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和演义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撰文/赵立波

公元223年作为蜀国皇帝刘备病逝白帝城,带着巨大的愤懑和遗憾退出了历史的三国舞台。透过历史黯淡的星光,依稀还能望见那些远去的背影。作为三国主角刘备,除了他本身的影响外,其身旁围绕着数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这些都让他的历史影响力陡然增高。

一、头顶汉室宗亲光环,靠着卖草鞋度日的他,为何能够逆风翻盘。

刘备,字玄德,他的先祖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但支系疏远,到了刘备这一代家世早已没落,以至于刘备早年靠织席贩鞋为生。尽管如此,由于靠着代代相传曾经出身贵族的荣耀与自信,刘备很小的时候就立下“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的宏大志向。

二十四岁那年,正赶上黄巾起义。刘备目睹汉室江山风雨飘摇,痛恨“奸臣窃命”,“欲伸大义于天下”,此后他先后招揽到关羽、张飞二人“寝则同床,思若兄弟”,与赵云“同床眠卧”,三顾茅庐后又请出诸葛亮出山,这些都靠着刘备道德信义的感召。对于他,历史家常常崇其为人,而以“等而下之”的评语同曹操相比,论其事功。《三国志》作者陈寿说:“先主(刘备)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刘邦)之风,英雄之器焉。”对于刘备,陈寿一直给予高度赞扬。

陈寿的评论突出了以下三点:第一,刘备不愧为一代英才。第二,刘备的才能和功业不及曹操。第三,刘备名微,然能折而不挠,终得一方天下,堪称逆风翻盘。

一、折而不挠终有一方天下,刘备大器晚成的他洞察天下大局。

34岁,是刘备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他成了方镇之主。

曹操征陶谦刘备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赴救,陶谦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继领徐州牧,骤然名列最高地方长官之列。但他不久即遭袁术、吕布的袭击,老婆孩子都成了吕布的俘虏,不得已而依附于曹操。曹操厚待他,以为豫州牧,益其兵使东击吕布,结果又被吕布的部将高顺打败,妻子再次被吕布虏去。直至曹操擒杀吕布以后,刘备才复得妻子。嗣后,刘备失去地盘,跟随曹操回到许昌,被授以左将军。但他不甘心依附于曹操,参与了车骑将军董承受密诏欲诛曹操的阴谋。继而,心怀忐忑,借机离开了许昌,遂叛曹操而与袁绍联合。

这是建安四年(199)的事,刘备39岁。

自此以后便终生与曹操为敌了。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尽收其众,虏其妻子,并擒关羽以归,刘备投奔袁绍,充当了袁绍的马前卒。官渡战后,刘备南投刘表,“表疑其心,阴御之”,数年间郁郁不得志,因叹“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

建安十三年(208)刘备48岁。

是年曹操南征刘表,刘琮投降,刘备大败于当阳长坂,弃妻子,仅以数十骑逃走。嗣后,复收余众,联合孙权,大破曹军于乌林赤壁。建安十四年,刘备自为荆州牧,加快了谋创大业的实际行动。十六年入蜀,十九年破益,刘璋出降; 继则东拒孙权,北抗曹操,遂有汉中。建安二十四年秋,自称汉王于汉中。章武元年(221),刘备61岁,在成都进号为帝,一切程式虽然是在凄怆的气氛中进行的,但总算了却了谋取大业的心愿。随后,东战孙权,惨败于夷陵,抑郁病结,逝于白帝。

二、双面刘备,仁义与奸诈共体,刘备性情恰恰反映了人性的鲜明。

刘备重义、爱民,甚得历史好评。特别是在诸多文艺作品中,由于突出了曹操的酷虐变诈、嗜杀、疑诛行为,更与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也使刘备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和谅解。但是,细审则不难发现,刘备固然有一些可以称道的仁义之行,但同曹操一样,也有着两面性。

