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27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瞿秋白力挽狂澜:发动南昌起义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成员和领导人之一。

1935年6月18日,他被国民党反动派在福建长汀残忍杀害,年仅36岁。

他曾在自己的书《新俄国游记》中写道:

“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略尽一份引导中国社会新生路的责任……所以决定到俄国去走一走。”

于是,瞿秋白为了寻找这条光明的道路,踏上了北上俄国的火车,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向着马克思主义这条道路前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瞿秋白认为中国的革命必须要进行武装斗争,武装斗争必须与群众斗争紧密结合。

这也为瞿秋白后来提倡发动南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一、内忧外患,新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危机

1927年,中共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并未解决党内存在已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也并未提出恰当的措施挽救岌岌可危的大革命,参加会议的代表满心忧虑。

会议第二天,瞿秋白将自己写的《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打印分发给代表们。

这篇文章系统阐述了关于中国革命任务等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解,通过反思党内以往工作与政策,对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瞿秋白是第一个敢于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直接、正面提出问题的人。

他的主张,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同。

会上,瞿秋白当选为中共政治局委员,向党的核心领导层靠拢。

此前蒋介石等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派出许克祥等人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了“马日事变”。

1927年6月28日,党中央解散工人纠察队。

同年7月3日,中央下达“尽量避免与国民党产生冲突,听从国民党的命令”,“工农纠察队必须接受国民政府的监督”等指令。

这些妥协并没有解决共产党内外的诸多问题。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北伐大革命宣告失败。

图|汪精卫

短短的几个月里,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残忍杀害,中国共产党进入生死存亡的恐怖境遇。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遵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实施改组,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成员有: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等人。

瞿秋白没在名单之中,后来因为陈独秀辞去总书记职务,瞿秋白才被补入临时常务委员会。

瞿秋白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道:

“国共关系破裂后,独秀退出中央,会议没有人主持,我只好临危受命主持中央政治局。”

李维汉也谈到了这件事:

“瞿秋白同志理论水平比较高,在反对投降主义方面旗帜鲜明……所以大家都愿意推选他。”

显然瞿秋白成为临时常务委员会的一员,是历史的必然。

从此他开始担负起,带领中国共产党寻找全新道路的艰巨任务。

二、力挽狂澜,着手酝酿南昌起义

1927年7月13日,中央政治局公开揭露并谴责武汉国民政府反革命的事实。

正式宣布“撤回此前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我们不会放弃革命事业,一定会坚持反帝反封建,直到完成任务”。

瞿秋白和鲍罗廷一同秘密离开武汉,前往江西庐山,准备积蓄力量,联合张发奎,实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7月19日,李立三等部分党员干部到达九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势力较为强大的第四军、第十一军的驻地。

7月20日,李立三、邓中夏、聂荣臻等人在九江召开会议,对当时的军事形势做了分析:

张发奎右倾的本质暴露,他提出让第二方面军的高级军官叶挺退出等建议。

所以中央为了避免中共军队被国民党围剿,必须抛弃张发奎提出的返回广东的路线,进行独立的军事活动,集结军队到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当时瞿秋白是中共中央实际负责人,大家都很看重他的建议。

李立三和邓中夏前往庐山征求瞿秋白的建议。

图|邓中夏

瞿秋白完全同意他们的提议。

7月21日,瞿秋白返程回到武汉向中共中央汇报并请示共产国际代表。

7月23日,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抵达武汉,接替鲍罗廷指导中国革命。

瞿秋白曾经为马林等人担任过翻译,很早就为共产国际的高层所熟知。

因此罗米那兹非常信任瞿秋白。

罗米那兹到达武汉当晚,瞿秋白便向他报告了情况。

听完瞿秋白的报告,罗米那兹同意李立三等人的建议。

他说:

“应该尽快制定和落实新的路线,召开紧急会议,筹备发动南昌起义等事宜。”

7月24日,瞿秋白在武汉参加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他带回来的九江同志的建议。

经过讨论同意了九江同志提出的在南昌发动起义的提案,并改变对张发奎的态度。

“形势十分严峻,九江同志的提议非常正确,应当完全同意。”

为了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选派周恩来、李立三、彭湃等人组建中共前敌委员会。

周恩来为书记,负责前往南昌负责组织起义工作,同时筹集经费、派遣人员与苏联顾问探讨起义具体实施等事项。

会后,瞿秋白请罗米那兹向共产国际发电报,告知准备发动南昌起义的计划,并请共产国际予以指示。

7月25日,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议在武汉召开,瞿秋白、张国焘等人讨论发动南昌起义的事情。

共产国际回电:“如果有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们是支持你们计划的。否则,应该派合适的共产党干部实施起义。”

共产国际的回复似乎并不是那么明确。

会上,与会人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他们认为这个回复无非是在告诉他们:

“除非毫无胜算,否则南昌起义是应当发起的。”

同时,他们还举出武汉起义的事件作为例证:

“当初,在汉口开展的暴动在现在看来也未必能够成功,但是它确实成功了。”

