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华俊 || 山西寻根还愿之旅

  “要问祖先来何处,

山西洪同(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鸹(鹳)窝

     (仿制第一代大槐树)


这四句童谣在我光着屁股系着红兜兜的时候就吟唱了,就想象着大槐树的模样,大点儿了跟着孩子头老冠哥常到祖坟大杜树看老鸹窝。今天来到了大槐树下如愿以偿了,圆了多年的梦。
 
我是河北安新县龙化乡北佛堂村(雄安新区成立前属高阳县)人。每当族中老人去世了,到招魂庙“报世界”时,“路引”上则写着“河北高阳县城东龙化社七甲人某某某”。

家谱载:“始祖(讳)宗胤,赠文林郎(正七品散官),世居高邑,指佛堂以名村,先大明而衍谱。遂放洪武巳卯科发跡乡榜,称望族焉”。且二世、三世、四世祖均赠文林郎,举人出身,知县事。五世祖邓鄈,明嘉靖岁进士,任南阳府通判。目前,北佛堂村邓氏已传至二十三世。

自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明朝共移民18次。那么我们北佛堂村的始祖(讳)宗胤,是从那年,从什么地方迁来的呢?老一辈人都传说是从山西小兴州迁来的,是在山西洪同汾河边上大槐树底下迁来的,是在广济寺办的移民手续,领的川资路费。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了追根溯源,2021年我和族叔邓福合怀着对始祖的祟敬和对大槐树的敬仰,踏上了寻根还愿之旅。
 
   (一)汾河——母亲河
 

 
 5月14日,我和族叔乘高铁来到了梦中思念、久已盼望的山西省洪洞县。
下公交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汾河。河水自北向南缓缓流动。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出华夏五千年文明。汾河作为最长,且贯穿南北的黄河第二大支流,神龙九曲,辗转腾跃,滋润着山西大地,是不折不扣的山西人的母亲河。河水清澈,水面平静,宽阔的河面上漂着圆圆的嫩绿的荷叶,少有游船。望着渐露头角的荷叶,似乎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问津疑是桃花渡,一经莲桥花满城”。看着旖旎的汾河风光,想到先人曾在这里喝过汾河水,我俩自然要品尝河水的甘甜,并想亲手灌一瓶带回老家让全族人都尝尝。

我问河边闲游的老者:“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里老鸹多吗”?老者告诉我:不是老鸹,老鸹是乌鸦,应是“大槐树下老鹳窝”。“鹳是白色的,长长的脖子尖尖的嘴,翅膀展开是黑色羽毛,腿很长,脚趾红色,蹬在河滩捉蛇捉虫,一旦见到游鱼,两眼放光,用嘴衔鱼十拿九稳”。
 
 

 老鹳鸟
 
远眺平静的河水,我眼前浮现出童年老家村边马棚淀(白洋淀的分淀)上的美丽画面:一群群飞雁引颈高歌,成群的野鸭时而扎入水中时而排翅跳跃;一排排白鹭用翅膀欢快的拍打水面,时而并肩缠绵,时而追逐牵绊,偶尔还会展翅起舞,脚踩着水奔驰,真的是世间精灵;芦苇间的水面上到处是菱角、浮萍,真是美景绚烂,生机盎然。而淀边滩上驻足的捉鱼之冠——“长脖老等”不正像老先生讲的”鹳鸟”吗?
 
 看着汾河上漂着片片莲叶,若到夏日将是莲花盛开,清香袭人;岸边柳荫成行,乘凉闲游的人们多么欢快,我不由遥想:当年先人离开故土时,或走水路,挑担携家,泪洒衣襟,频频回首,何等悲凉!
    正是:
汾水东望旧河山,
碧翠清流何日还。
荟萃人文思乡地,
云烟过眼六百年。
 
(二) 大槐树   根祖圣地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大槐树祭祖园的大门是仿古建筑,形古实今。大门看上去让人以为是古老的槐根,从木纹到根茬,再到每一个树疤,都还原着古槐根的色彩,古槐根体型硕大,盘根错节,虬根突兀,雄浑苍劲,显得老态龙钟,满目沧桑。槐根隐喻着大槐树移民文化之厚重与深沉,让人顿生怀念之情。
 
