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演义》共读集锦46 | 悦读读书

★ 九月共读 ★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领读者:李大刚

领读者说

91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92回: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书接上回,诸葛亮平定了南方叛乱后,得知曹魏方面曹丕病逝曹叡新继位,便派兵开始北伐,用计智取了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

【背景叙述】

(一)馒头原来是包子:诸葛亮发明的“馒头”,原来是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肉代之。这应该是最早的包子了。

(二)曹丕为何立曹叡,曹叡继位后为何不除掉曹氏其他血脉呢?前面我们提到过曹叡并非曹丕的亲生子,那既然曹丕心知肚明曹叡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那为什么还要把皇帝传给曹叡呢?

曹操曾经在立嗣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大儿子曹昂死于宛城后,曹操曾打算传位给环夫人所生的曹冲,就是传说中称象的那位神童曹冲。可惜的是曹冲13岁也夭折了。剩余的儿子中,最有希望的就剩下曹丕和曹植两兄弟了。

而年幼聪慧的曹叡,偏偏非常像夭折的曹冲,所以从小就得到了爷爷曹操的喜爱,曹操曾惊异地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了。”换言之,既然曹丕和曹植半斤八两,那么曹丕和曹植的下一代谁的天赋更高,就成为了立嗣的一个重要砝码。

而曹丕的其他儿子,与曹叡年纪相仿的都非常意外的夭折了。那么曹丕就必须保守曹叡不是曹家血脉的惊天秘密,以期获得这场世子争夺战的领先。最终如愿以偿,曹丕成为了曹家大业的继承人。

还有一个注解:就是当曹丕当上皇帝之后,迟迟没有立世子,其实朝中大臣都认为曹叡是不二的人选,可是直到曹丕临死之前,才让曹叡继位。

其原因是曹丕本心上希望自己的其他儿子能有人脱颖而出,曹魏的江山保持在真正的曹家手里,但是曹丕一生十个儿子,除了早期夭折的外,其余的在曹丕临死时都还是乳臭未干,曹丕担心年纪太小的儿子把控不了朝政,成为汉献帝一样的傀儡,所以到了最后,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只好传位给曹叡。

而曹叡即位后,为何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也没有除掉曹丕的其余儿子呢?曹丕又因何不担心曹叡即位后除掉自己的其他骨血呢?

演义中罗贯中先生引用了野史《魏末传》中的记载,曹丕和曹叡一次去打猎,曹丕射杀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对曹丕讲:“您已经杀掉了母鹿,我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

这次的射鹿事件,是一次对双方来讲很隐喻的谈判。曹叡的言外之意是你曹丕传位给我,我得到了皇帝的位置,就不会再贪心的加害于你的其他孩子。曹丕在得到了这样的承诺之后,才最终决定由曹叡即位。

而曹叡也深知,自己得到了皇帝的位置,是由于自己是曹丕儿子的身份,如果声明自己是袁家的骨肉,朝中的大臣们肯定会拥立曹丕其他的儿子当皇帝,自己必须要继续保守这个曹魏一号机密。

而曹叡在位13年后,由于自己儿子全部夭折,只好将皇位传给了养子曹芳,而曹芳的爷爷正是曹丕的弟弟曹彰,曹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又回到了曹家。(三)《出师表》的破绽:227年3月诸葛亮上奏出师表,出兵汉中。

三国时期大臣向BOSS汇报工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奏折”,相当于现在使用的微信,不必对外公开;另一种是“表”,相当于现在使用的微博,是大臣向君王说明事理的文章,原则上是要公之于众的。

《出师表》的内容自然就公之于众了,如果你是敌方的间谍,当看到《出师表》的时候,一定就会知道诸葛亮要开始准备北伐了。从227年3月公布《出师表》,到228年1月从汉中出兵北伐,当中10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曹魏做好充分的兵力部署。

