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面回忆”专栏:运用逻辑力量,构建更精密的知识墙

在“全面回忆”学习方法的知识总结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根据课程教学的顺序来总结和巩固知识,这种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但是也有个不足,就是方式比较单一,无法高效建造知识之墙。

今天介绍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出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举个例子,你在学习的时候,学到了某个具体题型的解决方法,如果只是止步于此,那么同样题型换个条件,可能又要花费脑筋重新去思考解决方法。但是如果你在具体题型的基础上能够归纳出通用的规律出来,那么以后这类题型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这个就是利用逻辑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个世界是讲究“因果逻辑”思维的世界,从原因推导出结果、从结果逆推出原因,只要符合这样的因果逻辑,就会有极强的说服力,也方便记忆和应用。 

逻辑即缜密

逻辑方法

逻辑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个名词来自于单词logic的音译,主要包括归纳逻辑、演绎逻辑,但是在学习上还有一个逻辑,即对称逻辑。

1、归纳逻辑

归纳逻辑就是从众多的现象中找到通用的规律,例如长期观察天气,就能归纳出天气的规律,预言出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或者从众多同类题型中提炼出统一的解题思路等。

这种归纳方法有时候可以提炼出精准的方法或者套路,有时候则能提升你的“直觉”,让看你看到某个现象,瞬间就给出答案。

某钢铁厂进行改革后,被广州一个老板买下来,老板见一个老师傅每次上班后泡一茶缸子浓茶、躺在躺椅上,偶尔喊一嗓子“出钢”,然后就没事了,下班的时候到点就走。广州老板觉得这个老师傅没啥价值就开除了他,结果从此以后钢铁厂就很难出产优质钢材。后来经过别人指点,他用双倍薪水重新请回了老师傅,优质钢材又有了保障。因为老师傅炼钢30多年,对出钢的温度也“归纳”出一套规律,对出钢的火候控制有了“直觉”的感受,比温度计更精准、靠谱。 

归纳出通用规律

同样,在总结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这个方法也非常实用,例如你做了很多关于船在上下游两个码头航行的题目,你会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

  • 水流的速度=(顺水速度 - 逆水速度)÷2

  • 静水时的船速=(顺水速度 + 逆水速度)÷2

这个两个规律只要总结出来,以后遇到这种题型,就可以直接算出水流的速度和船速,不用再列方程解题了。

但是归纳逻辑有个注意点,就是不要以偏概全,即根据几个同类现象推导出一般规律后,要再用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看看是否可以解释同类的所有现象。

学习中也是如此,归纳出来的通用规则是否真的能够解决这类题型的所有题目,验证通过后才能确定是真正的通用规则。

2、演绎逻辑

演绎逻辑就是根据某个通用的规则分解出无数的具体案例和场景。

例如根据“鱼鳞天不是刮风就是下雨”这个规律,只要出现鱼鳞天,我们就能“演绎”出未来三天的具体天气。

演绎逻辑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常见,课本上一般都会给出定理或者公式,我们根据定理和公式去解决无数的具体应用问题。

例如对于“利润率=(售价-成本)/成本”这个公式,就可以设计出各种经济类的应用题,双十一的促销活动中不同折扣的应用题就是非常典型的题型,也是常考的题目。

有些同学参加购物的机会较少,遇到这类题型就发憷,但是一旦掌握这个演绎方法,就会发现这类题目其实很简单,而且以后网购时也会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演绎出所有场景

3、对称逻辑

这个逻辑方法是一种在辩论赛中经常出现的套路,就是像镜子一样利用相反的思路来驳斥对方。

有个音乐家对现在的音乐非常不满,有个朋友说:“这可是流行音乐啊,大家都喜欢。”

“难道流行的大家都会喜欢吗?”

“那当然,不喜欢的话,怎么会流行呢?”

“那么大家也喜欢流行感冒?”

