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展心理学》共读集锦10 | 悦读读书

《发展心理学》

作者:  [美] 罗伯特·费尔德曼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领读者:小贝多芬

领读者说

#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10.1 发展中的自我

这一阶段中,儿童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自我觉知常通过能力的达成来表现,认识自我的意愿加大。对于自我的认识也从简单的生理特征扩展到学业、社会性、情绪和生理等多维度的复杂特征。

自尊是自我认识的整体评价,这个评价与外部进行对比后产生行为的依据,根据不同的自尊差异做出不同的反应。低水平的自尊所表现出的对高位的服从和对地位的倾轧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自卑也进一步强化自我评价低的负面状态。

由自卑产生低期望水平的影响为对成功的回避,畏惧成功往往又有两种表现方式:提高焦虑和减少努力,这两种方式都以自我欺骗地方式消融可能失败带来的痛苦。自卑者,也就是低自尊者在没有外力打破循环前将一直陷于失败与低自尊的窘境。

道德地健康发现也是这一阶段尤为重要的一环。道德序列指出的不同道德阶段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且未必都能在成年后达到后习俗阶段的。对道德的根源究竟是惩罚、权威还是自我的判断是区别三个阶段的标准。

道德即使社会性的,也是属于自己的,因此最高阶段的道德水平也指向了自我价值即道德的结论。文中提到的道德推理水平与反社会行为的负相关可能是因为共情能力的缺失同时导致道德推理水平低和反社会行为。如何解读相关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10.2 关系

对于友谊的要求随着社会性发展有不同变化,行为的异同、个人特质的匹配与否、亲密感强弱是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较高强度的社会性是与个体的发展、包括自尊水平是休戚相关的。

在社会性较弱的个体中,可能有部分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即无论如何行为都无法改变现状,也随即放弃改变的意愿。低改变意愿的个体也倾向于设立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通过负面的心理强化而深陷无助中。

大部分欺凌者具备明显的行为区别,因此在欺凌开始之前进行积极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和组织欺凌的发生,这对于校园欺凌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性别隔离的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被教育的社会性的区别(社会性交往的策略不同)使双方都不容易融入对方;性别意识的觉醒。

10.3 家庭与学校

离婚对于孩子的短期影响是负面且明显的,但就长期来看,这种负面影响可能并不是必然的,至少不是不能接受的。而拒绝离婚的夫妻在无法通过远离对方而避免冲突的发生,长期的家庭压抑和暴力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才是更为深远的。

归因模式的正确建立对于儿童而言也是意义深远的,这无疑会影响到成年后的行为模式。适应不良的归因模式与低自尊是密切相关的,不改变这就归因错误在很大程度上就无法打破低自尊循环的。

哈哈

打卡集锦

1

速读+精读+围观

上官婉儿(速读)

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已初步发展出成人世界的雏形,虽不完全相同,但思维模式和行为偏好如蹒跚学步的幼儿,摇摇摆摆、跌跌撞撞得努力练习中,单一因素的概念逐渐出现,笨拙的配合行为模式,呈现出一定的执拗和偏执,殊不知这也是发展的过程。

道德推理序列的说法让我惊艳,对道德心理进行了有层次的概括,印证到令人困惑的现实中,非常有启发。道德发展的男女差异,虽然结论并不完全认同,但这个角度从未关注,用于探讨两性差异,启发性也很大。

对于人的毕生发展,尤其是青少年成长,我本人经历了几个阶段:

基于自身少年成长经历的判断,重视环境要素的干扰,强调人的主观性(少年时代诸多对如果我能掌控生活,我会如何,一定会收取预期效果等等想法)

——基于自身认知成长的判断,初步认识到客观性的不可更改,强调主观的无奈

——基于抚育子女的心得,逐渐扩大对人客观发展的敬畏心,有意识从“人定胜天”的思维模式退缩

——目前在心理学和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了解,开始意识到,主观性和客观性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愿意在主观能动性上采取更多的办法和更理智的措施。到现在,同时减少了一定的自以为是和畏惧,感觉能够更冷静的看待这个问题。    

唐.巴士尼(速读)

1.p379根据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观点,儿童中期(6-12)的发展更多围绕能力展开,即勤奋对自卑阶段 其特征是儿童为了应对由父母,同伴,学校以及复杂的现代社会提出的挑战而付出的努力。


儿童中期勤奋感的获得对他们的将来有着持久的影响。


思考:埃里克森的理论是惊艳的,如果我在小学阶段(儿童中期是勤奋的我么人生一定不同)


