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帖 | 阳郭娃《舌尖上的小麦伴随我成长》

作者简介

刘小涛,笔名阳郭娃(凹),1988年出生,渭南阳郭镇人,现为工作于韩城市卫计局。

 
 
 
 
 
 
 

请在下面评论区

回复您的观后感


进入七月份,对于地处关中东府的渭南地区农村来说,这里刚刚结束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段。作为关中粮仓,渭河在这里趋于平缓,也形成了渭河两岸最宽的平原,自古以来这里就大面积种植小麦,苞谷,棉花,生活在渭河两岸的人们也就自古至今种植小麦。在小麦收割还没有进入机械化之前,收割小麦也就预示着这里进入了一年中第一个最忙碌的时节——即三夏大忙。

何为三夏大忙,也许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要收地里的庄稼,要忙了,我特意查了一下字典,多年来才真正明确了这个概念。三夏大忙即“三夏”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时,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


以往,郊区农田主要种植粮油作物,这个大忙显得特别重要。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人们生活在城里,实际上对于节气的变化不在那么敏感,如果不是气温有明显的升降,在城里是很难感受到一个节气到另一个节气的变化的,然而对于种植庄稼的人们来说,这个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是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的,几千年来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农耕、农民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到九十年代,人们收割小麦依旧是用最传统的方式收割小麦,我想起了人们拿起镰刀庆丰收的喜悦场景,也想起了我小时候父母往往都是在天不明就要拿起镰收割了,拿镰刀割麦是很辛苦很费时的,一天下来也割一亩来地。记得小时候每年收麦前,母亲和村里的妇女先要去压挂面准备忙时没有时间做饭的问题。


记得上小学时,一时间一个叫做“熊毅武”的方便面很受欢迎家家到了收麦时间,一个家庭会买若干箱方便面以备农时忙。因为没有时间做饭,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次要原因那就是,家长为了哄小孩子在地里给他们看收割下来的麦子或者看晾晒的小麦,作为条件交换,或者奖励的一种方式,那个年代收割小麦前前后后也得一个月左右,那个年代,才是真真正正的三夏大忙,正所谓:

芒种节到收麦忙,男女老少上战场。

麦熟九成就动手,昼夜虎口来夺粮。

地里场里不算收,打碾扬晒快入仓。

腾出茬口早下种,玉米豆谷快播上。


在这里镰刀割麦子的艰辛我只是亲眼看到了,实际上拿镰刀割麦,我至今也没学会,
看似很简单其实割麦也是需要技巧的。那个年代人们生活节奏缓慢,村里的人们都会在自家麦子收割完成后,去邻村一个叫东姜的山坡里去拾麦,带一个笼子,那个山坡地形类似于梯田形式的样子,一个台阶一片地。


于是每年这个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去了,同行也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作为年轻人实际上我们是不愿意去的。当时在村里,每年这个时候家长们会让孩子们去坡里拾麦的,村里人每年会鼓励孩子们,你们去拾,拾回来给你们换西瓜吃。要知道在当时靠天吃饭的塬上人,粮食是很重要的,在当时这个酷暑的季节对于塬上娃,阳郭娃来说能吃上西瓜同样也是最美的事情,所以不管我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为了吃一口西瓜,我们也是蛮拼的。早上六点左右起床,叫上小伙伴们就出发了,去山坡拾麦子,所谓拾麦子也就是别人收割完以后,捡拾别人遗留下来的麦穗——拾麦!


六点出发,走到坡里大概需要30分钟。一圆笼麦穗,大概需要我们上坡,下坡,几个来回,满山跑的拾。一般大概十点半就得回来,此时外面温度己经35摄氏度以上,有时候已经快到十二点笼子里还没有拾满,同去的老人们已经拾满两笼子麦子了,一笼子麦没有拾满回去是没法交代的。记得有一次同行的小伙伴们就起了坏念头,突然看见一片地里,人家麦子还没有收割,于是悄悄的潜伏过去,准备用剪刀把麦穗剪掉,同行的我们几个是不愿意去的,心里在和自己斗争,突然我想起来鲁迅先生在《社戏》文章的一个片段,里面的主人翁看完社戏夜晚回来,和同行的伙伴们去别人家地里,烤罗汉豆的吃情形,于是,于是我们几个也下定决心去了。心惊胆战的走了捷径也去准备剪麦穗,虽知这家主人突然来了,来不及跑,可把我吓坏了,怎么办?怎么办?