而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时候,诸葛亮总不能对魏延说:“小魏呀,去年我为了咱们出兵以后,能够让大老板刘禅不要在成都搞事情,就发微博提醒他,本来就想着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这些大臣们能够监督监督他,没想到敌人也能搜索到,泄露了咱们准备出兵的秘密,所以呀,你的这个奇谋现在已经是白谋了,没有价值了,还是按照我的计划来吧”。

而这才是诸葛亮拒绝了魏延子午谷奇谋的本因,而《出师表》是让子午谷奇谋胎死腹中的罪魁祸首。如果没有《出师表》的出现,那么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诸葛亮会有可能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但是,诸葛亮用《出师表》,其实本意并不是要泄密,而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我们下回另行分解(四)客观评价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如果抛开《出师表》泄密问题,那么子午谷奇谋究竟是否可行呢?

我们分别从西蜀和曹魏两个视角来进行客观分析:

1、西蜀视角:公元228年,蜀军在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计划向魏国发动大举进攻,以完成刘备的遗愿:北灭曹贼,光复汉室!在汉中蜀军的作战室,提交上来的有两份作战方案,一份为丞相诸葛亮亲自拟定的作战计划,另一份是大将军魏延拟定的作战计划。

诸葛亮的计划是:派疑兵出斜谷吸引魏军主力于关中地区,大军安从坦道,攻取陇右,切断魏关中与河西地区的联系,为进一步攻取关中和河西打下基础。

魏延的计划是:曹魏长安太守夏侯楙并非将才,自己率领特战队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杀他个措手不及,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蜀汉剑锋可以直指洛阳,将来统一中原甚至平定天下,史称子午谷奇谋。作战会议的结果,诸葛亮认为魏延的作战方案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

最终采用的是诸葛亮看似比较稳妥的方案,之后的六出祁山,都是按照这一作战方案的部署进行的。子午谷南北纵向全长330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出口称为“子口”,南到石泉县,出口称为“午口”,故名子午谷。

由于山势险峻,途径无数悬崖绝壁,难于通行。魏延的作战方案,其出发点在于使用突击队发动“闪电战”,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奇袭长安,同时分散兵力依托潼关、武关、蒲坂津黄河渡口等战略要地的天险,防止曹魏主力部队的增援,保卫关中地区。

而新占领的关中地区可以当做粮草补给基地,不再需要从汉中翻越秦岭运送补给。魏延的方案虽然冒险,但是通过很多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沙盘模拟,具有一定的胜率。

很多三国迷也在讲,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固执,六出祁山不也失败了吗,还不如魏延的方法大胆尝试,万一成功了呢?问题来了,究竟诸葛亮为什么不肯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呢?

有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一是司马懿的判断:"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二是政治学角度的判断:诸葛亮出兵根本无意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先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为什么呢?

因为一旦攻下长安,诸葛亮就会成为第二个权倾朝野的曹操,就会出现两个政治中心,一个是以光复汉室为旗号以成都为中心的刘禅政权,另一个是要以迎奉汉献帝还政的以长安为中心的政权。

而此时已经下野的汉献帝仍然存在,直到234年与诸葛亮同年去世。

2、曹魏的视角: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有一个必要条件是十天通过子午谷,才能起到兵贵神速的作用。但是,魏延真的能十天带兵走出子午谷吗?

子午谷从南面的“午口”到北面的“子口”全长有330公里,而“子口”距离长安城还有约50公里,要想在十日内到达长安城,每天行军需要38公里,由于地势险恶,马匹很难同行,穿着盔甲携带兵器的步兵,连续十天每天将近一个马拉松的距离,能坚持下来吗?

魏延计划带一万人的部队,其中5000人负责打仗,另外的5000人负责运输粮草。文中给出的预算是每人每天消耗粮食2斤,那么5000运粮兵出发时的负重就是40斤,然后一天一个马拉松,还能坚持下来吗?

