也会受到当时越南宗主国—清朝的制约,所以法国人的殖民行动也并不顺利。

但随着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占领越南,1886年英国完全控制缅甸,短短时间内泰国就发现自己已经被两大列强从东西两个方向包围了,此时的泰国,也已经是中南半岛上唯一一个独立的国家了。

▲ 1890年的中南半岛

在英法殖民地与泰国接壤之前,1855年英国就用一纸《鲍林条约》攫取了许多利益,但此时英法的重点不在泰国,也便没对泰国做出进一步的行动。不过泰国人清楚的认识到,殖民者的军队迟早有一天会开到泰国边境。

面对如此危机,泰国国王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展现出了超凡的外交手段,他们利用了当时殖民国家几乎是唯一的威胁——来自其他殖民国家的威胁。

▲ 《鲍林条约》泰文原件

在与英国签订《鲍林条约》后,拉玛四世几乎是立刻与法、美、普等国签订通商条约,给予他们与英国人相同的特权,并在政府中大量雇佣外国人任职或充当顾问,这使得利益相左的各国之间相互制约,任何一方想扩大在泰国的利益就会遭到别国的反对,因而泰国的利益便能得到保全。

此时英国已拥有广大印度—缅甸殖民地,又已经打开了泰国的市场,直接占领泰国并不能获取多少更多的利益。而且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希望借由法国以制约欧陆上新兴的俄国及德国,也不希望因殖民地问题而与法国再起冲突。

而其他列强又缺乏染指东南半岛的能力,因而迫切希望将泰国纳入自己殖民统治下的法国就成了泰国的头号敌人,这也使得继位的拉玛五世采取了“联英制法”的策略。

▲ 被誉为“现代泰国之父”的拉玛五世

拉玛五世在位期间,将大量矿山、森林的开采权授予英国商人,又聘请英国人担任王室及政府部门的顾问。这一举措直接将英国人的利益和泰国的独立绑在了一起,使本就希望泰国成为英法间缓冲国的英国人,更加愿意为了保全泰国的独立而出力。

但拉玛五世对英国人也不是完全放心,一方面,他通过主动割让领土给英国以换取英国的独立保障,同时多次出访俄国和德国,加强泰国与两国间的联系以遏制英国。

最终经过多次磋商后,面对崛起的德国对英法的共同威胁,英法两国于1896年发表了《关于暹罗等地的宣言》以解决双方在东南亚的矛盾,明确了泰国将作为缓冲国保持独立。其后泰国又通过向英法割让边缘领土的方式,换取取消英法在泰国的各种特权,进一步维护了泰国的主权完整。

▲ 《关于暹罗等地的宣言》签署后泰国割让予英(红)法(紫)的领土

其实到了二战,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时候,泰国依然奉行着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来保护自己。当1940年法国战败,日本接管了法属印度支那后,泰国立刻向日本示好。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开始向英属印度和马来亚发动攻击后,泰国立刻给予日本军队过境的权力,并在1942年向盟国宣战。

而1945年日本战败后,泰国又是几乎立刻宣布42年的宣战是日本逼迫下的行为并无实际效力,并把在二战中获得的曾割让给英国的领土又主动“吐了出去”,避免了战后严厉的处罚。

或许泰国反复无常的行为并不招人喜欢,但在英法日这种世界性大国的夹缝中,这也是泰国这样的区域性国家几乎唯一的生存之道了。


三、自立,自立

泰国在列强中周旋的故事或许很具有传奇色彩,但独立并非是通过外交手段就可以换来的,而且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再高明的谈判官也需要强大国力的支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列强终究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服务的,不会真的为了泰国尽心尽力。当1893年泰国和法国之间发生军事冲突、法国向泰国政府下了最后通牒时,泰国人满以为英国会出面制止法国,但当时不愿与法国发生冲突的英国却敦促泰国接受法国人的条件,最终泰国也被迫向法国割让了大片的领土。而拉玛五世在即位之初,也应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1873年拉玛五世亲政后,重压之下,在调整外交策略的同时也开展了现代化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在废奴、军制、税制三个方面。

▲ 用大象运输火炮的泰国军队

废奴在于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和消费者,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成为可能;税制改革废除了长久以来的包税制,而改为由政府直接收取税收并明确税率,将王室预算和国家预算分开,极大的增加了泰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军制改革则放弃了募兵制,而改为用西方方法建立新式常备军并配备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

值得注意的是,拉玛五世的改革始于1874年,仅比日本的明治维新晚了6年,比清朝的戊戌变法和宪政改革分别早了24年和27年。而事实证明,拉玛五世的改革确实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截至拉玛五世去世的1910年,泰国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480万英镑,约为当时清朝政府收入的十分之一,但泰国的人口仅有约900万人。同时泰国也拥有了一支合格的近代化军队和海防体系,到一战结束后的1920年,泰国陆军人数已与法国在印度支那的部队数量相当,并且装备有坦克、飞机等最新式的武器装备,后期泰国与维希法国发生军事冲突之时,法国军官也评价泰国的轰炸是“只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也可以完成的轰炸动作”。

▲ 二战前泰国陆军配备的坦克

另一方面,拉玛五世的改革也使得泰国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在当时,除了新兴的普鲁士和俄国还对新的领土保持有极大的兴趣之外,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英法更多的追求的则是市场。

而泰国的改革虽没有改变原有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但它发展了泰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一环。这样,在英法眼中泰国就成了一块鸡肋——即使吞并了泰国也没办法攫取更多的利益,还可能会牵扯到其他列强的利益,既然如此,保持它的独立,似乎是对大家都好的一个选择。

▲ 泰国是中南半岛经济发展水平最好的国家

回看泰国保持独立的历史过程,确实充满了无奈。虽然最后得以保全自身,但泰国依然失去了现在在缅甸、柬埔寨、老挝和马来西亚的不少领土,这些领土或是被英法侵占,或是被泰国主动割让以求保全。但若泰国不愿舍去这些地方,或许失去的会更多。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失去这些领土似乎也算是甩掉了一些包袱,泰国虽然“小”了但是也更“精”了。现在的泰国是中南半岛上经济发展最好的一个国家,而当初所割让出去的领土,如现归属缅甸的禅邦、独立的老挝和柬埔寨西部,都是较为落后和混乱的地区。

对于泰国而言,从现在来看,这至少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保全了自身,守住了本家,尽量过好自己的好日子,倒也好不自在。

▲ 风景秀丽的泰国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殖民时代,泰国为什么没有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被誉为“缅甸小中华”的佤邦,为什么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02
二战史丨二战中的泰国:通过泰法战争,一度夺回大片土地
从地缘看泰国: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南半岛“中央之国”,地跨两洋
泰国最大城市曼谷
中南半岛历史(中南半岛诸国和华夏的血缘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