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说话容易紧张的人,小时候往往都有过这种不堪的经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社交恐惧症”,简称“社恐”,是当今社会许多人倾向于为自己贴上的一个标签。不善于表达、不愿与陌生人交往、以及不想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的人们,常常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去给他人进行一种解释。
其实对于这些行为,产生紧张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在大众面前的表现以及心态。
从心理学研究上来看,我们常说的“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已经被称为是一种精神类疾病,或者说是障碍。
当这种所谓“恐惧”发作时,常常带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被这种状况折磨的个体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简而言之,就是许多人在某些具体场景当中,明知道自己会恐惧、会对某些事物感到紧张,却还是强忍着这种不适去接受。
举个简单的例子,逢年过节时,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往往都会回到老家当中,此时难免会和一些不常见面也不太熟悉的亲戚朋友聚会社交,此时此刻这一场景带来的不适感就会让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
因为建立一种临时关系,并且找到双方共有的话题实在是太难了。
然而,这只是对于大多数有一点“社恐”的常人来说比较令人尴尬的场景,对于某些十分容易陷入紧张的人而言,他们小时候常常会有某些经历。

原生家庭:成长过程中的紧张根源

其实导致紧张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一部分常常会被紧张情绪困扰的人而言,之所以会变得难以合理应对一些事情,就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因为在原生家庭里有某些经历,所以在人格以及心理状态上,带着某些记忆成年,最终也就让自己的潜意识伴随着这种不好的感受,影响自己之后的各种行为和选择。
当你发觉自己是一个十分容易紧张的人时,不妨想一想,是否自己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原生家庭曾经给自己带来过这样一些影响。
1.家中长辈关系紧张,甚至存在冲突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家和万事兴”。对于许多受到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人而言,一个家庭可以没有出众的经济条件,可以没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起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亲密、和睦的。
但是偏偏在一类家庭当中,作为长辈的这些家庭成员们,由于彼此之间原本存在的一些事情而总是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之中。
一大家子人很少出现其乐融融的状态,即便是逢年过节的家庭聚会,也总是会有那么几个人拌嘴,显得十分不和谐。
也许有人会认为,他们做长辈的拌嘴也没办法呀,而且好像也没有什么影响。错,当他们在相互推诿、指责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将这种态度延续到晚辈身上,甚至会越俎代庖,对彼此的晚辈进行教育,教育的“反面教材”便是其父母。
可想而知,假如对你来说,你的父辈之间总是在争吵,你的叔叔伯伯还总是当着你的面批评你的父亲,那么对于你来说,生活还会美好吗?
2.父母喜怒无常,脾气乖张
如果上一条是针对整个大家庭的,那么在核心家庭当中,父母的性情则是影响子女成年之后紧张情绪的一个关键因素。父母是子女的榜样,不光在品质上,在精神层面则更是如此。
有的家庭当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性情往往也比较温婉,这便是书香门第之中子女常常也比较有素养的一个原因。
所以对于那些十分容易陷入紧张情绪的人而言,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情绪不稳定。
在长期的原生家庭生活当中,其常常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之中,生怕自己的父母因为吵架而“连累”到自己,所以会活得很小心翼翼,即便是成年之后,对于他人的情绪也会十分留心,生怕他人发生冲突,自己因此受到牵连。
3.家中规矩太复杂
我们知道,在一些传统的家庭当中,长辈总是循规蹈矩,并且要求家庭成员都如此。诚然,某些要求还是合理的,比如尊老爱幼、相互尊重以及一些礼仪上的要求。
但是我们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假如一个家庭还是过于繁文缛节,那么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们将会比较受折磨。
对于那些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而言,他们无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之前,都会倾向于思考一下自己接下来的所作所为是否“合理”,于是在采取行动之前会有一小段时间的停顿,这也是他们成年之后面对许多事,都会显得有些犹豫和紧张的解释。存在于精神深处的教化就像是枷锁,让他们难以摆脱。
4.父母性情淡薄,不关心子女
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温馨的,是提供精神支持的港湾。所以大多数原生家庭都应该具备情感支持与恢复的功能。教育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当中也比较强调家庭的类似功能。
但是偏偏在某些家庭当中,作为父母的夫妻两人都对家庭漠不关心,每天都是完成自己个人的工作,家就好像一个临时住所或者是旅店,夫妻之间更像是“搭伙过日子”,没有更加深入的感情,对于子女也是仅仅照顾其起居甚至是比较冷漠,对于其情感需求全然不关注。
这种忽视会导致子女在成年之后陷入一种“自己不被人重视”的情感状态之中,所以在其与人相处时,紧张的状态就会常常伴随其左右。
总而言之,尽管紧张情绪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情绪,但是假如你在面临任何事情、任何场景时都会感到紧张,那么不妨思考一下是否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正如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所言,“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通过研究自己来更新人生
心理学:你之所以经常感到痛苦,因为你还处于“儿童心理状态”
情感实录 |新年至 亲情却很陌生
我和妈妈——献给所有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
探寻成年后有些性格缺陷、情绪失控的源头:成长中,那些父母给予的“伤害”(原生家庭)书评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