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州罗卷戏

邓州罗卷戏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音乐风格。罗卷戏多以反映历史故事的“袍带戏”居多,也有少量的以民间生活故事为内容的小戏。随着罗卷戏走向衰落,大部分剧目已经失传,唱腔音乐曲牌也随之失传。目前知名的只有几十出,这一艺苑奇葩正濒临消亡的边缘。

编辑摘要

目录

邓州罗卷戏 - 简介

罗卷戏图册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罗戏和卷戏能融为一体的原因之一,是其唱调多同是宫调式,间或有徵调式,音域在中音3到高音1之间。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音乐风格。

罗卷戏的传统剧目有三、四百出,多以反映历史故事的“袍带戏”居多,也有少量的以民间生活故事为内容的小戏。随着罗卷戏走向衰落,大部分剧目已经失传,唱腔音乐曲牌也随之失传。目前知名的只有几十出,这一艺苑奇葩正濒临消亡的边缘。

邓州罗卷戏 - 起源

有关专家认为,罗卷戏是百戏之祖。锣戏源于“傩”或“傩戏”,是由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或举行酬神还愿仪式演变而来的古老戏曲剧种;据《中国戏曲曲艺辞典》载,“罗戏流行于河南,历史悠久”;据传,罗戏创始于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时期,是皇帝和文武百官为了取乐而模仿天宫的仙乐编出来的宫廷戏,因此,罗戏也叫“乐戏”。

卷戏是源于驻马店汝南县的庙中老道士所演唱的经文,因为经文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卷戏”。剧传都是讲“二十四孝”的传统故事、庙里墙壁上画的“显功”故事、佛教和尚们念的经文,还有“傩”戏中斩鬼驱邪的情节,以此教化善男信女们弃恶扬善,如《铡美案》、《南阳关》、《李子精临凡》、《朱洪武吊孝》、《龙抓熊氏女》、《刘金定下南唐》、《花打朝》、《四圣归天》等。

邓州罗卷戏 - 艺术特色

罗卷戏的行当很有特色,首先是生、旦、净、丑行当俱全。各行当表演从不同角度把武术、杂技、狮舞、竹马、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吸收到剧种里来。武打戏粗犷、奔放、真实,用的全是真刀真枪,开打时不但 “当当” 有声,而且火花飞射,具有独特风格。

罗卷戏图册
 罗卷戏唱腔一般比较深奥,讲究音韵,词格为七、十字句,以婉转清新、优雅抒情见长。罗卷戏的唱词有个很独特的地方,即每一大段唱词由一迭一迭的三长一短句组成,类似于我国古典诗词的词牌,一直沿传至今毫不改变,并且其传统剧目中的唱词都很文雅,专家称这很可能是该剧种鼎盛时文人墨客加盟形成的,绝不类同于其它传统地方戏的顺口溜唱词,很有古老剧种昆剧、京戏的味道,却又固守着词牌似的唱法。

 罗卷戏的音乐自成风格,主要伴奏乐器有筚篥、大笛、唢呐、笙、闷子等。演武打戏时,还加有3尺多长的喇叭、羊角号。罗卷戏的打击乐器有鼓板、大锣、大镲、小镲、小锣、堂鼓、大鼓、梆子等,随着音乐的发展,不断加进了弓弦乐器,如二胡、板胡、曲胡及大、小提琴等,为其它剧种所少见。凡两军厮杀等场面,所有吹奏乐器、打击乐器一齐奏鸣,大有雷电交加,金戈铁马的壮观气势。

邓州罗卷戏 - 邓州罗卷戏

邓州罗卷戏是罗卷戏的流而不是源。据《邓州市志》记载,清雍正年间,罗卷戏传入邓州,民国十八到民国三十二年间,邓州罗卷戏班到豫东、豫北演出,曾唱红整个中原大地,所到之处,万人空巷。民间曾传:罗卷戏到村里,女人不烧汤,男人不下地。

然而,如今的年轻人不愿意学演罗卷戏,传承断代,后继乏人。在邓州,年龄最小的传人也已经30多岁。和近年来其他稀有剧种一样,这门戏剧的活化石面临剧目失传的困境,正在渐渐退出舞台。