  大门西侧巨石上竖刻 “洪洞  大槐树”字样。横刻“国家级旅游景区”字样。并在上才标有五个“A”字样。古槐根造型上绿植攀爬,远看形似槐繁茂,郁郁葱葱,让人心潮澎湃,肃然起敬。门洞精妙典雅,既有庄严古朴的感觉,又有美观轻松的享受。
 
  “枝繁邑土,根在槐乡,同是轩辕真血统;鸟恋初巢,深怀故园,方感移民最源头。”
 
一队学生拍完照后,又是一大帮人陪同一位老者在导游指引下拍照。我和族叔抓住间隙忙留下了合影。

 
    进入园区,正对着大门的是古大槐树造型。我蹭听导游讲:明初移民时大槐树身围是“七庹零一媳妇”,庹(tuo)(老家发tao音)指成人两臂左右平伸两手之间的长度,一庹为5尺,算下来大槐树树身周长有13米多,直径为4米多。移民先祖们从大槐树下动身离开时,想知道树到底有多粗,又没尺子,只好几个人合抱,这时七个男人合抱还差一点,加上旁边一个小媳妇正好,所以就有了“七庹零一媳妇”的说法。当年的大槐树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移民办证前在此歇脚。
 
   眼下这棵大槐树造型是2006年修建的。由于是钢筋结构的制树,无论如何修不出荫蔽数亩的效果,但依然可以想象到当年的大槐树是多么雄浑巍峨了。它周身下部虬根裸露,盘根错节。回想当初,因树身高大,移民走出数里回首仰望仍清晰可见,加之树上老鹳鸣叫呱呱似哭,在先人心上留下了颤抖的烙印。
 

   大槐树造型

   大槐树树身周围有木栏围挡,供桌前有铜鼎香炉,见槐思祖,我俩急忙燃香跪拜。
 
   跪拜中,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移民情景:
 
  元末明初,中原地区饱经战乱,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赤地千里。加之水、旱、蝗、瘟等自然灾害,平民百姓十去八九,加之黄淮多次决口,不少地区人烟断绝。朱元璋登基之后,采纳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做出了从人口众多的山西向中原地区移民的战略决策,于是一场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长达近50年的大移民壮举拉开序幕。
 
明政府在大槐树旁的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发给“凭照川资”。常说“故土难离”,移民起程时告别家乡,父老先人不忍离去,又不得不依依惜别。在大槐树下惜别之景剜心切腹:
 
丈夫攀着老槐的枝叉,妻子噙着泪剪下槐枝揣在怀里留作纪念;老祖父、祖母将槐枝递给孙儿,淳淳叮嘱孙儿要牢记自已是祖槐下的人;有的人捧起老槐树下的乡土裹入衣襟慰藉乡情。爷爷领着孙子为老鹳鸟喂上最后-次食,烧香焚纸、叩头参拜、祭典祖先;一排排老鹳鸟盘旋不舍又飞回大槐树,呱呀呱呀地发出声声哀鸣;离别故土的移民撕心裂肺,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走出好远仍频频回首,但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鹳窝了。真是:“根留祖槐永不忘槐”。
 
迁走的人们強忍着被迫离乡的悲痛,怀揣着迷茫和忧虑,双脚迈向未知的前路。
   留下的百姓们在树下烧香叩拜,祈求祖槐保佑家人前途光明,路途平安。
 

 
 
家乡传说“大槐树下老鸹窝”,我一直认为高高的柳树、榆树、洋槐树上的乌鸦窝就是老鹤窝,真的错怪老鹳神鸟了。今天方知鹳鸟长脖高腿,趾爪红色,很有灵性,以活鱼蛇为食,类似于白洋淀的“长脖老等”。不过“长脖老等”栖于芦苇荡中,而老鹳在大槐树枝杈间筑巢垒窝,天长日久,“老鹳用树枝草叶构垒的窝星罗棋布,大如车轮,甚为壮观”。这两句也是从寻游嘴里蹭来的。
 
   “十分痛心的是大槐树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6月被汾河洪水卷走。”导游嘴上抹着蜜巴巴地介绍:“顺治八年(1651)6月汾河水暴涨,浪高数丈,冲垮堤岸,第一代大槐树被冲走,且踪迹皆无。树旁的广济寺坍塌亦被冲毁,片瓦不存。天不灭曹,在古大槐树之北有石经幢是广济寺唯一的遗物。石经幢基高2米,幢高9.4米,这成为测大槐树位置的唯一见证。清朝末年,在山东曹州任州官的贾村人(大槐位于贾村)景大启和在山东任县吏的洪洞人刘子林募捐银两整修大槐树遗址,2006年又仿制了这棵供后人祭拜的大槐树。第一代大槐树被洪水无情地冲走了,但它的根还在。在原大槐树东边同根出第二代槐树。如今也已400多年了”。
 