“呃……”

 在学习中,这种逻辑方法也很实用,例如反证法和归谬法,就是找到相反的内容。在建立知识体系时,通过对称逻辑可以补全我们思维上的盲区和漏洞。

例如你找到了“跑道上同向追及问题的通用规则”:每多跑一圈就追上一次。

这个时候,你可以思考相反的内容,即这个通用规则在“相向”追及问题上是否也能用得到,最后你会找到另一条通用规则:每相遇一次则双方合走完整一圈。 

从对称的角度找到思维盲区

应用逻辑方法建立一个更精密的知识体系

很多同学都喜欢总结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好习惯,如果再利用逻辑方法来辅助自己,那么知识体系的内容就会更全面、精准、容易记忆,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为应用逻辑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导过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推理过程中,可以用纸笔或者思维导图工具等来辅助记录。

1、演绎出无遗漏的应用题型

通过演绎逻辑对课本上的定理、规则和公式进行推演,确定所有的应用场景和题型。

例如对于数轴的定义“将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可以演绎出众多的判断题:

  • 数轴上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 只要确定了原点和单位长度,这条直线就是一个数轴。

  • 正整数、0和负整数就是数轴上所有的数。

  • 数轴上单位长度可以是0.5.

  • 以原点向右延伸的射线如果加上单位长度,就是一条数轴

  • ….

这些关于数轴的概念判断题,覆盖了数轴定义的四个关键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直线。如果正确理解了这四个关键要素(也是出题的陷阱所在),遇到类似题型就能给出正确的结构。

在通过演绎逻辑推导出场景时,有一个注意点:要覆盖到所有要点对应的场景,不要重叠、要不要遗漏,即这些场景是“垂直正交”的。

2、归纳出共性规律,并验证正确性

无论是老师考的题目还是自己刷题,都会碰到大量同类的题目,这些题目做多了就会发现雷同的思路。

但是如果刚碰到这些题目时就归纳出通用的解题方法,那么后续遇到这类题目时就可以跳过去,节约出时间做其他题目,提升学习效率。

下面是归纳出共性规律的过程: 

例如以前提到的那个报数游戏,就需要在具体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通用规律,以后无论怎么修改条件、变换题型都可以套用。

从1开始,两个小朋友轮流在对方报数的基础上顺序报数,每次可以报1到2个连续的数,谁先报到30就算赢。

这个题目的解法有几个小弯要想明白,老师给你解答后,你可能清楚了,但是这个时候如果你仅仅满足于这个题目本身就太可惜了,因为题目完全可以改为多种玩法,例如“谁先报到30算输”、“谁先报到31算赢”、“每次可以报1到3个数,谁先报到30算赢”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和老师探讨上面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报数的数量加一后就是一个胜算的控制长度,再用最终的30减去控制长度的倍数就能算出稳赢的第一个数是几。

3、通过对称逻辑,找到思维盲区

这种逻辑方法就是问三个问题:

(1)“相反面是什么?现在的通用规律是否也使用?”

(2)“除了现在的通用方法,是否还有一些特例?”

(3)“在临界值上,会有什么特别的情况?”

老师在出题时特别喜欢使用这种对称逻辑的方法来设计陷阱,以检查同学的知识是否全面。

  • 相反面:例如“对于自然数而言,离原点越近就越小”这个规律的相反面(“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数就越小)就不成立。

  • 特例:例如“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负数”这句话遗漏了一个特例:0.

  • 临界值:例如“已知y=|2x+6|+|1-x|-4|x-1|,求y的最大值”,这里就利用了临界值上取最大值的思路。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对称逻辑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请大家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都使用上面的三个问题来自我提问,找到盲区和可能的陷阱所在。

一句话总结

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过程,合理利用逻辑方法能更高效、严密地建立起这个知识体系:通过演绎逻辑推导出所有的可能场景,通过归纳逻辑找出通用规律,通过对称逻辑找到思维盲区。 

掌握逻辑,早成大器。

 =========本专栏内容(持续更新中)=========

  1. 全面回忆:一种堪比冥想效果的学习方法

  2. “全面回忆”专栏:金字塔学习法--体系是卓越与优秀的分水岭

  3. “全面回忆”专栏:让错题成为你腾飞的翅膀

  4. “全面回忆”专栏:如何激活、清空头脑,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1.  “全面回忆”专栏:学会聪明的提问

  2.    “全面回忆”   专栏:运用逻辑力量,构建更精密的知识墙

(关注镭师兄,一起聊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培优竞赛题:|a-b|表示在数轴上数a到数b的距离
一道北大强基题背后的故事(四)——数学之美,美在哪里?
中考数学过百每天一练,数轴规律题
2014电子科技大学?通院831复试回忆
2017.6.21(周三)逻辑直播预告
教儿子奥数时才恍然大悟:想学好数学,训练这项技能才至关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