“义以待人,厚待宾客,善遇部属,力播信义于天下”,是刘备自始至终都注意的问题。刘、关、张结义的佳话,长期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社会道德培养中发挥重大作用。其中,虽然不无负面影响,但积极的一面始终是主要的。他们一经结义,终生不疑。人存两地,心在一起。曹操厚待关羽,关羽深念刘备厚恩,信守“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的信条,不为所动。关羽的忠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曹操。史谓,“曹公义之”,因而慨叹说:“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关羽被孙权杀害后,张飞为义所激,失去理智,暴戾有加,死于部下。刘备明知不具备伐吴条件,仍不听众臣劝谏,仓促出兵伐吴,以致惨败而归,为义误国。刘备拙于用兵,战则常败,但士兵感其信义,愿为驱使,所以每每不久便又重新把队伍集中起来。建安元年,他被吕布打败,及至请和,求屯小沛,很快便“复合兵得万余人”。

二、仁义与诡诈共体,刘备性格的另一面。

刘备重义、爱民,甚得历史好评。特别是在诸多文艺作品中,由于突出了曹操的酷虐变诈、嗜杀、疑诛行为,更与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也使刘备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和谅解。但是,细审则不难发现,刘备固然有一些可以称道的仁义之行,但同曹操一样,也有着两面性。

明示诚敬,阴怀诡诈。谋立大业的历史人物,很少将信义作为目的而信守不易者。对他们来说,倡信崇义自始至终都是争取人心,进而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刘备自然也不例外。他崇尚信义,但从不以此自囿。所以,从另一角度看,刘备又是一个诡诈有加,很不讲信义的人。就他与曹操的关系言,始则他被吕布打败,归依曹操,曹操“厚遇之,以为豫州牧”,继而表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而刘备却不念其遇,首启衅端,阴谋诛操,得机离许以后又立即北联袁绍对抗曹操,二人遂不相容。再就他与吕布的关系言,吕布固然是反复无义之小人,侵其地,掠其妻,死有余辜,但在解除袁术的威胁时亦曾有恩于刘备,及至吕布投降曹操,生死悬于刘备一言之间,他一句话便把吕布送上了断头台。

再如他同公孙瓒、袁绍的关系。刘备本是公孙瓒的同窗好友,瓒年长,备“以兄事之”。在刘备走投无路的时候,公孙瓒委以重任,让他为别部司马领兵抗袁绍,继领平原相,刘备却趁援救陶谦的机会,离开公孙瓒而归依陶谦。当他被曹操打垮,几乎是只身投靠袁绍时,袁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刘备相见,史谓:“备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

刘备既已得兵,很快便“阴欲离绍”,诡说袁绍南连刘表,趁机南下,以谋自己发展的机会。特别要着重说的是他对待刘表父子和刘璋的明示诚敬,阴怀诡诈的态度。刘备对待刘表父子的态度,使他获得了很大的政治资本。事实表明,刘备南投刘表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发展,刘表“益其兵”,并以上宾礼待之,使他在荆州界内站住了脚跟。及至刘备部众日多,荆州豪杰多依之,刘表惮其为人,自然会产生疑虑,所以“阴御之”,“不甚信用”,甚至发生刘表的僚属想除掉刘备的事都是有可能的。但不管怎么说,刘表对于刘备是有恩的。刘备心里自然也很明白。可是,刘备自始至终都是自以豫州牧、左将军的身份客居荆州。他羁旅在别人的地盘里,却等待机会建立自己的功业。他非常赞同诸葛亮“跨有荆益”的隆中对策,自然要觊觎荆州。历史表明,刘表弥留之际,已经深深感到了刘备对其子孙的威胁,不得不以退为进,希望刘备善待其子。后人为了突出表现刘备的“信义”之心,遂有所谓刘表“托国”之说。实际上,在刘琮、刘琦的争嗣斗争中,刘备完全背弃了刘表的意愿,支持了刘琦,从而加剧了荆州的内部危机。及至刘琮已经遣使请降曹操,诸葛亮劝其攻琮取荆州,而言“吾不忍也”,又有人劝其劫持刘琮及荆州吏士南走江陵,刘备说什么:“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其实完全是因为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特别是曹操大军压境的形势使然,而并非是不愿。