事实上儿童期勤奋与成年期成功之间的关系比智力或家庭背景与成年期成功的关系要密切的多。


2.p381社会比较是指希望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能力,专长和看法。


当无法对某种能力进行具体客观的测量时人们会求助于社会现实来评价自己。


社会现实是指根据他人如何行动思考感受和看待世界而衍生出来的理解。


思考:社会比较理论我曾有感触,对于我们每个首次接触又无法认知评价的东西时,社会比较会深深的影响我们。我们是被动的无助的被洗脑的。


3.自尊:是指个体在整体上和特定方面对自我的积极和消极评价。自尊有更多的情绪导向。


儿童不只会使用身体和心理特征方面的一些术语来冷静的看待自己,他们还会以特定的方式判断自己好不好。


思考:自尊和人的个体幸福密切相关,关于自尊的描述我困惑已久。本书着实是本好书,解开了我长久的问题。


4.p385根据心理学家卡尔,吉利根的观点。男孩主要从正义和公平当大原则的角度看待道德,女孩则根据个人责任和牺牲自我帮助他人的意愿看待道德。


思考:男女对道德的位阶排序可能真的不同。男人容易强调大原则 近乎冷酷,女孩共情能力更强一点可能。    

晨(精读)

10.1

1.儿童期的勤奋对成年期的成功的影响比智力或家庭背景要密切得多。

2.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儿童,会更多地参照和自己相似的他人。3.自尊受到威胁时,会进行向下比较。3.权威型养育方式可以提高孩子自尊。


4.在他人和自己之间建立起道德等价性,伤害任何人,包括自己,都是不道德的。    

10.2

1.从为愉悦交互提供机会,到相互信任,到亲密感和忠诚,我们对朋友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


2.高社会能力和勇于打破规则的人常常受到欢迎。


3.受欢迎的儿童能更准确理解他人行为,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更多样。书中的问题解决步骤很有参考价值。


4.男孩拥有更大的交友圈,且会有优势等级。女孩子的朋友为一两个,且地位平等。    

10.3

1.独生子女拥有更高的自尊和更强的成就动机,并不没有因为缺少兄弟姐妹而无法适应环境,刻板的印象并不是正确的。

2.书中介绍自我照料的儿童和有父母陪伴的儿童几乎没有差异,但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却依然存在。我认为是因为留守儿童家庭普遍不富裕,无法选择合适的教育机构培养孩子,而养育孩子的长辈年纪过大、普遍学历不高有关。


3.拥有融为一体家庭氛围的混合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最有利。


4.过分强调外因会降低个人责任感,强调外因会通过行为的改变带来成功。


5.一个人的预期会带来相应的结果。    

宇(精读)

第十章 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10.1 发展中的自我


勤奋对自卑阶段,对挑战而付出的努力。儿童期勤奋与成年期成功之间的关系比智力或家庭背景与成年期成功的关系要紧密的多。379页。


理解自我:从生理的自我理解到心里的自我理解,开始更多的从心理特质来看待自己。儿童关于自己是谁的观点也出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儿童的自我概念开始区分出个人领域和学术领域,见380页图10-1。


社会比较: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判断自己的能力水平。人们会求助于社会现实来评价自己。社会现实是指根据他人如何行动、思考、感受和看待世界而衍生出来的理解。向下的社会比较,自尊受到威胁时会选择向下的社会比较,可以保护儿童的自尊。


自尊:发展积极或消极的自我观点。自尊是指个体在整体上和特定方面对自我的积极和消极评价。自尊有更多的情绪导向。儿童中期自尊开始出现分化,他们的自尊在某些领域会变得较高,而在另一些领域却较低。自尊的改变和稳定性。

总体自尊在儿童中期会有所提高,大概到12岁时又略有下降。低自尊儿童会陷入一种逐渐无法摆脱的失败的恶性循环中。382页图10-2。父母可以通过提高孩子的自尊来打破这种失败的循环,最好的方面是第八章中描述的权威型养育风格。


道德发展,人们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反应揭示了他们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也展现出有关他们认知发展大致水平的信息。年幼学龄儿童倾向于根据具体不变的规则或者社会规则进行思考。青春期到来之前会根据更宽泛的道德问题和是非问题进行考虑。

柯尔伯格主张的3个水平6个阶段,384页表10-1。并非所有人都会进入最高阶段。女孩道德发展:男孩主要从正义或公平等大原则的角度看待道德,女孩则根据个人责任和牺牲自我帮助他人的意愿看待道德。

吉利根的女性道德3阶段,386页表10-2。一些发展学家认为性别差异并不像最初所想的那样显著。    

10.2 关系:儿童中期关系的建立


友谊以多种方式影响儿童的发展:为儿童提供有关世界、他人和自己的信息,朋友能够为儿童提供感情支持,从而更有效应对压力。拥有朋友可以使儿童不大可能成为攻击对象,并教儿童如何管理和控制情绪。