最后,大家同意发动南昌起义。

发动起义需要派一个人前往南昌传达精神,瞿秋白、李维汉、罗迈等人,推荐张国焘作为代表前往南昌贯彻中央的最新决议。

张国焘却认为起义这件事存在风险,不愿意去南昌。

图|张国焘

瞿秋白给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后,他才勉强答应前往。

张国焘需要从九江转车去南昌,到达九江后,令瞿秋白始料未及的是,张国焘向南昌发去急电:

“起义事宜应该慎重,无论如何等我到达南昌后再做决定。”

7月30日上午,张国焘赶往南昌参加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他的意见被周恩来等委员会成员一致反对。

7月31日,前敌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在周恩来、李立三等人的坚持下,委员会决定8月1日凌晨发动起义。

8月1日凌晨,筹备已久的南昌起义终于打响。

三、中央临时政治局,部署起义军南下广东的方案

当时,中央临时政治局发动南昌起义的主要目的是南下广东,重建广州根据地,再举兵北伐。

南昌起义爆发当天,瞿秋白等领导人写信给前敌委员会下达指示:

“南昌起义的主要意义是发动更为广大的土地革命斗争……由湘粤赣鄂四省响应暴动:一方面牵制镇压南昌起义的军力,另一方面开始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爆发后,武汉国民政府更加疯狂逮捕、杀害共产党员,派遣军队进攻南昌。

南昌形势非常严峻。

8月3日,起义军撤出南昌,按原定计划进攻朱培德军队后,直奔东江。

与此同时,中央临时政治局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让秋收起义配合起义军南下,以此协助起义军顺利南征。

瞿秋白等领导人统一部署了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方案。

比如指挥江西方面:

“1、夺取县乡政权;2、积极参加革命军对反革命军的军事斗争等;3、尽量杀戮土豪劣绅和反革命派;4、实行中央土地革命纲领。”

同日指挥湖北方面:

“党为领导农民响应武汉工人和南昌起义,必须派大批同志到农村……政治上扰乱现统治者;经济上实行抗'租、税、捐、粮’;地理上切断武汉与长沙的交通和通讯,减轻湖南秋收起义的压力。”

8月4日给广东方面写信:

图|贺龙

“贺龙、叶挺的军队已于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现要求你方尽全力在东江接应起义军……如果接应不及时,起义军可能会遭到李济深、张发奎、朱培德等军队的堵截。如果能够控制东江14天左右,则叶挺贺龙军队有机会夺取广州……省委必须立即派出哨兵为叶挺贺龙军队做向导。我们的成败在此一举……”

8月5日指挥湖南方面:

“南昌起义主要是为了发动土地革命……南昌起义为湖南暴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此湖南省应该积极响应,把南昌起义的意义向城市和农村作大力宣传,领导农民开始秋收暴动;发动工农群众热烈响应起义……总之,应尽全力牵制唐生智军队向南昌猛扑。……扰乱湖南省政府的财政。”

8月9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委任毛泽东为湘南特别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根据指示将湖南地区的秋收起义,重点在湘南地区展开。他认为此地向北可以沿着湘赣边界到达长沙、武汉等大城市,向南可以呼应南下广东的南昌起义军。他制定的《湘南运动大纲》,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在统一部署湘粤赣鄂四省秋收暴动时,为了让全国的革命群众都能参与、支持并响应南昌起义军。

8月11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联合广东、广西和闽南临时委员会,成立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指导广东、广西和闽南地区的武装暴动和政治行动。

组织顺直、山东、满洲、山西和内蒙古各地的共产党支部,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局,以此扩大南昌起义的影响。

瞿秋白为领导南昌起义做的一系列部署和举措,对南昌起义军南下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首先,起义军在南下广东的途中主动帮助农民开展斗争。

其次,《土地革命宣传大纲》随着起义军南下的路线,被广大农民熟知,以大纲为指南开展的打土豪分田地,对土地革命做了有益的尝试。

最后,湘赣粤鄂四省联合发动的秋收暴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然而,中央临时政治局在指示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发动暴动配合南昌起义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中央未能及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最为重要的是,中共中央还受限于共产国际给出的“城市中心论”的藩篱之中。

这就导致了中共中央在指挥南昌起义时,存在相当大的思维局限性。

这也导致了后来南昌起义的失败。

四、南昌起义的后续以及中共中央文件对南昌起义失败的判定

1927年9月下旬,南昌起义军按原定计划到达潮汕地区。

起义军遭遇敌军,因双方力量悬殊,起义军主力部队在流沙、汤坑等地区失利。起义军领导人不得已下令分散撤退。

部分军队成功突围后,在董朗、颜昌颐的率领下进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与彭湃领导的军队结合,成立红二师。

三河坝阻击敌军的部分起义军,在朱德等人的领导下,突出重围,与从潮汕地区撤退回来的红军会合,一起转战粤赣湘边界。

1927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给南方局和广东省委的一封指示信中,最早提到南昌起义失败这件事。

信中说道:

“收到你们的来信,潮汕地区失陷后的局势,不太明了,失败的原因多少有点奇怪……潮汕失利后究竟还有多少部队顺利到达海陆丰?”