      二代古槐
 
   洪洞人王笃诚诗中写道:
 
  “槐树荫中认故乡,
    殖民往事感沧桑。
    芳踪千载终难沒,
     赖有群贤任表章”。
 
  燃香跪拜之后,我随口默吟,并书于手机之上:
 
“溯源寻根流泽长,
  古槐庇荫到地方,
  遥思始祖征迁日,
  后辈犹怀桑梓乡”
 
  伟哉!洪洞大槐树!您伟峨根深,凝聚民族意志,提振民族信心;接续民族血脉,维护民族传统!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捧一瓣叶香,圣地今朝诚祭祖;看万般春色,大槐何处不生根。
 
  寻根祭祖,魂牵老鹳窝,槐树千年犹茂盛;
  意重情长,炎黄承一脉,根深叶茂话源流。
 
   正是:
 
   寻根情圆千载梦,槐树礼祭一炉香。
   洪洞恩坡源流远,根深叶茂福泽长。
 
(三)广济寺——佛光普照
 
广济寺又名北桥寺,创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位于洪洞县城北,贾村之西的永安里。寺庙规模宏大,佛像庄严,香客络绎不绝。寺临驿道(古官道),往来商旅如织;寺内终日檀香缭绕,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云集。明朝大规模移民,官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发放“凭照川资”。
清顺治八年(1561),汾河水泛滥,广济寺遭遇水灾,后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平阳大地震,人民死者十之七八,洪洞城、广济寺成为废墟,后又重建;清咸丰三年(1853年),又毀于兵灾,故当年移民记载皆受灾祸侵袭未能保存。新中国成立后修建大槐树公园。迎接华夏儿女寻根祭祖,2006年重建广济寺并仿制了第一代大槐树。
广济寺大殿前矗立着观音菩萨,雕刻十分精细,美观大方。我们都知道观音菩萨救苦救难,为民消灾解厄,功德圆满。石雕观音像慈眉善目,和蔼然可亲,令人心生敬仰。
 
 

 
       广济寺大雄宝殿前
 

         广济寺
新落成的广济寺气势恢宏,建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长廊等。构成了园中有寺,寺中有园。整个寺院古朴庄严,威仪万千。殿內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神像,供佛门弟子顶礼膜拜。
想千年古刹,历难三劫,幸逢祥和盛世,今朝又重现辉煌。广济寺,真乃广结善缘,普济众生,度厄济危,佛光普照。
六百年浪迹天涯,聊在灯前翻族谱,
千载日佛光普照,欣于殿上跪圣堂。
 
 
   详仰寺院,寺门前的砖雕五龙照壁上五条龙栩栩如生,昂首西端,预示着五湖四海龙腾虎跃;山门采用单檐歇山式,剪边琉璃瓦古朴庄严,沧桑厚重,古色古香。两侧立有花岗岩石雕,殿内供奉着阿弥陀佛,四大天王,哼哈二将高达3米之多;三圣殿后院建有藏经楼。一层正中供着地藏王菩萨,藏经楼二层东西两边为本寺僧人的禅房。
   

 
 
 寺內建有祭祖堂,祭祖堂为整个祭祖园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宽敞威严,高大雄伟。大门楹联上书写:
  六百年浪迹天涯,不忘根源,聊在灯前翻旧谱;
  三万里牵魂山右,互通音信,每从笺上嗅槐香。(山右指山西)
 
  拍下对联后,看到堂内一群游子正祭拜,不由吟出:
 
   何处寻根?槐树情圆千载梦;
   此间问祖,祠堂礼祭一炉香。
我俩步入到祭祖堂,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我邓氏先祖在第二排右数第二位。看到“邓氏先祖”神位,我俩感到格外亲切。
 
 

 
      祭祖堂二排(邓氏先祖神位)
 
   临来时我和族叔想:花多少钱也要査看当年移民名单。遗憾的是:顺治6年肆虐的洪水把寺庙都冲跑了,移民花名册早已顺水漂走。沒有见到当年移民的花名册,心有些酸楚——若能见到花名册仿佛与先祖见面。当年移民在广济寺排队登记,在大槐树下依依难舍的情景又浮现眼前:
 
先辈,您的行囊中有果品果吗?我们持意带来了“槐茂醬菜”,这是保定特产,第一代移民为念祖起名“槐茂”,寄望根深叶茂。您的行囊中有备用的鞋吗?路途遥远,鞋底会磨穿的。对了,我们的始祖赠文林郎,正七品散官。您可能是骑马吧?或许还有几个随从呢!
 