1988年秋,中央电视台和河南电视台分别以《最后的剧团》为题,拍摄了罗卷剧团演职员的生活和演出的电视节目,引起一股罗卷戏研究热。全国各地不少专家、教授和戏曲、音乐学院(校)的研究生,纷纷深入邓州王营罗卷戏剧团调查研究,都确认罗卷戏是古老而稀有的民间传统剧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传承历史,在其他地方戏曲中也不多见。发掘、抢救和保护罗卷戏,将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史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邓州罗卷戏 - 汝南罗卷戏

罗卷戏图册
 

燕亭店

说起罗卷戏,不能不说汝南一个古地名官场坡。相传,明时燕王朱棣为夺皇位,在北京起兵,曾驻扎在这里。后来,当地群众就建了一座燕王庙以示纪念,并将驻军之所取名为燕亭店

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汝宁府(今汝南)后,燕王庙被焚。寺庙里的部分僧人被迫还俗流落民间,靠演奏原来诵经、做道场时用的音乐卷调维持生计,并将其演奏技艺传授给当地群众。

后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卷调吸纳了当地民间的小曲小调和传说故事,逐步发展成带有故事情节的卷戏
以燕亭店为中心,附近戴堂、楚铺、白庄寨等数十个村庄都有卷戏班,形成了闻名中原的戏窝子,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民间戏剧基地。

这些戏班子非常活跃,方圆上百里的乡村举办庙会、烧香会以及各种祭祀活动时,都可以见到这些民间艺人的身影。农闲时节,心情愉悦的艺人还主动到各地巡回演出。

李狗拽

在卷戏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原籍汝南燕亭村人李狗拽的名字,我们不应该忘记。

就是这样一位有着最土气名字的李狗拽,却对卷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攻须生,扮相好、做戏真,还有一副高低自如的金嗓子。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上蔡、遂平、西平、叶县、许昌、临颖、南阳等地纷纷来人聘请卷戏艺人前去传艺,使得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很快就遍地开花、风靡中原,受到各地群众的普遍喜爱。
罗戏的起源也很早,但非生于汝南。


郑月景

罗卷戏图册
 罗戏流传到汝南,与一位名叫郑月景的人有关。

郑月景生卒年月不详,其演艺生涯也不见于史籍,但从他来到汝南县以后的活动来推测,应当是一位在戏剧方面很有影响的民间艺人。

郑月景是山东省东明县人。其时正是清初,或许是战乱,或许是其他原因,他携全家来到盛行卷戏的汝南县戴堂村定居。 



罗戏的“武”

自古以来,就是英雄惜英雄,好汉爱好汉。卷戏源自寺庙,以文戏为主。作为中原地带戏剧基地的汝南人,不仅一点也没有排斥郑月景,而且很快从罗戏那儿发现了卷戏所没有的优点:武戏。

那些当时中原地区最优秀的卷戏民间艺术家,被罗戏的字深深地震撼和打动了——罗戏的可是真功夫!台上常用的拳路就有大、小红拳,长路有马蹄枪、满堂红、三节棍、春秋刀、四十八杆、大小别式,这些武打套路,绝大多数都是武术套路。

为了强化武打场面效果,罗戏演员还在八仙桌和椅子叠起来的高架子上蹿、跳、蹦、翻等,甚至演出空手夺枪的绝技,真是紧张刺激、扣人心弦!