信中说的失败,不是讲的南昌起义的失败,信后面的一些布局还提到了起义军还将“直奔广州”等语段。

10月12日,中共中央再次写信给广东省委:

“近日接收到来自各方的报告,中央已知悉前敌委员会溃败的事情。中央还需经过详细调查,才能对叶挺贺龙军队的失败,给予确定的批评。”

图|叶挺

尽管在信中,中央提及还需经过详细调查才能确定,但从这封信的副标题:“关于叶挺贺龙军队失败后广东的工作及善后问题”来看,中央已明确断定南昌起义失败了。

信中部分提到了南昌起义失败的一些推测:

“中央虽未能完全明了失败的原因,但凭借现有的材料推定,南昌起义失败是由于一开始没有歼灭敌人,所以到夺取潮汕时,敌人有了聚集合拢打击我军的机会。”

这是最早可查的关于南昌起义失败原因的分析。

10月24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发布通告,副标题为:《为叶挺贺龙失败事件》。

通告肯定了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通告认为叶挺贺龙军事上的失败,不是最关键的失败,真正的失败是在起义过程中,领导者不能完全脱离机会主义的遗毒。

通告的内容彻底认定了叶贺军队的失败。

在《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的第二部分《叶贺入粤后的失败》中,从军事的角度分析了叶贺军队失败的原因。

以上四个文件都从各自的方向确定了南昌起义失败的事实。

五、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

1927年10月3日,前敌委员会在普宁流沙河镇召开会议。

会议结束不久,起义军遭受敌人伏击,指挥机关和第二十四师被打散。

不久,第20军1、2师缴械投降。

从此,南昌起义部队主力在潮汕地区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10月15日,张太雷、李立三等人对南昌起义的经过作了详细的报告。

图|李立三

10月24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发布中共中央第十三号通告。

通告分别从南昌起义开始、南征意义、南征经过方面全面总结了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

1928年6、7月,瞿秋白作为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大会的书面报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他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方面:

他提到“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太过强大”、“民族资产阶级背叛革命”、“中国工农发展极其不平衡”、“反动派的军队力量很大”等方面原因。

主观方面:

“一是举的旗帜是国民党的。南昌起义的本质是为了反对国民党,但是起义军还旗帜鲜明地打着国民革命军的旗帜。国民党在民众的声望早已破败不堪,再打着以前国民革命军的旗帜,对革命不但没有作用,反而会产生反面效果。

二是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从南昌打到广东,叶挺和贺龙的军队没有表明革命的要求。

三是土地革命没有执行到位。未能坚决贯彻土地大纲,农民没有得到土地,缺乏农民的支持。

四是军队脱离了农民群体。军队未能及时联络农民,没有帮助农民形成武装。

五是没有发动工农自治。没有取消原有的县政府、乡政府,让工农自己管理自己。”

图|瞿秋白

从瞿秋白的总结中,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照搬苏联革命的模式:武装夺取敌人势力最强大的城市中心,然后将势力扩大到全国。

这是不符合中国的,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没有多大的帮助。

直到后来,毛泽东走向政治中心,他提出:在全国敌人薄弱的农村地区建设革命根据地,壮大武装力量,最后再由农村反攻城市,夺取政权。

这才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六、南昌起义后党对部队的管控

南昌起义开始时,中共打的旗帜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

实际上,中共已经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暴动。

南昌起义后,党中央提出“党的作用高于一切”的原则,开始将军队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共前敌委员会努力采用无产阶级思想、党的思想政治武装全党全军的头脑。

比如在后来颁布的《兼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告全体官兵书》中提到:

“我们的……士兵同志,十有八九是……农民出身。我们这次革命……是为解决农民问题而奋斗……是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奋斗……我们忍饥挨饿,都是应该的。”

“……既然明白是为自己革命……我们……对于贫苦大众更应该保护起来,不应该强买强卖。……否则我们会成为蒋介石、唐生智一样的新军阀……他们的战争是反革命的,他们的结果是违反人民的利益,最终会遭到人民的抛弃。”

中共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示》中申明:

“对待平民团体,应予以保护。与民族资产阶级的买卖也要公平。士兵不可故意骚扰,如有违反,当捆送军营,严加处置。”

以上这些文件逐渐成为红军的行动准则,并且这些文件与后来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精神上不仅相同,而且某些字句也没有修改,直接沿用。

起义军在实际行动中表明了自己是人民军队的身份。

如:“在起义军南下广东的途中,放弃了过去军队强征粮饷的做法:'依靠地主土豪巧立名目,向贫苦百姓收集钱粮。’

起义军采用了新的政策措施:'直接征收地主的粮产,没收反动派的财产等。’”

起义军的这些政策,将矛头直指反动派、大地主和大乡绅,是中国军队自古以来未曾使用过的。

中国共产党也凭借着铁一般的纪律赢得了人心,为以后打败国民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也是历史——列宁斯大林与中国的那些事(33)
八一南昌起义旗帜的改变
95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八七会议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发端
名将崛起之路(七)——南下潮汕失败教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