我俩把包暂存在柜台旁,然后退出大堂,在门外轮流倒着矿泉水浴手,然后返回大堂,请香点燃。在大槐树下祭拜时请的是三柱香,此时面对先祖牌位敬香四柱。双手恭敬地把香插入香炉内,我俩往后退四步,在邓氏神位前肃穆站立;双手合十,下跪双手拄地,同时头点地,站起作揖又跪,虔诚地磕了四个头。
 
在2014年清明节全族祭祖时,邓氏十六世宝恩爷是全村最大辈,85岁的他率先祭拜,为我们做出示范。今天,我俩跪拜之姿协调一致,也许看我们跪拜之姿比较规范,旁观者伸出了姆指点赞。
 
我俩依依不舍步出大堂。今天的“依依不舍”,与600年前移民们的“依依不舍”相比,其中滋味甘苦自知,同样在香烟缭绕中发散着。先祖!您的魂魄在您的后裔心中永远铭记!
 
   尽管“邓氏先祖”神位沒有刻上“宗胤”始祖的名字,但邓姓始祖铭记于心。邓氏以国为姓(邓国),第一代始祖尊称曼公,至今已传114世,马来西亚邓氏族人于2008年带竹简谱到河南邓州寻根,今竹简谱已供奉于“邓国春秋园”西大殿内(邓姓108个联谊会族谱均放于此)。洪武9年,邓良臣奉旨到洪洞作官,我祖宗胤“世居高邑,奉旨而迁”,高邑在哪?
 
经査:高邑县历史悠久,春秋属晋地,三家分晋后属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郡县,属巨鹿郡;西汉初设鄗县;王莾时攺禾成亭;东汉改为高邑。
 
   邓禹(邓姓46世)辅佐刘秀东汉兴起,刘秀封邓禹“二十八星宿”之首。邓禹孙女邓绥乃东汉永元(公元89年)和帝之皇后,族人分居高邑。族谱载“世居高邑,称旺族焉”。
 
 
尽管祭祖堂先祖神位上沒有始祖的名字,然总根河南是无疑的。
 
 
    方志有疏,谱系难全,寻根亲问敬槐树;
比邻称近,天涯喻远,祭祖寻脉释前缘。
 
步出祭祖大堂,我们又参拜了溯源阁、望乡阁。溯源阁两侧的楹联是:
 
  “枝繁邑土,根在槐乡,纵然天各一方,同是轩辕真血统; 
鸟恋初巢,云依故岫,姑且蓬飘万里,也知洪洞最源头。”
 
看了对联我想:洪洞是移民源头,先人们在此留下了足迹。洪洞汾河水、洪洞大槐树、洪洞广济寺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尽管天各一方,华人遍布世界各地,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源地、发祥地。无论洪洞的“小兴村”还是口外(长城以外)的“小兴州”,虽一字之别,都是中华子孙,民籍迁来也好,军籍迁来也罢,凝聚民族意志,提振民族信心,接续民族血脉,维护民族传统,体现的是大格局的家国情怀。在今天,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圆中华民族之梦!
 
正是:
 
华夏民族是一脉,洪洞移民溯源头。
槐树千年犹茂盛,炎黄子孙忆乡愁。
圣地今朝同祭祖,黄河万世永长流。
大槐何处不生根,海角天涯共沐舟。
春风秋露乡思缅,民移四野延九州。
洞天福地根深茂,云烟过眼勿忘悠。
广济清槐夕阳照,汾河古道史书留。
嘉木扶疏堪纪念,梦牵根祖世人讴。
  
族人:邓青峰、邓文凱、邓增艳,  给予大力支持。
 

  老鸹就是乌鸦 
 

 祭祖园大门內侧 
 

   福合叔留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槐
探寻先祖迁徙事
【山西旅游】洪洞县大槐树上的鸟窝:到底是“老鸹窝”,还是“老鹳窝”?
清明时节祭祖寻根大槐树
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 故乡何处槐下寻根 山西洪洞举行祭祖大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