就算魏延的铁军身体素质过硬,还要天公作美不要下大雨冲毁栈道,后来曹真想从子午谷进攻西蜀,赶上暴雨一个月仅仅走了一半的路程。,由于地势险恶,马匹很难同行,穿着盔甲携带兵器的步兵,连续十天每天将近一个马拉松的距离,能坚持下来吗?

魏延计划带一万人的部队,其中5000人负责打仗,另外的5000人负责运输粮草。文中给出的预算是每人每天消耗粮食2斤,那么5000运粮兵出发时的负重就是40斤,然后一天一个马拉松,还能坚持下来吗?

就算魏延的铁军身体素质过硬,还要天公作美不要下大雨冲毁栈道,后来曹真想从子午谷进攻西蜀,赶上暴雨一个月仅仅走了一半的路程。同时必须避过曹魏的侦查岗哨不被发现,真的可以吗?怎么看着比国足赢球还不敢想象了呢?

魏延计划顺利到达长安时,长安的守将夏侯惇之子夏侯懋听说魏延杀来,必将弃城而逃.然而,夏侯懋真的这么不堪吗?夏侯渊被杀后,夏侯懋便被安排都督关中,驻守长安。

长安城守兵至少与魏延兵相当,加上久经沙场的镇西长史郭淮,守住长安静待援兵即可。况且,此时的魏延应该已经断粮了,部队经过十天的急行军,已是强弩之末,难以与以逸待劳的夏侯懋相抗衡。

魏延计划的第三步,就是抢横门邸阁的粮食,这样可以确保部队的粮食供给。但是,想占领长安的粮仓,咱们还是聊聊世界和平的事儿吧。

先来解释下横门邸阁的意思吧:横门是指长安城西北方向的一个城门,董卓当年就经常从横门出发去郿坞享乐;邸阁是指粮仓的意思;横门邸阁就是讲在长安城西北方向的一个城门内,有长安城的大型粮仓。

而魏延在没有大型攻城车等重武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短时间内攻占横门的,而横门的守兵就算守不住了,还可以防火烧毁粮仓,魏延的部队还是得不到军粮补给。综上,无论从西蜀的视角,还是曹魏的视角,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都难以得逞。

关于子午谷奇谋,我们还发现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陈寿的《三国志》当中,是没有子午谷奇谋的记载的详尽,这是超级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

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个“异道”的写法就比较耐人寻味了。貌似在刻意的隐瞒什么呢?而后期裴松之所注《三国志》中,引用了《魏略》当中的记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

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按道理讲,本来是蜀汉自家的事情,自家的记载居然不如邻居家曹魏的记载,又怎么能自圆其说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蜀汉政权在反思屡次北伐失利的时候,也会将著名的《出师表》当做提前泄露军事行动秘密的一大丑闻加以掩盖,而诸葛亮否定子午谷奇谋的原因如果大白于天下的话,那么《出师表》将会招来多么严重的口诛笔伐,故而陈寿在《三国志》中采取简略的写法,也是用心良苦呀。

那么,子午谷奇谋有没有人真正的尝试过呢?有的。1400年后的1628年,崇祯元年,自称闯王的高迎祥率众起义,兵力30万左右,骑兵统一着装,整齐划一,正规化水平在起义军之中最好,号称“第一强寇”。

且慢,大家印象里李自成才是明末时期的闯王吧?高迎祥自立闯王的时候,李自成还只是高迎祥的下属,称为闯将。1636年高迎祥在进攻陕西的途中遭遇了明末五虎大将之一的孙传庭所率“秦兵”的顽强阻击。

熟读三国的高迎祥立刻想到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惜子午谷远比魏延想象的要难走,足足花费了15天的时间才快走到谷口,在黑水峪遭到孙传庭的伏击,一代闯王就此覆灭。

而我们回到最初的本因:“子午谷奇谋”与《出师表》,看似无关却又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国时期的谍战情报工作已经相当的成熟,出奇制胜变得越来越难,这也就是子午谷奇谋胎死腹中的真因,而这两个事件的串联,构成了我们所要讲的第13个脑洞。