帮助儿童解释自己的情绪体验。儿童中期的友谊同样能为儿童提供与他人沟通和交互的训练平台。友谊还通过增长儿童的经验来培养他们的智力发展。


友谊的阶段:友谊观点的变化。阶段1:基于他人行为的友谊,4~7岁。阶段2:基于信任的友谊,8~10岁。阶段3:基于心理亲密的友谊,11~15岁。详见387~388页。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行为见388页表10-3。


友谊中的个体差异:什么导致儿童受欢迎?学龄儿童的地位:确立自己的位置。高低位儿童很容易就能拥有比低地位儿童更多的朋友。高低位儿童更有可能被其他同伴当作朋友,更有可能形成排外的、令人向往的小团体,他们也倾向于和更多的儿童交往。

总而言之,受欢迎程度反映了儿童的地位,处于中高地位的学龄儿童更可能发起并协调共同的社会行为,使得他们的社会活动的一般水平高于低地位儿童。


哪些人格特征导致儿童受欢迎?他们常常乐于助人、善于合作,还很有趣、具有幽默感,也能够欣赏他人的幽默感,更容易理解他人的非言语行为和情绪体验,也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

总之,受欢迎的儿童具有很高的社会能力。但是有一类受欢迎的男孩会表现出一系列消极行为。389页。


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社会问题解决是指使用令自己和他人皆满意的策略来解决社会冲突,按一定的步骤进行,每个步骤对应于儿童的信息加工策略,见390页图10-3。

总的来说,受欢迎的儿童能够更准确的解释其他人的行为,处理社会问题的方法也更多样。相反,不受欢迎的儿童却显得困难重重,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详见390页。教授儿童学习社会技能是有效果的。


学校和互联网的欺凌者,欺凌在美国非常普遍,在我国可能也是愈演愈烈。


性别和友谊:儿童中期的性别隔离。小学阶段儿童对异性的回避非常明显。男孩和女孩内部的友谊性质极不相同。详见392~393页。


最后的专题内容,提高儿童的社会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10.3 家庭和学校:儿童中期个体行为的塑造


家庭:变化着的家庭环境


儿童中期又被视为父母和儿童共同控制行为的共同约束时期。


家庭生活:儿童中期儿童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父母仍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影响角色。这一时期兄弟姐妹对儿童的影响见395页。独生子女通常有更高的自尊和更强的成就动机。

双职工家庭,如果父母很爱孩子,对孩子的需求很敏感,并能将孩子托付给适合的看护机构,那么他们的孩子和父母有一方不工作的儿童没有差异。双职工的孩子的良好适应性与其父母的心理适应能力有关,见395~396页。


家和孤独:儿童在做什么?


自我照料儿童:放学后自己待在家里一直到父母下班回家的儿童。自我照料对儿童的影响并不一定是坏的,见396~397页。


父母离婚后家庭成员都可能表现出一段时间的心理失调,大概持续6个月到2年之久。离婚的长期影响至今仍然不甚明了。397~398页。


单亲家庭儿童的成长情况取决于与单亲家长有关的多种因素,如家庭经济地位、家长与儿童共处时间、家庭内部的压力等。


混合家庭:再婚夫妇与一个以上继子女住在一起所组成的家庭。常常会出现角色和期待不明确的状况,即角色模糊。大多混合家庭的学龄儿童都发展得出乎意料的好。


专题的内容指出,同性恋父母养育的孩子唯一的差异,是他们受到更多的歧视和偏见。


贫穷和家庭生活:经济条件不佳的儿童可能学习成绩更差,攻击行为和品行问题的发生率更高。此外,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401页。


团体照料:21世纪的孤儿。当父母不能很好的照料儿童时,就让儿童集中生活在一起,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儿童若存在严重的问题,就很难找到领养的家庭。团体照料的花费昂贵,效果取决于照料人员的特征,见402页表10-4。


学校:学术环境


儿童如何解释学业成功和失败,其反应就反映了其归因。是因为自身特点还是因为情境因素。


文化间的比较:归因的个体差异。405~406页专题的内容表明,亚洲人更可能将学业成绩归因于暂时的情境因素,他们更强调努力工作、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预期效应:他人的预期如何影响儿童的行为。教师对待那些预期会进步的儿童确实不同于其他儿童。教师的预期传递给了学生之后会引起所预期的学生表现,这一现象被称为教师预期效应。高预期儿童在课堂上可能表现更好。404页图10-7。


超越3R:学校应该教授情绪智力吗?旨在提高情绪智力的计划没有得到普遍认可,一些观点认为此项应该留给家长来做。大多数人仍然认为情绪智力是值得培养的。    

Lemon(精读)