刘备对待刘璋的态度是最为明显的以怨报德。刘璋上了张松的当,遣法正迎刘备,“前后赂遗以巨亿计”。法正趁机向刘备陈说益州可取之策。刘备、诸葛亮既然将“跨有荆益”作为既定目标,自然非常高兴。但他却试图将其真实的思想掩饰起来,而以虚假的嘴脸面对现实。所以,当治中从事庞统说其取益州“权借以定大事”时,他假惺惺地以宽、仁、忠、义相对,说什么“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庞统以“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的说辞,给了他一个台阶,他便心安理得地出兵了。刘璋“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

因此,没有多少日子,刘备便顺利地自公安、宜都等地,驱兵数百公里,到达益州的巴郡(治今重庆),随后,又由巴水(今涪江)溯流而上数百公里到达涪城(今四川绵阳),深入到益州的腹地。刘备至涪,刘璋亲自从成都到涪城出迎,诚心相待,相见甚欢。刘璋推刘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推刘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如故。刘璋为刘备增兵,厚加资给,对待刘备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但不久便自知上当了,杀了内奸张松,敕令“关戌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刘备便即“分定郡县”,向成都进兵了。刘备围城数十日,据《三国志·刘二牧传》载,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威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饥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表现出了值得称赞的“仁义”之心。刘璋投降,刘备无颜面对刘璋,遂按庞统所说“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的意思,“迁璋于南郡公安”。他为刘璋留了一条活路,也算“报之以义”了 上述可见,刘备确有阴怀诡诈的一面,有时甚至比曹操更加少仁乏义。

四、刘备的历史贡献,在史学家口碑极好,甚至对其描述倾注了大量个人情感色彩。

刘备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公元一八四年从镇压黄巾起家到公元二。七年三顾草庐寻诸葛亮相辅,为第一阶段,逐廊中原:屡仆屡起而奋斗不息。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到三分鼎足之形。最后为第三阶段,伐吴失败,晚景悲凉,成为三国时代最令人叹息的悲剧英雄。

刘备对于历史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他为救世所作的努力,建立蜀汉而成的英雄业绩。另外是他的悲剧结局所捍卫的道与义给予历史的影响。刘备起自微贱,没有什么凭藉,完全靠他不屈不挠的主观努力,藉乱世而成英雄。陈寿心折服,喻之为高祖。陈寿在《先主传》中用了许多特别之笔来点画刘备是天定的皇位继有桑树生商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这和刘备与曹操进行对比,明显地是褒扬刘备而贬抑曹操。《武帝纪》写曹操身世说他“莫知世之所出”,与刘备出身“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形成鲜明对照。曹操“少机: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事实上, "任侠放荡”与”交结豪侠”是一样的行但品格有高下。曹操放荡无节,被世人看不起,刘备豪爽有城府,被目为英雄。在逐鹿原中,曹操”所过多所残戳” ,而刘备所居,人心归附。刘备为平原相,平原郡刘平派刺去暗害刘备, "客不忍刺,语之而去。”陈寿即事评论说:"其得人心如此。”但是刘备才干不如曹操。“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陈寿一褒一贬的对比写法和评论,说明这位西晋史家很看重历史人物的道德信义对于历史的影响。我们说刘备的悲剧最令人叹息,原因也正是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对人、做对事,谈关羽为何追随刘备忠心耿耿?
刘备前期到处投奔人,为何到哪儿都很受尊重?郭嘉一句话点明原因
上了年龄才懂刘备,原来成功,不过是咽下委屈、放下面子
乱世枭雄——刘备的传奇一生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刘备也是奸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