但是罗戏来到这样一个戏剧之乡,也受益匪浅。受卷戏等的影响,其唱腔和表演得到进一步完善,戏曲的行当也由原来的三小(小生、小旦、小丑)发展到了四生(文武小生、文武老生)、四旦(花旦、彩旦、青衣、老旦)、四花脸(花脸、武净、三花脸、大净)。

交流融合


两派艺人的交流融合,很快形成了当时汝南县所有的卷戏班子都会唱罗戏,所有的罗戏班子都会唱卷戏的局面。罗、卷两戏经常同台演出:在同一个剧目中,也往往是上部唱卷戏,下部唱罗戏;或甲角唱卷戏、乙角唱罗戏。民国以后,群众甚至习惯直呼卷罗戏罗卷戏,而对二者不加区分了。

重要载体


罗卷戏图册
 罗卷戏不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例如,卷戏多是表现民间传说故事、俚语风情和男女爱情,常演的传统剧目有《吴汉杀妻》、《刘金定下南唐》、《朱洪武吊孝》等,而罗戏的特点则适合演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戏之类的武打戏,常演《皇太子出家》、《杨景探兵》、《斩宗保》等,这些都符合当时群众的情感需求。其唱腔道白接近群众的生活语言,演员在演剧中人物时真实感人,生活气息浓厚,而且一些常演剧目中有大胆表现男女爱情的情节。所以,罗卷戏在诞生后的400多年时间里,一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的喜爱,长演不衰。

但是,也正是由于其对爱情生活的表演十分大胆夸张,一些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人斥之为伤风败俗,当时的官府还曾两次对其下过禁演令。

衰微


上世纪20年代之后,豫剧、越剧等流入汝南,以群众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很快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罗卷戏也吸取豫剧中的一些优点进行演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面对豫剧等新兴剧种的强大攻势,罗卷戏颓势已现,但还是有一大批爱好者坚守着阵地。

历史的目光,最后落在了1958年。是时,适逢宿鸭湖水库修建,卷戏的发源地燕亭店方圆数十里内的百余个村庄和罗卷戏艺人的聚集地都被拆,艺人们分散到本县及周边四县的乡村落户,从此失去了在一起切磋技艺、集体演出的条件。

这对罗卷戏构成了最后的致命一击,繁盛了数百年的罗卷戏,至此完全式微!

虽然罗卷戏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这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区域特征和鲜明时代特色的罗卷戏,不仅是我国众多剧种中两个风格独特、古老稀有的民间传统剧种,也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州罗卷戏 - 现状

罗卷戏图册
 汝南县政府已经注意到罗卷戏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做了大量抢救和保护工作:19885月,在有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整理出版了《汝南罗卷戏音乐资料集》,对老艺人言传口授的词、曲进行了录音保存,并对老艺人进行了拍照记录存档。20049月,汝南县召开了抢救、保护汝南罗卷戏打造汝南戏曲曲艺之乡品牌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罗卷戏是汝南县特色文化之重点,要全力抢救。

2005年,在汝南县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在半个多世纪的沉寂之后,罗卷戏折子戏《打金蛤蟆》和《海瑞搜宫》再一次以其原汁原味原的生态文化打动了评委和全省的观众,获得了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会演金奖。

其实不仅于此,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汝南县还在该县广场举办了罗卷戏专场演出,据说,在当地引起了极大轰动。

邓州也还有一个罗卷戏班。开封的通许县、安阳的内黄县、濮阳的范县和滑县也还有人会唱罗卷戏。

邓州罗卷戏 - 传说

罗卷戏图册
 民间一直流传着唐太宗和锣卷戏的故事:唐初天下并没有这种艺术形式。有一天,李世民梦中在天界看了天戏,被迷住了,醒来后,他把梦中的情景讲给左丞相唐之远,唐之远据此编了戏本。李世民传旨选天下聪明伶俐的子弟照戏文排练,在皇宫内演出后,看得内眷们眉开眼笑,于是李世民就叫这戏为眷戏,后来传讹了,传成罗卷戏。由此,艺人们一直认罗卷戏为戏剧的正统正宗。过去,每逢庙会或春会,各种戏剧班社同地演出,只要听说有罗卷戏班来,无论到会早晚,非让它占正台不可,而其它剧种的戏班自动退让偏台演出,还得去给罗卷戏班拜台,而罗卷戏班从不回拜其它剧种的班社。罗卷戏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丘专栏(205) | 高慈修:沈丘眷戏的兴衰
第二课 灿烂辉煌的邓州文明遗迹遗产(一)
万孟雅的后裔万道同—万拨贡
屏南乱弹戏
罗圈戏
南阳这四个村剧团,了不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