谁知那人一看我们是几个孩子,并没谩骂,也没有责怪,只是说,你们这几个哈怂,不好好拾麦子,跑到我地里剪麦撒,你们看看那几位老人,两个笼子都满了,人家能静下心来,到了一片地,他们很仔细,起来的比你们早,你们几个娃就是慌、慌、慌,不好好拾麦,我当时害怕挨(乃)打的,谁知人家没有打,还说出了一堆道理。

多年后回想起来,这一次拾麦子经历实际上是蛮有意义的,学习、工作,要静下心来做,认真仔细,年轻人更要如此,之后学校里还组织同学们一起去山坡拾麦子——勤工俭学。记得下午一放学,学校就组织大家一起去拾。在那个年代没有如今多种娱乐的方式,所有的活动有氧运动,也很单一。但我们每一个人确实发自内心的快乐!当年的小伙伴们都说,我觉得现在没有一件事情让人快乐,高兴的至今难忘。


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去粮站交粮食,
每年大概农活忙完时,作为一个地方最忙碌的官方机构粮站。作为镇上人,加上姑父在当时的粮站上班,自打我一出生,就经常会去粮站,那个年代粮站的职工生活还是蛮好的,经常会去他们家混吃混喝,当时感觉粮站人美太太(渭南方言:意思是美到了极致)。


当我们还在看哥哥一岁时,在阳郭镇街道抓奖抓来的黑白电视时,姑父家已经买了当时价值2000多元的长虹彩电了。四川长虹可是很厉害的,要知道,长虹可是制造出了全中国第一台彩电。


每到交粮时节,粮站的职工就开始忙碌了,一直从早上到晚上十一二点,当时给国家交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还是有人由于各种原因拒不缴纳。那个时候粮站会把武警叫来维稳,粮站会根据每家人口计算每家每年该按相应比例缴纳粮食,他们会在称粮食的磅周围围一圈铁栅栏,称完后,就倒入仓库。


在这个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最热闹的地方,当然也少不了我们这些娃们。我们会趁着他们在倒粮食的过程中,把撒在地上的粮食,用手揽到当时那个最流行的“脆皮”或者“南洋”的雪糕包装袋子里面。因为这里面有一位老人在粮站里面卖雪糕,像我们这没有钱买雪糕又很想吃的孩子们来说,我们可以拿一雪糕袋子麦换取雪糕,现在想想,当时还是蛮害怕的,武警两边站,我心快快跳,吓得我们也是胆战心惊的。虽然多年后才明白,这些武警不是看我们的,而是为了维护交粮的秩序,处理突发事件。现在想想,当年为了吃雪糕也是蛮拼的,不过当时雪糕的味道真是美太太。


一年又一年,粮站的职工们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然而铁饭碗破了。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自此农民不用交粮了。记得我的太爷爷当时还在,他激动的说:真没想到,几千年的农业税,不要了,这真是天大的事!自古至今哪有不交皇粮的,取消农业税,不交粮食了,作为全国所有的农村人确实是非常高兴的。然而不用交粮了,也就同时意味着要取消这个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充当这重要角色,最基层的收粮机构——粮站,也就是粮站职工直接面临着下岗。这对于当时的粮站人是很难的,对于我来说,自己也亲眼见证了粮站的辉煌到没落,最终粮站还是以最为悲壮的方式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开始上了高中,由于每年我们这里收麦子是高考前后,也就意味着最忙碌的时刻的到来。现在孩子们高考,许多家长都是送娃去考场,在考点等待,这有时候会不会是一种压力呢?但是作为农村人,也许是没有条件送,更多的是不可能送你去。因为这正是收庄稼的关键时期,根本没时间,我想即使是有时间也不会去,因为多年来,塬上的人们从小就开始了对孩子的独立教育,有时会一晚上会让你一个人在地里看粮食,有时候你会一个人走很远的路去送东西,他们看似不太会关心你、爱护你,却是无形中在锻炼你的意志,他们是很爱你的,爱的是那么无形,但绝不是溺爱,所以无论是你参加高考,还是以后上大学工作,他们也不会在你身边,你也不会感觉孤独!因为这些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教育潜移默化的深入你的骨髓,这也许是塬上人给你留下的最基本的东西!


如今三夏大忙不再那么忙,这里的人们留下的东西确实时时刻刻影响着这里孩子。
从出生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工作,整个童年学生时代都伴随着收麦、晒麦、拾麦,时间再变,这里的只要是种庄稼的人们依然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机械化虽然代替了镰刀割,但是在这个三夏大忙的时间里,还是可以看到忙碌的人们。每当看到这些,就会回忆起那些童年关于麦子的故事,小伙伴们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拾麦吗?

一方水土一方人,种麦,收麦,晒麦,拾麦,每一个过程都不容马虎,就像村里人经常说的,你不要哄地,你哄地,地也哄你,这就如同做人做事一样。像种麦一样认真,像拾麦一样仔细,像晒麦一样不怕麻烦,这样粮食才不会不发霉,可以长时间贮存,来年可能也是好收成!


一分耕耘未必一份收获,但至少要耕耘。就如同一位老农所说的,尽管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完全不靠种庄稼,但是为什么依然种植,我们不能让地荒了,对不起地!这也如同我们的父辈们为什么如今生活水平高了,依然勤俭节约,其实他们最能明白没有饭吃的年代的艰辛,最能理解农民的辛苦。节约就是对农民的最大尊重!这时想起了一句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投稿微信号 / xiaolong52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麦收割正当时,为何你的小麦会比别人少卖钱,里面道道还真不少
新产小麦集中上市 部分私人收粮站点趁机压价
农村群众交公粮
小麦长势不错,估计不到一月就能烧青粮食吃了
麦收季,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交公粮的岁月
扬州日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