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国学·说家风:《中庸》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是嫁祸儒家的栽赃

家风故事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家风故事!

关注

微国学·说家风

中庸


文/张建云

《中庸》开讲第68天。

最近有朋友与我讨论,公然反对儒家,反对孔子,说中国的落后与孔子有直接关系。

我问他为什么痛恨孔子?

他说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腐朽理论,完全是封建主义规定的礼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我说,在家里您希望儿子尊敬你、孝敬你吗?

他说那是自然。

我说这就是父父,子子。在单位里你尊敬领导吗?

他说那要看他怎么对我,公正、公平、合情、合理我自然会尊敬。如若不然,我就不会尊敬他。

我说好,您的做法恰是孔子的做法,领导任用下属,符合礼法规范,下属就会将心比心,敬业爱岗。这是《论语·八佾第三》的句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朋友问,假若领导自私、狭隘、对下属没有礼貌呢?

我说这件事孟子回答您了:领导把下属当手足,下属就会把领导当知心或者长辈;领导把下属当狗和马一样看待,下属就会把领导当成一般不相干的人,没什么情感;领导把下属当泥土草芥,下属就会把领导当成仇敌。这是《孟子·离娄篇下》的句子: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至于您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选自《论语·颜渊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什么意思?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母的要像父母的样子,做儿女的要像儿女的样子。

那位朋友又说,我主要反对孔子的“三纲五常”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

我说第一,“三纲五常”不是孔子的说法,而是汉朝董仲舒总结了孔子的思想,独自体系而成。而且“三纲五常”也没啥不对。纲,就是纲领,就是决策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很正常,下属以领导为决策,妻子以丈夫为决策,儿女以父母为决策。在2000年前的中国,就是因为这种主次关系,这种“名教”智慧,我们才得以生生不息的发展和延续。如今看来,“夫为妻纲”也并不太过时,男主外、女主内应该是个很合理的事。即便两口子互为纲常,也没啥大不了,谁说得对就以谁为纲。“五常”就更不会怀疑了,谁会拒绝仁、义、礼、智、信呢?

至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个误会,是朋友圈里的一个谣言,既不是孔子的思想,也不是儒家的话语。曾经有叫“吴钩”的学者专门写了篇文章论证此事,并与朋友在微博上悬赏:谁要能从儒家“十三经”,即《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中找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话,他们各自奖赏2000元。并将条件放宽:只要从任何儒学典籍与历代儒家言论中找出,都可以来领赏。如今看来,我也凑个热闹,再增添2000元的奖励。这种嫁祸儒家的栽赃还真的需要历尽浮沉。

有些人没有认清儒家或者孔子的真实理论,道听途说、直接反对,这就需要慎重和反思了。还有人说儒家的礼数太多,所以要反对,特意提出《中庸》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以及《礼记·曲礼篇》,说这些繁文缛节太麻烦了。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不用讲礼,只要两个人以上必须讲礼。因为,礼是一种约束。吃饭、喝水、饮酒、走路、住店、穿衣、坐高铁、乘飞机、去厕所、上学校,一切的活动都需要有规矩。我们不用学习,要注意的事项基本就会超过300项。《中庸》说“礼仪三百”,本不是什么难事,至于“威仪三千”就更没必要担心了。

非但儒家规矩多,佛家规矩更多,对僧、尼亦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要求。什么是细行?就是小节、礼仪的意思。而且道家规矩、基督、天主的规矩都有着成千上万的要求。在这里我们还是先把儒家思想弄明白再去反对吧。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我估计,一旦您把儒家思想真的研究透彻,也就不会再举反叛大旗了。

有人在儒家的“名教”思想,即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和道家的“自然”,即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徘徊和争辩。

道家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去掉雕饰,所以批判儒家的道德仁义。儒家强调道德仁义,是因为人最早都是纯洁无瑕,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逐渐增强,要用道德仁义以及良知的光亮来制约。

儒家与道家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钱,为其所用,致其正道,才是功夫。所以《中庸》盛赞圣人,说圣人浩瀚无边,抚育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原文是: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又说: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意思是,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

儒、释、道都讲道。只是达到“道”的途径不一样。如同无论骑马、坐轿、乘高铁或者走路到北京,只要达到都是首都。这就是道。正像儒家的大同世界、佛家的极乐世界、道家的自然世界、上帝的天堂世界、以及我们渴望已久的共产主义世界,最后都是同一个境界,或者叫同一个世界。这都叫:大哉圣人之道!

今天的原文是: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张建云

著名作家、国学学者

微国学创始人 

树立家风,是每一个“想明白的人”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台州国学知与行1
著名书法家孙晓云书国学经典《中庸》
国学经典丨四书五经经典100语录最通俗的解析/让你读懂最深奥的国学(附 四书五经图文介绍)
第四讲中国哲学的根基
国学知识讲堂
四书五经六艺【七谋八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