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的课堂没有情境性?——学习新课标的实践感悟

什么的课堂没有情境性?

——学习新课标的实践感悟




这次新课程方案的出台也好,新课标的修订也好,一直在强调综合性、情境性、实践性,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强调了情境性,因为好的情境性一定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情境一定是综合的,人与人的交往,环境氛围的笼罩,教学材料的立体性呈现……情境一定是实践的,这也是新课标研制专家提出来的观点,新课程更强调学科实践,这种实践自然也是综合性的实践,需要身心与思维的全部参与。这样看来,以下课堂可能不具有情境性:

首先是那种没有交往的课堂。 很多老师会很委屈地说:怎么可能,只要我站在课堂上,只要我跟孩子们说话,那就一定是在交往。这一点我承认,但且看这段话:

为什么他人这种解放的手段是压迫的,因为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人自己寻求的解放和自由才是真正的解放和自由,而被动的解放实质上又是另一种层面的压迫——违背了主体的意愿——《被压迫者教育学》

我们看似是在解放孩子的思维,然而,我们用的是一种压迫性的手段。你得听我的,我要告诉你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而不是我们共同对话达成的共识。来,我先这样,然后这样,最后这样,你看,这就是我要给你的答案,你不听也得听。哦,我可没空听你所谓的观点,我是老师,我自然会被你懂得多。

其次是那种没有立体呈现学习材料的课堂。现在看起来,我们通常喜欢线性地呈现文本。我们给孩子提出来的问题基本上是按照教师自以为的学习逻辑按顺序排列的。比如教学课文第一课时,我们通常会认为:读课文、学生字、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大致的意思等等。我们忽视了学生对课文在课前产生的认识,我们甚至忽略了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应有的联系,我们更可能忽视了将文本置于生活情境当中,比如谈航天生活的有趣,我们并没有想到孩子对课文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而只是在按照自己思路走教学流程。教学材料的呈现应该包括孩子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的基础,以及教师对学习整个历程的整体把握。这样,情境才会自然而然产生。

第三是那种没有真正学科实践的课堂。所谓学科实践,就是引导和组织孩子按照“学科专家”的样子展开学习实践。所谓专家,一般是指对一个领域有专门研究方法和成果的人。专家是要研究的。因此,我常常说,一堂语文课,不要照顾太多,用力气钻研一个问题就够了。比如我今天教学《巨人的花园》,我们就研究一个问题:这个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证据是什么?孩子们全身心地参与了,他们的思维开始告诉运转了,他们展开了真正的相互对话了,最后他们由各种各样的观点得出了一个总观点:不仅仅是孩子是春天,而是那宽广的胸怀和一种懂得分享心灵,才是真正的春天。我想,没有专家研究式的情境,这样的结论真的很难得出来的。

是的,关于情境,我们或许还可以用排除法来得出一些观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新探究
《动手做做看》说课稿
【学思反馈】通州区东方小学/顺义区木林中心小学2023/2/2
听课后的个人感悟【10篇】
浅析朗读的有效性教学
《燕子专列》教学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