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老师吴宗兵先生


吴宗兵先生,是我在金渡中学上初二、初三时(1992—1993年)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名字也许我写得不准确,因为他曾经是一名军人,所以喜欢别人喊他为“兵老师”,或者直接称呼他“老兵”,他就是这么介绍自己的。
见面的第一节课,印象中只见一团胖乎乎的黑影,直直地移向讲台。惊诧间,他已站定,不高的个头,身宽体胖,昂首挺胸,犹如弥勒。大大的头颅,留着板寸,虽是慈眉善目,言语之中,却透着不容挑战的威严,像一座山一样的“蛮横”。
别看他身子胖,走起路来却是步伐矫健,还能跳绳、踢毽子。甚至有时候还和班上力气大的学生掰手腕。他尽可能地融入学生之中,以便弱化他师长的威严。
先生的严厉,是出了名的。睁大双眼,便不怒而威。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向农村的纵深吹进,“到大城市打工,可以迅速致富”“去少林寺习武,可以行侠江湖”——一股股暗流也影响着懵懂少年的成长。乡村中学的周边,也有着复杂的环境,受城市影响、很坏的“地痞流氓”,自然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若不刹住这股社会不良之风,不但荒废了学业,也不可能让学生成才。这不仅仅出于恨铁不成钢的爱子之心,更关键的是有这种“横人”的存在,拳拳之心驱使他必须要对学生加以保护。老先生当然是很疼爱大家的,看到或听说谁受了欺负,他都要跟上去呵斥制止。他还找隔壁的班主任交流谈心,做好各方的教育工作。
教鞭虽是他的标配,但更给力的,还是他那弯曲后的手指,谁要是被他一击,月余摸头,还能记忆犹存,便不敢再造次。如今,我们还经常在群里开玩笑:“不听话,老先生拐栗子上身。”他也会笑着说:“我现在不打人了!”事实如此,他不会舍得打人的。老先生看着我们,应该是很高兴的。在那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年代,教鞭就是“策马”的利器。每个孩子就是匹小马,容易陷进淤泥里;不在后面猛抽几鞭子,又怎么能爆发,跳出这个圈子呢?他想尽办法,让我们在初中阶段能走出去,不要困在这“泯然众人”中。


作为乡村中学的教师,他兢兢业业地付出,惩戒也是有明显效果的。我不是搞教育的,这个话题应该比较沉重,所以我没有发言权。但是我从家乡“拐栗子上子身”“黄蟮煨绿豆”这些俗语中能看出,教育还是要严厉的。虽然教育的惩戒权不等于教师的教鞭,但教鞭并没有被排除在惩戒之外。
1993年中考,我们班的升学率位居金渡中学全年级第一名,金渡中学也因此打了一个翻身仗,延续了随后几年的辉煌。我觉得这些和“老兵”老师,以及和他有着同样敬业精神的乡村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们能够想念他,尊敬他,并不是“某个人”得到过他多少照顾和偏爱,或者和他有过更多的交往。他对学生的爱,对一位老师来说是普通而平凡的。但同学都能记住他,很感激他,这就是他为师的伟大之处。感恩,不是因为他给你开了小灶,而是在这个集体里,他是各有“摸排”,因材施教。
初为我们班主任,他便找各个学生谈话,甚至要求家长来校见面,以便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甚至哪些学生自控力比较差,他都寻找机会交流,做到了如指掌。无论是白天在课堂,还是晚自习,他都一直陪伴着我们。他家住在离金渡中学不远的龙山小学,午饭得回家吃,放学时他和同行的学生一道,有说有笑。吃完午饭,他便急匆匆地赶到学校。往往有陆续归校的同学,低头疾走着越过他,赶往教室“通风报信”。于是乎,教室瞬间恢复了安静:看书的,写字的,来不及归位便就地“交流探讨”的,就各行其事了!
他也静悄悄的,在外面转一圈,看看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是否还管用。然后又在学校里各个角落扫视,看是否有人逗留。巡视完这一切,他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备课、办公。就这样,还有让他不省心的事情:比如上山去把贪玩的孩子们赶下山头之类的事。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学生,需要“饭长”到食堂拎饭桶回到班级,再由“饭长”用碗分发下去。菜是从家里带来的玻璃瓶装好的,冷菜。即便在冬天,也就匆匆放到饭里焐焐,就着饭吃下去。学校又处于一个山岗之上,缺水。吃完饭了,学生们就会陆续地去山下不远的池塘,自行洗碗。经常是全校学生,形成长长的洗碗大军。那池塘,在一个山坳的脚下,污染很少。同学们洗碗后,便要在山上三五成群的“切磋”、玩耍、嬉闹,以便逃脱老先生的视线和“追捕”。
教育是良心事业,不是熬一锅粥,不能厚此薄彼,吴老师正是公平正义的执行者,他并没有给哪个学生开小灶补课,而是创造一切可能,在有限的可管控的时间里,尽心尽责。只对“特殊群体”的学生,因材施教地“开小灶”。


吴宗兵老师,并不是正规学校科班出身,更不是教育专家,教学水平并不是多么高超;然而,吴老师能取得相当好的教学成果,被所教的学生铭记在心,这是和先生的敬业分不开的。拖堂成为他“占小便宜”的习惯,他总是恨不得多讲一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挥课堂的效率,把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职业的良知,更是敬业精神的体现。
先生家里有两个小孩,我清楚记得,他介绍她们名字的时候,给我们普及了“三个水”字读“miao(第三声)”,当然,“三个日”字读“jing”,我是知道的。可是这个“淼”字,却不常用,在书本上也学不到的。虽然是一个介绍,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讲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并不是什么都可讲可不讲,或者懒得讲的就不讲。国家教育部门把一节课的时间设置成45分钟,就是让老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来讲解,来传授,解惑。“教”“学”相长,营造一种充满激情和求知欲望的开放性课堂。
有时候天热,他就撸起袖子,背上已经湿透了,脸上布满了汗珠,在太阳的照耀下,宛如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他嘴里不停地说着,同时,用食指弯成一条弧形,在额头上一勾,顺势一甩,一条汗线清晰地印在水泥地上,渐渐变粗,模糊,放大,似乎立竿见影地证明:学习的路,才是直线,才是捷径!
我的老师,吴宗兵先生,以他严厉的态度,因材施教的方法,兢兢业业的精神,做得相当完美;身为长者,他值得尊敬,值得我们回忆,更值得我们感恩。
来源:文乡枞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不拿起戒尺,这代孩子就毁了!
挨过教师打的人请举手……
“难忘”的师恩永远难忘
1、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
小作家 ‖ (育才中学专栏)吴沅泽《成长的滋味》
老师的“戒尺”丢不得|老师|戒尺|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