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零后》,这部电影才像《觉醒年代》的续集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到几个月,整个华北全面沦陷。山河破碎之际,清华、北大、南开这几所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决定南迁。

    最终在1938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这就是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仅仅存在了九年时间,但是其成就与光辉,已经逾越了时代和疆域的界限,但它保存了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

    上周五,讲述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传奇故事的电影《九零后》在上映,豆瓣评分高达8.1分。

    作为5集系列纪录剧集《西南联大》的姐妹篇,电影《九零后》从片名到画风,从故事到人物的铮铮风骨,透露出来的都是青春的气息。

    1

    说不尽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一个横亘在近代教育史上的标杆,至今仍令无数现代人心驰神往。在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难得有一片净土安静地读书。说是大学,不过是临时借用原有的房屋、学校、祠堂以及茅草房。

    上一次在电影院怀念那个时代,还是《无问西东》。电影中一些动人的片段就来自“史实”,学生们坐在临时搭建的屋子里上课,雨水透过屋顶逐渐渗漏了下来。商学院教授陈岱孙数次提高了音量,可还是盖不过屋外的雨声,只好在黑板上写下了“静坐听雨“四个字。

    空袭警报响起,沈光耀不为所动,和人群逆流,不躲空袭。要去厨房煮莲子水。这段素材来自汪曾祺的散文《跑警报》: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

    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虽然辛酸,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总不失一种昂扬向上的气质。在那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他们也并不灰心,始终保持幽默感。

    如西南联大的校长梅贻琦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那个“最穷“大学,造就的最“富有”的一批人。

    那种真正的无问西东的求学,国破山河在的悲愤崛起和自由洒脱的精神,断壁残垣仍然群星闪耀。

    2

    他们不再年轻,他们依旧年少

    在看到《九零后》这个片名的时候,很多人还以为说的是今天的“90后”。然而当看到演员表中的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等如雷贯耳的名字时,才恍然大悟,这是讲述如今年逾九旬的大师们与他们共同的母校西南联大的电影。

    “九零后”也一语双关,既是他们的年龄也是他们的青春。

    电影《九零后》是剧集版《西南联大》的微缩和延展,主干人物等均有再现,细节部分有重叠。

    导演杨蓓在采访中中表示:

    “《九零后》则完全从西南联大学子个体生命的角度进行叙事:抗日战争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业,他们各自如何到了西南联大;他们眼中的学校,包括校园、课程、教授、同学;他们的学校生活:读书、泡茶馆、恋爱、跑警报;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如何参军,如何牺牲;西南联大这一段岁月对于他们每个人的影响;他们在九十多岁、一百多岁的高龄,如何回忆自己的母校。”

    整部片子,从杨苡的旁白开始:“我的命不好,1919年出生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杨苡,回忆起与巴金的友谊和对其二哥的少女暗恋心思。

    翻译家巫宁坤回忆起他的学生、他的同学、他的老师的时候,非常心直口快、“口无遮拦”,他回忆汪曾祺,说“写东西写得好,可是他的英文不及格,读书也不用功”。

    而且很骄傲地说“我觉得在西南联大的课堂上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我们同学在一起,我们一帮很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才能够相互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喜欢这样”。

    已经96岁高龄(今年已满100岁)许渊冲每天早上起来,打开电脑,然后开始工作。说起同学巫宁坤英文好了,然后还要搭上一句“他的法文不行”。

    许渊冲,在片中对于年少时恣意的自己丝毫不避讳:“杨振宁那时候老说我,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因为尽追女孩了。”

    王希季回忆,联大宿舍里满是臭虫,咬得人整夜无法入睡,后来他慢慢习惯了,你咬你的,我睡我的。

    躲避日军空袭时,邓稼先和杨振宁还能在防空洞里背《吊古战场文》……

    在他们讲述时,可以看到他们眼睛中的光芒,尽管已年过九旬,但依旧神采奕奕。每每提到西南联大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骄傲与油然而生的自豪。

    3

    结茅立舍,弦歌不辍

    看《九零后》时,在电影数度流泪。也在想这样一所大学仅存在了九年,毕业学生3882人,却走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政宁、李政道)、173名两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师 。

    如此成绩,举世少见,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它。

    影片也在最后引用了冯友兰撰写的1178字碑文,给了我们答案。

    西南联大真正的成功因素,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老师怎麽讲课,学校概不过问,全由学生自己选择评断,学生转系也非常简单,填一张表就行了,有学生四年读了好几个系才毕业。

    杨振宁说:“我那时(1938—1944)在西南联大本科生所学到的东西及后来两年硕士生所学到的东西,比起同时美国最好的大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汪曾祺曾说,如果没有考取西南联大,自己大概不会成为一位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西南联大旧址,如今还竖著一块石碑,写著“育才先育人”。梅贻琦说:“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导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这个做人标准,就是联大所标榜的:“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没有大楼,但出了大师。从此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就有了一个高等的瞻望。

    在动荡的年代,西南联大的师生是背负着民族复兴的希望的。它为国家保存坚毅的学术实力,延续中华文化命脉,奠下读书人要艰苦奋斗、困乏多情的救国、建国优良传统,由此而衍生美好的价值,才让大家心之向往。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
    xkxike@qq.com

    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企鹅媒体 | 百度百家 | 新浪看点 
    凤凰新闻 | 搜狐新闻 | 网易新闻 | 一点资讯
    快传号 | 东方号 | 知乎 | 豆瓣 | 大鱼号 | QQ看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南联大趣闻轶事
豆瓣8.2分, 这部偶像剧, 太适合给孩子看了!
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合大学:生活是无疑是艰苦的,校长夫人也摆摊
读书活动|刘燕:苦而不苦 不乐而乐
行行出状元,何必要上学?
这个学校只办了8年,就出了171位院士,2位诺奖得主,还有8个两弹一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