10.1 发展中的自我


儿童中期指从6岁到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仅要面临更多的人际关系,还要努力掌握学校要求的大量知识。这一时期的勤奋感将会对其在未来有持久的影响,超过智力和家庭背景的影响。

儿童开始通过自我理解和社会比较来区分自我概念。自尊指对自我的积极或消极评价。高自尊的儿童将走上一条更正面的道路,进入成功循环。最好的方法是第八章中的权威型父母养育风格,为孩子提供温暖和情感支持,对其行为设定清晰的限制。

对于道德发展这一部分P383中的举例非常有意思,在个体利益和自我道德标准之间的权衡,分为6个阶段。

女性的道德发展有所不同,遵循三个阶段,几乎是认识自我利益的过程。男孩从正义或公平大原则看待道德,女孩根据个人责任和牺牲自我帮助他人的意愿看待道德。    

10.2 关系:儿童中期关系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儿童越来越看重友谊,随着年龄的增长,友谊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他人的友谊,基于信任的友谊,基于心理亲密的友谊。

友谊中的个体差异存在的原因:学龄儿童的地位,儿童人格特征,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和教授能力。

本书主要研究对象范围是美国本土,特别提到校园霸凌问题,现在国内也非常严重。被孤立的对象往往不合群。

性别差异在友谊中也非常明显,男孩有更大社交圈,地位等级明确;而女孩则拥有一两个好朋友,不需要很大的圈子,也会尽量维持一个平等地位的关系。    

10.3 家庭和学校:儿童中期个体行为的塑造


本节主要论述了家庭和学校对儿童中期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就是儿童大部分时间接触的环境。

家庭结构变得日益复杂:单亲,独生子,同性恋,离异重组家庭,几代同堂家庭等。大篇幅的论述后,结论就是对儿童只会有短期的影响,而且影响会随儿童独立性增长而消除。

里面提到双职工家庭,因为上班的原因,特别是母亲外出工作,并不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相反会过得很好。这得益于母亲工作满意度高,会给孩子更积极的影响。

所以职场妈妈大可不必内疚,因为职场的努力更给孩子带来正能量。

学校的影响特别强调了预期效应: 即他人的预期会影响儿童的行为。这一结论很可能也适用于成人,我认为。    

汤圆圆(围观)

第十章 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本章重点围绕儿童的自我认识和对他们最为重要的友谊,家庭展开。这一阶段中的孩子心理发展突飞猛进


10.1发展中的自我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这一阶段儿童的发展围绕能力展开——勤奋对自卑阶段。本阶段孩子在学校环境中接受各种挑战,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

战胜困难获得逐步增长的能力感,而没有顺利通过这一阶段,儿童将会有失败感和自卑感。这一感觉有可能会影响他将来的生活。


这一阶段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开始由身体认识为主导逐步过渡到心理认识为主导,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缺点,并借助社会比较来加深对自我的理解。

有趣的是儿童总是倾向于向下的社会比较,这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自尊,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那么“不求上进”。


儿童的自尊在这一阶段格外重要,他们逐步发展出自己的标准去判断自己有多成功,而这种标准可能与客观或者家长标准相距甚远。这也许可以解释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或者分歧时,孩子会格外的固执或屡教不改。


道德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而对道德发展和女性道德发展的分析格外有意思,可以自我对号入座一下。


10.2关系:儿童中期关系的建立


这一阶段儿童迎来了既家庭关系之后又一个重大影响的关系,友谊。这既为这一阶段的儿童提供了无限的快乐与支持,也带来了许多困扰和烦恼。


地位在影响儿童友谊方面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也许解释了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和学习好的孩子一起玩)而那些善于合作,更容易理解非言语行为的情绪体验的孩子和能使用策略很好解决冲突的孩子会更受欢迎。

虽然提及不多,但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校园欺凌的问题。校园欺凌逐步的泛化和低龄化值得我们思考。


10.3家庭和学校


本届主要考察了双职工父母,离异,单亲,离异再组成家庭,种族对儿童的心理影响。有趣的是书中提到与有兄弟姐妹的儿童相比独生子女在某些方面有着更强,更高的自尊的成就动机,而且适应更加良好。这与之前我们的认知有着很大的差异。


学校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归因差异也影响了儿童学业的成功与失败。亚洲人更倾向于从内在分析原因,既成功和失败与自己的努力有着巨大的关系,强调自我的改变对结果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常说的教师预期效应也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需要解释的是我国现在的班级人数很难做到与西方类似的预期水平,由于教师精力原因只能做到个别关注——成绩突出(很差或很好)这样班级中大多数的中间学生收到关注就很少了。    

编辑:灵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孩子,什么样的奖惩有效?(一)
2023心理学考研 | 百日打卡 Day.70-青少年社会性&情绪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
学习与心理发展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这里有社工考试复习思维导图,快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