打卡集锦

上官婉儿

诸葛亮平定南蛮,大胜归来,回到泸水,设计了这许多的桥段和缘由,且不说这些妖言异象,单说诸葛亮祭拜亡者,就是对南地人心的安抚,攻心为上,戏当然要做全。

这是征服者的谋略,也是统治者的姿态,以暴制暴终难持久,尊重才是攻心上策。演义里的曹丕还没如何发挥,就随父而去了,古人的生命也真是脆弱,对比之下,黄忠老当益壮,赵云七十还能斩五将,更为难得。    

藝奇

南蛮平定,诸葛亮祭祀了泸水的鬼魂后胜利班师回成都。


魏主曹丕崩,曹睿立。司马懿被封为骠骑大将军,提督雍、凉等处兵马。


孔明根据参军马谡建议使“反间计”,曹睿把司马懿削职回乡。孔明上《出师表》一道,劝后主刘禅尽心治国并准备伐魏,谯周谏阻不听。

诸葛亮率领众将北伐,令二将为前部先锋。曹睿封夏侯渊之子夏侯楙为大都督,司徒王朗谏劝不听。楙率兵二十余万,星夜到长安,来敌孔明。


孔明不用魏延长驱直入之计,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


蜀、魏两军在西凉大战,西凉名将韩德带领四子(瑛、瑶、琼、琪)出马迎战蜀军,但五人皆被赵云所杀。


赵云为先锋,此时已是七旬老将,仍不减当年之勇。魏军大败,楙退入南安郡。孔明兵围南安后,又骗出了安定守军,智取安定、南安,活捉了夏侯懋。安定太守崔谅诈降,但被诸葛亮识破,崔谅身死。    

云淡风轻

七擒孟获之后,蜀国后方终于平定,没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与曹魏和东吴一争高下。喜的诸葛亮班师回国路上顺手发明了至今喜闻乐见的包子,实在是高

曹丕若非英年早逝,或许曹魏政权能够更加稳固、强大,但天不遂人愿,继位者曹睿未经历练,仓促上位便中了马谡的反间计。贬了谋略过人的司马懿,重用纸上谈兵的夏侯楙。

人到了一定职位或是取得一定成绩,往往自信心爆棚,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面对诸位参谋的明确反对,诸葛亮还是力排众议伐魏。

好在赵云老骥伏枥,张苞、关兴正在当打之年,伐魏大业开局良好。正在此时,姜维粉墨登场,牛刀小试识破蜀军派人诈城之策,为后来继承诸葛亮蜀大为位做好铺垫。

大米

孔明此时转身变为发明小能手,原来馒头是这个来历。


其实这两回印象最深的是又见“虿”字,第一次见是在盗墓笔记。看完虿盆这个古代刑罚,浑身恶心。


司马懿就这样躺枪了,他到底有多少忠心对曹睿。


赵云,邓芝→廉颇老矣,黄忠当时也是这种心情。等我们退休时什么心情    

笑看风云

七擒孟获,终于评定了南蛮。诸葛亮班师回朝,路过河流冤魂不散,发明了馒头,登坛祭拜,方可安全渡河。从侧面也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丕短命,其子曹叡登基。新王上任就挤兑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几个能人可用,还中了离间计,可见曹操的后代能力下降的不是一点半点。


赵云虽老,气力依然强盛,力战五将,杀的曹军大败而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拉开了蜀魏之争。出师表流传千古,丞相、蜀国、三国风云,后事如何,请看下文。    

编辑:灵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说三国:二〇一 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能行吗?1400多年后,一位牛人“用”五万性命给出答案——北伐(2)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否可行?1400年后,他用5万条性命解开了谜团
被称为逸群之才的诸葛亮,北伐中是否做到了知人善用?
魏延子午谷奇谋对比邓艾偷渡阴平,蜀汉败在哪里?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1400年后,有一大将用5万人命解开谜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