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课 灿烂辉煌的邓州文明遗迹遗产(一)
邓州地处中原,建置较早,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考古发掘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处之多,有文字记载邓州历代为国、郡、府、州、郡、县、市治所所在地,故地上地下文物蕴藏丰,古迹名胜如珠玑荟萃,星罗棋布;辖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1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4处、市(县)级84处。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八里岗遗址
位于城区东2公里处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是一处以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为主要文化内涵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聚落遗存。
发掘区内遗址的文化堆积厚4米以上,基本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存,其中尤以仰韶时期的聚落内容保存完好,其遗存分属半坡文化时期和西阴文化。八里岗遗址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遗存则主要是一些窑穴、灰坑和瓮棺葬等。
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北京大学考古学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揭露面积2万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价值较高的长排连间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3年3月28日及1994年12月25日,《中国文物报》先后两次在显要位置作了专题报道,1994年《华夏考古》杂志发表了发掘简报,并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太子岗遗址:
太子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的穰东镇南侧,(古涅阳城遗址),是河南省文物保护遗址,2013年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子岗遗址高出地面6米,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厚1~5米,地下部分有硝土层,出土的石器有斧,陶器有鸭嘴形足鼎、敛口圆唇罐、小口卷沿罐、高领罐、深腹罐、折腹豆、纺轮等,它是邓州市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太子岗遗址遗存堆积厚,文化层自下而上有完整序列的叠压关系,文化内涵丰富,是以仰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仰韶文化层之上,还有较为丰富的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存,聚落延续时间长,对研究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发展演变及新石器时代中原与长江流域的文化交流过渡,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有重要价值。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传统戏剧邓州越调,邓州锣卷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邓姓的起源”、“邓州心意六合拳”、刘集芙蓉“黄酒酿造工艺”、“鼓词”,“豫本越调”)。南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邓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宋光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王学彦)等。
1、 “邓州越调”
又称“南阳大越调”,盛行中心在南阳盆地,演出区域遍及中原特别是在伏牛山脉,是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交汇共融的典范,由于其唱腔独特,音乐伴奏别具一格,而深受广大观众的热爱。
邓州越调在历史、艺术、文学、民间传统及字音声调等方面,极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它着装、化妆、唱念、做打、表演真实,并吸收了京剧起霸、趟马、水袖、扇子等表演手法;声腔上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门等独特的风格,起腔保留使用以假声演唱的“花腔”点缀,尤似象鼻四弦为主的音乐伴奏是上路调没有的,更加别具一格,构成邓州越调独特的个性特征。
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时,邓县(现为邓州市)越调剧团以豫西越调及南阳地区代表队身份参演《白木店》一剧,获一等奖;史道玉、牛德山、李连翠获演出奖。
《大保国》
又叫《龙凤阁》,是明代宫廷斗争故事《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中的第一场,是戏剧中铜锤、青衣、须生等角色展示唱功的经典剧目。剧情是:明穆宗死后,太子年幼,李艳妃垂帘听政;其父李良威胁利诱,企图篡夺帝位。定国公徐延昭和兵部侍郎杨波,在龙凤阁严辞谏阻,李妃执迷不悟,君臣极力争辩,结果不欢而散,这出戏还叫《黑叮本》。
现在邓州越调是全国现存唯一的稀有剧种,邓州市越调剧团是全国唯一的传承豫西越调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代表性作品有《大保国》、《大封王》、《白奶奶醉酒》、《李家沟的新鲜事》等。2011年6月10日,河南“邓州越调”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罗卷戏
唐太宗和锣卷戏的故事
罗卷戏是百戏之祖,是由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或举行酬神还愿仪式演变而来的古老戏曲剧种;据传,罗戏创始于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时期,之前天下并没有“戏”这种艺术形式,说是有一天,李世民梦中在天界看了天戏,被迷住了,醒来后,他把梦中的情景讲给左丞相唐之远,唐之远据此编了戏本。李世民传旨选天下聪明伶俐的子弟照戏文排练,在皇宫内演出后,看得内眷们眉开眼笑,于是李世民就叫这戏为“乐眷戏”,后来传讹了,传成“罗卷戏”。因此,艺人们一直认罗卷戏为戏剧的正统正宗。每逢庙会或春会,各种戏剧班社同地演出,只要听说有罗卷戏班来,无论到会早晚,非让它占正台不可,而其它剧种的戏班自动退让偏台演出,还得去给罗卷戏班“拜台”,而罗卷戏班从不回拜其它剧种的班社。罗卷戏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俗称喇叭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音乐风格。罗卷戏的传统剧目有三、四百出,多以反映历史故事的“袍带戏”居多,也有少量的以民间生活故事为内容的小戏。有专家认为,罗卷戏是百戏之祖。据《邓州市志》记载,清雍正年间,罗卷戏进入邓州,曾唱红整个中原大地,所到之处,万人空巷,民间曾传“罗卷戏到村里,女人不烧汤,男人不下地”。罗卷戏于2007年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7月16日,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邓州罗卷戏上榜。
1、讨论:邓州有哪些国家的文化遗迹遗产,说说它们的情况,应该如何对它们加以保护或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彩不容错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演……
南阳“国保档案”,24个点图文并茂,找齐啦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35)》公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
剑川传统白曲概述(一)
明代李贤行书《集古录跋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